資源簡介 4.3 神奇的“眼睛”第1課時 眼睛和眼鏡1.物理觀念:(1)了解眼睛的結構和眼睛視物的基本原理;(2)知道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和矯正方法。2.科學探究:(1)通過實驗探究眼睛視物原理;(2)實驗探究視力的矯正。3.科學思維:(1)利用凸透鏡成像模擬人眼視物原理,體會建構物理模型的重要作用;(2)通過已有知識解釋近遠視眼的矯正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科學態度與責任:(1)具有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通過了解視力的成因,使學生具有保護視力的意識,注意用眼衛生。重點:眼睛的構造及視力的矯正。難點:通過實驗探究視力的矯正方法。趣味導入你們的眼睛可真好看,里面有晴雨、日月、山川、江河,當然,還有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神奇的眼睛。眼睛是如何看到這些美好的事物呢?帶著這個疑問,讓我們一起走進眼睛的內部世界吧!任務一 眼睛1.眼球的結構:請觀察晶狀體,你覺得它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哪種光學元件相似呢?凸透鏡是可以成像的,而觀察像需要借助光屏,在眼球的結構圖中,哪部分可看成是光屏呢?2.眼睛的視物原理打開“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表示此時人眼可以看清這個物體。將物體遠離凸透鏡,請觀察,光屏上還有清晰的像嗎?根據前面所學的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此時像的位置在哪兒呢?可是,視網膜和晶狀體的位置是不可改變的,如果想使光屏上再次成像,可以怎么辦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凸透鏡成像時,像距除了與物距有關,還與什么有關呢?既然跟焦距有關,那我們就可以通過改變什么來使光屏上再次成像呢?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像,像要左移,那么凸透鏡會聚能力要減弱,凸透鏡的焦距要變大還是變小呢?老師這里有一些不同焦距的凸透鏡,我想請一位同學來幫我一起完成這個實驗。凸透鏡不合適可以更換,而人眼是不可隨意更換的,那人眼究竟是如何看到物體的呢?播放看物體遠離人眼動畫,邊講邊操作。播放動畫:睫狀體對晶狀體的調節。人眼是通過睫狀體來調節晶狀體的厚度改變焦距來看到物體的。任務二 近視眼如果物體遠離人眼,晶狀體的厚度應該如何調節呢?先通過實驗來模擬物體由近及遠的過程中像的變化,再播放動畫與實驗一一對應,體現出動畫的真實性。物體遠離人眼,成像在視網膜前,根據前面的分析,此時凸透鏡的焦距要變大,那么晶狀體應該變厚還是變薄?讓學生操作物體遠離人眼動畫,邊講邊操作。但是晶狀體的厚度改變能力有限,神奇的眼睛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啊!這個眼睛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我們稱之為近視眼。1.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物體,遠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前,是因為晶狀體的會聚能力太強,我們可以幫忙增大它的發散能力嗎?2.加焦距合適的凹透鏡,此時成像在視網膜上。所以凹透鏡可以幫助近視眼看清遠處物體。任務三 遠視眼如果物體靠近人眼,晶狀體的厚度應該如何調節呢?先通過實驗來模擬物體由遠及近的過程中像的變化,再播放動畫與實驗一一對應,體現出動畫的真實性。物體靠近人眼,成像在視網膜后,根據前面的分析,此時凸透鏡的焦距要變小,那么晶狀體應該變厚還是變薄?讓學生操作物體遠離人眼動畫,邊講邊操作。1.這個眼睛看不清近處的物體,我們稱之為遠視眼。2.加焦距合適的凸透鏡,此時成像在視網膜上。所以凸透鏡可以幫助遠視眼看清近處物體。課堂小結:正常的眼睛看遠處的物體是有局限的,有些微小的物體也看不見,于是人們制成了許多光學儀器,如望遠鏡、顯微鏡,就像特殊而神奇的眼睛,拓展我們肉眼的功能。這些內容將留在下節課跟大家一起學習。第三節 神奇的“眼睛”第1課時 眼睛和眼鏡1.眼睛的構造:角膜、晶狀體、視網膜等2.成像原理:倒立、縮小的實像3.近視眼4.遠視眼本節課通過直觀教學手段和互動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了人眼的成像原理、近視與遠視的矯正方法。第2課時 透鏡的應用1.物理觀念:(1)了解凸透鏡成像在生活中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的應用;(2)了解顯微鏡、望遠鏡的工作原理。2.科學思維:學會觀察和分析生活中有關物理知識的實例與實驗現象,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學探究:通過實踐和探究,讓學生感覺科學就在身邊。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唯物主義觀。4.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勇于發現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以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點:了解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等光學儀器的工作原理;難點: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等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趣味導入每當我們看到美麗的景物時就忍不住用照相機將它們拍攝下來,那么你知道相機的原理是什么嗎?相機的鏡頭是由一組透鏡組成的,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凸透鏡在生活中還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任務一 放大鏡【教師活動】請同學們用桌面上的凸透鏡靠近課本,觀察課本上的字,你看到了什么現象?【學生活動】字被放大。【教師活動】再請大家判斷放大鏡的像與物是在放大鏡的同側,還是異側?是實像,還是虛像?【學生回答】同側、虛像。【教師活動】隔著凸透鏡看物體總是放大的嗎?(讓學生拿著凸透鏡看遠處的物體)【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用放大鏡觀看近處的物體,物距小于焦距時才是放大的。任務二 照相機【教師提問】(1)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什么鏡?膠卷相當于什么?(2)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利用了凸透鏡成像的什么規律?【教師引導學生總結】(1)鏡頭由一組透鏡組成,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卷相當于光屏起到成像作用。(2)成像原理:當物體位于凸透鏡的2倍焦距之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活動三 投影儀【教師活動】投影儀是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儀器,它也是利用凸透鏡來成像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投影儀的具體成像過程。【師生活動】把投影儀的平面鏡取下,投影片正放在載物臺上。調節鏡頭直到天花板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圖像,指導學生觀察像的大小和正倒。【教師提問】你們觀察到了什么?【學生回答】我看到天花板上有一個放大的、倒立的像。【教師講解】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光源發出的光和反光鏡反射的光經過聚光鏡照亮投影片,前后調整鏡頭的位置,以及平面鏡的角度,屏幕上就會出現投影片上物體的倒立、放大的像。投影儀成像特點:(1)投影儀(或幻燈機)成倒立、放大的實像;(2)像距大于物距;(3)像與物位于凸透鏡的兩側。【教師提出問題】要在屏幕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圖像,應如何放置幻燈片?【教師引導學生回答】要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要倒著放在載物臺上。活動四 顯微鏡【教師活動】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微生物、細胞等人眼無法看見的物體。【學生活動】學生閱讀課本,了解顯微鏡的發展。【教師補充】目前通用的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達50萬倍,借此人類能觀察許多物體的細微結構;用隧道顯微鏡甚至可以看到金屬原子。納米技術就是在隧道顯微技術的基礎上才得以發展的。顯微鏡是增大觀察微小物體視角的。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物鏡的焦距短,目鏡的焦距較長。物體放在物鏡焦點與兩倍焦距之間、接近焦點,物鏡所成的實像在目鏡的焦平面上,目鏡中看到的是虛像。顯微鏡的物鏡焦距要短的原因之一是取得較大的放大率,鏡筒也可做得短一些,用起來方便;原因之二是物鏡可以更接近物體,因此進入鏡筒的光通量可以增多,像容易看得清楚一些。顯微鏡的目鏡焦距要大于物鏡的焦距,但不可過大,因為焦距過大將降低顯微鏡的放大率,而且要用較長的鏡筒,使用起來不夠方便。活動五 望遠鏡【教師提問】同學們知道望遠鏡的功能嗎?【學生回答】看遠處的物體。【教師活動】有一種望遠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物鏡的作用是使遠處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用來把這個像放大。【教師提問】物體距離物鏡很遠,它的像卻離物鏡很近,根據前面探究的結果,這樣所成的像是縮小的!為什么使用望遠鏡觀察物體時會感到物體被放大了?【教師活動】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的“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所在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可以變得很大。【教師補充】望遠鏡物鏡的直徑比眼睛的瞳孔大得多,這樣它可以會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這一點在觀測天空中的暗星時非常重要。現代天文望遠鏡都力求把物鏡的口徑加大,以求觀測到更暗的星。除了凸透鏡外,天文望遠鏡也常用凹透鏡作物鏡。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結構、工作原理。第2課時 透鏡的應用1.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2.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4.顯微鏡:物鏡相當于投影儀,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5.望遠鏡:物鏡相當于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讓學生了解凸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并嘗試根據規律詮釋一些現象,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