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森林鐵匠【教學內容】1.欣賞樂曲《森林里的鐵匠》2.勞動題材拓展欣賞【教學目標】1. 能在欣賞樂曲《森林里的鐵匠》教學過程中,初步感知樂曲的情緒,了解同一主題不同風格、題材的音樂作品;樂于與同伴一起交流欣賞勞動生活題材的歌曲和樂曲的感受或見解,分享音樂創作的成果。2. 學會用體驗、合作學習的方法,在聽、唱、奏、即興表演和創編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與“愛勞動”這一主題相關的歌、樂曲的風格特點。3. 掌握兒童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了解其不同的音色特點,能為樂曲《森林里的鐵匠》編配伴奏音型,并進行合奏。【教學重難點】1. 通過小組內和小組間的合作演奏,表現樂曲的情緒特點。2. 能根據打擊樂器的音色特點和樂曲的情緒特點,創編適合的伴奏音型并進行演奏,更好地表現樂曲的內涵。【教學準備】多媒體、打擊樂器、鋼琴【教學過程】在《勤快人和懶人》音樂中進教室,師生問好基礎練聲三、復習《勤快人和懶人》1、跟著音樂演唱五線譜旋律2、有感情地演唱歌詞3、根據音樂即興表演,體驗勞動的快樂心情四、欣賞樂曲《森林里的鐵匠》(一)導入1、教師介紹鐵匠的工作,欣賞《森林鐵匠》的片段師: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社會中有這樣一個職業:打鐵匠。他們是一群打鐵或鍛造鐵器的工匠。同時鐵匠也是一門古老的職業,他們以鐵為原料,只憑手中一把小小的鐵錘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樣的生產工具 ( http: / / baike. / view / 2811461.htm )和生活用品。那你們知道鐵匠是怎么鍛造出鐵器和工具的嗎?2、欣賞《森林鐵匠》片段,教師現場表演鐵匠打鐵動作學生思考鐵匠勞動時有哪些動作(二)欣賞《森林里的鐵匠》的片斷1、第一次思考樂曲的情緒、速度,想象樂曲怎樣表現鐵匠在勞動,以及勞動的動作2、第二次進一步了解樂曲的情緒、速度和所要描繪的情景和人物形象特征(三)再次欣賞《森林鐵匠》1、學生在教師帶領下跟著音樂即興用形體動作表現鐵匠勞動時的動作2、師生相互評價(四)學生分組創編伴奏音型,為樂曲伴奏1、分組創編2、分組交流、評價評價內容:每個組創編的伴奏音型是否符合樂器的音色特點;能否表現這首樂曲的歡快活潑情緒特點。3、集體表演五、辨析勞動題材音樂作品(一)聽辨游戲1、《豐收鑼鼓》 2、《剪羊毛》 3、《采茶舞曲》 4、《采茶撲蝶》5、《太陽出來喜洋洋》(二)師生相互交流聽辨心得與體會(三)教師對容易辨別錯的歌、樂曲進行適當介紹【教學流程圖】學習任務單任務一 復習《勤快人和懶人》 1、跟著音樂演唱五線譜旋律 2、有感情地演唱歌詞 3、根據音樂即興表演,體驗勞動的快樂心情任務二欣賞《森林里的鐵匠》的片斷1、思考樂曲的情緒、速度,想象樂曲表現什么樣的人在勞動,以及勞動的動作2、進一步了解樂曲的情緒、速度和所要描繪的情景和人物形象特征任務三再次完整欣賞《森林鐵匠》學生在教師帶領下跟著音樂即興用形體動作表現鐵匠勞動時的動作任務四學生分組創編伴奏音型,為樂曲伴奏1、分組創編2、分組交流、評價評價內容:每個組創編的伴奏音型是否符合樂器的音色特點;能否表現這首樂曲的歡快活潑情緒特點。說明:本環節為復習部分,在教師的指導下,要求學生的演唱、表演能精神飽滿,充分體現出以往音樂學習方面的綜合能力,并能反映出歌曲的情緒特點和歌曲中人物的形象特征。說明:這是一首寫實性通俗管弦樂曲,對人物的刻畫非常形象,這一環節教師截取了樂曲的片段再次讓學生來聆聽,進一步地感受樂曲的速度、情緒,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景,為下面的體驗過程作鋪墊。說明:用形體動作體驗樂曲所描繪的人物特點是欣賞教學中尤為重要的,對音樂的理解不能只靠說理分析,只有通過親身的體驗才能使學生的身心得以愉悅,情感得以抒發,同時在即興形體表演后師生相互評價,進一步地加深對鐵匠勞動情景的了解,體驗勞動的辛勞,引導學生熱愛勞動。說明:用打擊樂伴奏,表現樂曲的情緒特點,和鐵匠們勞動時的熱鬧場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在分組交流展示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進行合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演奏、相互評價,感受到一個小組一個聲部的伴奏,無法很好地表現出樂曲的情緒特點。如:小鈴這組,如果他們創編的是二分音符,單獨演奏的話,可能表現出來的情緒是比較優美柔和的,無法很好地表現出樂曲的深厚內涵,如果再加入木魚這組創編并演奏的,兩個八分音符和一個四分音符組合的節奏型,就能明顯地表現出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特點。本環節的設計,試圖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到,只有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從學生間兩個聲部的伴奏,到四個聲部的伴奏,再到師生六聲部的伴奏,才能更好地表現樂曲的情緒特點以及鐵匠們勞動時的熱鬧場面,感受多聲部合作演奏帶來的音響效果的豐富感,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形式,從而進一步體驗、表現音樂的內涵。說明:一堂課只復習一首歌曲和欣賞一首樂曲,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本課中設計了一個游戲形式的拓展內容,讓學生分組根據自己以往的音樂學習經驗,聽辨、排序。目的是通過游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只要求學生聽辨出樂曲的名稱即可,預計學生能通過歌詞聽辨出《太陽出來喜洋洋》和《剪羊毛》;通過音樂中的鑼鼓聲,也能聽辨出《豐收鑼鼓》,但不排除憑空猜想判斷《采茶舞曲》和《采茶撲蝶》。然后教師在最后重點對這兩首曲子進行介紹,幫助學生進一步的了解這兩首與采茶有關的樂曲。本環節的設計思想是在符合學生實際認知規律的范圍內,圍繞教學主題“愛勞動”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旨在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力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欣賞:《森林里的鐵匠》勞動題材音樂作品拓展歌曲:《勤快人與懶人》聽辨分析合作創編復習展示演奏演唱交流分析聽辨判斷合作演奏肢體模仿模仿節奏創編樂曲欣賞表現創造體驗感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