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法不可違》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學生能夠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及不可違抗性;了解常見的違法行為及其后果。通過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批判性思維;通過小組討論,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加深對法律不可違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引導學生形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習慣。二、授新課【自主學習】1.為什么法不可違?2.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分類 ?3.身邊的違法行為有哪些?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導入新課】“法律之光”視頻導入。播放一段簡短的視頻,展示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權益方面的作用,如警察執法、法庭審判等場景,引發學生對法律重要性的思考。提問:“視頻中的場景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法律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引導學生進入本課主題——《法不可違》。【探究】小勤家里生活比較困難,要強的他想通過自己的勞動減輕家里的負擔。看到撿廢品能賺錢,小勤決定試試。他來到建筑工地,撿了固定腳手架的鐵卡子,準備拿到廢品收購站去賣。工地保安發現后,把他送到派出所。思考:小勤為什么會被送到派出所?這樣的事情可以避免嗎?怎么避免?學生:......(教師提示:①小勤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勤工儉學,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他選擇了一種錯誤的方式,觸犯了法律,其行為已經構成了違法,因此被送到了派出所。②能避免。我們應該學習法律知識,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識。)【展示資料】第十條: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禁止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第七十四條 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思考:結合《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思考法律有什么作用?學生:.......教師:①指引作用: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②評價作用:法律是評價人們和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案例分析】馬思純交通違法,駕車逆行被罰。思考一:馬思純被罰體現了法律的什么特征?思考二:這個案例對我們的啟示?教師: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違反法律必然受到懲罰,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教師總結:為什么法不可違(法律的重要作用)①法律明確告知人們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②法律還告知人們,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③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鏡頭展示】下述行為違反了什么法律、造成哪些危害?行為人承擔什么責任?鏡頭一:國慶期間,朱某在回家路上拾到蘇某的手表,拒絕返還。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表。學生:......教師:朱某拾到蘇某的手表拒不返還,違反了民法典 (物權法),給蘇某造成了財產損失,被法院判決限期歸還蘇某的手表。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如:欠債不還的行為。鏡頭二:國慶期間李某為能早日回家,在公路上車輛多、行駛緩慢時悄悄駛入了應急車道。公安機關給予李某罰款200并扣除6分的行政處罰。學生:李某的行為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被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教師: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受到行政處分或行政處罰的行為,如: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鏡頭三:國慶期間,17歲的中學生趙某,多次持刀強奪小學生的財物,得贓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了搶劫罪,依據刑法判處其有期徒刑。學生:趙某的行為觸犯了刑法,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教師: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如:故意殺人的行為。教師補充:1、民事法律規范:《物權法》、《民法》、《商法》、《婚姻法》、《繼承法》、《勞動法》、《合同法》、《經濟法》等 民法典。常見民事違法事例:撿錢不還、欠債不還、違反合同等。2、行政法律規范:《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常見行政違法事例:攔高鐵、無證或超載駕駛、酒駕等。【討論】違法就是犯罪,這種說法對嗎?教師: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無論是一般違法行為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5. 案例分析(約15分鐘)教師總結: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含義:違法行為是指出于過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分類:①民事違法行為②行政違法行為③刑事違法行為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分為:①一般違法行為(危害程度較輕)②犯罪(危害程度較重)【探究】網上散布涉疫謠言被處罰:思考一:材料中吳某違反了哪部法律,屬于哪種違法行為?思考二: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思考三:你還知道哪些行政違法行為?學生:......教師:如何做到遵章守法①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②在社會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③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