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2.1《創新改變生活》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 : 學生應認識到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是一部創新史, 從而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 道德修養 : 在感受中國創新成就的過程中, 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增強文化認同, 提高文化自信。 法治觀念 : 學生應體會創新與美好生活的內在聯系, 認同創新的價值, 支持我國改革創新事業, 增強法治意識。 責任意識 : 樹立熱愛科學的精神, 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立志為個人成長、 社會進步、 國家發展等努力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創新如何改變個人生活, 提升社會生產力, 以及推動國家進步。 教學難點 理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導入 有人認為: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創新! 有人認為創新就是發明前人沒有發明的東西! 你眼中的創新是什么?授新課 【探究一】利用舊輪胎都可以做什么? 思考:這些創新的想法是如何而來? 學生: 教師:創新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創新。 【探究二】 思考:你認為什么是創新? 學生:從無到有的創造發明是(如電燈),對已有成果的改進和完善(如手機、電腦)。 教師: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探究三】 思考:創新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 教師:創新不局限于科技領域,還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探究四】 圖一: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圖二:屠呦呦2015年10月5日,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帶領其研究團隊經過數百次實驗和190次失敗后終獲得成功。 思考:如何正確認識創新? 學生: 教師:創新不只是靈光乍現的頓悟,更需要年復一年的積累。它是個人的創意行為,也是團隊、集體的創造活動。 【探究五】林鳴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 遇到了諸多挑戰。 其中, 外海沉管隧道技術的缺乏是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 面對國外高昂的技術咨詢費和技術封鎖, 林鳴毅然決定走上自主創新的道路。 他帶領團隊, 開展了百余項試驗研究, 申報專利400余項, 最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外海沉管隧道建造技術體系。 這一成就不僅解決了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關鍵難題, 還推動了我國外海沉管隧道建設技術的發展, 使我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 思考1:假如你是林鳴試想其獲得創新成就時的感受 學生: 教師:①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 ②創新點燃激情,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活力。 ③創新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讓我們勇敢面對挑戰,激發潛能,超越自我。 思考2:外海沉管隧道建造技術體系的創新技術對社會的意義 學生: 教師:①知識的創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②技術的創新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加社會財富。 ③制度的創新促進公平正義、推動社會進步。 【材料分析】如今在深圳這片熱土,一天有71件發明專利產出,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 比例超過4%,大科學裝置和基礎研究實驗室的建設如火如荼,全球高端科技創新資源正 在向這里聚集,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跨越,人才是一座城市興旺發達的根本。懷揣心中的夢想,一代代建設者、企業家、工程師、科學家,用心血和汗水澆灌“創新之城”“奇跡之城”。中辦、國辦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開啟新征程,呼喚更加“硬核”的創新力量。 思考: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心“硬核,創新力量”的理解。 學生: 教師: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③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④時代發展呼喚創新。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⑤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創新的觀點正確的是( ) ①生活處處有創新 ②創新能激發我們的潛能 ③創新主要是指科技領域的創新 ④創新可以是對已有成果的改進和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關于創新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可以創新 ②每個人都是創新者 ③創新是個人行為,也是團隊活動 ④創新是靈光乍現的頓悟,不需要積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哪一組活動與培養“創新”能力直接有關( ) ①周六到少年宮參加航模大賽,并嚴格按圖紙動手組裝航模 ②在小區舉辦“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并用化學知識講解其危害 ③舉辦“頭腦風暴”沙龍,異想天開 ④利用假期組織同學搞小發明、小制作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2020年5月29日,值此“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30日)到來之際,習近平給袁隆平、鐘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臨床救治、疫苗研發、物質保障、大數據應用等方面夜以繼日攻關,為疫情防控斗爭提供了科技支撐。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表明( ) A.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科技總體水平正在領跑世界 B.時代發展呼喚創新與時俱進,科教興國基本國策必須落實 C.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 D.創新不僅僅局限在科技領域,還滲透在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