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5病毒【2024秋人教八上生物精彩課堂(教案+素材)】新課導入 [故事導入] 有一次,小明的一個同學拿來一份雞的血液,說這只雞可能患有雞瘟,想拿到學校的顯微鏡下查一查。小明馬上說他一定查不到。提出疑問:小明為什么這么說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就知道了。 [視頻導入] 播放一段禽流感時期的視頻,禽流感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恐慌和經濟損失,你知道罪魁禍首是哪一類生物嗎 教學策略建議 [重難點一] 病毒的類型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重點)重點分析:在學習了細胞結構及細胞構成的生物之后,再學習特殊的生物——病毒時,學生很容易混淆細菌和病毒的概念,所以在教學中,要通過對病毒的形態結構及生命活動進行設疑分析,引導學生的學習。突破策略:1.舉例:用籃球和摩天大廈的大小來比喻病毒和細菌的大小,并觀察教材圖片,讓學生明確病毒個體微小,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要用納米來計量病毒大小;在此基礎上推測病毒結構的特殊性。2.學習病毒發現史時,設置幾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認識細菌和病毒是兩種不同的生物。3.觀察電子顯微鏡下的圖片,識別病毒的三種類型。4.分析禽流感、疫苗的實例,引導學生客觀、全面地理解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重難點二] 病毒的結構特征與繁殖特點(難點)難點分析:分析示意圖可以直觀地了解病毒的結構特征,再加上動手制作病毒模型可以加深印象。而病毒的繁殖僅靠閱讀文字不能很好地理解,借助于動畫演示則一目了然。突破策略:1.觀察病毒結構示意圖,理解病毒的結構。2.利用手中的材料(棉線、硬質紙、鐵絲、廢棄螺絲、膠水等),制作病毒模型。3.觀看動畫了解病毒的生活和繁殖,并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重難點三] 總結提升(重、難點)重、難點分析:學生已經儲備了生物的特征“除了病毒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也掌握了動植物細胞的概念。對于病毒的結構和寄生的生活方式,可以與植物細胞的結構相比較,從自養和異養的角度區分理解。在觀看“噬菌體侵入細菌細胞內進行繁殖”的動畫時,教師要適時進行解釋,幫助學生理解。突破策略:1.展示植物細胞的圖片,回憶葉綠體的功能,引出自養和異養的生活方式,理解病毒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必須營寄生生活的原因。2.引導學生觀看“噬菌體侵入細菌細胞內進行繁殖”的動畫,明確病毒復制的步驟,讓學生歸納和描述過程。情境素材建議 詳見電子資源 1.病毒的重要性 在現代測序技術的發展下,人類基因組已經得到破譯,科學家驚奇地發現,在人類的基因組中竟然有高達10萬條片段來自病毒,這些病毒基因片段占據了人類基因組的8%,而編碼人類細胞所有蛋白質的序列僅占據了人類基因組的1.2%~1.5%。如此大量的病毒基因片段在人類基因組中可能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雖然這其中還有大量未知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挖掘,不過毋庸置疑的是,沒有這些病毒基因片段,人類細胞將無法正常工作。病毒在生態系統的平衡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海洋里,每秒鐘大約會發生1023次病毒感染,這些感染是導致海洋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無論是小蝦還是鯨,都難逃病毒的攻擊,它們在死后所釋放出的內容物會成為其他生物的養料。除了動植物,細菌也是病毒感染的重要目標。據估計,病毒每天會殺死海洋中幾乎半數的細菌,釋放出數十億噸碳供其他生命體使用,這個過程也是大自然碳循環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如果海洋中沒有病毒,物質循環中就缺失了一個重要的鏈條,許多生命將難以得到生長繁衍的機會。另外,海洋中還生活著大量的聚球藻,它們承擔了地球上約四分之一的光合作用,為地球制造大量的氧氣。科學家發現在這種藻類里,編碼進行光合作用蛋白質的基因中有一些來自病毒。而據科學家估計,地球上10%的光合作用都有病毒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參與。除此之外,地球上的藻類和細菌在維持地球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平衡上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控制它們的數量,病毒也在間接地影響著氣候。對于我們自身來說,病毒所發揮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在我們的腸道里大約棲居著超過10萬億個細菌,它們構成了人們常說的腸道菌群。這些細菌對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它們不但幫助人體消化食物,參與能量代謝,還影響著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而有研究表明,人類腸道里病毒的數量比細菌還要多,它們除了幫助人類控制腸道菌群的平衡,可能也具有直接的益生作用。比如,有研究發現小鼠腸道內的諾如病毒能幫助小鼠修復受損的腸道黏膜和維持腸道黏膜正常的免疫功能。另外,一些溫和的病毒,比如鼻病毒,還能夠鍛煉我們的免疫系統不對輕微的刺激產生反應,從而減少過敏反應。 2.病毒疾病 3.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也能感染人類,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人感染后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很高,通常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率約為33%。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區域間的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途徑。其預防措施主要有:(1)監測及控制傳染源衛生部門與農業部門合作,同時開展人間和禽類H5N1疫情監測,互通情報,加強檢疫,防止禽流感病毒特別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傳入我國。特別應注意加強對來自動物疫情流行國家或地區的運輸工具的防疫消毒,禁止旅客攜帶或郵寄相關動物及其產品入境。堅持禽類全進全出的飼養方式,平時加強消毒,做好一般疫病的免疫,提高禽類的抵抗力。一旦發現禽流感疫情,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早期進行快速診斷,若發現和確診為高致病性毒株如H5、H7型,則要對病雞群進行嚴格隔離、封鎖、撲殺、銷毀,對雞場進行全面清掃、清洗、徹底消毒。目前采取的措施是撲殺疫源地3 km范圍內所有雞場的雞群,并對3~5 km范圍內的雞群進行強制免疫,養殖人員和所有相關人員做好防護工作并加強監測。當這類人員中出現流感樣癥狀時,立即將其隔離并報告疫情,同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防止病情惡化和疫情擴大。在隔離治療患者的同時,采集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漱口液、痰或氣管吸出物和血清送至指定實驗室,進行病毒分離和抗體檢測,盡快明確診斷。(2)切斷傳播途徑一旦發生人禽流感疫情,對禽類養殖場、市售禽類攤檔、屠宰場及患者所在單位、家庭進行徹底消毒,對死禽及禽類廢棄物應銷毀或深埋;醫院收治患者的門診和病房做好隔離消毒,防止患者排出物及血液污染院內環境及醫療用品;醫護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接觸禽流感患者應戴口罩、戴手套、穿隔離衣,接觸后應洗手;加強檢測標本和實驗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進行禽流感病毒分離的實驗室應達到P3級標準;嚴格執行操作規范,防止醫院感染和實驗室的感染及傳播。(3)生活注意流感是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勤洗手,室內勤通風換氣,注意營養,保持良好體質有利于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出現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時,要用紙巾、手帕掩蓋口鼻,預防感染他人。此外,還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禽、畜。由于醫務人員比普通公眾接觸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機會更多,建議醫務人員在診治病人過程中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在接診疑似或確診禽流感病例時,應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即標準預防、飛沫傳播預防和接觸傳播預防措施。教材參考答案 [教材P89 想一想,議一議·參考答案]從病毒侵入細胞的電鏡照片可以看出,病毒比細胞小很多,據此推測出病毒可能沒有細胞結構,因為細胞必須具有一定的大小,才能容納細胞器等結構。 [教材P92 練習·參考答案]1.(1)√ [解析] 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2)√(3)× [解析] 人們將減毒或無毒的病毒作為疫苗,注射到人體內,可以刺激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且不會引起人體患病。當這種病毒再次侵入人體的時候,不會引起人體患病。2. 3.腮腺炎病毒使人患腮腺炎,麻疹病毒使人患麻疹,冠狀病毒使人患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 H1N1流感病毒使人患甲型流感等;甜菜黃化病毒使植物患甜菜黃化病毒病,水稻矮縮病毒使水稻患矮縮病等。防止動植物疫病跨境傳播的途徑:①在進境渠道加大對外來物種的攔截、查處力度;②加強與農業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形成監管合力;③完善全球動植物疫情疫病風險監測機制,強化進出境動植物及產品檢疫管理,多措并舉嚴防重大動植物疫情傳入。背記本/默寫卷 詳見電子資源第五章 病毒教學分析 1.《病毒》是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五章的內容,《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相關的內容要求:學習主題(二)生物的多樣性的相關內容要求“2.3.1病毒無細胞結構,需要在活細胞內完成增殖”“2.3.4有些微生物會使人患病,有些微生物在食品生產、醫藥工業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本節介紹了形態最微小、結構最簡單的生物——病毒,完善了初中階段關于生物多樣性(植物、動物、細菌、真菌、病毒)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生物界的幾大類群。 2.七年級上冊內容中生物的特征之一“除病毒外,生物由細胞構成”以及“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本冊第五單元第四章“細菌和真菌”的內容,都是學習“病毒”的基礎。 3.本節課教材“想一想,議一議”使學生認識到病毒個體非常小,并推測病毒與細胞結構的不同。學生通過對病毒發現史的學習,可以體會科學的進步依賴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科學家縝密的邏輯推理和嚴謹的工作態度。課堂上,結合教材內容和補充的資料,學生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更加形象地了解病毒的類型、結構和繁殖,延伸病毒的結構與其生活方式相適應,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最后通過學生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及課堂微型辯論賽“病毒有害 病毒有利 ”,引導學生從利與弊兩個方面辯證的認識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教學目標 (基于核 心素養 敘寫) 1.通過查閱資料和閱讀課本內容,能夠簡述病毒的發現過程,體會科學的進步依賴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科學家縝密的邏輯推理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態度。 2.通過觀察圖片、觀看視頻等,能夠說出病毒的主要特征,提升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的科學思維,進一步強化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3.通過查閱資料和開展微型辯論賽活動,能夠從益害兩方面看待病毒與人類和其他生物的關系,提升學生對資料的搜集、整合及分析能力,形成辯證的科學思維。重點難點 重點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難點 病毒的主要特征。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準備關于“病毒有害 病毒有利 ”的微型辯論賽。 教師:病毒發現史、病毒的結構和繁殖、禽流感、艾滋病、疫苗等的視頻或圖片及PPT課件。教學策略 1.經歷了“新冠疫情”的三年,學生對病毒的危害性有了具體的認識,再結合日常所知道的病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學生對病毒都會產生畏懼之心,但是對病毒本身還是比較陌生的,所以,病毒對學生來說充滿了神秘感。“要想攻克病毒,就要對病毒有足夠的了解”以此作為鋪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展示圖片、播放視頻等方式,將病毒更具體、更形象地呈現給學生。學生通過課前查閱資料、課堂微型辯論賽,辯證地認識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這個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相互交流,并能選擇適當的方法解答實際問題,同時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多角度、多層次來考慮問題,增加創新意識。教學設計 對應的“加注式”課件見電子資源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抗擊新冠疫情。 2020-2022年,是抗擊新冠疫情的三年,是與病毒抗爭的三年…… 人類歷史上,與病毒的抗爭從未停止過……(SARS冠狀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 學生回憶三年抗疫,說出自己所知道的病毒導致的傳染病。 以學生最深刻的經歷作為切入點,結合師生對歷史上病毒導致的傳染病給人類帶來的困擾的補充,激起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任務一 病毒是如何被發現的 結合學生對病毒發現史的描述,展示圖片(發現者伊萬諾夫斯基和病毒發現的實驗過程),提出問題:科學家從病毒發現的實驗過程中得出了怎樣的結論 從科學家的結論“比細菌還小”引出接下來病毒的主要特征中的病毒的大小。 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資料和課本內容,簡述病毒的發現過程,并依托科學家的實驗,試著自己得出結論。 學生感悟科學家縝密的邏輯推理和執著的探索精神。任務二 病毒的主要特征 1.病毒的大小 播放視頻:不同病毒的大小 引導學生與細菌進行比較,并總結病毒非常小,只能用納米表示,只能用電子顯微鏡觀察。 展示圖片:科學家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桿狀的煙草花葉病毒(由此引出病毒的形態和分類)。 2.病毒的分類 (1)展示圖片:煙草花葉病毒、腺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 引導學生分析病毒的形態,并根據形態對病毒進行分類。 (2)提出問題: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由此引出病毒營寄生生活,并且可以按照寄主的不同對病毒進行分類。 展示圖片:煙草花葉病毒、腺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讓學生根據寄主不同再次對這三種病毒進行分類。 3.病毒的結構 展示圖片:煙草花葉病毒、腺病毒、大腸桿菌噬菌體的結構示意圖。 引導學生說出病毒的結構組成及特征。 4.病毒的繁殖 播放視頻:噬菌體侵染細菌。 引導學生說出病毒的繁殖方式。 5.病毒的結晶體 展示圖片:電鏡下觀察到的病毒的結晶體。 6.思考與討論: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它屬于生物嗎 為什么 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圖片、視頻,通過思考、討論、交流,說出病毒在大小、形態、組成、生活方式及繁殖方式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將病毒的特征通過更多元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病毒的特征變得更加具體、更加形象。 在認識病毒特征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等方面的能力。任務三 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活動:微型辯論賽 主題:病毒有害 病毒有利 (1)學生課前搜集資料,準備微型辯論賽; (2)課堂上,學生進行認領正反方任務,進行辯論; (3)總結:由辯論賽主席做出總結。 2.展示圖片:病毒與人類關系的舉例。 學生進行激烈的辯論賽,最終,由辯論賽主席做出總結:病毒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需要辯證地看待病毒。在生活中,人類可以通過科技的進步,去研究病毒,減小病毒對人類的傷害,發揮病毒積極的一面。 從準備辯論賽,到課堂上開展辯論賽,能夠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鍛煉,通過激烈的辯論和最終的總結,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病毒,并在學生心中種下繼續探索的種子。課堂小結 總結歸納本節知識點。 思考、討論、總結、補充。 歸納提升: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而不是死記硬背,更容易對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板書設計 第五章 病毒 病毒課后反思 1.本節課,從身邊的熱點“新冠疫情”,到人類歷史上與病毒的每一次抗爭,讓學生認識到人類與病毒的較量將一直持續下去,只有更加透徹地了解病毒,才更有可能在與病毒的較量中取得勝利,由此激發了學生對病毒的探索欲。 2.通過播放“不同病毒的大小”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視頻,展示病毒的結構等相關圖片,能夠再現或模擬病毒的真實狀況,克服了由于病毒微小、種類多樣、生活和繁殖方式特殊給學生認知上帶來的困難,增大了教學信息容量,凸顯直觀性好、參與性強的特點,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充分調動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3.通過開展微型辯論賽,使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也將課堂推向了高潮,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將對學生的未來有著持續的、積極的影響。導學設計 探究點 病毒的結構特點[情境展示] 仔細觀察這幾幅圖片,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病毒結構特點。 [問題探究] 病毒是生物嗎 它的結構有什么特點 [思考交流] 。 [歸納提升]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病毒,因此病毒是生物。病毒的結構十分簡單,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課堂速記]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