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歷史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第12課 阿拉伯帝國教科書 書 名:世界歷史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 了解伊斯蘭教的創立和傳播; 2、理解伊斯蘭教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及帝國發展的重要作用; 3、認識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發展的重大貢獻。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伊斯蘭教的創立。 2. 阿拉伯帝國。 3、阿拉伯文化 教學難點: 伊斯蘭教對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及帝國發展的重要作用。教學過程講授新課: 從以下圖片你想到了什么宗教? 矛盾重生出新教 探究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小組討論) 材料一:6世紀末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四分五裂,部落間矛盾叢生、商路不暢、引起商業衰落、生產停止和外族入侵。 依據材料一,概括當時阿拉伯半島面臨的危機。 (1).伊斯蘭教創立的背景:(多角度分析) 社會因素:社會矛盾尖銳。 民心因素:渴望統一。 宗教因素: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導致紛爭不斷。 經濟因素:商業衰落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培養學生史料研讀論從史出,提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2).創立:時間、人物、地點: 穆罕默德 、7世紀初(610年)、阿拉伯半島(麥加)創立伊斯蘭教 (3)經典——《古蘭經》;教義 信奉安拉,順從;信仰者統稱為“穆斯林”(即順從者)。 (4)穆罕默德的主要傳教活動(時空觀) 610年→622年→630年→632年 材料二:統一阿拉伯半島是一件艱巨的事業,由于麥加固守原有的宗教,他花了近十年時間到630年才征服麥加。 材料二中的他是誰?他解決危機的途徑是什么? 穆罕默德;途徑:創立伊斯蘭教,建立穆斯林公社,發動統一戰爭。 【設計意圖】通過講述歷史人物在具體時間節點的具體事件,認識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涵養唯物史觀。(唯物史觀) 宗教紐帶促發展 探究二:阿拉伯帝國 (小組討論) 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哈里發為了爭奪商路和土地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擴張戰爭。先后征服西亞、北非、西班牙和中亞等地,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橫跨亞、歐、非三大洲。 知識鏈接:我們還學過哪些世界古代史上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但以上這些大帝國都如流星般隕落,從中我們得到什么啟示? 開放包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則文明衰亡 【設計意圖】涵養全球視野,培養辯證看待歷史事件,進而學史明理。 (中考演練——時空觀考察)公元751年,唐朝與阿拉伯帝國在中亞怛羅斯發生戰爭,唐軍戰敗被俘虜2萬余人,其中包括一些手工工匠。學者季羨林稱這一次戰爭是“中阿之間第一次技術轉移”,該技術可能是 A. 指南針 B. 造紙術 C. 活字印刷術 D. 火藥 【設計意圖】宗教紐帶促發展,伊斯蘭教對推動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起到重要作用,并進而加快地跨三洲的阿拉伯帝國形成的進程,厘清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關聯,洞悉內在。 獨特文化展成就 探究三: 阿拉伯文化 (一)阿拉伯文化出現的原因(小組討論) 1.哈里發重視知識,認為“人最美的裝飾是知識”; ①830年,哈里發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 ②為延攬翻譯人才,以黃金支付稿酬。 2.吸收、消化外來文化 阿拉伯文化特點:兼收并蓄,擁有這個特點的還有我們學過的哪個帝國的文化? (二)阿拉伯文化成就 數學成就 醫學成就-西醫 文學成就 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做的貢獻 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重大發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糧等都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的。 (中考演練——簡寫小論文 歷史解釋、史料實證)阿拉伯學者翻譯了許多古希臘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輝重新展現在西歐人眼前。阿拉伯商人奔波于亞、非、歐三大洲之間。中國的羅盤針、造紙術、火藥和火器,以及數學、化學、醫學等知識,由阿拉伯人傳到西方。他們給中國帶來了阿拉伯的天文學、醫學知識,也帶來了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 閱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解題步驟: 審題——提出觀點——構建結構——填充內容(運用知識論證) 【設計意圖】為了更好實現初高銜接,小論文訓練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涵育歷史解釋,挖掘認知的深度,涵養史料實證,拓展教材的寬度。 觀看觀看“一帶一路”視頻,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文化魅力,不管古代抑或是今天,中國也是一個和平使者,文化使者,更好地架設世界友誼的橋梁,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貢獻。從而堅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凸顯歷史學科的人文功能,涵養家國情懷。(家國情懷) 課堂小結:伊斯蘭教創立促進阿拉伯半島的統一,進而助推阿拉伯帝國的形成及發展。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伊斯蘭教也也向半島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奠定了其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地位。阿拉伯人憑借優越的五海三洲之地,便于吸收三大洲優秀的文化成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課后作業: 世界三大宗教對比表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