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歷史 年級 八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通過任務驅動和史料教學,引導學生探究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具體的時空條件,培養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考察歷史的時空素養,使學生能夠準確理解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等史事之間的關聯。 2.通過對《辛丑條約》主要內容的講解,結合歷史地圖和圖片史料,分析《辛丑條約》各個條款對中國社會所造成的的危害,使學生認識《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3.通過講述義和團運動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和英勇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主要史事,使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形成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和責任使命。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了解義和團運動和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史事,認識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精神,以及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的堅定決心。 2.了解八國聯軍侵華所犯下的暴行和清政府卑躬屈膝的丑行,認識《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認識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具體的時空條件,理解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等史事之間的關聯。 2.認識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和清政府統治的腐敗,理解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到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教學過程一、義和團運動 【探究任務】為什么19世紀末中國會爆發這場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認識歷史,理解歷史。 【情境創設】1.義和團運動為什么會興起于19世紀末呢? 【調用所學】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 1895年,俄、法、德“三國干涉還遼” 1898年,列強強租中國海港、劃分勢力范圍 1899年,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史料展示】 【教學過程】通過對19世紀末歷史事實的回憶,使學生認識到,甲午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19世紀末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反帝救亡成為了時代主題。并結合歷史地圖,引導學生認識義和團運動興起于19世紀末的時代背景。 【情境創設】2.義和團運動為什么首先興起于山東呢?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歷史地圖、史料解讀,加深學生對山東的了解,使學生對19世紀末義和團運動首先爆發于山東有了更加深刻了認識,培養學生從特定的歷史空間理解歷史的能力。 【史料展示】 材料一: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 ——(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2017年材料二: 材料三:1895—1899年全國重點地區災害統計表 材料四:1898年黃河漫溢,“山東省災情奇重”,形成“一省偏災”的局面。由于水漫莊稼,山東全省麥收僅止常年一半,魯西北黃河兩岸地區水災更重,竟至顆粒無收,以致饑民通地,“紛紛遷徙”。 ——引自《光緒朝東華錄》第4冊,第4259、4316頁材料五:【教學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對史料進行閱讀和分析,從19世紀末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的特定的歷史環境出發,自然災害較為嚴重的山東地區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而山東尚武風氣和民間練武組織的陽剛之氣和儒家思想的影響,使得在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劇的時候,山東率先爆發了以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的農民運動。 【情境創設】3.興起于山東義和團運動為什么能夠發展到天津和北京呢? 【設計意圖】通過歷史地圖的研讀,引導學思考義和團運動為何能夠山東發展到天津甚至是北京,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場運動特定的時空環境的認識。 【史料展示】 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 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藝,都學全,要平鬼子不費難。 拆鐵道,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 大法國,心膽寒,英俄美德盡消然。 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 ——《只因鬼子鬧中原》揭帖 【教學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對《只因鬼子鬧中原》揭帖的史料進行研讀,使學生認識到義和團運動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具有愛國主義性質。同時義和團運動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清政府為了利用義和團,以“招撫”代替“剿滅”,并承認其合法地位。由此解釋義和團運動能夠迅速發展到天津和北京的原因。同時,通過史料研讀分析,引導學生認識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如“盲目排外,不利于近代化,具有落后性”“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且帶有“封建迷信思想”等,圖片教學難點。同時也為進一步探究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做鋪墊。 【情境創設】4.為什么具有盲目排外色彩和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義和團運動會得到清政府的支持和承認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分析,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及其所面臨巨大統治危機下的無知和愚昧,企圖利用義和團對抗西方先進工業文明,最終引發八國聯軍侵華,被迫簽訂《辛丑條約》。由此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等史事的關聯以及19世紀末20世紀初特定的時空環境的認識。 【調用所學】 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洋務運動——遭到頑固派阻撓 1895年至1898年戊戌變法——遭到慈禧為首的守舊派鎮壓 【史料展示】 守舊派的選擇 材料一:他們鄙視船堅炮利稱洋人者,但又找不到一種對抗船堅炮利的現實力量。因此,為一申積憤而信仰超自然的力量便成為他的心理歸宿。 ——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刑部侍郎的思索 材料二:“今之義民,真吾赤子也,真吾先家之令子也,佐初聞不信,逐日推求其理,考其行事,真有神奇不可解者。”“神兵之來,理之所有。所謂天之所助者順也,抑亦我圣祖在天之靈,有以鑒而臨之耶!” ——左紹佐:《悟澈源頭》,《義和團史料》上冊,230-233頁官民互動盲目排外 材料三:“(義和團)最惡洋貨,如洋燈,洋磁杯,見即怒不可遏,必毀而后快”。“閑游市中,見有售洋貨者,或緊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毀物殺人”。 ——《天津一月記》,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二) 材料四:“拳會蔓延,誅不勝誅,不如撫而用之,統以將帥,編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氣,化私忿為公義,緩急可侍,似亦因勢利導之一法。” ——軍機大臣趙舒翹等人奏報材料五:1899年11月20日清廷寄各省督撫的上諭: “現在時勢日艱,各國虎視耽耽,爭先入我堂奧……萬一強敵憑凌,惟有理直氣壯,敵愾同仇,同心協力,不分畛域,督飭將士殺敵致果。” ——《義和團檔案史料》 ——引自《光緒朝東華錄》第4冊,第4259、4316頁愛國與排外 材料六:愛國心中寓有排外性,排外性中包括著愛國心。在長期閉關自守、妄自尊大與愚昧無知的人們中間,是無法區分其愛國心與排外的界線的。列強的侵略加速了愛國主義的發展,也助長了排外性的滋長。義和團與李秉衡等官員,都是在上述思想支配下逐步靠攏的。 ——廖一中.論義和團運動在山東興起的原因[J].天津社會科學,1983(6)【歷史啟示】 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下,才可能對史事有準確的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4月第1版,第5頁 【教學反思】第一子母關于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圍繞特定的歷史時空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層層遞進,逐步原歷史面貌,使學生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特定歷史時空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對中國與世界、山東與北京、農民運動與滿洲權貴、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等史事的時空關系有了更加準確的理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辛丑條約》做鋪墊。 二、八國聯軍侵華 【探究任務】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并結合歷史地圖,按照歷史時序敘述八國聯軍侵華的發展過程。并選擇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英雄事跡向同學們介紹。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時序觀念,培養學生的歷史敘述的能力。并通過介紹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英雄事跡,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史料展示】 八國聯軍大沽口登錄進攻西什庫教堂天津保衛戰八國聯軍斬殺義和團戰士《辛丑條約》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歷史進程】 1900年6月,聯軍攻占天津大沽炮臺,進犯北京 1900年6月,清政府對外宣戰 1900年7月,天津失陷 1900年8月,聯軍攻陷北京,慈禧逃亡西安,下令剿殺義和團 1901年9月,簽訂《辛丑條約》 【教學過程】 通過聶士成等清軍將士和義和團戰士英勇抵抗八國聯軍侵華的史事講解中,使同學們感受到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精神,同時認識到中國落后于西方的歷史現實,僅僅靠人民血肉之軀是無法抵御西方的船堅炮利的。使學生認識到,我們不僅要有抵御外來侵略的決心和勇氣,還需要科技強國、教育強國和文化強國。鼓勵學生認真讀書,學好知識文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通過對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對中國進行慘無人道的燒殺劫掠等史事的講解,使學生對列強侵略本質和西方人標榜“文明世界”有深刻的認識,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對慈禧對外宣戰到逃亡西安,并下令剿殺義和團,無恥地向帝國主義求饒,請求借師助剿義和團等史事的講解,使學生對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對滿洲權貴的愚昧無知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為學習《辛丑條約》和認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做鋪墊。 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內容講解】 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以關稅、鹽稅等稅收做擔保;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各國軍隊駐扎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界內不準中國人居住 ;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史料展示】 清政府財政收入與庚子賠款對比圖《木偶中國》漫畫東交民巷使館界示意圖與外國駐兵分布示意圖【教學過程】 結合史料,對《辛丑條約》的內容進行分析,使學生明白,《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列強不僅控制了清政府的經濟命脈,同時派兵駐扎北京要地,使清政府的財政和安全完全掌控在帝國主義侵略者手里,從此不得不聽命于列強,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由此推出《辛丑條約》的歷史影響。 【教學內容】 2.影響 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讀史明智】探索《辛丑條約》簽訂后的中國社會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通過史料研讀,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辛丑條約》簽訂后,以慈禧為代表的清政府卑躬屈膝,無恥出賣中國主權,甘當列強侵華代理人。自此,中外反動勢力勾結在一起,成為阻礙中國社會進步、民族解放的兩座大山,進步而認識到反帝反封建成為中國。 【史料展示】 反帝反封建的時代任務 《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一個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列強除了窮兇極惡地對中國敲詐勒索外,還重新確立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繼續充當他們在華的代理人。” ——《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2003年版) 本年夏間,拳匪構亂,開釁友邦。朕奉慈駕西巡,京師云擾。迭命慶親王奕劻、大學士李鴻章作為全權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使臣止兵議款。昨據奕劻等電呈各國和議十二條大綱,業已照允。仍電飭該全權大臣將詳細節目悉心酌核,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上諭》(1901年2月14日) 【歷史回響】本節課最后課本的課后“知識拓展”內容為材料,通過閱讀《瓦德西拳亂記》,審視“侵略者眼中的中國與中國人”,進一步認識到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民族精神。作為義和團運動的主體,農民階級由于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和正確的正當領導,被清政府所利用和出賣,最終失敗。歷史發展證明,只要有先進的正當領導、先進的思想指導,中國人民就一定能夠取得民族解放斗爭的偉大勝利。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就是最好的歷史證明。通過教學,使學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誕生對中國革命事業產生的巨大影響,培養學生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政治認同。 【史料展示】 瓦德西的觀察與思考備注:教學設計應至少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三個部分,如有其它內容,可自行補充增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