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學科 道德與 法治 年級 八 執教教師課題 遵守規則 學 校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 理解每個公民都要自覺遵守社會規則; 理解社會規則與自由是辯證統一的; 形成遵守規則適應社會環境的具體要求; 道德修養: 在生活中嚴于律己,反思并改正不良行為,做個遵守規則 的人。 法治觀念: 學會敬畏規則,有技巧地維護規則,又能根據社會變化情 況參與規則改進。教學 重點、難 點 重點: 自由與規則的辯證關系 難點:他律與自律的關系教學 過程 導入:熱身小游戲:假設現在,沒有老師、沒有同學,請 你擺出最想擺的舒服姿勢, 持續5秒鐘! 過渡: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是多么舒 服的一件事,這便是自由的感覺。但我們不能繼續了,為 什么呢 對,因為我們在上課,有課堂紀律、有班規、校 規等。 議題一:規則是否限制了自由 播放視頻:《熊孩子鬧高鐵》 想一想: 1、熊孩子有喊、叫的自由嗎 2、同車廂女生為何要他們安靜 3、都有自由,各不相讓會怎樣 4、自由是無邊無界隨心所欲的嗎 5、規則是否限制了自由 總結知識點:自由和規則的關系:總:自由與規則不可分。 分(1)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 (正確的自由觀) 分(2)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 畫個圖,表明自由與規則的關系吧! 議題二:有了規則,是否就實現了自由 材料:孩子的母親:我的孩子我管不好他,我控制不了他, 三歲的小孩聽不懂道理。孩子的奶奶:孩子在車上,沒有 法律限制我們不讓我們喊吧。孩子的爸爸:你是第一次坐 有孩子的高鐵嗎 是的話,那我原諒你了。 問:你如何評價他們 請說說看吧。 過渡:這些家長的觀點,反映出他們推卸責任,是非不分 和規則意識淡薄,會給孩子起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效果。 出示:《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家庭教育促進法》《三字經》 《人民網評》內容。 過渡:這種通過外在約束,來提醒、監督、獎懲的做法, 就叫他律。有了他律,就夠了嗎 就實現了自由嗎 欣賞視頻《一張濕巾紙搞定熊孩子》和《一位飛倫敦的媽 媽的手繪道歉卡》過渡:前者是嚴于律己,是自律,后者就是將規則作為自 己行為的準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 敬畏規則。 總結知識點:如何做到遵守規則:A他律和自律;B敬畏規 則。 出示:圖片+文字《被辱罵女生的事后發文》 問:這位女生的做法,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哪些要以此為 戒 總結知識點:如何維護規則。 ①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社會規則; ②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 守規則。 議題三:有了規則,就實現了永久自由嗎 出示圖片:長途漫游費正式取消———規則廢除;兒童半價 票身高變化——規則調整;二維碼、健康碼——規則增加。 過渡:規則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完美要積極 的改進規則。 總結知識點:積極地改進規則(why 目的 how ) 四人小組合作:為避免“熊孩子“鬧高鐵,大家有什么解決辦法呢 總結。 贈送議題:規則在沒有修改前,能違背規則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