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礦泉水瓶巧變浮力秤,探究物體浮力與重力的奧秘每組學生準備:已剪裁的礦泉水瓶(沿瓶身約 2/3 的位置切掉瓶底,留下瓶身的圓柱體部分)(1個)、完整的礦泉水瓶(1個)、適當的重物(如小石塊)、水,塑料袋(方便稱石塊的重力)實驗一:用剪裁后的礦泉水瓶和重物制作浮力秤并測量最大稱量重力一、實驗目的制作浮力秤并測量最大稱量重力,理解物體浮力與重力的關系。二、實驗材料已剪裁的礦泉水瓶(沿瓶身約 2/3 的位置切掉瓶底,留下瓶身的圓柱體部分)、重物(如小石塊)、筆、刻度尺、水槽、待測物體、彈簧測力計。三、實驗步驟1. 準備工作:①選取一個瓶身為柱狀體的空礦泉水瓶,沿瓶身約 2/3 的位置切掉瓶底,留下瓶身的圓柱體部分,制作成小筒。②在礦泉水瓶內放入適當的重物(如小石塊),固定好,以便讓瓶子在水中 起來。2.確定零刻度:①將制作好的瓶子放入裝有適量水的水槽中,在瓶子與水面剛好接觸的地方用筆畫一條記號,作為零刻度線。3.標記刻度:①向瓶中緩慢加入一定量已知質量的物體(如重力約為 1.8 牛的石塊),并在此時瓶子與水面接觸的地方做好標記。②把水倒出來,用刻度尺量出零刻度線到標記位置的距離 h。③在準備好的紙條上量出同樣長度的一段,并將這段距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例如 18 等份,每份就表示 0.1 牛或 10 克),然后在紙條上標出對應的刻度。④將標好刻度的紙條貼在瓶子內壁,與兩條標記線對齊。4.測量物體:①把待測物體放入瓶內,待瓶子在水中穩定后,讀取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假設為 n 份。②根據每份代表的重力值,計算出待測物體對應的重力 G = n×0.1 牛(假設每份表示 0.1 牛)。5.驗證結果:①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待測物體的重力,與通過浮力秤計算出的重力值進行對比。6.整理實驗器材。四、注意事項1.剪裁礦泉水瓶時要注意安全,避免割傷手指。2.制作過程中要保證瓶子的密封性,避免水進入瓶內。3.標記刻度時要盡可能準確,以減小測量誤差。4.測量不同物體時,要確保瓶子在水中處于穩定的直立狀態。5.重物的質量要適中,既能使瓶子立起來,又不會使瓶子過于沉重。6.選擇的礦泉水瓶最好是規則的圓柱體,以提高測量的準確性。實驗二:用未剪裁的礦泉水瓶和小石子制作浮力秤并測量最大稱量重力一、實驗目的制作浮力秤并測量最大稱量重力,探究物體浮力與重力的關系。二、實驗材料完整的礦泉水瓶、小石子、筆、刻度尺、水槽、待測物體、彈簧測力計。三、實驗步驟1.準備工作:①準備一個完整的礦泉水瓶,在瓶身適當位置用筆畫一條水平參考線。2.確定零刻度:①向礦泉水瓶中緩慢加入小石子,邊加邊放入水槽中觀察,直到瓶子在水中處于豎直漂浮狀態,此時在水面與瓶子的接觸處畫一條刻度線標記為零刻度。3.標記刻度:①繼續向瓶中加入一定數量的小石子,比如每次加入 10 顆小石子,同時在每次加入后將瓶子放入水槽,在新的水面與瓶子接觸處做標記。②用刻度尺測量零刻度到各個標記刻度之間的距離,并記錄每次加入小石子對應的總重力。可以提前用彈簧測力計測出一定數量小石子的重力,以便后續計算。③根據記錄的數據,在紙條上繪制出刻度,代表不同重力值,然后將紙條貼在瓶子上。4.測量物體:①要測量這個浮力秤的最大稱量重力,可將一些已知重力的物體(如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力的小鐵塊等)逐漸放入瓶子中,直到瓶子接近完全浸沒。②此時讀取瓶子上對應的刻度值,該刻度值對應的重力就是這個浮力秤的最大稱量重力。5.驗證結果:①如果需要更準確的值,可以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量瓶子和物體的總重力,再減去瓶子自身和小石子的重力。6.整理實驗器材。四、注意事項1.加入小石子時要盡量均勻,避免局部堆積影響測量準確性。2.標記刻度時要仔細,確保精度。3.測量過程中要保持水槽中的水足夠多,且水面穩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