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于2022新課標下的教學設計·八年級上冊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科目 歷史 年級 八年級 課型 新授 授課人課題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課時 1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的第二課,包括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的簽訂、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三個子目。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后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洋務運動徹底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內容有割地、賠款、開放商埠、開設工廠等,進一步加劇了中華民族的危機。甲午戰后,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為了救亡圖存,資產階級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宣傳維新變法,因此本課在課本位置上承接第4課《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也為下1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作鋪墊。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八年級學生。學生先前已經了解了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和洋務運動,初步理解了戰爭后民族危機加劇以及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救亡圖存運動,這為本節課學習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奠定基礎。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初步掌握識別地圖、材料研讀、概括歸納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程中要更多地成為引導者、主導者,讓學生成為真正主體,更好進行歷史學習。三、教學目標 2022年新課標: 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戰役和《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馬關條約》與中國民族危機加劇的關系。基于2022年新課標設置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了解甲午中日戰爭時間、地點及過程,了解列強掀起的瓜分中國狂潮的史實及劃分勢力范圍圖示。(時空觀念) 2.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馬關條約》的內容與危害,客觀、辯證地分析甲午中日戰爭清軍戰敗原因;知道美國“門戶開放”的本質。(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3.體會鄧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擊侵略、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信念。(家國情懷)四、教學重點 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史實。五、教學難點 分析清朝戰敗的根本原因,學習民族英雄的愛國精神。六、教學方法 講授法、問答法、啟發式教學、多媒體教學法。七、學習方法 討論法、表格法、合作探究、小組交流、自主學習、材料研讀。八、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 新課導入 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場侵華戰爭,它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并且引發了后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這場戰爭是何時爆發的?進程、結果如何?這場戰爭的影響是什么?讓我們走進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 認真聽講,簡單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部分知識。 通過教師闡述,大體知道本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二) 新課講授 壹·虎視眈眈的近鄰——探戰爭起因1.戰前的日本與中國 出示清朝、日本戰前的狀況,帶領學生回顧兩次鴉片戰爭帶給中國的影響和洋務運動只學技術,最終失敗。同時拓展此時的日本在歷經黑船條約,簽訂不平等條約《神奈川條約》后進行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對比觀察戰前的日本和中國,發現兩者具有明顯的差異。 對比學習,易于發現清朝的落后,易于接下來學習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出示日本大陸政策的地圖和三則文字材料以及日朝侵略日本的計劃時間軸,引導學生通過材料分析,發現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材料研讀 【回答】日本蓄謀已久,企圖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 通過大量材料,發現清政府戰敗原因,培養學生材料分析能力。導火索——東學黨人起義 出示東學黨人起義圖片和表情包及三則文字材料,引導學生材料分析,發現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導火索)。 材料研讀 【回答】朝鮮東學黨起義。 通過展示材料,找到戰爭爆發的導火索。貳·甲午風云英雄祭——觀戰爭過程1.戰爭過程 出示甲午中日戰爭的經過概況表格,請學生自主學習一閱讀課本P26-28,將表格依次填寫完整。 出示豐島海戰圖片和地圖,講授1894年豐島海戰爆發,標志著甲午戰爭開始。 出示平壤戰役地圖和左寶貴相關材料,請學生記住左寶貴這個名字。 【回答】表格第一行:1894.7開始,在豐島海面,中日兩國正式宣戰,主要戰役是豐島海戰。 知道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標志。 【回答】表格第二行:第一階段(1894.7-9),在朝鮮半島,中日爆發平壤戰役,平壤失守、戰火至華,重要人物是左寶貴。 知道左寶貴。 出示甲午中日戰爭經過概況表,總體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主要過程和幾場主要戰役。 通過識別地圖,認識平壤戰役,記住左寶貴。出示黃海戰役地圖,講授1894年黃海海戰是甲午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海戰。 出示黃海戰役視頻和鄧世昌相關材料,請同學觀看視頻和材料,體會鄧世昌身上所具有的愛國精神。 出示黃海海戰交戰雙方情況統計圖表,講授在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主力尚存,但最終結果是清政府避戰求和,日本奪取制海權。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為什么李鴻章命令艦隊不許出海迎敵? 繼續出示戰時李鴻章和慈禧的態度以及文字材料,輔助學生問題思考。 出示遼東戰役地圖和徐邦道及旅順大屠殺相關材料,講授一段不該被遺忘的慘痛歷史——慘絕人寰的旅順大屠殺,并提問學生從中獲得什么啟示? 出示有五次主要戰役的地圖和鄧世昌相關材料,講授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回答】表格第三行:第一階段(1894.7-9),在黃海海域爆發黃海戰役,清政府喪失黃海制海權,重要人物是鄧世昌。 了解黃海戰役,學習鄧世昌。 【回答】表格第四行:第二階段(1894.10-1895.初),在遼東地區爆發遼東戰役,日本占領大連、旅順并進行旅順大屠殺,重要人物是徐邦道。 知道遼東戰役及旅順大屠殺,得出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歷史啟示。 【回答】表格第五行:第二階段(1894.10-1895.初),在山東半島爆發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重要人物是丁汝昌。 知道五次戰役的信息和洋務運動失敗的標志。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逐步填寫表格,進而教師出示資料的方式,推動學生圖文并茂認識五場主要戰役,并認識鄧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民族英雄,培養學生識別歷史地圖、自主學習等能力,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2.戰敗原因 出示三則材料,請三個學習小組分別圍繞材料一、二、三,分析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的原因 出示清朝和日本統治者相關圖片和文字材料,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對比中、日兩國統治者對待海防發展的態度有何不同 材料研讀,小組交流 【回答】中國軍隊裝備落后,軍備不足;部分官兵貪生怕死、臨陣逃脫;李鴻章“避戰自保”、妥協退讓貽誤戰機。 對比中、日兩國統治者對待海防發展的態度不同,得出清政府封建制度腐敗落后是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 通過出示材料、小組分析的方式概括清政府戰敗原因,培養學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對比學習,找到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與之前了解的中日形勢相呼應。叁·喪權辱國任宰割——析戰爭影響1.《馬關條約》的簽訂 【提問】出示簽約圖片。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失敗,喪權辱國,任人宰割,與日本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自主學習課本28頁,找到條約簽訂的相關信息。 【提問】條約都規定了哪些內容? 【回答】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日本馬關議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回答】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二億兩;開放重慶、 通過出示簽約圖片,加上學生前幾課的學習,自然而然理解清政府戰敗后要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史實。 自主找到《馬關條約》的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回答表示贊同,并說出這四項內容可以簡記為“割三地、賠兩億、開四口、允工廠”。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這些條約內容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危害?出示材料如下: 兩次鴉片戰爭和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簽訂條約中的割地內容和反割臺運動文字材料。 清政府年財政收入、日本年財政收入具體情況材料。 三次戰爭后的開放口岸形勢變化圖。引導學生觀察通商口岸分布情況,你發現了什么? 出示有關列強經濟侵略方式敘述的文字材料和圖表 沙市、杭州、蘇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回答】領土主權進一步喪失 。 【回答】加劇政府財政危機;人民負擔加重。 【回答】列強的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 【回答】列強經濟侵略方式從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 通過出示多則材料,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考慮條約的危害,培養學生歷史分析和歷史解釋等能力。2.《馬關條約》的影響 出示《南京條約》《天津、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的各項內容,請學生比較結果,進而歸納《馬關條約》的影響。 【回答】割地增多、賠款增多、侵略勢力深入、侵略方式轉變。 【回答】①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②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通過對比不平等條約的內容,比較《馬關條約》的變化,為學習條約影響作鋪墊。3.三國干涉還遼 出示漫畫和文字材料,講授《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了解“三國干涉還遼”相關史實。 通過漫畫和材料,知道三國干涉還遼”相關史實,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4.瓜分中國狂潮 出示《時局圖》和表格,講授甲午戰后,列強在中國掀起了搶奪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狂潮。 觀察表格,理解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通過觀察圖片和表格,看到戰爭后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歷史局面。5.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出示圖片和文字材料,請學生結合材料,自主學習課本29頁,找到并理解“門戶開放政策”的內容和實質。 【回答】內容:①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特權;②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貿易機會。 實質:反映出美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 通過發現美國“門戶開放”的政策,進而分析其實質,培養學生歷史分析能力,認識到列強之間其實也存在矛盾。(三) 課堂小結 日本制定“大陸政策”,意圖一步步侵略中國,東學黨人起義的偶發事件成為整個甲午中日戰爭 再次回憶本節課的主干知識,并且記錄好筆記,特別是要知道清朝戰敗的根本 理清知識主要脈絡,培養學生的歷史邏輯和歷史思維,并為的導火索,中日相繼爆發豐島海戰、平壤戰役、黃海戰役、遼東戰役、威海衛戰役等主要戰役,在戰役中也涌現出鄧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無數愛國影響。但是,最終由于清朝的腐敗統治制度,最終在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原因和民族危機不斷加劇的史實。 下一課的學習作鋪墊。九、隨堂練習 4道選擇題(詳見配套課件)十、板書設計十一、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