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9)種群與群落——2025高考生物學一輪復習易混易錯專項復習易混易錯梳理1.基本概念準確把握系統等定義和組成范圍。種群必須是能夠自由交配并產下可育后代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亞熱帶生長的常綠闊葉林中的樹木能自由交配產下可育后代嗎?不能,所以它們不是一個種群。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多種生物種群的有規律的組合,具有復雜的種間關系。2.種群密度調查的方法標志重捕法常用于動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用范圍是活動能力強和活動范圍大的動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等。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但也可用于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如:蚜蟲、跳蝻、昆蟲卵等3.種群數量的變化及其研究意義在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往往會連續增長,呈現“J”型曲線。在環境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隨著種群密度的上升,個體間對有限條件的種內斗爭加劇,從而使種群的增長率下降,呈現出“S”型曲線。分析種群數量變化對害蟲防治、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人口等問題有重要作用。注意增長率與增長速率的區別,增長率=增長速率/單位數量;平時所說的曲線切的斜率是增長速率。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理解種群數量變化的特點及影響因素和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的分析、判斷4.對種間關系和群落演替的理解不到位群落演替是由環境和生物共同影響之下,群落的種群類型和數量發生改變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種間關系是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影響的原因5.錯將高山不同的海拔高度群落分布看作群落的垂直結構群落垂直結構是指一定區域中群落內部各物種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間配置狀況,如森林群落由高處到低處的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地被物層或池塘群落中由淺水層到深水層的浮游動物、鰱魚、草魚、黑魚、軟體動物等。高山不同海拔地帶應各自有其獨特的群落,每一群落內部均各自具備其自身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故不同海拔地帶分布有不同群落,不可看作群落的垂直結構,如圖所示。易混易錯通關1.高原鼢鼠種群密度超過環境容納量會導致草地鼠害發生,造成草地生產力下降和水土流失。科研人員通過長時間的定點監測,并調查研究區的氣候(溫度、降水等)、土壤和植被等特征,估算不同季節高原酚鼠的種群數量,其變動規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可采用標志重捕法對研究區高原酚鼠的種群密度進行估算B.溫度、降水等氣候因素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C.種群數量在2019年秋季達到峰值,依據種群數量可推測出當年高原酚鼠的出生率D.高原酚鼠種群數量在不同季節表現出了一定的規律性2.某同學重復了生態學家高斯的草履蟲競爭實驗:將從同一自然水域獲得的雙小核草履蟲(a)和大草履蟲(b)兩種草履蟲放在一個培養管中混合培養時,其種群增長如圖1;當兩種草履蟲單獨在不同的培養管中培養時,結果如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兩種草履蟲單獨培養時種群數量均呈邏輯斯諦增長B.由圖1可以推斷,在自然環境中大草履蟲存在競爭優勢C.圖1中2小時之前兩種草履蟲生態位有重疊,但不一定存在競爭D.若在培養管中繼續單獨培養,兩種草履蟲的數量可能均會下降3.研究人員調查1928—1977年歐洲灰鷺種群數量變化,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歐洲灰鷺種群的數量波動屬于非周期性波動B.歐洲灰鷺種群的環境容納量約為4000對C.非寒冷年份歐洲灰鷺種群數量也會出現波動D.歐洲灰鷺數量變化主要是由內源性因素調節引起的4.下圖為自然環境中典型的生物種群數量變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ab段的曲線發生變化的原因一定是食物充足B.cd段的曲線發生波動的原因是出生率的變化C.防治蟲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蟲數量,使之不超過a點D.在草場中,應該使牲畜數量保持在c點,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場資源5.下圖是某丘陵山地群落演替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①②均為次生演替,決定兩者演替方向的因素相同B.在演替過程中,各植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保持相對穩定C.在演替過程中,草本階段和喬木階段物種組成完全不同D.與灌木階段相比,喬木階段垂直結構復雜,光能利用率高6.下圖表示某種類型的群落演替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演替過程中新增物種均通過進化形成,使群落結構越來越復雜B.草本植物階段為灌木階段群落的形成創造了適宜環境C.當群落演替到頂極群落時,群落的總生物量將保持相對穩定D.該演替中群落的組成和外貌改變并非群落的時間結構7.從“退耕還林”的實施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觀念的提出,都充分說明我國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決心。為研究退耕還林的群落演替規律,研究者利用“把同一時間內的不同群落當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階段”的原理,調查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種數,結果如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實施退耕還林等措施之后,對野生動物與植物種群不能進行開發利用B.在演替過程中,由于灌木叢較高,灌木遮擋草本植物,導致群落對光的利用率減少C.西北干旱地區的典型草原經足夠長的時間演替后能形成森林D.如果第2年在該地區人為種植一些灌木和喬木,并加以保護,則草本植物的豐富度達到最大的時間提前8.生態位寬度是物種所能利用的各種資源的綜合指標,物種的生態位寬度越大,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一般就越強。某學者對大興安嶺某處不同發育階段的落葉松生態位寬度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落葉松的年齡結構是穩定型B.落葉松的生態位寬度與樹齡呈負相關C.幼齡組生態位寬度比成齡組小與其株高有關D.落葉松成齡組、老齡組與幼齡組可看作三個種群9.研究湖泊中食物鏈頂端的某魚種群年齡結構,結果如下表。該魚在3+時達到性成熟,9+時喪失繁殖能力,據此推測不正確的是( )年齡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個體數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注:表中1+表示魚的年齡大于等于1,小于2,其它以此類推)A.未來一段時間內,該魚種群在湖泊中的數量基本不變B.大量捕撈10+以上個體,不會導致該種群出生率明顯變化C.若把另一種魚引入該湖泊,導致原魚群數量減少,也屬于群落演替D.種群的性比率可通過影響出生率來影響種群密度10.圍封是修復退化草原生態系統的主要措施,圍封和未圍封對內蒙古荒漠草原群落特征的影響以及圍封后恢復期間的優勢種變化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表1群落特征 圍封 未圍封生物量(g/m ) 56.8934 33.2344密度(相對值) 69.3333 51.2500平均高度(cm) 12.1078 7.6736蓋度(%) 26.6667 10.5833表2恢復階段 恢復早期 恢復中期 恢復后期優勢植物 沙米(一年生草本) 糙隱草子(多年生草本) 沙地榆(多年生喬木)中亞蟲實(一年生草本) 黃柳(多年生灌木) 賴草(多年生草本)注:蓋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積占地面的比率。(1)荒漠草原上___________組成了群落,恢復早期___________數量較多,對維持群落的結構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是群落中的優勢植物。圍封后恢復后期群落的垂直結構復雜,具體表現為___________而復雜,主要與植物對___________的利用有關。(2)若實驗所選取的樣地在圍封前處于裸露沙丘狀態,其自然恢復所發生的植被演替類型屬于___________,人類活動往往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圍封過程中群落中物種豐富度的變化趨勢可能為先___________后趨于___________。據表中信息可知,群落優勢種隨恢復演替的變化方向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___________→多年生喬木。(4)放牧主要通過家畜的采食、踐踏和排泄物影響草原生態系統,圍封后消除了家畜對草地群落的影響。結合表1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多選)A.植物在未圍封時因受到家畜采食與踐踏,其高度、生物量顯著低于圍封后B.放牧和圍封可以改變草原植物群落類型,導致原物種完全消失C.自由放牧往往導致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變得簡單,穩定性減弱D.草原群落水平結構的表現特征是物種之間不存在鑲嵌性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高原鼢鼠活動能力強,可采用標志重捕法對研究區2017一2022年高原鼢鼠的種群密度進行估算,A正確;溫度、降水等氣候要素對種群的作用強度與該種群的密度無關,屬于非密度制約因素, B正確;種群密度在2019年秋季達到最高,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共同決定高原鼢鼠種群密度的大小,依據種群數量不能推測出其出生率,C錯誤;高原鼢鼠的種群數量在不同季節表現出了一定的規律性,除2017年秋季一2018年春季外,當年秋季至次年春季其種樣數量均呈現降低的趨勢:除2020年外,當年春季至秋季其種群數量均呈現增加的趨勢,D正確。故選C。2.答案:B解析:兩種草履蟲單獨在不同的培養管中培養時,由于資源、空間有限,故種群數量都呈邏輯斯諦增長(即“S”形地線增長),A正確;由題圖1可推斷,兩種草履蟲在一個培養管中混合培養時到了后期,明顯a數量大于b,說明在自然環境中雙小核草履蟲(a)占競爭優勢,B錯誤;兩種草履蟲的食性相似,代表著兩種草履蟲存在生態位重登:由題圖1可知,2小時之前與b的種群數量相似,增長速度相當,培養初期,資源、空間、環境等條件充足,可判斷兩種草履蟲不一定會存在競爭,C正確;培養后期。由于食物減少或消耗完,空間有限,即使單獨培養,兩種草履蟲數量可能均會下降,D正確。故選B。3.答案:D解析:分析題曲線圖可知,寒冷年份,灰鷺種群數量下降,連續暖冬,灰鷺種群數量基本不變,因此其數量波動不具有周期性,A正確;由題圖可知,灰鷺生殖鳥對數在4000對上下波動,因此其環境容納量是4000對,B正確;分析題圖曲線可知,非寒冷年份歐洲灰鷺種群數量也會出現波動,只是變動幅度較小,C正確;不同年份歐洲灰鷺數量變化主要是由氣候這一外源性因素引起的,D錯誤。故選D。4.答案:C解析:種群數量快速增長的原因是資源無限、空間無限和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約,A錯誤;段曲線發生波動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變化的結果,B錯誤;防治蟲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蟲數量,使之不超過a點,因為超過a點后會快速增長,C正確;在草場中,牲畜數量保持在c點,超過了環境容納量,會破壞資源,D錯誤。5.答案:D解析:過程①②均為次生演替,決定兩者演替方向的因素不同,后者體現了人類活動能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錯誤;演替的本質是物種的優勢取代的過程,據此可推測,在演替過程中,各植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會發生變化,B錯誤;在演替過程中,草本階段和喬木階段物種組成不是完全不同,因為有些物種在草本階段、灌木階段和喬木階段都會一直存在,C錯誤;與灌木階段相比,喬木階段垂直結構更加復雜,生物對群落中空間資源的利用率更高,因而喬木階段光能利用率更高,D正確。故選D。6.答案:A解析:該演替過程中新增物種也有可能是物種遷入形成的,A錯誤;演替過程中草本植物階段逐漸發展到灌木階段,說明草本植物階段為灌木階段的群落形成創造了適宜環境,B正確;頂極群落是生態演替的最終階段,是最穩定的群落階段,群落發展到頂極群落后,群落的總生物量將保持相對穩定,C正確;群落的組成和外貌隨時間改變而改變,但群落的類型并沒有改變,是群落的時間結構;群落的組成和外貌隨時間改變而改變,群落中的優勢種發生了改變,群落的類型也發生了改變,此過程屬于群落演替,并非群落的時間結構,D正確。故選A。7.答案:D解析:A、實施退耕還林等措施之后,對野生動物與植物種群要能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A錯誤; B、在演替過程中,由于灌木叢較高,灌木與草本植物之間具有分層現象,導致群落對光的利用率增大,B錯誤; C、西北干旱地區的典型草原由于缺水,所以經足夠長的時間演替也很難形成森林,C錯誤; D、如果第2年在該地區人為種植一些灌木和喬木,并加以保護,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因此草本植物的豐富度達到最大的時間提前,D正確。故選:D。8.答案:C解析:從題圖可知,研究的是生態寬度。不是個體數量,年齡結構無法確定,A錯誤;由題圖可知,老齡組和幼齡組的生態位寬度值都比成齡組小,隨落葉松的個體發育,其生態位寬度總體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規律性變化,并非生態位寬度與樹齡呈負相關,B錯誤;生態位是指一個種群在生態系統中,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占據的位置及其與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與作用,幼齡組生態位寬度比成齡組小很可能與其株高有關,C正確;研究中的落葉松成齡組、老齡組和幼齡組可看作一個種群,而不是三個種群,D錯誤。故選C。9.答案:B10.答案:(1)所有生物;沙米和中亞蟲實;分層多;光(2)初生演替;方向;速度(3)增加;穩定;多年生灌木(4)AC解析:(1)群落是一定區域內所有生物的集合,故荒漠草原上所有生物組成了群落;圍封后恢復后期群落的垂直結構復雜.因為這時的垂直結構更明顯而復雜,群落的垂直結構主要與植物對光照的利用有關。(2)沙丘上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因為沒有植被覆蓋,也沒有土壤條件;人類活動往往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圍封過程中減少了對群落的影響,所以群落中物種豐富度的變化趨勢可能為先增加后趨于穩定。群落優勢種隨恢復演替的變化方向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灌木→多年生喬木。(4) A、圍封后對草地群落的影響減少,所以其高度和生物量高于圍封前,A正確;B、放牧和圍封可以改變草原植物群落類型,但不會導致原物種完全消失,B錯誤;C、自由放牧往往導致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減少,營養結構變得簡單,穩定性減弱,C正確;D、草原群落水平結構的表現特征是物種之間存在鑲嵌性,D錯誤。故選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