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低碳生活每一天》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時間教學 目標 學生能夠了解全球變暖的現狀、原因及危害,認識到碳排放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掌握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減少碳排放,樹立低碳綠色生活意識。 學會制作節能環保宣傳手冊,提高學生的環保宣傳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學 重點 了解全球變暖的現狀、原因及危害,認識到碳排放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掌握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主動減少碳排放,樹立低碳綠色生活意識。教學 難點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在低碳生活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 提高學生的環保宣傳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低碳生活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并積極向他人宣傳環保理念。教學設計教具 準備 收集有關全球變暖和低碳生活的圖片、視頻、案例等資料,制作教學課件教學過程 復備課一(一)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關于全球氣候變暖的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全球變暖的嚴重性。 提問學生:“看完視頻,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全球變暖是怎么回事嗎?”引導學生思考全球變暖問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低碳生活每一天。 (二)初識全球變暖現象 氣候在悄然發生變化 (1)提問學生:“氣候正在悄悄發生著變化?你感受到了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氣候變化。 (2)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同學們都感受到了氣候的變化,比如氣溫升高、極端天氣增多等。這些變化都表明我們的地球正在發生著一些變化?!?(3)提問學生:“為什么氣候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我們生活的地球怎么了?”引導學生思考氣候變化的原因。 (4)教師總結:“據科學家推測,發生了這么多的變化,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原因,我們的地球發燒了!” 地球發燒的表現 (1)提問學生:“你還知道哪些地球‘發燒’的癥狀呢?”引導學生思考地球發燒的表現。 (2)學生分享搜集的資料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如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動植物生存受到威脅等。 (3)過渡:“同學們列舉的這些現象都是地球發燒的現象??!原來地球發燒就是全球變暖,它帶來的影響太大了!” (4)提問學生:“現在地球發燒了!如果任由其繼續發展下去,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會是什么呢 ”引導學生思考全球變暖的后果。 (5)學生交流后,教師播放視頻資料,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全球變暖的后果。 (6)教師總結:“臺風、高溫、干旱、暴雨極端天氣頻頻出現,這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三)探尋全球變暖根源 地球發燒的原因 (1)提問學生:“地球發燒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引導學生思考全球變暖的原因。 (2)教師出示資料:“科學家們觀測發現:地球‘發燒’與大氣中逐年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有關?!?委屈的溫室氣體 (1)教師播放資料《溫室氣體的心聲》。 (2)提問學生:“說說你的發現。”引導學生思考溫室氣體的作用和人類活動對溫室氣體的影響。 (3)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因為有了‘溫室氣體’,地球表面才能形成大氣層吸收熱量。地球適宜的溫度給人類和其他生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現代人的不斷制造‘溫室氣體’,逐漸打破了大氣系統的平衡,氣候才逐步變暖了?!?(四)細數全球變暖危害 提問學生:“如果人類不能及時改變自己的活動方式,繼續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持續讓地球發燒會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呢?”引導學生思考全球變暖的危害。 學生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 教師介紹小知識:“2016 年‘氣候經濟學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如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一切照舊,那么到 21 世紀末,溫度上升幅度有可能超過 4°C?!?提問學生:“如果氣溫真的再升高 4°C,會給地球生態和人類生活帶來什么后果?”引導學生思考氣溫升高的嚴重后果。 教師播放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氣溫升高的后果。 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地球啊,千萬不要再升溫了!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出現了很多極端天氣的情況。我們急需讓地球的溫度降下來,降下來。最少是不要再升上去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 (五)反思人類的日常行為 教師介紹小知識:“2014 年 11 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報告指出:‘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他人為因素已成為 20 世紀中期以來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提問學生:“‘溫室氣體’從哪來?有哪些人為因素呢?”引導學生思考人類活動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教師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人類活動產生溫室氣體的過程。 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地球發燒了,所以我們極端天氣頻繁出現,這是溫室氣體過量帶來的結果!溫室氣體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幫助地球保持一定的溫度,我們才有了適宜的生存環境。但是人類的活動,造成溫室氣體越來越多,就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災難。我們人類要想繼續生存下去就要改變現有的活動方式,才能維持大氣平衡,給地球降溫。” (六)我們身邊的碳排放 什么是碳排放 (1)提問學生:“人們常常把溫室氣體的排放稱為‘碳排放’。這是為什么呢?”引導學生思考碳排放的概念。 (2)教師播放視頻:“六種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是什么 ” (3)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溫室氣體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所以,人們把溫室氣體排放稱為碳排放。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保護環境,就是人們常說的減碳或低碳?!?生活中的碳排放 (1)提問學生:“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哪些活動會產生碳排放,大量溫室氣體藏在哪呢?”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碳排放來源。 (2)教師播放視頻《大量溫室氣體在哪里?》。 (3)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工廠生產的時候排放出的煙霧里有大量溫室氣體;汽車尾氣里有大量溫室氣體;人類大量砍伐樹木,就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了;生活中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碳排放呢。生活中的很多‘碳排放’容易被人們忽略,很多物品在生產和使用的各個環節都會產生‘碳排放’。要想減少‘碳排放’,就要從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調查身邊的碳排放 (1)教師組織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小調查,尋找身邊意想不到的“碳排放”。 (2)學生匯報調查結果。 (3)教師總結:“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生活中的碳排放無處不在。我們要更加關注自己的行為,減少碳排放,為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七)低碳生活經驗談 低碳生活經驗分享 (1)提問學生:“很多同學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了很多經驗,下面請他們來介紹一下低碳生活經驗?!?(2)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的小事都會產生碳排放,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能降低碳排放的量,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制訂家庭低碳生活新規范 (1)提問學生:“請你仔細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呢?請你從吃穿住行用中選擇一個方面,制定一份家庭低碳生活新規范。” (2)學生交流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如在飲食方面,適量點餐,避免浪費食物;在穿著方面,選擇環保材質的衣物;在出行方面,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騎自行車;在居住方面,節約用電、用水;在用品方面,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 (3)教師總結:“大家介紹的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減少碳排放的好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樹立一種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減少碳排放?!?節能環保小妙招 (1)教師播放視頻《節能環保我們可以這樣做》。 (2)提問學生:“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只要稍微注意一點,你就會發現,低碳環保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3)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外出購物帶好購物袋,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及時關閉水龍頭,不浪費一滴水。家里的電視、電蚊香等電器,在不使用的時候不要讓它處于待機狀態,待機狀態也耗電,徹底關閉電源,就是節約能源。這是不是很容易做到!” (八)節能環保我能行 制作節能環保宣傳手冊 (1)提問學生:“很多同學一定很想把自己生活中的節能低碳小妙招介紹給更多的人吧。下邊我們就來交流一下,請你認真聽,把大家介紹的的這些小妙招制成一本宣傳手冊,分享給身邊的人,好嗎?” (2)學生交流后,教師進行總結和指導,如在宣傳手冊中可以包括低碳生活的意義、方法、小妙招等內容,還可以配上一些圖片和圖表,使宣傳手冊更加生動形象。 (3)教師總結:“同學們說的這些節能環保小妙招你都記住了嗎?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隨手關燈的好習慣,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積極參與垃圾分類把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從其他垃圾中分揀出來。讓它參與循環再利用。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希望大家把這些都寫到你的環保手冊里。讓它提醒我們和周圍的人,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要做到。” 我該怎么辦 (1)教師提出問題:“掌握了低碳節能知識后,我們要學會巧妙運用,這些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新問題,這該怎么辦呢?請你仔細看,認真聽,開動腦筋幫助他們出出主意吧。問題一:那天我們全家外出就餐,我愛吃的菜有六、七個,我希望都能點上,可是媽媽卻說:‘外出就餐也要注意低碳節能,不能點太多,夠吃就行了?!以撛趺崔k?問題二:那天我們全家外出就餐,我愛吃的菜有六、七個,我希望都能點上,可是媽媽卻說:‘外出就餐也要注意低碳節能,不能點太多,夠吃就行了?!以撛趺崔k?” (2)學生交流后,教師進行總結和引導,如可以和媽媽商量,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幾道菜點,或者和家人一起分享菜品,避免浪費食物。同時,也可以向媽媽解釋低碳節能的重要性,讓媽媽理解自己的想法。 (3)教師總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樹立一種低碳環保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能開動腦筋去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積極參與碳補償 (1)教師介紹碳補償的概念:“由于現代社會中,人們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太多了。而科學研究發現: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我們可以通過大力種草植樹,愛護花草樹木,這樣就可以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改善生態環境。人們計算自己日?;顒又苯踊蜷g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碳排放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這叫做碳補償。” (2)提問學生:“對于碳補償,你有什么想法呢?” (3)學生交流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鼓勵,如積極參加植樹種花的活動就是參與碳補償,就是愛護環境;綠色植物增加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減少了,我們的環境就會變好了。 (4)教師總結:“所以,只要有機會大家就要積極參與植樹種花的活動?!?(九)總結 教師介紹小知識:“2013 年 6 月 6 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確定 2013 年 6 月 17 日為首個‘全國低碳日’。2020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5 日為全國節能宣傳周,7 月 2 日為全國低碳日。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綠水青山,節能增效’。全國低碳日活動的主題是‘綠色低碳,全面小康’?!?提問學生:“人人都參與到低碳節能綠色環保的活動中來,我們的環境就會得到改善,我們的生活就會更美好!到那時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的呢?” 教師出示圖片,展示低碳生活的美好場景,如青山綠水、藍天白云、鳥語花香等。 教師總結:“山是那樣青,水是那樣綠,動物在自由的呼吸,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樣的環境多美??!但是這一切得來都不是容易的事。它需要我們每個人能自覺主動的做到低碳生活每一天,主動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減少我們的碳排放,積極參與碳補償?!?br/>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對全球變暖的現象、原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低碳生活的方法和技巧,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實踐法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我也注重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環保責任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