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視頻導入·歷史感悟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制造大國,是世界上工業部門最齊全的國家,中國工業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29%,超過美國、日本、德國。那么,在近代中國的工業是又是什么情況呢?第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大單元教學》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課標要求·目標引領學習目標:1.以張謇興辦實業為例,初步認識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分析其發展緩慢的原因。(歷史解釋、史料實證)2.了解近代以來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的傳入以及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感受近代中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革,形成振興祖國、自強自立的民族認同感。(家國情懷)課程標準:通過了解張謇興辦實業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艱辛歷程。通過了解及民國以來社會生活的變化,知道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曲折過程。實業救國社會變遷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度,在近代卻被西方列強欺壓蹂躪。伴隨著列強入侵的一步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并發展。與此同時,曾被認為是“奇技淫巧”的各項發明,如火車、電話、電報等,也紛紛涌入中國。在動亂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繼,敢為人先,邁出了無數個的“第一步”,推動了近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為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基礎。規律探究·整體感知封建主義 OR 資本主義手工生產 OR 機器生產目標導學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1840—1949年)在中國設立的、由中國人創辦的、使用機器和機械動力生產的制造工業。近代民族工業從洋務運動開始,包括洋務派創辦的企業和民族資產階級創辦的企業。名詞解釋新課授課·知識講解變之二:社會生活變化19世紀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戰爭后辛亥革命后一戰期間一戰后產生發展熱潮“短暫的春天”再度受挫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黃金時代【自主學習】:閱讀課本,梳理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歷程,知道其特點。艱難產生初步發展萎縮凋零起步晚,時間短暫,過程曲折①時間: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藩國曾章鴻李棠宗左洞之張福州船政局造船廠江南制造總局制炮廠19世紀六七十年代②原因:洋務運動的刺激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張之洞開辦的漢陽鐵廠1.產生(1)時間:甲午中日戰爭后(1895年后)(2)事件:《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根據片面最惠國待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也獲得了這項權利。(3)原因:外國人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的刺激。狀元實業家張謇回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許多中國人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2.發展點擊播放視頻人物掃描:張謇,江蘇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五歲入塾,十六歲中秀才。1885年張謇參加順天府鄉試,中舉人。1894年4月,張謇再次赴京參加會試,考取一甲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軍戰敗,邊疆緊急,張曾上疏痛劾李鴻章奉行妥協政策。張謇目睹國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為謀,雖科舉成名,卻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興辦實業和教育的新路。建立大生集團,主營紡織和面粉。毛澤東同志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說:“講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提出“實業救國”,創辦大生紗廠等企業1895年,張謇在“設廠自救”的浪潮中開始籌辦。1898年,張謇通過劉坤一將湖北官紗局存滬未用的紗機20400錠領回,作價25萬兩,作為官股,“按年取息,不問盈虧”。1899年開車生產。經營順利,利潤優厚。張謇大生紗廠大生紗廠舊照大生紗廠保存完好張謇(jiǎn)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中國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張謇1905年創辦的中國最早的博物苑張謇創辦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工作等。 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2016年,以張謇命名的萬米級載人深淵器科考母船“張謇”號首航。如何評價張謇的“實業救國”主張?在近代中國,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壓迫是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只有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才能為中國經濟的發展開辟道路,因此,“實業救國”的方案是行不通的。但張謇出于愛國熱情,主張興辦實業,與列強進行“商戰”,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改變舊中國的貧窮落后局面所必需的,是愛國的、進步的。啟示:民族獨立、國家獨立是民族企業健康發展的前提①時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②產業:最快的是紡織業和面粉業(輕工業)③原因外因: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內因: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海外華僑也回國創業④表 現: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人們競相投資設廠,海外華僑歸國創業;發展最快的行業是紡織業和面粉業。3.“短暫的春天”材料一 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對華主要消費品輸出情況表種類 棉紗 粗布 面粉 火柴時間 1913 269萬擔 521萬擔 260萬擔 2845萬籮1920 129萬擔 253萬擔 51萬擔 848萬籮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收到鼓舞,他們認為:“所謂產業革命者,今其時也。”各種實業團體如雨后春筍紛紛出現。一戰期間,福新面粉廠獲得厚利,企業不斷擴充。到1922年,榮氏家庭擁有面粉廠12家,產量占全國民族面粉企業的1/3左右,被稱為“面粉大王”。①國民黨官僚資本主義的建立和擴張,民族工業除了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還遭受到官僚資本主義的摧殘。②或被吞并,或被毀壞,生存環境惡劣。再度受挫(蕭條)(20世紀二三十年代)②一戰結束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內憂外患①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榮氏兄弟盧作孚(1)原因:(2)表現;4.再度受挫社會環境政府政策在夾縫中 求生存在斗爭中 求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起步的時間 國家 時間英國 1760年左右美國、法國 1800年左右德國 1830年左右中國 1860-70年代①總體發展落后。(資金少、規模小、設備差)②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③地區分布也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紡織業面粉業19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初我國輕重工業所占比重圖5.發展特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特點根本原因: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實現民族獨立優秀企業家代表:榮宗敬(1873年—1938年2月10日),名宗錦,字宗敬,江蘇省無錫榮巷人。榮德生之兄,中華人民共和國原副主席榮毅仁之伯父,中國近代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早年經營過錢莊業,從1901年起,與榮德生等人先后在無錫、上海、漢口、濟南等地創辦保興面粉廠,福興面粉公司(一、二、三廠),申新紡織廠(一至九廠),被譽為中國的“面粉大王”、“棉紗大王”。1928年,任私立南通大學(Nantung University)校董。著有《實業救國芻議》等書。九一八事變后,日本的面粉和棉紗開始大量涌入中國市場,榮氏企業陷入困境。抗戰后,榮氏家族企業雖然有所恢復,但遠未達到戰前的水平。榮德生(1875年8月4日-1952年7月29日),名宗銓,字德生,號樂農氏居士,江蘇無錫人,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榮毅仁之父,民族工業巨擘榮宗敬之胞弟,是中國民族資本家,慈善家、民族實業家,著《樂農氏紀事》。榮德生從事于紡織、面粉、機器等工業垂60年,歷經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和壓迫,享有“面粉大王”、“棉紗大王”的美譽。曾任北洋政府國會議員、國民政府工商部參議等職。榮氏兄弟知識拓展·開拓視野優秀企業家代表:盧作孚、侯德榜盧作孚(1893-1952)盧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市合川人;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農村社會工作先驅。盧作孚幼年家境貧寒,輟學后自學成材,1925年創辦的民生公司是中國近現代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建國初期,毛澤東曾對黃炎培說: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4個人是我們萬萬不可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紡織工業的張謇;搞交通運輸業的盧作孚;搞化學工業的范旭東。盧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三大領域,并且在幾個方面都各有成就。1952年2月8日,盧作孚因服用過量安眠藥物不幸逝世。侯德榜(1890 ~ 1974年)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出生于福建省候官縣,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化學家。侯德榜是民建成員,“侯氏制堿法”的創始人。1974年,侯德榜因病去世,終年84歲。知識拓展·開拓視野①鴉片戰爭后,在西方列強不斷擴大對中國侵略的同時,也帶來了近代西方文明,促進了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②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中國政府不斷推行各種政策,以適應社會的變化,這些政策使中國的社會生活進一步發生變化。③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斷傳播和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沖擊了舊的生活方式,促進了社會習俗的變化。目標導學二、社會生活的變化1.變化之背景 辛亥革命前夕,中國已建成多條鐵路,奠定了中國近代鐵路網的基本格局。在清政府時期(1876—1911)共修建鐵路約9400公里。......國有鐵路僅占20%左右。 ——摘自《中國鐵路百年史話》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圖片和文字材料,找找近代交通工具。電車 、汽車、自行車、火車、飛機、民國時期的空姐(1).近代交通事業的發展2.變化之表現交通火 車詹天佑,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 ,主修鐵路工程。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京張鐵路 1909年建成。這是完全由中國人自己主持設計、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條干線鐵路。京張鐵路工程最為人所熟知的是青龍橋車站的人字形鐵路。中國人自己開辦的第一條鐵路是唐胥鐵路,于1881年建成通車。洋務運動后期,中國出現修建鐵路的熱潮,到1949年全國鐵路總長度已達到2.4萬千米。(1).近代交通事業的發展引進的交通工具:影響: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1)方便了人們的出行(2)促進了商品的流通(3)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材料中鐵路為代表的交通運輸的有何作用?(1).近代交通事業的發展1876年,英國商人在中國修筑的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淞滬鐵路。早期火車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1909年9月21日,中國最早的飛機設計師和飛行員馮如,駕駛自己設計制造的飛機,首次飛行取得成功。知識拓展·開拓視野(1)背景:辛亥革命后①變陋習:剪辮、易服、勸禁纏足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2)時間:(3)表現:(2).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變化②變禮節:廢除跪拜禮,代之以鞠躬、握手禮③變稱謂:體現自由平等的新風尚④變飲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煙、洋布⑤變婚喪:文明結婚、集體婚禮、公葬、追悼會等材料:《民國日報》(1931年7月6日)刊登的一則女子征婚啟事:面貌俊秀,中段(等)身材,望之若莊嚴,親之甚和藹。……經濟有相當的獨立。沒有煙酒等不良的嗜好。有創造的思想,和保守的能力。征婚啟事看變化綜合剪發、放足和征婚啟事,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出現了哪種追求?追求自由——思想觀念的變化(1)不平衡①沿海地區的變化大于內陸地區的變化;②東南各省的變化大于西北各省的變化;③受過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眾的變化,大于沒有受過教育或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的變化。(2)從總體上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3.變化之特征:啟示:1、思想解放,西風東漸。2、共和新貌,革故鼎新。3、反映自由平等的新風尚。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變化發展歷程:社會生活與風俗習慣: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交通、通訊事業:表現特點:剪辮、廢纏足、取消跪拜禮、改稱呼、新式婚喪禮儀和新式飲食習慣等產生:初步發展:甲午戰爭后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受到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在夾縫中生存發展曲折、行業和地域分布不平衡特點:社會生活的變化的不平衡的,呈現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洋務運動時期短暫的春天:1912—1918年迅速蕭條:一戰后火車、汽車,電報等知識架構·總結提升1.(2023年江蘇連云港)從晚清到民國,伴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和社會政局的更替,中國的經濟、社會生活、教育文化事業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下列敘述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A.甲午戰敗后,張謇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國人走上“實業救國”的道路B.戊戌變法后,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革除社會陋俗的法令被陸續頒布C.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大公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D.1905年,清政府創辦京師大學堂,存在約1300年的科舉制至此壽終正寢2.(2023年湖南衡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他們三人的選擇都是為了( )A.挽救中華民族 B.實行君主立憲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國3.(2023年河南)據統計,1901年上海、武漢兩地的華商紗廠紗錠占到全國的74.7%;1910年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國的51.5%。這說明當時中國的紡織業( )A.發展曲折 B.分布不平衡 C.技術落后 D.規模比較小4.某平臺推出了一期專題,包括《民國時期北平的交通管理》《鳳冠霞帔與西式婚紗》《淺談中國近代飲食文化的發展》等文章。據此判斷,這期專題是近代( )A.社會生活的變化 B.新式教育的出現 C.民主政治的進程 D.民族工業的發展AA當堂測評中考鏈接·課堂反饋BA歸納對比中國近代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有何共同點?綜合起來,你能得出什么歷史結論?內容 民族工業的發展 社會生活的變化背景 外資企業的刺激 西方生產、生活方式的傳入過程 曲折 緩慢特點 不平衡 不平衡作用 促進經濟近代化 促進社會生活近代化被動接受新事物新事物發展過程曲折新事物最終取代舊事物高屋建瓴·知識整合第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張謇的故事:百年前的危亡之際,如何“實業救國”.mp4 第25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課件)-八年級歷史上冊(部編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