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走進社會生活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 第二課時在社會中成長【教材分析】本課是統編《道德與法冶》八年級上冊教材第一單元第一課的第二課時,本單元是八上教材 的第一單元,本單元對社會生活的理性闡述,具有統領全冊教材的地位。本單元以“走進社會 生活”為主題,有價值導向和行為指向的考慮,意在明確走進、認識、理解和參與社會生活是 中學生成長為負責任公民的必經之路。基于對社會生活由感性到理性的全面認識和思考,本單 元為后續各單元關于社會規則、社會責任和國家利益的探討提供了邏輯起點和認識依據。本節課“在社會中成長”,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經驗探究社會對個人成長的支持和幫助, 認識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養成親社會行為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并努力踐行。本節課由“在社會課堂中成長”“養成親社會行為”兩目組成。第一目“在社會課堂中成 長”主要表達了兩層意思:其一,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其二,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 開社會。第二目“養成親社會行為”主要表達了兩層意思:其一,青少年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必 要性;其二,青少年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即怎么做的問題。【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對社會的正向認識,愿意參與社會生活,能夠遵守社會的公序 良俗,樂于服務和奉獻社會,其行為表現出良好的親社會性。部分學生存在社會參與的畏難情 緒,有參與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閉鎖心理影響,表現出內心彷徨、舉棋不定、缺 少人生目標、孤芳自賞等各種不同形式。從八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思維發展來看,他們已經具備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經驗,能初 步認識到自身發展與參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他們不僅需要來自家庭、同伴、老師的認可, 而且需要獲得更富社會性的存在感,這就需要我們提供專業的引導,幫助其認識和理解“我與 社會”的關系,進而知道如何“在社會中成長”。基于以上考慮,教材第一課幫助學生在具體 社會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理性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認識到親社會行為可以幫助青少年更好 融入社會生活,促進個人發展。【教學目標】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在日常生活和社會活動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修養維護公共秩序,講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文明的社會 成員。領會勞動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健全人格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 責任意識關心社會,了解時政,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志愿者活動。【教學重點】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教學難點】1/4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了解學生對社會生活的參與和感受。搜集典型案例和素材,體現教學的時代性特點;根據 教學內容,制作美觀、實用的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參加社區活動,走進社會,搜集相關典型案例。【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我們要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風險社會,在生動鮮活 的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在社會中成長”。二 、新課講授 學生自主學習1.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P7) 2.親社會行為的表現 (P8)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P8)4. 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P8)學生閱讀課本,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目標導學一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6 運用你的經驗。提問:你是否有與小東類似的經歷 與同學交流分享你的付出和收獲。 閱讀教材內容,小組交流、討論。提示:我與小東有類似的經歷。例如,暑假期間,我在社區活動室教小區的老人使用智能手 機,雖然付出了時間體力精力,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人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目標追問材料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 我們通過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 方式,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 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提問:材料說明了什么 閱讀材料,小組交流、討論。提示: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設計意圖:通過探究,引導學生理解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目標導學二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7 探究與分享。提問:結合上圖,說明食物、學習用品、衣服等是怎樣生產出來的。 閱讀教材內容,小組交流、討論。2/4提示:農民通過播種、施肥、澆水、收割得到糧食,糧食經過加工在市場上出售,飯店師傅 或父母購買加工好的糧食,再經過加工才能變成食物。我們使用的圖書是通過編輯認真編寫、 印刷廠的工人印刷之后,再通過書店賣到我們手中的。衣服是紡織工人進行紡紗織布,為服裝生 產廠等提供布匹,然后服裝廠“對布匹進行再加工,生產成服裝后在商場出售,我們才能購買。 等等。總結: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同 植物生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 質支持和精神滋養。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人的生存和發展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課堂筆記1.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P7)(1)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2)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過渡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二)養成親社會行為目標導學一 學生研讀教材第8頁內容。 提問:親社會行為的表現是什么 提示:(1)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2)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 目標導學二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8 探究與分享。提問:(1)結合圖片和你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談談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2)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小結:要學會謙讓、分享和幫助他人;要關心社會發展;要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要主動 關心社會,積極融人社會,傾力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等等。設計意圖本活動幫助學生理解親社會行為的相關知識。課堂筆記2.親社會行為的表現 (P8)(1)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2)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3. 為什么養成親社會行為 (P8)(1)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2)有利于體驗社會生活,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3)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 價值。(4)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 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4. 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P8)(1)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養成。(2)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3)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之所急。3/4(4)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5)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三、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的關系。了解親社會行為的表現, 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原因及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讓學生樹立責任意識,了解社會,關注 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為社會做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4/4(在社會中成長)【板書設計】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 個人成長與社會生活的關系親社會行為的表現(養成親社會行為)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原因 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做法【教學反思】本課素材的選取貼近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熱點,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學 生有感而發,有話可說,展現學生的真實想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 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探究,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