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第 4課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活動 1:溫故知新】在第 1課,我們通過元謀人、( )等遠古人類的學習,概覽了百萬年人類史;在第 2課,我們通過( )、半坡等新石器遺址的學習,了解了原始農業的起源與發展,通過( )、大汶口文化的學習,了解了史前文化與社會的發展,了解了一萬年文化史;在第 3課,我們通過良渚古城、( )等考古遺址的學習,了解了早期國家的誕生,見證了起源于( )年中華文明( )的發展特征,從遠古神話傳說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距今約 4000 多年前,治水有功的( )建立了夏朝,標志著我國王朝的產生。從今天這一課,我們便開始學習四千年王朝史……【活動 2:學習目標】1.閱讀教材第 20頁右下角時間軸下的一句話,明確課標要求:通過歷史學科的學習,知道 商西周 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 制的作用。2.閱讀教材第 22頁標題下的每課序言,完成下列問題:(1)我國王朝產生的標志是 ,后繼的王朝分別是 和 ,三者合稱三代,這一時期,我國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2)序言提出的問題是: 三朝是怎樣更替的?3.綜合課標要求和序言問題,我們可以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目標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創造的燦爛文化,知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情況;目標 2:學習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學習 1: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閱讀教材第 22-23 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夏本紀——夏朝檔案(1)夏朝的建立者是( ),建立時間約為( )年。為了穩定統治,大禹對內制定各種制度,進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征伐作亂的( ),還劃分九州,鑄造( )以象征九州,加強王權和( )——早期國家對內進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補充學習——公元紀年:公元紀年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時間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具體到時間軸上,公元元年(即 1年)之前的為公元前,公元元年之后的為公元,正如數軸中 0左邊為負數,右邊為正數一般。(2)夏朝的中心區域主要在今( )中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相傳夏朝的都城是( )。考古學家在今天河南登封王城崗發現的城址年代( )世紀為左右,可能便是夏朝都城;洛陽附近發掘出的年代相當于夏朝后期的都城遺址是( )遺址。(3)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制王朝,當時已經屬于( )社會,在生產領域大量使用地位低下的( )【24 頁“相關史事”】,社會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二里頭遺址中發現了為王室服務的手工業作坊,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 )酒器和鑲嵌綠松石的龍形器,這些大都是( )使用的高貴禮器,既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明發展水平,又揭示了當時階級分化嚴重的情況。1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4)夏朝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國家形態,如建立了( ),制定了( ),設置了( )。(5)在繼承制度上,夏朝產生了極大的變革,( )取代了禪讓制,并為以后歷代王朝承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人不獨親其親……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反映的正是這一制度的變化,其中選賢與能指的是禪讓制重視( )而非( ),但是“天下為家,各親其親”的( )制重視的卻是( )而非( )。(部分空選填才能/血緣)(6)“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出自《三字經》,其中的家天下指的便是( )制,而“四百載”則表明夏朝前后經歷了( )年。在夏朝的統治后期,各種矛盾開始計劃,國勢走向衰弱。此時,夏朝的末代國君( )窮奢極欲,殘暴無道,導致民怨沸騰,夏朝的統治陷入全面危機,進入倒計時。“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是夏朝末年的人民心聲,當時的暴君自比太陽,以為自己的王朝如同太陽一般永遠不會落下,人民就說,太陽啊你什么時候落下,我們與你同歸于盡也在所不惜,反映了中國反抗暴政的抗爭精神。【學習 2:商朝的統治】閱讀教材第 22-24 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商本紀——商朝檔案(1)夏朝后期,商人的活動區域主要在今( )南部和河南東北部一帶,當夏朝因為暴政失去民心,統治岌岌可危時,商人正逐漸強大。最終,約在( )年,商人首領( )聯合周邊勢力,吊民伐罪,一舉推翻夏朝的統治,建立起新的( )制王朝——( )朝。補充學習——吊民伐罪:吊民伐罪是我國古代非常正義的一件行為,孟子評價為“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即暴政失去民心,人民渴望推翻暴政,這時有人首先發動,誅殺暴君,結束暴政,撫慰百姓,久受暴政的人民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高興。(2)商朝的建立者是( ),當時以( )都城。為了穩固統治,撫慰夏朝暴政的傷害,商朝統治者任用賢才,發展( )業、手工業和( )業,商朝很快走向強盛。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印象,商朝前期曾多次遷都,直到商王( )時遷徙到( ),商朝終于穩定下來,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如今,安陽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銅器和刻有記事文字的甲骨文(8 課學習)。(3)商朝對內發展經濟、穩定政治,對外則是多年征戰,控制范圍不斷拓展。當時,商朝周邊有諸多勢力,形成許多方國,商王通過一系列戰爭征服了眾多方國,這些方國對商王表示臣服,承擔( )、( )以及隨商王( )等義務。(4)商朝為鞏固統治,增強軍力,設置( ),制定刑法,加強對( )和平民的控制。商朝時期依然處于( )社會,生產領域大量使用( )。從考古發現的墓葬來看,商朝存在人殉制度,有的一座墓葬殉葬多達數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奴隸,有的甚至和狗、馬同葬,這表明其地位( )。(5)商朝后期,社會矛盾日趨( ),( )日益腐朽。末代商紂王繼位后,軍事上( ),耗費國力,經濟上( ),政治上施行( ),導致民不聊生。(夏桀劇本)補充學習——階級矛盾:國家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在王朝初期,階級矛盾不那么尖銳,所以國家可以實現繁榮穩定發展。但是矛盾并沒有消失,而且會不斷積累并激化,唯物史觀認為“在階級社會中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學習 3:西周的興衰】閱讀教材第 25-26 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周本記——西周檔案(1)商朝末年,商紂拿到了夏桀的劇本,周人拿到了當時商人的劇本,當時,分布于陜西( )流域周原(今陜西寶雞一帶)的周人,以( )立國,不斷開疆拓土,發展迅速,史稱“天下三分,其二分歸周”,對商朝形成挑戰。( )在呂尚(封神的主角姜子牙)等人的輔佐下,積極作滅商的準備。(2)因為利簋這個國寶級文物的腹內銘文記載了周武王姬發伐紂的時間,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互證法確定,周武王于( )年統率各路聯軍討伐商紂王,在( )與商軍展開決戰大獲全勝,最終周軍乘勝追擊,商朝滅亡。2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3)西周的建立者是( ),建立時間是( )年,定都( )(今西安)。為了加強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姬旦)營建洛邑,何尊(教材封面)銘文中的“宅茲中國”反映的便是這一歷史事件,與文獻史料中的其他內容可以相互印證。補充學習——湯武革命: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其中的發是周武王姬發的名字,湯指的是商朝建立者湯,他們的革命,指的是推翻湯推翻( )和周武王推翻( )的戰爭,從“順乎天而應乎人”可知,人們都( )(選填贊成/反對)湯武革命的,而且湯武革命也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響應了民心。湯武革命的吊民伐罪,為歷史提供了一種方法——當統治者暴虐,是忍受還是反抗,中國人民的選擇,永遠都是( ),這是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精神的體現之一。(4)西周分封制檔案:老師總結 教材內容 老師總結 教材內容目的:鞏固統治 方式:授民授疆土義務性特點 獨立性等級性想一想,西周為何要實行分封制?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國與商朝的方國有何異同?西周的禮樂制度(26頁相關史事)與分封制有何關系?(5)西周滅亡:①公元前 841 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從這一年開始,我國古代的史書開始有了確切的年份參考。這一年,在西周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是( )暴動,起因是( )與民爭利,還嚴厲禁錮人民言論,最終引發人民的不滿,憤怒的人民發動暴動,驅逐了國民,進行了“共和”,直到 14年后,周厲王死在外地,他的兒子周宣王才繼位,而在“共和”這 14 年中,西周王朝是沒有國君的,國家大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史稱周召共和。②周宣王曾一度中興西周,但在對外征伐中,損失了大量軍隊,軍事實力嚴重下滑。③周幽王繼位后,驕奢淫逸,朝政更趨腐敗,內外矛盾計激化,最終,在( )年,周朝西部地區的( )攻陷鎬京,西周滅亡。【學習 4:總結歸納】1.夏商西周檔案:夏 商 西周建立者建立時間滅亡時間社會性質統治方式重要制度 教材未提及重大考古成果 二里頭遺址 安陽殷墟 利簋、何尊滅亡原因啟示3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核心素養體現:(1)唯物史觀:“在階級社會中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夏商西周更替的本質原因便是階級矛盾尖銳到無法調和,所以爆發了改朝換代;“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趨勢”,夏商西周的奴隸社會,相對原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進步,體現了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低的發展趨勢。(2)時空觀念: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時間,知道夏商西周的疆域范圍,理解分封制開疆拓土的作用。(3)史料實證: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夏朝的社會生產情況與文明發展水平,安陽殷墟出土的文字,尤其是刻有文字的加固,利簋、何尊等青銅器及青銅銘文,都是具有極高價值的文物,與流傳下的文獻史料一起,互證之下,更加準確地展現了商周的發展。(4)歷史解釋:根據所學,能夠從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總結興亡教訓。(5)家國情懷:人民的反抗精神與吊民伐罪,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抗爭底色,這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而從未中斷的脊梁。【學習 5:課后活動與重點背誦】活動 1.結合西周分封制的等級性特點,在教材上完成 27頁活動 1任務,填寫人物對應身份。提示:西周分封制的貴族等級分為( 、 、 、 )。活動 2.課下通過閱讀、網絡等方式,查閱婦好的平生事跡,試著寫一寫她的人物介紹卡片。重點背誦:(1)夏商西周都是奴隸制王朝,其中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夏朝,其起止時間為約公元前2070 年—約公元前 1600 年,存在了 400 多年。治水有功,通過禪讓制接替部落首領之位的大禹建立了夏朝,但大禹死后,他的兒啟繼位,取代了大禹禪讓制下推舉的伯益,從此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并為以后歷代王朝所承襲。(2)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湯,起止時間為約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存在了五百多年,創造了以青銅器、甲骨文為顯著標志的文明成就。(3)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發,起止時間為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西周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成熟階段,統治者實行分封制,鞏固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了統治范圍。(4)大禹治水,拯救萬民,深得民心,最終建立夏朝,夏桀殘暴失去民心,夏朝滅亡;商湯任用賢能,得到了民心,建立了商朝,商紂王暴虐失去民心,商朝滅亡;周文王周武王賢明,深得民心,周厲王周幽王荒唐失去民心,西周滅亡:夏商西周的興衰更替告訴我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與唯物史觀中得“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的主要承擔者和歷史的創造者”相符合。在本節課,我們借助考古發掘得文物,結合流傳下得文獻史料,梳理了夏商西周三代得興衰,前后橫跨將近 1300 年,涵蓋了奴隸社會得大部分時空。接下來中國歷史將會走向何方,西周分封制下得諸侯,還會在西周滅亡后履行責任與義務嗎?這一切,都講在下一課揭曉……4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課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活動1:溫故知新】在第1課,我們通過元謀人、(北京人)等遠古人類的學習,概覽了百萬年人類史;在第2課,我們通過(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遺址的學習,了解了原始農業的起源與發展,通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學習,了解了史前文化與社會的發展,了解了一萬年文化史;在第3課,我們通過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遺址的學習,了解了早期國家的誕生,見證了起源于(5000)年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特征,從遠古神話傳說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距今約4000多年前,治水有功的(大禹)建立了夏朝,標志著我國王朝的產生。從今天這一課,我們便開始學習四千年王朝史……【活動2:學習目標】1閱讀教材第20頁右下角時間軸下的一句話,明確課標要求:通過歷史學科的學習,知道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2閱讀教材第22頁標題下的每課序言,完成下列問題:(1)我國王朝產生的標志是夏朝的建立,后繼的王朝分別是商和西周,三者合稱三代,這一時期,我國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2)序言提出的問題是: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樣更替的?3綜合課標要求和序言問題,我們可以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目標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創造的燦爛文化,知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情況;目標2:學習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學習1: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閱讀教材第22-23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夏本紀——夏朝檔案(1)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建立時間約為(公元前2070)年。為了穩定統治,大禹對內制定各種制度,進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征伐作亂的(三苗),劃分九州,鑄造(九鼎)以象征九州,加強王權和(國家統一)——早期國家對內進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補充學習——公元紀年:公元紀年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時間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具體到時間軸上,公元元年(即1年)之前的為公元前,公元元年之后的為公元,正如數軸中0左邊為負數,右邊為正數一般。(2)夏朝的中心區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相傳夏朝的都城是(陽城)。考古學家在今天河南登封王城崗發現的城址年代(公元前21)世紀為左右,可能便是夏朝都城;洛陽附近發掘出的年代相當于夏朝后期的都城遺址是(二里頭)遺址。(3)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當時已經屬于(奴隸)社會,在生產領域大量使用地位低下的(奴隸)【24頁“相關史事”】,社會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二里頭遺址中發現了為王室服務的手工業作坊,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青銅)酒器和鑲嵌綠松石的龍形器,這些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貴禮器,既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明發展水平,又揭示了當時階級分化嚴重的情況。(4)夏朝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國家形態,如建立了(軍隊),制定了(刑法),設置了(監獄)。(5)在繼承制度上,夏朝產生了極大的變革,(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并為以后歷代王朝承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人不獨親其親……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反映的正是這一制度的變化,其中選賢與能指的是禪讓制重視(才能)而非(血緣),但是“天下為家,各親其親”的(世襲)制重視的卻是(血緣)而非(才能)。(部分空選填才能/血緣)(6)“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出自《三字經》,其中的家天下指的便是(世襲)制,而“四百載”則表明夏朝前后經歷了(400多)年。在夏朝的統治后期,各種矛盾開始計劃,國勢走向衰弱。此時,夏朝的末代國君(桀)窮奢極欲,殘暴無道,導致民怨沸騰,夏朝的統治陷入全面危機,進入倒計時。“時日曷喪時,予及汝皆亡”是夏朝末年的人民心聲,當時的暴君自比太陽,以為自己的王朝如同太陽一般永遠不會落下,人民就說,太陽啊你什么時候落下,我們與你同歸于盡也在所不惜,反映了中國反抗暴政的抗爭精神。【學習2:商朝的統治】閱讀教材第22-24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商本紀——商朝檔案(1)夏朝后期,商人的活動區域主要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東北部一帶,當夏朝因為暴政失去民心,統治岌岌可危時,商人正逐漸強大。最終,約在(公元前1600)年,商人首領(湯)聯合周邊勢力,吊民伐罪,一舉推翻夏朝的統治,建立起新的(奴隸)制王朝——(商)朝。補充學習——吊民伐罪:吊民伐罪是我國古代非常正義的一件行為,孟子評價為“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即暴政失去民心,人民渴望推翻暴政,這時有人首先發動,誅殺暴君,結束暴政,撫慰百姓,久受暴政的人民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高興。(2)商朝的建立者是(湯),當時以(亳)都城。為了穩固統治,撫慰夏朝暴政的傷害,商朝統治者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和(手工)業,商朝很快走向強盛。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印象,商朝前期曾多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時遷徙到(殷),商朝終于穩定下來,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如今,安陽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銅器和刻有記事文字的甲骨文(8課學習)。(3)商朝對內發展經濟、穩定政治,對外則是多年征戰,控制范圍不斷拓展。當時,商朝周邊有諸多勢力,形成許多方國,商王通過一系列戰爭征服了眾多方國,這些方國對商王表示臣服,承擔(朝貢)、(納稅)以及隨商王(征伐)等義務。(4)商朝為鞏固統治,增強軍力,設置(監獄),制定刑法,加強對(奴隸)和平民的控制。商朝時期依然處于(奴隸)社會,生產領域大量使用(奴隸)。從考古發現的墓葬來看,商朝存在人殉制度,有的一座墓葬殉葬多達數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奴隸,有的甚至和狗、馬同葬,這表明其地位(極其低下,與牲畜等同)。(5)商朝后期,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奴隸主貴族)日益腐朽。末代商紂王繼位后,軍事上(連年征戰),耗費國力,經濟上(橫征暴斂),政治上施行(嚴刑峻法),導致民不聊生。(夏桀劇本)補充學習——階級矛盾:國家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在王朝初期,階級矛盾不那么尖銳,所以國家可以實現繁榮穩定發展。但是矛盾并沒有消失,而且會不斷積累并激化,唯物史觀認為“在階級社會中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學習3:西周的興衰】閱讀教材第22-26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周本記——西周檔案(1)商朝末年,商紂拿到了夏桀的劇本,周人拿到了當時商人的劇本,當時,分布于陜西(渭河)流域周原(今陜西寶雞一帶)的周人,以(農業)立國,不斷開疆拓土,發展迅速,史稱“天下三分,其二分歸周”,對商朝形成挑戰。(周文王)在呂尚(封神棒的主角姜子牙)等人的輔佐下,積極作滅商的準備。(2)因為利簋這個國寶級文物的腹內銘文記載了周武王姬發伐紂的時間,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互證法確定,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統率各路聯軍討伐商紂王,在(牧野)與商軍展開決戰大獲全勝,最終周軍乘勝追擊,商朝滅亡。(3)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發),建立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定都(鎬京)(今西安)。為了加強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姬旦)營建洛邑,何尊(教材封面)銘文中的“宅茲中國”反映的便是這一歷史事件,與文獻史料中的其他內容可以相互印證。補充學習——湯武革命: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其中的發是周武王姬發的名字,湯指的是商朝建立者湯,他們的革命,指的是推翻湯推翻(夏朝)和周武王推翻(商朝)的戰爭,從“順乎天而應乎人”可知,人們都(贊成)(選填贊成/反對)湯武革命的,而且湯武革命也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響應了民心。湯武革命的吊民伐罪,為歷史提供了一種方法——當統治者暴虐,是忍受還是反抗,中國人民的選擇,永遠都是(反抗),這是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精神的體現之一。(4)西周分封制檔案:老師總結 教材內容 老師總結 教材內容目的:鞏固統治 穩定周初政治形勢,鞏固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 方式:授民授疆土 根據血緣關系遠近與功勞大小,講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民眾的權力,建立諸侯國特點 義務性 承擔向周王進獻貢賦的義務,軍隊要服從周王調遣獨立性 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可以在自己封地內再次分封等級性 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內部等級結構、統治秩序嚴格想一想,西周為何要實行分封制?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國與商朝的方國有何異同?西周的禮樂制度(26頁相關史事)與分封制有何關系?目的:穩定周初政治形勢,鞏固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鞏固統治。異同:義務相同,都需要聽命于中央,承擔朝貢、納稅義務,軍隊也要服從中央調遣;人員不同,商朝的方國是各地方國之主,是本地土著,西周分封的諸侯主要來自宗親和功臣,屬于外來者……關系:二者目的相同:禮樂制度本質目的也是為了鞏固周王室的統治,與分封制目的相同;相互配套:禮樂制度嚴密區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親疏、尊卑、貴賤等地位,服務于分封制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5)西周滅亡:①公元前841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從這一年開始,我國古代的史書開始有了確切的年份參考。這一年,在西周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是(國人)暴動,起因是(周厲王)與民爭利,還嚴厲禁錮人民言論,最終引發人民的不滿,憤怒的人民發動暴動,驅逐了國民,進行了“共和”,直到14年后,周厲王死在外地,他的兒子周宣王才繼位,而在“共和”這14年中,西周王朝是沒有國君的,國家大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史稱周召共和。②周宣王曾一度中興西周,但在對外征伐中,損失了大量軍隊,軍事實力嚴重下滑。③周幽王繼位后,驕奢淫逸,朝政更趨腐敗,內外矛盾計激化,最終,在(公元前771年)年,周朝西部地區的(犬戎)攻陷鎬京,西周滅亡。【學習4:總結歸納】1夏商西周檔案:夏 商 西周建立者 大禹 湯 周武王姬發建立時間 約公元前2070年 約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滅亡時間 約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社會性質 奴隸社會統治方式 建立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等 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增強軍力,設置監獄,制定刑法 營建洛邑,加強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實行分封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重要制度 世襲制 教材未提及 分封制重大考古成果 二里頭遺址 安陽殷墟 利簋、何尊滅亡原因 社會矛盾激化,末代君主桀實行暴政,失去了民心 社會矛盾尖銳,末代暴君商紂王實行暴政,失去了民心 周厲王與民爭利,失去民心;周幽王荒淫無敵,外敵犬戎攻入啟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核心素養體現:(1)唯物史觀:“在階級社會中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夏商西周更替的本質原因便是階級矛盾尖銳到無法調和,所以爆發了改朝換代;“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趨勢”,夏商西周的奴隸社會,相對原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進步,體現了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低的發展趨勢。(2)時空觀念: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時間,知道夏商西周的疆域范圍,理解分封制開疆拓土的作用。(3)史料實證: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夏朝的社會生產情況與文明發展水平,安陽殷墟出土的文字,尤其是刻有文字的加固,利簋、何尊等青銅器及青銅銘文,都是具有極高價值的文物,與流傳下的文獻史料一起,互證之下,更加準確地展現了商周的發展。(4)歷史解釋:根據所學,能夠從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總結興亡教訓。(5)家國情懷:人民的反抗精神與吊民伐罪,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抗爭底色,這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而從未中斷的脊梁。【學習5:課后活動與重點背誦】活動1結合西周分封制的等級性特點,在教材上完成27頁活動1任務,填寫人物對應身份。提示:西周分封制的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活動2課下通過閱讀、網絡等方式,查閱婦好的平生事跡,試著寫一寫她的人物介紹卡片。參考示例:婦好是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墓出土的玉鳳可以表明她尊貴的身份。青銅鉞在古代象征的是軍事征伐,婦好墓出土的這一文物,還有甲骨文中關于婦好征戰的文字記載,與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說相互印證,表明婦好還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女將軍。重點背誦:(1)夏商西周都是奴隸制王朝,其中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夏朝,其起止時間為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存在了400多年。治水有功,通過禪讓制接替部落首領之位的大禹建立了夏朝,但大禹死后,他的兒啟繼位,取代了大禹禪讓制下推舉的伯益,從此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并為以后歷代王朝所承襲。(2)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湯,起止時間為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存在了五百多年,創造了以青銅器、甲骨文為顯著標志的文明成就。(3)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發,起止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成熟階段,統治者實行分封制,鞏固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了統治范圍。(4)大禹治水,拯救萬民,深得民心,最終建立夏朝,夏桀殘暴失去民心,夏朝滅亡;商湯任用賢能,得到了民心,建立了商朝,商紂王暴虐失去民心,商朝滅亡;周文王周武王賢明,深得民心,周厲王周幽王荒唐失去民心,西周滅亡:夏商西周的興衰更替告訴我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與唯物史觀中得“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的主要承擔者和歷史的創造者”相符合。在本節課,我們借助考古發掘得文物,結合流傳下得文獻史料,梳理了夏商西周三代得興衰,前后橫跨將近1300年,涵蓋了奴隸社會得大部分時空。接下來中國歷史將會走向何方,西周分封制下得諸侯,還會在西周滅亡后履行責任與義務嗎?這一切,都講在下一課揭曉……(共39張PPT)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溫故知新閱讀3頁的第一單元簡介,回顧第一單元所學第1課第2課第3課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溫故知新閱讀21頁的第二單元簡介的內容,了解第二單元將要學習的內容第4課夏商西周 王朝更替溫故知新結合所學的遠古傳說,跟著老師的提示,試著補全1-2單元的時間軸,建立起3-4課之間的聯系提示1:結合考古發掘與傳說,有學者推測,堯都極有可能是——陶寺古城堯都堯舜禹禪讓大禹治水提示2:閱讀22頁序言和圖片,你能說出夏朝的建立者是誰嗎——大禹大禹建立夏朝3-4課溫故知新第一單元文明起源與發展第二單元王朝建立與更替堯舜禹禪讓大禹治水陶寺古城 遠古傳說第1課百萬年人類史勞動促進發展第2課一萬年文化史原始農業奠基文明第3課五千年文明史文明的起源與初步發展遠古傳說蘊含歷史信息大禹建夏開啟王朝歷史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更替走近歷史之邈遠三代何處尋第4課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從一個人物開始上一單元的學習,我們以大禹治水結束這一單元的學習,我們從大禹建夏開始1.閱讀教材第20頁右下角時間軸下的一句話,明確課標要求:知道 商西周 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 制的作用分封夏奴隸制活動1:確定學習目標(1)我國王朝產生的標志是 ,后繼的王朝分別 是和 ,三者合稱三代,這一時期,我國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2)序言提出的問題是:三朝是怎樣更替的?2.閱讀22頁4課序言,完成下列內容:夏朝的建立商朝西周夏商西周活動1:確定學習目標3.綜合課標要求和序言問題,可以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目標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創造的燦爛文化,知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情況;目標2:學習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活動1:確定學習目標閱讀22-23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夏本紀——夏朝檔案(1)夏朝的建立者是( ),建立時間約為( )年。為了穩定統治,大禹對內制定各種制度,進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征伐作亂的( ),還劃分九州,鑄造( )以象征九州,加強王權和( )——早期國家對內進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大禹學習1:夏朝建立家天下公元前2070三苗九鼎國家統一補充學習——公元紀年:公元紀年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時間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具體到時間軸上,公元元年(即1年)之前的為公元前,公元元年之后的為公元,正如數軸中0左邊為負數,右邊為正數一般。時間軸數軸公元元年公元1年公元……公元前……公元2年公元100年公元前1年公元前100年01-1-10099學習1:夏朝建立家天下閱讀22-23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2)夏朝的中心區域主要在今( )中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相傳夏朝的都城是( )。考古學家在今天河南登封王城崗發現的城址年代( )世紀為左右,可能便是夏朝都城;洛陽附近發掘出的年代相當于夏朝后期的都城遺址是( )遺址。河南學習1:夏朝建立家天下陽城公元前21二里頭..閱讀22-23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4)夏朝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國家形態,如建立了( ),制定了( ),設置了( )。刑法學習1:夏朝建立家天下軍隊監獄最早的監獄夏朝第八位王槐即位后繼續擴張,征服了很多部落。為了安置戰俘,槐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監獄。閱讀22-23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5)在繼承制度上,夏朝產生了極大的變革,( )取代了禪讓制,并為以后歷代王朝承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人不獨親其親……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反映的正是這一制度的變化,其中選賢與能指的是禪讓制重視( )而非( ),但是“天下為家,各親其親”的( )制重視的卻是( )而非( )。才能學習1:夏朝建立家天下世襲制血緣世襲才能血緣閱讀22-23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學習1:夏朝建立家天下禪讓制 世襲制流行時間傳承特點優點缺點堯舜禹時期夏朝及以后選賢能重血緣選拔有才能的人家族內部傳承較為穩定標準其實很模糊并不穩定難以保證繼承人的能力閱讀22-23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6)“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出自《三字經》,其中的家天下指的便是夏朝開創的( )制,而“四百載”則表明夏朝前后經歷了( )年。在夏朝的統治后期,各種矛盾開始計劃,國勢走向衰弱。此時,夏朝的末代國君( )窮奢極欲,殘暴無道,導致民怨沸騰,夏朝的統治陷入全面危機,進入倒計時。桀學習1:夏朝建立家天下世襲制400多.“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是夏朝末年的人民心聲,當時的暴君自比太陽,以為自己的王朝如同太陽一般永遠不會落下,人民就說,太陽啊你什么時候落下,我們與你同歸于盡也在所不惜,反映了中國反抗暴政的抗爭精神。閱讀23-24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學習2:商朝的統治商本紀——商朝檔案(1)夏朝后期,商人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如今的( )南部和河南東北部一帶,當夏朝因為暴政失去民心,統治岌岌可危時,商人正逐漸強大。最終,約在( )年,商人首領( )聯合周邊勢力,吊民伐罪,一舉推翻夏朝的統治,建立起新的( )制王朝——( )朝。河北公元前1600年湯奴隸商.閱讀23-24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學習2:商朝的統治補充學習——吊民伐罪:吊民伐罪是我國古代非常正義的一件行為,孟子評價為“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即暴政失去民心,人民渴望推翻暴政,這時有人首先發動,誅殺暴君,結束暴政,撫慰百姓,久受暴政的人民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高興。閱讀23-24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學習2:商朝的統治(2)商朝的建立者是( ),當時以( )都城。為了穩固統治,撫慰夏朝暴政的傷害,商朝統治者任用賢才,發展( )業、手工業和( )業,商朝很快走向強盛。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印象,商朝前期曾多次遷都,直到商王( )時遷徙到( ),商朝終于穩定下來,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如今,安陽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銅器和刻有記事文字的甲骨文(8課學習)。湯亳農商盤庚殷..多次遷都.甲骨文: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文字.司母戊鼎:世界出土最重青銅器之一閱讀23-24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學習2:商朝的統治(3)商朝對內發展經濟、穩定政治,對外則是多年征戰,控制范圍不斷拓展。當時,商朝周邊有諸多勢力,形成許多方國,商王通過一系列戰爭征服了眾多方國,這些方國對商王表示臣服,承擔( )、( )以及隨商王( )等義務。朝貢納稅.征伐商朝形勢圖閱讀23-24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學習2:商朝的統治(4)商朝為鞏固統治,增強軍力,設置( ),制定刑法,加強對( )和平民的控制。商朝時期依然處于( )社會,生產領域大量使用( )。從考古發現的墓葬來看,商朝存在人殉制度,有的一座墓葬殉葬多達數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奴隸,有的甚至和狗、馬同葬,這表明其地位( )。監獄奴隸.奴隸奴隸極其低下閱讀23-24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學習2:商朝的統治(5)商朝后期,社會矛盾日趨( ),( )日益腐朽。末代君主商紂王繼位后,軍事上( ),耗費國力,經濟上( ),政治上施行( ),導致民不聊生。(夏桀劇本)尖銳奴隸主貴族.連年征戰橫征暴斂嚴刑峻法學習2:商朝的統治補充學習——階級矛盾:國家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在王朝初期,階級矛盾不那么尖銳,所以國家可以實現繁榮穩定發展。但是矛盾并沒有消失,而且會不斷積累并激化,唯物史觀認為“在階級社會中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遭受統治階級的壓迫閱讀25-26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學習3:西周的興衰(1)商朝末年,商紂拿到了夏桀的劇本,周人拿到了當時商人的劇本,當時,分布于陜西( )流域周原(今陜西寶雞一帶)的周人,以( )立國,不斷開疆拓土,發展迅速,史稱“天下三分,其二分歸周”,對商朝形成挑戰。( )在呂尚(封神的主角姜子牙)等人的輔佐下,積極作滅商的準備。渭河農業周文王..閱讀25-26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學習3:西周的興衰(2)因為利簋這個國寶級文物的腹內銘文記載了周武王姬發伐紂的時間,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二重證據法確定,周武王于( )年統率各路聯軍討伐商紂王,在( )與商軍展開決戰大獲全勝,最終周軍乘勝追擊,商朝滅亡。公元前1046牧野.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利簋銘文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史記 周本紀》記載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史記 殷本紀》記載二重證據法出土文物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閱讀25-26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學習3:西周的興衰(3)西周的建立者是( ),建立時間是( )年,定都( )(今西安)。為了加強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姬旦)營建洛邑,何尊(教材封面)銘文中的“宅茲中國”反映的便是這一歷史事件,與文獻史料中的其他內容可以相互印證。周武王姬發鎬京.公元前1046學習3:西周的興衰補充學習——湯武革命: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其中的發是周武王姬發的名字,湯指的是商朝建立者湯,他們的革命,指的是推翻湯推翻( )和周武王推翻( )的戰爭,從“順乎天而應乎人”可知,人們都( )(選填贊成/反對)湯武革命的,而且湯武革命也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響應了民心。湯武革命的吊民伐罪,為歷史提供了一種方法——當統治者暴虐,是忍受還是反抗,中國人民的選擇,永遠都是( ),這是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精神的體現之一。夏朝商朝.贊成反抗秦末大澤鄉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學習3:西周的興衰老師總結 教材內容 老師總結 教材內容目的:鞏固統治 方式:授民授疆土特點 義務性 獨立性 等級性 閱讀25頁相關內容,完成下表.學習3:西周的興衰老師總結 教材內容 老師總結 教材內容目的 鞏固統治 穩定周初政治形勢,鞏固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 方式 授民授疆土 根據血緣關系遠近與功勞大小,講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民眾的權力,建立諸侯國特點 義務性 承擔向周王進獻貢賦的義務, 軍隊要服從周王調遣 獨立性 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可以在自己封地內再次分封 等級性 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內部等級結構、統治秩序嚴格 .加強對地方控制擴大統治范圍學習3:西周的興衰想一想,西周為何要實行分封制?目的:穩定周初政治形勢,鞏固對地方的控制,擴大統治范圍,鞏固統治。商周疆域對比學習3:西周的興衰想一想,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國與商朝的方國有何異同?義務相同,都需要聽命于中央,承擔朝貢、納稅義務,軍隊也要服從中央調遣;人員不同,商朝的方國是各地方國之主,是本地土著,西周分封的諸侯主要來自宗親和功臣,屬于外來者……學習3:西周的興衰想一想,西周的禮樂制度(26頁相關史事)與分封制有何關系?二者目的相同:禮樂制度本質目的也是為了鞏固周王室的統治,與分封制目的相同;相互配套:禮樂制度嚴密區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親疏、尊卑、貴賤等地位,服務于分封制的等級結構和統治秩序。學習3:西周的興衰(5)西周滅亡:①公元前841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從這一年開始,我國古代的史書開始有了確切的年份參考。這一年,在西周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是( )暴動,起因是( )與民爭利,還嚴厲禁錮人民言論,最終引發人民的不滿,憤怒的人民發動暴動,驅逐了國民,進行了“共和”,直到14年后,周厲王死在外地,他的兒子周宣王才繼位,而在“共和”這14年中,西周王朝是沒有國君的,國家大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史稱周召共和。②周宣王曾一度中興西周,但在對外征伐中,損失了大量軍隊,軍事實力嚴重下滑。③周幽王繼位后,驕奢淫逸,朝政更趨腐敗,內外矛盾計激化,最終,在( )年,周朝西部地區的( )攻陷鎬京,西周滅亡。閱讀25-26頁內容,完成下面問題:國人周厲王公元前771犬戎學習4:總結歸納根據所學完成導學案的夏商西周檔案學習4:總結歸納(1)唯物史觀:“在階級社會中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夏商西周更替的本質原因便是階級矛盾尖銳到無法調和,所以爆發了改朝換代;“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趨勢”,夏商西周的奴隸社會,相對原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進步,體現了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低的發展趨勢。(2)時空觀念: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時間,知道夏商西周的疆域范圍,理解分封制開疆拓土的作用。(3)史料實證: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夏朝的社會生產情況與文明發展水平,安陽殷墟出土的文字,尤其是刻有文字的加固,利簋、何尊等青銅器及青銅銘文,都是具有極高價值的文物,與流傳下的文獻史料一起,互證之下,更加準確地展現了商周的發展。(4)歷史解釋:根據所學,能夠從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總結興亡教訓。(5)家國情懷:人民的反抗精神與吊民伐罪,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抗爭底色,這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而從未中斷的脊梁。核心素養體現學習5:課后活動活動1:結合西周分封制的等級性特點,在教材上完成27頁活動1任務,填寫人物對應身份。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結構等級和統治秩序嚴格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學習5:課后活動與重點背誦活動2課下通過閱讀、網絡等方式,查閱婦好的平生事跡,試著寫一寫她的人物介紹卡片。參考示例:婦好是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墓出土的玉鳳可以表明她尊貴的身份。青銅鉞在古代象征的是軍事征伐,婦好墓出土的這一文物,還有甲骨文中關于婦好征戰的文字記載,與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說相互印證,表明婦好還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女將軍。在本節課,我們借助考古發掘得文物,結合流傳下得文獻史料,梳理了夏商西周三代得興衰,前后橫跨將近1300年,涵蓋了奴隸社會得大部分時空。接下來中國歷史將會走向何方,西周分封制下得諸侯,還會在西周滅亡后履行責任與義務嗎?這一切,都講在下一課揭曉……夏商西周王朝更替動蕩中蘊含變革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課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活動1:溫故知新】在第1課,我們通過元謀人、( )等遠古人類的學習,概覽了百萬年人類史;在第2課,我們通過( )、半坡等新石器遺址的學習,了解了原始農業的起源與發展,通過( )、大汶口文化的學習,了解了史前文化與社會的發展,了解了一萬年文化史;在第3課,我們通過良渚古城、( )等考古遺址的學習,了解了早期國家的誕生,見證了起源于( )年中華文明( )的發展特征,從遠古神話傳說中,感受到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距今約4000多年前,治水有功的( )建立了夏朝,標志著我國王朝的產生。從今天這一課,我們便開始學習四千年王朝史……【活動2:學習目標】1.閱讀教材第20頁右下角時間軸下的一句話,明確課標要求:通過歷史學科的學習,知道 商西周 王朝的更替,了解西周 制的作用。2.閱讀教材第22頁標題下的每課序言,完成下列問題:(1)我國王朝產生的標志是 ,后繼的王朝分別是 和 ,三者合稱三代,這一時期,我國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2)序言提出的問題是: 三朝是怎樣更替的?3.綜合課標要求和序言問題,我們可以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目標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創造的燦爛文化,知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情況;目標2:學習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學習1: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閱讀教材第22-23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夏本紀——夏朝檔案(1)夏朝的建立者是( ),建立時間約為( )年。為了穩定統治,大禹對內制定各種制度,進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征伐作亂的( ),還劃分九州,鑄造( )以象征九州,加強王權和( )——早期國家對內進行統治,對外發動戰爭。補充學習——公元紀年:公元紀年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時間稱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具體到時間軸上,公元元年(即1年)之前的為公元前,公元元年之后的為公元,正如數軸中0左邊為負數,右邊為正數一般。(2)夏朝的中心區域主要在今( )中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相傳夏朝的都城是( )。考古學家在今天河南登封王城崗發現的城址年代( )世紀為左右,可能便是夏朝都城;洛陽附近發掘出的年代相當于夏朝后期的都城遺址是( )遺址。(3)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制王朝,當時已經屬于( )社會,在生產領域大量使用地位低下的( )【24頁“相關史事”】,社會生產有了較大發展,二里頭遺址中發現了為王室服務的手工業作坊,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 )酒器和鑲嵌綠松石的龍形器,這些大都是( )使用的高貴禮器,既反映了夏朝時期的文明發展水平,又揭示了當時階級分化嚴重的情況。(4)夏朝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國家形態,如建立了( ),制定了( ),設置了( )。(5)在繼承制度上,夏朝產生了極大的變革,( )取代了禪讓制,并為以后歷代王朝承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故人不獨親其親……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反映的正是這一制度的變化,其中選賢與能指的是禪讓制重視( )而非( ),但是“天下為家,各親其親”的( )制重視的卻是( )而非( )。(部分空選填才能/血緣)(6)“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出自《三字經》,其中的家天下指的便是( )制,而“四百載”則表明夏朝前后經歷了( )年。在夏朝的統治后期,各種矛盾開始計劃,國勢走向衰弱。此時,夏朝的末代國君( )窮奢極欲,殘暴無道,導致民怨沸騰,夏朝的統治陷入全面危機,進入倒計時。“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是夏朝末年的人民心聲,當時的暴君自比太陽,以為自己的王朝如同太陽一般永遠不會落下,人民就說,太陽啊你什么時候落下,我們與你同歸于盡也在所不惜,反映了中國反抗暴政的抗爭精神。【學習2:商朝的統治】閱讀教材第22-24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商本紀——商朝檔案(1)夏朝后期,商人的活動區域主要在今( )南部和河南東北部一帶,當夏朝因為暴政失去民心,統治岌岌可危時,商人正逐漸強大。最終,約在( )年,商人首領( )聯合周邊勢力,吊民伐罪,一舉推翻夏朝的統治,建立起新的( )制王朝——( )朝。補充學習——吊民伐罪:吊民伐罪是我國古代非常正義的一件行為,孟子評價為“誅其君,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即暴政失去民心,人民渴望推翻暴政,這時有人首先發動,誅殺暴君,結束暴政,撫慰百姓,久受暴政的人民如同久旱逢甘霖一般高興。(2)商朝的建立者是( ),當時以( )都城。為了穩固統治,撫慰夏朝暴政的傷害,商朝統治者任用賢才,發展( )業、手工業和( )業,商朝很快走向強盛。受戰亂、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印象,商朝前期曾多次遷都,直到商王( )時遷徙到( ),商朝終于穩定下來,保持了相對的穩定,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如今,安陽殷墟出土了大量的銅器和刻有記事文字的甲骨文(8課學習)。(3)商朝對內發展經濟、穩定政治,對外則是多年征戰,控制范圍不斷拓展。當時,商朝周邊有諸多勢力,形成許多方國,商王通過一系列戰爭征服了眾多方國,這些方國對商王表示臣服,承擔( )、( )以及隨商王( )等義務。(4)商朝為鞏固統治,增強軍力,設置( ),制定刑法,加強對( )和平民的控制。商朝時期依然處于( )社會,生產領域大量使用( )。從考古發現的墓葬來看,商朝存在人殉制度,有的一座墓葬殉葬多達數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奴隸,有的甚至和狗、馬同葬,這表明其地位( )。(5)商朝后期,社會矛盾日趨( ),( )日益腐朽。末代商紂王繼位后,軍事上( ),耗費國力,經濟上( ),政治上施行( ),導致民不聊生。(夏桀劇本)補充學習——階級矛盾:國家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在王朝初期,階級矛盾不那么尖銳,所以國家可以實現繁榮穩定發展。但是矛盾并沒有消失,而且會不斷積累并激化,唯物史觀認為“在階級社會中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學習3:西周的興衰】閱讀教材第25-26頁內容,完成下面的問題:周本記——西周檔案(1)商朝末年,商紂拿到了夏桀的劇本,周人拿到了當時商人的劇本,當時,分布于陜西( )流域周原(今陜西寶雞一帶)的周人,以( )立國,不斷開疆拓土,發展迅速,史稱“天下三分,其二分歸周”,對商朝形成挑戰。( )在呂尚(封神的主角姜子牙)等人的輔佐下,積極作滅商的準備。(2)因為利簋這個國寶級文物的腹內銘文記載了周武王姬發伐紂的時間,所以我們可以通過互證法確定,周武王于( )年統率各路聯軍討伐商紂王,在( )與商軍展開決戰大獲全勝,最終周軍乘勝追擊,商朝滅亡。(3)西周的建立者是( ),建立時間是( )年,定都( )(今西安)。為了加強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姬旦)營建洛邑,何尊(教材封面)銘文中的“宅茲中國”反映的便是這一歷史事件,與文獻史料中的其他內容可以相互印證。補充學習——湯武革命: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其中的發是周武王姬發的名字,湯指的是商朝建立者湯,他們的革命,指的是推翻湯推翻( )和周武王推翻( )的戰爭,從“順乎天而應乎人”可知,人們都( )(選填贊成/反對)湯武革命的,而且湯武革命也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響應了民心。湯武革命的吊民伐罪,為歷史提供了一種方法——當統治者暴虐,是忍受還是反抗,中國人民的選擇,永遠都是( ),這是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精神的體現之一。(4)西周分封制檔案:老師總結 教材內容 老師總結 教材內容目的:鞏固統治 方式:授民授疆土特點 義務性獨立性等級性想一想,西周為何要實行分封制?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國與商朝的方國有何異同?西周的禮樂制度(26頁相關史事)與分封制有何關系?(5)西周滅亡:①公元前841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從這一年開始,我國古代的史書開始有了確切的年份參考。這一年,在西周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是( )暴動,起因是( )與民爭利,還嚴厲禁錮人民言論,最終引發人民的不滿,憤怒的人民發動暴動,驅逐了國民,進行了“共和”,直到14年后,周厲王死在外地,他的兒子周宣王才繼位,而在“共和”這14年中,西周王朝是沒有國君的,國家大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同行政,史稱周召共和。②周宣王曾一度中興西周,但在對外征伐中,損失了大量軍隊,軍事實力嚴重下滑。③周幽王繼位后,驕奢淫逸,朝政更趨腐敗,內外矛盾計激化,最終,在( )年,周朝西部地區的( )攻陷鎬京,西周滅亡。【學習4:總結歸納】1.夏商西周檔案:夏 商 西周建立者建立時間滅亡時間社會性質統治方式重要制度 教材未提及重大考古成果 二里頭遺址 安陽殷墟 利簋、何尊滅亡原因啟示核心素養體現:(1)唯物史觀:“在階級社會中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夏商西周更替的本質原因便是階級矛盾尖銳到無法調和,所以爆發了改朝換代;“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趨勢”,夏商西周的奴隸社會,相對原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進步,體現了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低的發展趨勢。(2)時空觀念: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時間,知道夏商西周的疆域范圍,理解分封制開疆拓土的作用。(3)史料實證: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夏朝的社會生產情況與文明發展水平,安陽殷墟出土的文字,尤其是刻有文字的加固,利簋、何尊等青銅器及青銅銘文,都是具有極高價值的文物,與流傳下的文獻史料一起,互證之下,更加準確地展現了商周的發展。(4)歷史解釋:根據所學,能夠從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總結興亡教訓。(5)家國情懷:人民的反抗精神與吊民伐罪,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抗爭底色,這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而從未中斷的脊梁。【學習5:課后活動與重點背誦】活動1.結合西周分封制的等級性特點,在教材上完成27頁活動1任務,填寫人物對應身份。提示:西周分封制的貴族等級分為( 、 、 、 )。活動2.課下通過閱讀、網絡等方式,查閱婦好的平生事跡,試著寫一寫她的人物介紹卡片。重點背誦:(1)夏商西周都是奴隸制王朝,其中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夏朝,其起止時間為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存在了400多年。治水有功,通過禪讓制接替部落首領之位的大禹建立了夏朝,但大禹死后,他的兒啟繼位,取代了大禹禪讓制下推舉的伯益,從此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并為以后歷代王朝所承襲。(2)商朝的建立者是商湯,起止時間為約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存在了五百多年,創造了以青銅器、甲骨文為顯著標志的文明成就。(3)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姬發,起止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時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成熟階段,統治者實行分封制,鞏固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擴大了統治范圍。(4)大禹治水,拯救萬民,深得民心,最終建立夏朝,夏桀殘暴失去民心,夏朝滅亡;商湯任用賢能,得到了民心,建立了商朝,商紂王暴虐失去民心,商朝滅亡;周文王周武王賢明,深得民心,周厲王周幽王荒唐失去民心,西周滅亡:夏商西周的興衰更替告訴我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與唯物史觀中得“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的主要承擔者和歷史的創造者”相符合。在本節課,我們借助考古發掘得文物,結合流傳下得文獻史料,梳理了夏商西周三代得興衰,前后橫跨將近1300年,涵蓋了奴隸社會得大部分時空。接下來中國歷史將會走向何方,西周分封制下得諸侯,還會在西周滅亡后履行責任與義務嗎?這一切,都講在下一課揭曉……鑒往知來,讀史明知——七年級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學習導學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核心素養體現】(1)唯物史觀:“在階級社會中存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夏商西周更替的本質原因便是階級矛盾尖銳到無法調和,所以爆發了改朝換代;“人類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趨勢”,夏商西周的奴隸社會,相對原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進步,體現了社會形態從低級到高低的發展趨勢。(2)時空觀念: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時間,知道夏商西周的疆域范圍,理解分封制開疆拓土的作用。(3)史料實證: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文物可以反映夏朝的社會生產情況與文明發展水平,安陽殷墟出土的文字,尤其是刻有文字的加固,利簋、何尊等青銅器及青銅銘文,都是具有極高價值的文物,與流傳下的文獻史料一起,互證之下,更加準確地展現了商周的發展。(4)歷史解釋:根據所學,能夠從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總結興亡教訓。(5)家國情懷:人民的反抗精神與吊民伐罪,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抗爭底色,這是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而從未中斷的脊梁。【學習目標】目標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創造的燦爛文化,知道夏商西周王朝更替情況;目標2:學習了解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教學過程】一、溫故知新:師:通過帶領學生閱讀3頁的第一單元簡介,利用簡介關鍵局和時間軸,結合所學,回顧第一單元3課分別學習了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明史;接著帶領學生閱讀21頁的第二單元簡介,通過閱讀前半部分內容,了解接下來將要學習的是夏商西周的王朝更替,將要開始四千年王朝史的學習;最后帶領學生結合所學,利用陶寺古城是傳說堯都的說法,建立考古發現與要堯舜禹禪讓的聯系,接著以大禹治水、大禹建夏為連接點,串聯起一二單元,3-4課。生:跟著老師的節奏溫故知新,完成相應導學案。二、導入新課:師:因為有了前面溫故知新的鋪墊,所以用兩張圖,兩句話導入新課:上一單元的學習,我們以大禹治水結束;這一單元的學習,我們從大禹建夏開始。三、講授新課確定學習目標師:帶領學生閱讀教材20頁的單元要求,引導學生根據單元要求(課標要求),完成導學案,初步了解學習目標。生:按照老師要求,閱讀相應內容,完成導學案,了解本課的課標要求。師:帶領學生閱讀教材22頁的序言,引導學生發現序言中的關鍵內容和提出的問題。生:閱讀序言,發現問題,完成導學案。師:帶領學生綜合單元要求和序言,擬定學習目標。生:擬定學習目標。學習1:夏朝的建立與“家天下”師:以導學案為主,結合配套課件的展示,引導學生一步步閱讀教材內容,篩選出有用信息,填入導學案的挖空部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成導學案的時候,老師在臺下走動觀察,并不時提醒。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閱讀教材內容,完成相應問題,學習發現歷史信息。師:導學案的第一部分第(1)個小問題學習的是夏朝的基本信息,即夏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以及大禹的統治方式——對外征伐,對內會盟,鑄造九鼎。其中結合“相關史事”,著重強調一下九州和九鼎,尤其是在“國家統一”方面的意義,潛移默化地培養家國情懷。生:了解夏朝的建立者與建立時間,知道九州、九鼎的傳說。師:因為已經出現了約公元前2070年,所以結合數學中的數軸,給學生補充學習公元紀年和時間軸的內容。生:結合數軸,理解時間軸的公元前和公元。師:帶領學生了解夏朝的都城和主要統治范圍,增強時空觀念;著重強調王城崗和二里頭遺址的發掘,強調史料實證能力。生:了解夏朝的空間范圍和考古發現。師:帶領學生學習國家形態比較成熟的標志,科普監獄的設置。生:了解夏朝國家形態成熟的表現,完成相應導學案。師:重點帶領學生世襲制取代禪讓制的內容,帶領學生對比二者的不同和優缺點。生:了解世襲制,對比理解二者的不同和優缺點。師:以《三字經》的“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引入,帶領學生學習夏朝末年的情況,和前面的內容結合,較為全面地展示夏朝的王朝興衰,為夏朝到商朝的更替作鋪墊。生:了解夏朝末期的情況,了解夏桀的殘暴。師:解釋“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的歷史典故,分析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抗爭精神。生:了解民心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學習唯物史觀。學習2:商朝的統治師:以夏朝出現統治危機結束夏朝部分的學習,接著進入商朝的學習。生:閱讀教材,學習夏商更替,完成導學案相應內容。師:學習夏商更替,明確商朝建立(夏朝滅亡)時間,商朝的建立者,以及商朝的性質——奴隸制王朝。生:學習掌握商朝的基本信息。師:補充學習吊民伐罪這個成語,講述古代史中的反抗精神。生:了解吊民伐罪的內涵和歷史。師:帶領學生學習商朝的建立和統治,盤庚遷殷等歷史,超前補充8課內容商朝的青銅器與甲骨文,更全面展示商朝的發展情況,展示4課與8課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大單元學習意識。生:學習商朝的發展史。師:結合23頁相關史事,介紹商朝時期的方國,尤其是方國義務,與后面西周分封制做對比。生:了解方國。師:結合24頁相關史事,借助考古發現等,揭露奴隸社會的殘酷,點明奴隸社會和奴隸制王朝的定義。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完成對應部分導學案,了解奴隸社會。師:較為全面地學習商朝的發展之后,開始進入商朝滅亡階段的學習,同時補充階級斗爭的相關內容,培養唯物史觀。生:了解商朝末期的情況,分析商紂王與夏桀的相似之處,了解國家的本質和階級斗爭的作用。學習3:西周的興衰師:帶領學生閱讀25—26頁內容,開始西周興衰的學習。生:閱讀教材和導學案,完成相應內容,學習商周的更替。師:借助教材圖片展示的文物利簋,介紹二重證據法,明確牧野之戰的具體時間。生:了解二重證據法,明確商周更替的時間。師:帶領學生學習西周的建立和營建洛邑,結合教材封面的何尊,再次提及二重證據法,加深印象。生:了解西周的建立與統治,完成對應導學案。師:結合材料研讀,補充學習湯武革命,超前學習大澤鄉起義和口號,了解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抗爭精神,培養家國情懷。生:跟著老師閱讀材料,了解湯武革命的重要意義,認識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抗爭精神,培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師:通過列表的形式,重點學習西周的分封制。生:在老師給出表格的基礎上,通過自主閱讀教材,歸納終結,完成表格,學習西周分封制。師:結合25頁想一想,再補充兩個問題——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國與商朝的方國有何異同?西周的禮樂制度(26頁相關史事)與分封制有何關系?更為全面地理解分封制。生:思考討論,理解西周分封制。師:帶領學生學習西周的滅亡過程。生:了解國人暴動和周幽亡國。學習4:總結歸納師:列出表格,帶領學生溫故知新,回顧本節課所學。生:回顧所學,完成表格。師:列舉核心素養在本節課所學內容中的體現,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生:大聲朗讀核心素養體現,溫故知新,加深印象。師:帶領學生完成課后活動1,加深對西周分封制的理解,同時補充圖片下的農民和奴隸,帶領學生理解奴隸社會的階級劃分。生:完成課后活動1,理解奴隸社會。師: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課下搜集關于婦好的資料,撰寫人物介紹,以實際行動培養學生搜集史料、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能力。生:課后完成要求作業。師:總結本課所學,展望下節內容,較為自然地連接起兩課之間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大單元學習意識。2024部編版七上歷史核心素養創新性教學資源創作規劃編號 內容 資源詳情 預計上架時間 備注1 全冊導言課 PPT課件+導學案(學用無答案+教用含答案+PDF打印)+教學設計 9.3(已完成) 第一單元已完成2 第1課 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 導學案(學用無答案+教用含答案+PDF打印)+課件(希沃配套導學版+PPT導出調整版+PDF預覽版)+教學設計 9.2(已上傳)3 第2課 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 9.3(已完成)4 第3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 9.5(已完成)5 第4課 夏商周王朝的更替 9.11(已完成)6 第5課 動蕩變化中的春秋時期 9.157 第6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9.178 第7課 百家爭鳴 9.199 第8課 夏商周時期的科技與文化 9.2110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9.2211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9.24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創新性教學】2024部編版七上歷史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導學案PDF打印版4頁).pdf 【核心素養創新性教學】2024部編版七上歷史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導學案學用無答案word可編輯).docx 【核心素養創新性教學】2024部編版七上歷史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導學案教用含答案).docx 【核心素養創新性教學】2024部編版七上歷史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PPT課件).pptx 【核心素養創新性教學】2024部編版七上歷史第4課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學設計).docx 核心素養創新性教學資源創作計劃.xls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