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24 講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發(fā)展目 錄01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202 知識導圖·思維領航................................................................................................2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3考點一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3知識點 1 文藝復興 ....................................................................................................................................3考向 1 文藝復興 ....................................................................................................................................4知識點 2 宗教改革 ....................................................................................................................................5考向 2 宗教改革 ....................................................................................................................................6知識點 3 近代科學的興起 ........................................................................................................................7考向 3 近代科學的興起 ........................................................................................................................7知識點 4 啟蒙運動 ....................................................................................................................................9考向 4 啟蒙運動 ..................................................................................................................................10考點二 世界文化的發(fā)展.........................................................................................................11知識點 1 世界文化的發(fā)展(選必三) ..................................................................................................11知識點 2 文化傳承與保護(選必三) ..................................................................................................13考向 1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 ..............................................................................................1304 真題練習·命題洞見..............................................................................................15考點要求 考題統(tǒng)計 備考建議選擇題:北京卷、安徽卷、湖南卷、2024 全國甲卷、重慶卷、遼寧卷非選擇題:遼寧卷 本講為高考命題熱點,題型選擇題:海南卷、浙江卷 6 月、湖南 以選擇題為主,復習時關注歐洲思想解放運動3 19 2023 卷、浙江卷 1 月、 一些命題關鍵詞:文藝復興、( 年 考)非選擇題:天津卷 宗教改革、民族國家、思想解放、人文主義、啟蒙運動、選擇題:湖北卷、全國乙卷、重慶卷、2022 理性主義、人民主權、三權廣東卷、山東卷分立、社會契約論、自由平2024 選擇題:浙江卷 6 月 等、牛頓萬有引力、柏林大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 學、金屬活字印刷、博物館、發(fā)展 2023 選擇題:浙江卷 1 月 圖書館等,復習時多關注。(3 年 6 考) 選擇題:遼寧卷2022非選擇題:福建卷、遼寧卷復習目標:1、通過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fā)生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實現(xiàn)。2、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讓學生知道思想變革對社會進步的重大意義。考點一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知識點 1 文藝復興1.含義:文藝復興是 14 世紀到 17 世紀初發(fā)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復興”的原意為“再生”。古典文化將迎來再生。2.原因:(1)經濟上: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根本原因)。(2)文化上:①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fā)展,奠定了文藝復興的基礎。②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③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yǎng)料。(3)人才上: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他們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堅力量。3.實質: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chuàng)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運動。4.精神內核:人文主義(1)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2)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3)重視發(fā)揮人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追求現(xiàn)世社會的幸福生活。(4)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5.成就(1)意大利領域 人物 特點薄伽丘文學三杰 但丁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彼特拉克達·芬奇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xiàn)美術三杰 拉斐爾世生活米開朗琪羅(2)英國: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李爾王》等,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6.影響:(1)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2)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xiàn)世世界。【唯物史觀】對文藝復興運動的評價史料 文藝復興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新的資本主義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的萌芽和發(fā)展,促使同這一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意識形態(tài)的產生和發(fā)展。人文主義者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號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肯定“人”的價值和自由的權利。人的高貴被賦予新的內涵,用個性解放反對宗教的桎梏。——摘編自吳稚平《“文藝復興”的歷史意義及其局限性》(1)實質:是一場打著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實質上是創(chuàng)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是成長中的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的反封建斗爭。(2)積極影響:①思想上,沖破了基督教神學的桎梏,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是近代歐洲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宗教改革的興起。②文化上,推動了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③經濟上,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3)消極影響:①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②過于強調個人主義,造成了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③披著宗教外衣,沒有否定教會,沒有制定合理改變現(xiàn)實的方案。考向 1 文藝復興【典例】(2024·安徽卷)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1469—1527)曾撰寫《君主論》獻給佛羅倫薩的統(tǒng)治者,認為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yè)的目的;后來又著有《論李維》,主張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人的自由。由此可見,馬基雅維利( )A.試圖構建未來理性王國藍圖 B.注重比較君主制與共和制異同C.表達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張 D.描繪了歐洲地區(qū)二元政治格局【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16 世紀(意大利)。根據(jù)材料“撰寫《君主論》獻給佛羅倫薩的統(tǒng)治者,認為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yè)的目的;后來又著有《論李維》,主張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人的自由”,可知,馬基雅維利的主張主要是基于當時社會發(fā)展形勢的變化而改變,最初其認為“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yè)的目的”,是為了加強王權削弱宗教神權對人的束縛,后期“主張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人的自由”,是為了維護人的自由,二者都是人文主義內涵的表現(xiàn),C 項正確;材料只是一些思想主張,并未構建未來理性王國藍圖,排除 A 項;材料內容重點強調人文主義,不是比較君主制與共和制異同,排除 B 項;歐洲地區(qū)二元政治格局是王權與教權的并立,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C 項。【變式訓練】1.十四、五世紀,西方文學家們藐視關于來世或天堂的虛無縹緲的神話,認為“人是能夠從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宣稱“善惡的差別,在于行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無”。思想家阿爾伯(1404~1472 年)說:“大多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這些思想主張( )A.宣告了歐洲理性時代的到來 B.順應了人文主義的時代潮流C.抨擊了封建教會的禁欲思想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論基礎【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 14 至 15 世紀的歐洲。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十四、五世紀可知,此時西方處于文藝復興時期,材料中“人是能夠從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善惡的差別,在于行為的本身”“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等則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以及強調人的價值等思想,即人文主義思想,結合當時文藝復興的背景可知,這些思想主張順應了人文主義的時代潮流,B 項正確;啟蒙運動宣告了理性時代的到來,排除 A 項;材料強調的是人的價值,這與禁欲思想無關,排除 C 項;文藝復興時期并未與傳統(tǒng)教會相互對立,且 16 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逐漸開展,排除 D 項。故選 B 項。【變式訓練】2.15-16 世紀,意大利出現(xiàn)了許多“人文主義教宗”,他們建立圖書館、積極鼓勵學術研究和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有學者認為這一時期的意大利人文主義是“尋求將基督教義與世俗思想作出更緊密相連之神學綜合”。這一現(xiàn)象說明( )A.基督教與人文主義具有融通性 B.教宗重建了基督教信仰體系C.基督教對文藝復興持積極態(tài)度 D.宗教改革推動人文主義發(fā)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16 世紀(意大利)。由材料“尋求將基督教義與世俗思想作出更緊密相連之神學綜合”可知,早期人文主義依附于基督教,基督教與人文主義具有融通性,A 項正確;基督教信仰體系沒有被重建,排除 B 項;材料體現(xiàn)得知主體是人文主義者的態(tài)度,不能體現(xiàn)基督教對文藝復興的態(tài)度,排除 C 項;宗教改革運動開始于 16 世紀,意大利的人文主義要早于這個時間,排除 D 項。故選 A 項。知識點 2 宗教改革1.背景:(1)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2)使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2.序幕:1517 年,馬丁·路德撰寫《九十五條論綱》。3.內容:①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②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4.結果: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5.擴展: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派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6.影響:①宗教改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fā)展了人文主義。②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③推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考向 2 宗教改革【典例】(2024·重慶卷)從 15 世紀末 16 世紀初開始,南德意志的帝國城市與皇室逐漸建立起較為強大的同盟,然而,隨著這些帝國城市大部分轉信新教,其與帝國皇帝的天主教信仰產生尖銳沖突,市民與王權的結盟遭遇重挫,帝國城市被迫尋求新教諸侯建立同盟。材料有助于說明,宗教改革促成( )A.德意志人宗教信仰自由 B.德意志政治勢力重組C.帝國城市獲得主權地位 D.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 世紀末 16 世紀初(德意志)。根據(jù)材料“市民與王權的結盟遭遇重挫,帝國城市被迫尋求新教諸侯建立同盟”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使得城市與皇室信仰不一致,產生沖突,從而造成城市拋棄與王權的結盟,重新尋找與新教諸侯結盟,而這種變化會促進德意志國內的皇室勢力和地方諸侯勢力重組,B 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德意志政治勢力的變動,而不是宗教信仰自由,排除 A 項;帝國城市只是獲得自治權,不是獲得主權地位,排除 C 項;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早已形成,排除 D 項。故選 B 項。【變式訓練】1.胡克是英國近代早期神學家,他認為英格蘭必須形成一個由國王領導的統(tǒng)一教會。他直面清教徒與天主教徒的挑戰(zhàn),指出只有在國王的領導之下,英國教會的制度才能得到捍衛(wèi),英國作為一個信仰共同體的團結和統(tǒng)一才能維系下去。這些言論( )A.使英國擺脫了羅馬教廷控制 B.有利于王權機制的有序運轉C.體現(xiàn)對近代國家體制的渴求 D.基于人文主義的宗教改革觀【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 。據(jù)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題、影響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早期(英國)。據(jù)材料信息可知,胡克強調的是國王的領導英國教會,有利于加強王權,B 符合材料,B 項正確;英國的國教改革后擺脫了羅馬教廷控制,排除 A 項;材料強調的是加強王權,與 C 的渴求是相反的想法,排除 C 項;胡克是英國近代早期神學家,人文主義主要是思想領域的觀念,排除 D 項。故選 B 項。【變式訓練】2.1527 年,馬丁·路德在埃斯萊本建立了高等拉丁學校。二十年后,德國出現(xiàn)了六十所新教城市學校,這些學校的課程包括德語學習和“世俗話題”的教學,例如有關家禽養(yǎng)殖、個人衛(wèi)生、婚姻、劇院等教學課,不再是神學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些城市學校( )A.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 B.順應了民族國家發(fā)展的需求C.擺脫了教會神學的思想控制 D.構建了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 1527 年后(德國)。根據(jù)材料“這些學校的課程包括德語學習和‘世俗話題’的教學……不再是神學一家獨大的局面”及所學可知,此時處于宗教改革時期,德國興建的城市學校中的課程包括德語學習和“世俗話題”的教學,沖擊了基督教神學的影響,這有助于民族語言的傳播及發(fā)展,適應了民族國家發(fā)展的需要,B 項正確;文藝復興運動發(fā)生于 14 至 17 世紀,早于 16 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排除 A 項;“擺脫了教會神學的思想控制”的說法過于絕對,表述不準確,排除 C 項;啟蒙思想家構建了資產階級“理性王國”,與題意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B 項。知識點 3 近代科學的興起1.原因: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2.時間:16—17 世紀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3.成果:(1)天文學: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新的宇宙觀。(2)物理學:英國科學家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為近代物理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3)其他方面:近代科學在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4.影響:(1)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2)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3)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歷史解釋】近代思想解放與近代自然科學產生與發(fā)展的關系?史料:近代科學的興起并非偶然,社會思潮是其催化劑;哲學是思想的源泉,為科學家?guī)韽姶蟮木駝?br/>力,且為近代科學的研究提供合理的基礎和方法論,促使實驗和理性相結合,形成完備的科學研究體系;宗教思想的改變消除了天主教會對近代科學發(fā)展的威脅,賦予了歐洲大陸新的上帝觀、自然觀和人性觀。人們得以重新審視世界,這為近代科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編自劉宗圣《淺談近代科學興起的思想背景》(1)近代思想解放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①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為打破“地心說”提供了思想動力和精神基礎。②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思想條件。(2)近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新的思想解放。①近代天文學革命打破了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的支柱之一——“地心說”,給神學以極大沖擊。②牛頓用數(shù)學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jù)。③促進了哲學的變革與發(fā)展,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④對資本主義社會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此人類的思維更加科學化,文明發(fā)展加速化。考向 3 近代科學的興起【典例】(2022·重慶卷)11 世紀以來,人們認為君主具備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觸摸可以治愈各種疾病,尤其是被稱為“國王病”的淋巴結核。君主觸診成為備受珍視的儀式,成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頓和洛克的時代,就像占星術和煉金術突然間風光不再一樣,觸診也幾乎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學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君權觀念 B.近代醫(yī)學進步攻克諸多傳染疾病C.君主權力運行受到法律嚴格限制 D.科學宇宙觀動搖了教會神圣地位【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可知,在 11 世紀,人們認為國王可以治愈疾病,這成為國王威望的一種象征,但伴隨著自然科學和啟蒙運動的發(fā)展,人們對王國能夠治愈疾病的認識幾乎消失,這體現(xiàn)了科學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對君權的認識,A 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近代科學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對國王治愈疾病的認識,并沒有體現(xiàn)近代醫(yī)學對諸多傳染疾病的攻克,排除 B 項;材料體現(xiàn)了科學對君權認識的沖擊,并沒有體現(xiàn)君權受到法律的限制,排除 C 項;材料反映的是科學改變了人們對君權的認識,而非動搖了教會的地位,排除 D 項。故選 A 項。【變式訓練】1.艾薩克·牛頓是現(xiàn)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在力學、數(shù)學和經濟學上都有著突出貢獻,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極大推動了科學革命的發(fā)展。與此同時,牛頓一生都極其信仰宗教,閱讀了大量關于神學方面的書籍。這體現(xiàn)了( )A.思想解放任務還需努力 B.牛頓奉行感性主義思維C.科學與宗教并不沖突 D.理性精神不適于英國【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jù)材料可知,作為物理學家的牛頓仍然信奉宗教,說明當時思想解放運動并不徹底,A 項正確;牛頓進行科學研究時遵循理性主義,排除 B 項;宗教是有神論,科學是無神論,兩者相互沖突,排除 C 項;材料無法說明理性主義的適用范圍,選項表述不準確,排除 D 項。故選 A 項。【變式訓練】2.1861 年馬克思在與友人的信中強調《物種起源》一書“非常有意義”,并認為其可以被“用來當作歷史上的階級斗爭的自然科學根據(jù)”。恩格斯也認為,以達爾文進化論為代表的自然科學的重要理論發(fā)現(xiàn)為基礎,人類便能夠依靠經驗自然科學本身來系統(tǒng)描繪包涵人類歷史在內的各領域的聯(lián)系圖景。二者都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 )A.豐富了唯物史觀的內涵 B.為科學革命奠定了基礎C.挑戰(zhàn)了封建神學的權威 D.促進了理性主義的誕生【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61 年(歐洲)。據(jù)材料可知,馬克思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有助于理解階級斗爭,恩格斯認為進化論有助于描繪人類歷史,由此可知二者都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豐富了唯物史觀,A 項正確。科學革命的時間是 16-17 世紀,排除 B 項;二人都沒有提到達爾文的進化論對封建神學的影響,排除 C 項;理性主義誕生于 17 世紀,排除 D 項。故選 A 項。知識點 4 啟蒙運動1.背景: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2.實質:是一次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tǒng)治帶來的黑暗。3.歷程:(1)17 世紀,英國出現(xiàn)早期啟蒙思想;(2)18 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3)18 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qū)。4.核心:“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5.主張思想家 觀點 共性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 ①認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理性孟德斯鳩 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jiān)督、制衡 ②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盧梭 主張主權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亞當·斯密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 ③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康德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法制、權力制衡等6.影響:①啟蒙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②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tǒng)治。③啟蒙思想也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歷史解釋】啟蒙運動的突出特點?史料一:18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在政治上為法國大革命作好了充分的輿論準備。在經濟上,大多教啟蒙思想家反對特權壟斷,主張發(fā)展工商業(yè),進行自由貿易。他們還強調政府應該狠抓文化教育,實行政教分離。而且,啟蒙運動中自始至終都有人致力于使知識擺脫宗教迷信室息,使其科學化和大眾化。可見,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是意識形態(tài)現(xiàn)代化的肇始。——摘編自孫靜、劉書珍《法國啟蒙運動是出啟主張時代意識形態(tài)現(xiàn)代化的開端》史料二:啟蒙運動不僅打擊了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還改變了美洲的政治面貌。——摘編自武寅《簡明世界歷史讀本》(1)從批判對象看,矛頭指向專制主義、教權主義。(2)從批判方式看,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對封建制度進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學進步與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的反映。(3)從批判領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領域,即使是百科全書派,宜揚科學和理性的目的也是反對專制、教權和迷信。(4)從歷史作用看,主要是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做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考向 4 啟蒙運動【典例】(2024·全國甲卷)伏爾泰在一次集會上說“像牛頓這樣一千年才出現(xiàn)一個的人,才真正是個偉大的人物……而那些該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們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們變成奴隸的人,是指認識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據(jù)此可知,伏爾泰( )A.崇尚理性精神力量 B.批判封建并且反對愚昧C.主張實行精英政治 D.倡導建立自然科學體系【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 根據(jù)材料“像牛頓這樣一千年才出現(xiàn)一個的人,才真正是個偉大的人物……而那些該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們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們變成奴隸的人,是指認識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并結合所學可知,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推崇理性思考,否定外在權威,A 項正確;伏爾泰批判反對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但材料未涉及相關內容,排除 B 項;政治精英是西方政治學術語,指由政治共同體全體成員中最優(yōu)秀的少數(shù)人組成的上層集團,伏爾泰主張開明君主制,排除 C項;牛頓倡導建立自然科學體系,排除 D 項。故選 A 項。【變式訓練】1.1749 年,盧梭曾以《科學與藝術的進步是否有助敦化風俗》一文聞名法國。1762 年,卻因發(fā)表《愛彌兒》《社會契約論》而遭到法國當局的追捕,避居外國。這說明( )A.啟蒙運動缺乏廣泛社會基礎 B.啟蒙思想觸及了統(tǒng)治階級利益C.啟蒙思想家主張推翻君主制 D.科學進步與傳統(tǒng)習俗矛盾重重【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8 世紀歐洲。盧梭是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反對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教會思想束縛,主張主權在民。據(jù)材料“因發(fā)表《愛彌兒》《社會契約論》而遭到法國當局的追捕,避居外國”可知啟蒙思想觸及了統(tǒng)治階級利益,啟蒙思想家受到封建政府的迫害,B 項正確;啟蒙思想家遭到迫害是因為封建政府壓抑進步思想,而非體現(xiàn)民眾反對啟蒙思想,不能得出“啟蒙運動社會基礎缺乏”,排除 A 項;部分啟蒙思想家如伏爾泰主張君主立憲制,保留君主制,排除 C 項;材料提及《科學與藝術的進步是否有助敦化風俗》一文,但沒有具體提及文章觀點,且材料還提及盧梭遭到法國當局的追捕,“科學進步與傳統(tǒng)習俗的矛盾”未能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 D 項。故選 B 項。【變式訓練】2.17-18 世紀,啟蒙成了法國思想界的主旋律,各個領域的思想斗爭都是圍繞啟蒙而展開的,思想家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社會政治主張,但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其最終目標是( )A.徹底改造封建社會 B.否定宗教神學地位C.實現(xiàn)人的精神解放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18 世紀(法國)。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宣傳自由平等、人民主權等資產階級政治學說,主張推翻封建制度,構建資產階級理性王國,其最終目標是徹底改造封建社會,A 項正確;啟蒙運動并不否定宗教神學地位,排除 B 項;實現(xiàn)人的精神解放是其目標之一,但不是其最終目標,排除 C 項;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但不一定都是共和制度,排除 D 項。故選 A 項。考點二 世界文化的發(fā)展知識點 1 世界文化的發(fā)展(選必三)一、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俄國 上流社會把中國茶具作為最珍貴的室內擺設,中俄形成了“萬里茶道”日本 根據(jù)自身的風俗習慣創(chuàng)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國 用中國茶和中國的茶具招待客人成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下午茶”荷蘭 許多富裕家庭都設有專門的“茶室”二、美洲文化的變遷(受殖民活動、人口遷徙與獨立戰(zhàn)爭影響)(1)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①印第安人的銳減原因:屠殺、奴役以及歐洲的天花等傳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②非洲黑人的激增原因:為了彌補勞動力的不足影響:深刻改變了非洲的人口結構,嚴重影響了非洲的社會發(fā)展③歐洲白人的增加④混血人種的出現(xiàn)原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不斷通婚雜居,結果:混血人種逐漸成為美洲大陸的主要居民。(2)獨立戰(zhàn)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美國文化①獨立前的“美利堅”思想:深受英國本土文化、啟蒙思想的影響;語言:美式英語,與英式不盡相同;飲食、藝術:融入印第安人與黑人文化因素精神:地方自治、勤儉務實、重視教育和創(chuàng)造精神;民族:美利堅民族形成但存在種族歧視和白人文化優(yōu)越感②獨立后的“美利堅”:獨立戰(zhàn)爭直接推動了美利堅民族與美利堅文化的形成拉丁美洲文化①獨立前的拉美文化主體:西班牙、葡萄牙文化語言: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種族:歐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種族融合現(xiàn)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級分明的“混血社會”宗教:天主教為主要宗教,印第安人保留了多神信仰、圖騰崇拜等;特色:拉丁舞是拉美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②獨立后的拉美文化進步:建立共和國,頒布憲法;取消奴隸貿易、奴隸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強制勞役。局限:考迪羅獨裁權力成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對黑人與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與歧視仍然存在。【知識拓展】美國文化的多樣性與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樣性有哪些異同?相同點:①背景:都受到歐洲殖民者的侵略,以歐洲文化為主導,美洲文化遭破壞②構成因素:歐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相互融合,具有多元性。③共同缺陷:罪惡的奴隸制一度存在;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仍然存在。不同點:美國文化 拉丁美洲種族 多元,融合較少 多元,融合較多血統(tǒng) 多源,非混血社會 多源,混血社會宗教 宗教多樣性 宗教多樣性;天主教是主要宗教,印第安人的多神崇拜仍存在。語言 美式英語為主 拉丁語,印第安語文化 英國文化為主 西、葡文化為主文化符號 自由女神 拉丁舞政治 實行權力制衡,體現(xiàn)民主法治 考迪羅獨裁權力盛行三、歐洲:拿破侖戰(zhàn)爭后的文化重構使得歐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構: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四、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殖民國家往往通過向被殖民地區(qū)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滅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識,到達殖民目的。傳統(tǒng)文化的保留 外來文化的接受洋務運動——器物中國 挽救國家獨立 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運動——思想印度 印度教、伊斯蘭教;種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 英語、法律、政府體制、文官制度埃及 伊斯蘭教;阿拉伯民族的傳統(tǒng)方式 君主立憲制文化侵略的影響:(1)直接破壞殖民地文化的發(fā)展進程,但客觀上傳播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激發(fā)被壓迫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2)殖民地不同程度接受外來文化,保護傳統(tǒng)文化,呈現(xiàn)文化多樣性。知識點 2 文化傳承與保護(選必三)1.西方大學的發(fā)展歷程2.圖書館與博物館(1)圖書館:19 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國家出現(xiàn)了近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在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之外,發(fā)展出服務公眾的職能。(2)博物館: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來進行國民教育。3.文化保護①大約從 19 世紀開始,一些國家通過立法進行現(xiàn)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②1834 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③1964 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歷史解釋】圖書館和博物館的歷史作用?史料:文藝復興時期,在歐洲富裕的市民階層中出現(xiàn)私人收藏熱潮……新的科學團體的出現(xiàn),加強了博物館的科學研究功能,歐洲隨之出現(xiàn)了一批科學博物館。1683年,英國貴族阿什莫林將藏品捐獻給牛津大學,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館。1759年,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藏品來自世界各地。法國大革命后,博物館社會化的進程加快,博物館的參觀者不再局限于精英階層。——摘編自陳紅京等主編《博物館學概論》(1)實物資料的保存。使大量作為文明傳承載體的書籍,具有重要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自然標本得到了有效的保護。(2)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圖書館、博物館不僅教育對象具有廣泛性,而且提供的知識內容也具有多樣性。(3)科學研究。圖書館、博物館是科研事業(yè)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文字、實物資料。(4)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隨著圖書館、博物館服務公眾職能的發(fā)展,它們越來越成為人們文化休閑,補充知識的好地方。考向 1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典例】(2024·浙江卷 6 月)新中國成立初期,內務部公布《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優(yōu)待暫行條例》《關于評選烈屬軍屬、革命殘廢軍人、復員軍人模范及擁軍優(yōu)屬模范的指示》等政策法規(guī)。同時,各地博物館積極征集革命文物,如北京大學博物館多方搜集革命史料充實李大釗烈士紀念室的陳列,漢口烈士博物館征集董存瑞等烈士的遺物與事跡并展陳。這些舉措( )①弘揚了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tǒng) ②涵育了人民群眾的家國情懷③發(fā)揮了博物館的國民教育職能 ④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革命的鮮明特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是組合類選擇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據(jù)題干“內務部公布《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優(yōu)待暫行條例》《關于評選烈屬軍屬、革命殘廢軍人、復員軍人模范及擁軍優(yōu)屬模范的指示》等政策法規(guī)。”“各地博物館積極征集革命文物,如北京大學博物館多方搜集革命史料充實李大釗烈士紀念室的陳列,漢口烈士博物館征集董存瑞等烈士的遺物與事跡并展陳。”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對烈士事跡進行宣傳,對革命文物進行陳列收集保存,以及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guī)對烈士家屬和擁軍優(yōu)屬模范進行照顧,這些舉措弘揚了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tǒng),涵育了人民群眾的家國情懷,以及以博物館這一載體,發(fā)揮了博物館的國民教育職能,①②③符合題意,A 項正確;社會主義革命是指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在此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革命,與材料無關,④錯誤,排除 BCD 項。故選 A 項。【變式訓練】1.1912—1962 年間,殖民地題材的影片有 900 多部。電影中往往設置了“文明人”和“野蠻人”兩種沖突角色,以文明對立和斗爭呈現(xiàn)“文明使命”的愿景。這說明( )A.殖民地解放成為國際關注熱點 B.科技進步推動了殖民擴張進程C.電影成為傳播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 D.美、蘇對第三世界國家爭奪激烈【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代世界。根據(jù)材料可知,1912—1962 年,殖民地影片眾多,通過角色沖突宣傳民族解放意識,傳播意識形態(tài),這說明電影成為傳播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C 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電影的作用,未體現(xiàn)國際關注熱點信息,排除 A 項;電影與殖民擴張進程無關,排除 B 項;材料沒有涉及美、蘇對第三世界國家的爭奪,排除 D 項。故選 C 項。【變式訓練】2.1850 年,歐洲第一部《公共圖書館法案》在英國誕生。該法案規(guī)定,經地方納稅人投票同意可以使用地方稅設立公共圖書館。英國近代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反映出( )A.自由主義理念存在弊端 B.科學技術發(fā)展陷入了停滯C.國家對文化生活的干預 D.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jù)題意可知,在 19 世紀中期,英國政府運用國家干預手段,發(fā)展地方公共圖書館,體現(xiàn)了國家對文化生活的干預,C 項正確;自由主義理念從材料無從得知,排除 A 項;當時英國的科學技術處于快速發(fā)展時期,只是與德國和美國相比,處于相對緩慢的狀態(tài),排除 B 項;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與無產階級斗爭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C 項。1.(2024·湖南卷)18 世紀,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問題,從而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體現(xiàn)了( )A.這些學者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 B.這些學者對人類知識系統(tǒng)的重構C.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lián)系 D.人文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相互影響【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 世紀(歐洲)。根據(jù)材料“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問題”可知,18 世紀,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發(fā)展的相關知識,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種探討是一種理性的思考,促進科學理論的形成,這也是對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思想的進一步深化,所以,歐洲學者的活動體現(xiàn)了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lián)系,C 項正確;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是達爾文的《人類的起源與性的選擇》,排除 A 項;這些學者對人類知識系統(tǒng)的重構是對材料的總結,是表象,不是材料體現(xiàn)的本質,排除 B 項;材料并沒有體現(xiàn)民族主義的相關內容,排除 D 項。故選 C 項。2.(2024·全國甲卷)在 14 世紀之前,人們把時間寄托給上帝,時間是“走向永恒過渡”。而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除了在職業(yè)占用的時間之外,勤奮研究古典文藝,他們強調要掌控時間,把握當下。一位意大利的母親在給她兒子的信中說道,“要好好利用時間,不要荒廢了時間……”這表明文藝復興( )A.沖擊了宗教勢力 B.因信稱義開始確立C.強化了世俗觀念 D.天賦人權廣泛傳播【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文藝復興時期(世界)。根據(jù)材料“而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除了在職業(yè)占用的時間之外,勤奮研究古典文藝,他們強調要掌控時間,把握當下。”并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以人為核心,尊重人的價值,材料強調時間從上帝到世俗,提倡珍惜時間,反映出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更加關注現(xiàn)世生活,C 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宗教勢力的沖擊,排除 A 項;16 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時,提出因信稱義,排除 B 項;啟蒙運動時期提出天賦人權的思想,并逐漸廣泛傳播,排除 D 項。故選 C 項。3.(2023·湖南卷)16 世紀,一位意大利詩人在自傳前言中寫道:“命運殘酷,無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榮譽,財富,還有無價的才華;身的美麗,心的優(yōu)雅;有此相伴,超越永無極限。”這反映了詩人( )A.強調人的個性 B.屈從命運安排C.反對宗教教義 D.相信社會進步【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jù)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jù)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 16 世紀(意大利)。據(jù)材料可知,這位意大利詩人在殘酷的命運面前淡定,同時追求財富,強調人的榮譽等,結合題干時空 16 世紀的意大利可知,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人們追求個性的體現(xiàn),A 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不屈從命運,與題意相反,排除 B 項;材料未涉及對待宗教的信息,排除 C 項;材料沒有涉及個人對待社會的態(tài)度,主要涉及個人追求,排除 D 項。故選 A 項。4.(2023·浙江卷 1 月)1403 年至 1404 年,有學者撰文寫道:“在佛羅倫薩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這些建筑實實在在地反映出它們的建造者是偉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們該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羅倫薩的建筑城墻之內,有著和外部同樣輝煌的裝飾。”對作者的意圖,最具時代特征的解讀是( )A.稱頌佛羅倫薩城市的壯觀和美麗 B.贊美居民住宅裝飾的完美和輝煌C.謳歌人的才智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揚佛羅倫薩招引學者條件的優(yōu)厚【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1403-1404 年”“‘佛羅倫薩……這些建筑實實在在地反映出它們的建造者是偉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們該有多么幸福啊’”及所學可知,15 世紀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突出人文主義特征,謳歌人的才智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C 項正確;AB 項都是建筑的表面反映,沒有反映建筑的時代特征,排除 A 項;D 項只涉及佛羅倫薩對人才的重視,沒有反映出時代特征,排除 D 項。故選 C 項。5.(2023·浙江卷 1 月)宋代是書院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有北宋學者云:“五代學校不修,學者多各從其師,是以廬山有白鹿洞書院,嵩陽、岳麓亦各有書院,國朝各賜以書籍。后庠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或聞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有官員謂:“國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建書院以養(yǎng)士。”據(jù)此材料,無法得出的結論是( )A.五代時學校凋敝、書院興起 B.北宋一度出現(xiàn)學校興盛而書院衰落的現(xiàn)象C.宋代崇文抑武,推動書院發(fā)展 D.宋代書院成為科舉考試與人才培養(yǎng)中心【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后庠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或聞矣”“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建書院以養(yǎng)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書院曾經一度衰落,后來中央太學、地方書院都是人才培養(yǎng)的機構,D 項符合題意,選擇 D 項;根據(jù)材料“五代學校校不修,學者多各從其師,是以廬山有白鹿洞書院,嵩陽、岳麓亦各有書院”可知,五代時學校凋敝、書院興起,A 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A 項;根據(jù)材料“后庫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或聞矣”可知,北宋一度出現(xiàn)學校興盛而書院衰落的現(xiàn)象,B 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B 項;根據(jù)材料“國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建書院以養(yǎng)士”可知,宋代崇文抑武,推動書院發(fā)展,C 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C 項。故選 D 項。6.(2022·遼寧卷)明清時期,一些謫戍東北的流人著書立說,教書授徒。如胡世寧謫戍遼東沈陽衛(wèi),“嘗僑寓廣寧,訓誨生徒,學者宗焉”;陳夢雷曾指導修訂地方志,“諸公卿子弟執(zhí)經問字者踵接”。這反映出流人( )A.推動了東北民族融合 B.促進了東北文化發(fā)展C.帶動了東北人口遷徙 D.穩(wěn)定了東北社會秩序【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在東北的流人通過著書立說,教書授徒,指導當?shù)匦抻喌胤街镜?br/>活動,促進了東北教育進步和文化發(fā)展,B 項正確;僅“著書立說、教書授徒”不足以推動民族融合,排除A 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流人對人口遷徙的影響,排除 C 項;穩(wěn)定了東北社會秩序與“諸公卿子弟執(zhí)經問字者踵接”等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B 項。第 24 講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發(fā)展目 錄01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202 知識導圖·思維領航................................................................................................2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3考點一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3知識點 1 文藝復興 ....................................................................................................................................3考向 1 文藝復興 ....................................................................................................................................4知識點 2 宗教改革 ....................................................................................................................................4考向 2 宗教改革 ....................................................................................................................................5知識點 3 近代科學的興起 ........................................................................................................................5考向 3 近代科學的興起 ........................................................................................................................6知識點 4 啟蒙運動 ....................................................................................................................................7考向 4 啟蒙運動 ....................................................................................................................................8考點二 世界文化的發(fā)展...........................................................................................................8知識點 1 世界文化的發(fā)展(選必三) ....................................................................................................8知識點 2 文化傳承與保護(選必三) ..................................................................................................10考向 1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 ..............................................................................................1104 真題練習·命題洞見..............................................................................................11考點要求 考題統(tǒng)計 備考建議選擇題:北京卷、安徽卷、湖南卷、2024 全國甲卷、重慶卷、遼寧卷非選擇題:遼寧卷 本講為高考命題熱點,題型選擇題:海南卷、浙江卷 6 月、湖南 以選擇題為主,復習時關注歐洲思想解放運動3 19 2023 卷、浙江卷 1 月、 一些命題關鍵詞:文藝復興、( 年 考)非選擇題:天津卷 宗教改革、民族國家、思想解放、人文主義、啟蒙運動、選擇題:湖北卷、全國乙卷、重慶卷、2022 理性主義、人民主權、三權廣東卷、山東卷分立、社會契約論、自由平2024 選擇題:浙江卷 6 月 等、牛頓萬有引力、柏林大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 學、金屬活字印刷、博物館、發(fā)展 2023 選擇題:浙江卷 1 月 圖書館等,復習時多關注。(3 年 6 考) 選擇題:遼寧卷2022非選擇題:福建卷、遼寧卷復習目標:1、通過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fā)生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實現(xiàn)。2、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讓學生知道思想變革對社會進步的重大意義。考點一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知識點 1 文藝復興1.含義:文藝復興是 14 世紀到 17 世紀初發(fā)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復興”的原意為“再生”。古典文化將迎來再生。2.原因:(1)經濟上: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根本原因)。(2)文化上:①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fā)展,奠定了文藝復興的基礎。②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③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yǎng)料。(3)人才上: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他們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堅力量。3.實質: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chuàng)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運動。4.精神內核:人文主義(1)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2)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3)重視發(fā)揮人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追求現(xiàn)世社會的幸福生活。(4)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5.成就(1)意大利領域 人物 特點薄伽丘文學三杰 但丁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彼特拉克達·芬奇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xiàn)美術三杰 拉斐爾世生活米開朗琪羅(2)英國: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李爾王》等,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6.影響:(1)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2)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xiàn)世世界。【唯物史觀】對文藝復興運動的評價史料 文藝復興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新的資本主義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的萌芽和發(fā)展,促使同這一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意識形態(tài)的產生和發(fā)展。人文主義者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號召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從神學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肯定“人”的價值和自由的權利。人的高貴被賦予新的內涵,用個性解放反對宗教的桎梏。——摘編自吳稚平《“文藝復興”的歷史意義及其局限性》(1)實質:是一場打著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實質上是創(chuàng)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是成長中的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的反封建斗爭。(2)積極影響:①思想上,沖破了基督教神學的桎梏,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是近代歐洲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宗教改革的興起。②文化上,推動了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的發(fā)展。③經濟上,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3)消極影響:①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②過于強調個人主義,造成了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③披著宗教外衣,沒有否定教會,沒有制定合理改變現(xiàn)實的方案。考向 1 文藝復興【典例】(2024·安徽卷)意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1469—1527)曾撰寫《君主論》獻給佛羅倫薩的統(tǒng)治者,認為榮譽是君主建功立業(yè)的目的;后來又著有《論李維》,主張通過共和制恢復和維護人的自由。由此可見,馬基雅維利( )A.試圖構建未來理性王國藍圖 B.注重比較君主制與共和制異同C.表達了基于人性的思想主張 D.描繪了歐洲地區(qū)二元政治格局【變式訓練】1.十四、五世紀,西方文學家們藐視關于來世或天堂的虛無縹緲的神話,認為“人是能夠從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宣稱“善惡的差別,在于行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無”。思想家阿爾伯(1404~1472 年)說:“大多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這些思想主張( )A.宣告了歐洲理性時代的到來 B.順應了人文主義的時代潮流C.抨擊了封建教會的禁欲思想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論基礎【變式訓練】2.15-16 世紀,意大利出現(xiàn)了許多“人文主義教宗”,他們建立圖書館、積極鼓勵學術研究和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有學者認為這一時期的意大利人文主義是“尋求將基督教義與世俗思想作出更緊密相連之神學綜合”。這一現(xiàn)象說明( )A.基督教與人文主義具有融通性 B.教宗重建了基督教信仰體系C.基督教對文藝復興持積極態(tài)度 D.宗教改革推動人文主義發(fā)展知識點 2 宗教改革1.背景:(1)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2)使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2.序幕:1517 年,馬丁·路德撰寫《九十五條論綱》。3.內容:①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②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4.結果:德意志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5.擴展: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派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6.影響:①宗教改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fā)展了人文主義。②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③推進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考向 2 宗教改革【典例】(2024·重慶卷)從 15 世紀末 16 世紀初開始,南德意志的帝國城市與皇室逐漸建立起較為強大的同盟,然而,隨著這些帝國城市大部分轉信新教,其與帝國皇帝的天主教信仰產生尖銳沖突,市民與王權的結盟遭遇重挫,帝國城市被迫尋求新教諸侯建立同盟。材料有助于說明,宗教改革促成( )A.德意志人宗教信仰自由 B.德意志政治勢力重組C.帝國城市獲得主權地位 D.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變式訓練】1.胡克是英國近代早期神學家,他認為英格蘭必須形成一個由國王領導的統(tǒng)一教會。他直面清教徒與天主教徒的挑戰(zhàn),指出只有在國王的領導之下,英國教會的制度才能得到捍衛(wèi),英國作為一個信仰共同體的團結和統(tǒng)一才能維系下去。這些言論( )A.使英國擺脫了羅馬教廷控制 B.有利于王權機制的有序運轉C.體現(xiàn)對近代國家體制的渴求 D.基于人文主義的宗教改革觀【變式訓練】2.1527 年,馬丁·路德在埃斯萊本建立了高等拉丁學校。二十年后,德國出現(xiàn)了六十所新教城市學校,這些學校的課程包括德語學習和“世俗話題”的教學,例如有關家禽養(yǎng)殖、個人衛(wèi)生、婚姻、劇院等教學課,不再是神學一家獨大的局面。這些城市學校( )A.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 B.順應了民族國家發(fā)展的需求C.擺脫了教會神學的思想控制 D.構建了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知識點 3 近代科學的興起1.原因: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2.時間:16—17 世紀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3.成果:(1)天文學: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新的宇宙觀。(2)物理學:英國科學家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為近代物理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3)其他方面:近代科學在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4.影響:(1)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2)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xiàn)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3)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歷史解釋】近代思想解放與近代自然科學產生與發(fā)展的關系?史料:近代科學的興起并非偶然,社會思潮是其催化劑;哲學是思想的源泉,為科學家?guī)韽姶蟮木駝?br/>力,且為近代科學的研究提供合理的基礎和方法論,促使實驗和理性相結合,形成完備的科學研究體系;宗教思想的改變消除了天主教會對近代科學發(fā)展的威脅,賦予了歐洲大陸新的上帝觀、自然觀和人性觀。人們得以重新審視世界,這為近代科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摘編自劉宗圣《淺談近代科學興起的思想背景》(1)近代思想解放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fā)展。①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為打破“地心說”提供了思想動力和精神基礎。②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思想條件。(2)近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新的思想解放。①近代天文學革命打破了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的支柱之一——“地心說”,給神學以極大沖擊。②牛頓用數(shù)學的研究方法描述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jù)。③促進了哲學的變革與發(fā)展,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④對資本主義社會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此人類的思維更加科學化,文明發(fā)展加速化。考向 3 近代科學的興起【典例】(2022·重慶卷)11 世紀以來,人們認為君主具備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觸摸可以治愈各種疾病,尤其是被稱為“國王病”的淋巴結核。君主觸診成為備受珍視的儀式,成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頓和洛克的時代,就像占星術和煉金術突然間風光不再一樣,觸診也幾乎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學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君權觀念 B.近代醫(yī)學進步攻克諸多傳染疾病C.君主權力運行受到法律嚴格限制 D.科學宇宙觀動搖了教會神圣地位【變式訓練】1.艾薩克·牛頓是現(xiàn)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在力學、數(shù)學和經濟學上都有著突出貢獻,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極大推動了科學革命的發(fā)展。與此同時,牛頓一生都極其信仰宗教,閱讀了大量關于神學方面的書籍。這體現(xiàn)了( )A.思想解放任務還需努力 B.牛頓奉行感性主義思維C.科學與宗教并不沖突 D.理性精神不適于英國【變式訓練】2.1861 年馬克思在與友人的信中強調《物種起源》一書“非常有意義”,并認為其可以被“用來當作歷史上的階級斗爭的自然科學根據(jù)”。恩格斯也認為,以達爾文進化論為代表的自然科學的重要理論發(fā)現(xiàn)為基礎,人類便能夠依靠經驗自然科學本身來系統(tǒng)描繪包涵人類歷史在內的各領域的聯(lián)系圖景。二者都認為達爾文的進化論( )A.豐富了唯物史觀的內涵 B.為科學革命奠定了基礎C.挑戰(zhàn)了封建神學的權威 D.促進了理性主義的誕生知識點 4 啟蒙運動1.背景: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2.實質:是一次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tǒng)治帶來的黑暗。3.歷程:(1)17 世紀,英國出現(xiàn)早期啟蒙思想;(2)18 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3)18 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qū)。4.核心:“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5.主張思想家 觀點 共性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 ①認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理性孟德斯鳩 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jiān)督、制衡 ②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盧梭 主張主權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亞當·斯密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 ③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康德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法制、權力制衡等6.影響:①啟蒙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②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tǒng)治。③啟蒙思想也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歷史解釋】啟蒙運動的突出特點?史料一:18世紀的法國啟蒙運動在政治上為法國大革命作好了充分的輿論準備。在經濟上,大多教啟蒙思想家反對特權壟斷,主張發(fā)展工商業(yè),進行自由貿易。他們還強調政府應該狠抓文化教育,實行政教分離。而且,啟蒙運動中自始至終都有人致力于使知識擺脫宗教迷信室息,使其科學化和大眾化。可見,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是意識形態(tài)現(xiàn)代化的肇始。——摘編自孫靜、劉書珍《法國啟蒙運動是出啟主張時代意識形態(tài)現(xiàn)代化的開端》史料二:啟蒙運動不僅打擊了歐洲的君主專制制度,還改變了美洲的政治面貌。——摘編自武寅《簡明世界歷史讀本》(1)從批判對象看,矛頭指向專制主義、教權主義。(2)從批判方式看,擺脫了宗教的束縛,對封建制度進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學進步與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的反映。(3)從批判領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領域,即使是百科全書派,宜揚科學和理性的目的也是反對專制、教權和迷信。(4)從歷史作用看,主要是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做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考向 4 啟蒙運動【典例】(2024·全國甲卷)伏爾泰在一次集會上說“像牛頓這樣一千年才出現(xiàn)一個的人,才真正是個偉大的人物……而那些該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們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們變成奴隸的人,是指認識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據(jù)此可知,伏爾泰( )A.崇尚理性精神力量 B.批判封建并且反對愚昧C.主張實行精英政治 D.倡導建立自然科學體系【變式訓練】1.1749 年,盧梭曾以《科學與藝術的進步是否有助敦化風俗》一文聞名法國。1762 年,卻因發(fā)表《愛彌兒》《社會契約論》而遭到法國當局的追捕,避居外國。這說明( )A.啟蒙運動缺乏廣泛社會基礎 B.啟蒙思想觸及了統(tǒng)治階級利益C.啟蒙思想家主張推翻君主制 D.科學進步與傳統(tǒng)習俗矛盾重重【變式訓練】2.17-18 世紀,啟蒙成了法國思想界的主旋律,各個領域的思想斗爭都是圍繞啟蒙而展開的,思想家們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社會政治主張,但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其最終目標是( )A.徹底改造封建社會 B.否定宗教神學地位C.實現(xiàn)人的精神解放 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考點二 世界文化的發(fā)展知識點 1 世界文化的發(fā)展(選必三)一、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俄國 上流社會把中國茶具作為最珍貴的室內擺設,中俄形成了“萬里茶道”日本 根據(jù)自身的風俗習慣創(chuàng)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國 用中國茶和中國的茶具招待客人成為主人炫耀的方式,形成“下午茶”荷蘭 許多富裕家庭都設有專門的“茶室”二、美洲文化的變遷(受殖民活動、人口遷徙與獨立戰(zhàn)爭影響)(1)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①印第安人的銳減原因:屠殺、奴役以及歐洲的天花等傳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②非洲黑人的激增原因:為了彌補勞動力的不足影響:深刻改變了非洲的人口結構,嚴重影響了非洲的社會發(fā)展③歐洲白人的增加④混血人種的出現(xiàn)原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不斷通婚雜居,結果:混血人種逐漸成為美洲大陸的主要居民。(2)獨立戰(zhàn)爭后的美國文化與拉丁美洲文化美國文化①獨立前的“美利堅”思想:深受英國本土文化、啟蒙思想的影響;語言:美式英語,與英式不盡相同;飲食、藝術:融入印第安人與黑人文化因素精神:地方自治、勤儉務實、重視教育和創(chuàng)造精神;民族:美利堅民族形成但存在種族歧視和白人文化優(yōu)越感②獨立后的“美利堅”:獨立戰(zhàn)爭直接推動了美利堅民族與美利堅文化的形成拉丁美洲文化①獨立前的拉美文化主體:西班牙、葡萄牙文化語言:拉丁語族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種族:歐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種族融合現(xiàn)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級分明的“混血社會”宗教:天主教為主要宗教,印第安人保留了多神信仰、圖騰崇拜等;特色:拉丁舞是拉美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②獨立后的拉美文化進步:建立共和國,頒布憲法;取消奴隸貿易、奴隸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頭稅和強制勞役。局限:考迪羅獨裁權力成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對黑人與印第安人的種族壓迫與歧視仍然存在。【知識拓展】美國文化的多樣性與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樣性有哪些異同?相同點:①背景:都受到歐洲殖民者的侵略,以歐洲文化為主導,美洲文化遭破壞②構成因素:歐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相互融合,具有多元性。③共同缺陷:罪惡的奴隸制一度存在;對黑人、印第安人的種族歧視仍然存在。不同點:美國文化 拉丁美洲種族 多元,融合較少 多元,融合較多血統(tǒng) 多源,非混血社會 多源,混血社會宗教 宗教多樣性 宗教多樣性;天主教是主要宗教,印第安人的多神崇拜仍存在。語言 美式英語為主 拉丁語,印第安語文化 英國文化為主 西、葡文化為主文化符號 自由女神 拉丁舞政治 實行權力制衡,體現(xiàn)民主法治 考迪羅獨裁權力盛行三、歐洲:拿破侖戰(zhàn)爭后的文化重構使得歐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構:封建、專制成為眾矢之的;民主、獨立、自由、法治等越來越成為歐洲的普遍訴求;四、歐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殖民國家往往通過向被殖民地區(qū)輸出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觀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滅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識,到達殖民目的。傳統(tǒng)文化的保留 外來文化的接受洋務運動——器物中國 挽救國家獨立 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運動——思想印度 印度教、伊斯蘭教;種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 英語、法律、政府體制、文官制度埃及 伊斯蘭教;阿拉伯民族的傳統(tǒng)方式 君主立憲制文化侵略的影響:(1)直接破壞殖民地文化的發(fā)展進程,但客觀上傳播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激發(fā)被壓迫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識。(2)殖民地不同程度接受外來文化,保護傳統(tǒng)文化,呈現(xiàn)文化多樣性。知識點 2 文化傳承與保護(選必三)1.西方大學的發(fā)展歷程2.圖書館與博物館(1)圖書館:19 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國家出現(xiàn)了近代意義上的公共圖書館,在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之外,發(fā)展出服務公眾的職能。(2)博物館: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來進行國民教育。3.文化保護①大約從 19 世紀開始,一些國家通過立法進行現(xiàn)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②1834 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③1964 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歷史解釋】圖書館和博物館的歷史作用?史料:文藝復興時期,在歐洲富裕的市民階層中出現(xiàn)私人收藏熱潮……新的科學團體的出現(xiàn),加強了博物館的科學研究功能,歐洲隨之出現(xiàn)了一批科學博物館。1683年,英國貴族阿什莫林將藏品捐獻給牛津大學,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館。1759年,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藏品來自世界各地。法國大革命后,博物館社會化的進程加快,博物館的參觀者不再局限于精英階層。——摘編自陳紅京等主編《博物館學概論》(1)實物資料的保存。使大量作為文明傳承載體的書籍,具有重要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自然標本得到了有效的保護。(2)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圖書館、博物館不僅教育對象具有廣泛性,而且提供的知識內容也具有多樣性。(3)科學研究。圖書館、博物館是科研事業(yè)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文字、實物資料。(4)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隨著圖書館、博物館服務公眾職能的發(fā)展,它們越來越成為人們文化休閑,補充知識的好地方。考向 1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fā)展【典例】(2024·浙江卷 6 月)新中國成立初期,內務部公布《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優(yōu)待暫行條例》《關于評選烈屬軍屬、革命殘廢軍人、復員軍人模范及擁軍優(yōu)屬模范的指示》等政策法規(guī)。同時,各地博物館積極征集革命文物,如北京大學博物館多方搜集革命史料充實李大釗烈士紀念室的陳列,漢口烈士博物館征集董存瑞等烈士的遺物與事跡并展陳。這些舉措( )①弘揚了英勇奮斗的革命傳統(tǒng) ②涵育了人民群眾的家國情懷③發(fā)揮了博物館的國民教育職能 ④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革命的鮮明特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變式訓練】1.1912—1962 年間,殖民地題材的影片有 900 多部。電影中往往設置了“文明人”和“野蠻人”兩種沖突角色,以文明對立和斗爭呈現(xiàn)“文明使命”的愿景。這說明( )A.殖民地解放成為國際關注熱點 B.科技進步推動了殖民擴張進程C.電影成為傳播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 D.美、蘇對第三世界國家爭奪激烈【變式訓練】2.1850 年,歐洲第一部《公共圖書館法案》在英國誕生。該法案規(guī)定,經地方納稅人投票同意可以使用地方稅設立公共圖書館。英國近代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反映出( )A.自由主義理念存在弊端 B.科學技術發(fā)展陷入了停滯C.國家對文化生活的干預 D.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高漲1.(2024·湖南卷)18 世紀,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問題,從而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體現(xiàn)了( )A.這些學者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 B.這些學者對人類知識系統(tǒng)的重構C.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lián)系 D.人文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相互影響2.(2024·全國甲卷)在 14 世紀之前,人們把時間寄托給上帝,時間是“走向永恒過渡”。而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除了在職業(yè)占用的時間之外,勤奮研究古典文藝,他們強調要掌控時間,把握當下。一位意大利的母親在給她兒子的信中說道,“要好好利用時間,不要荒廢了時間……”這表明文藝復興( )A.沖擊了宗教勢力 B.因信稱義開始確立C.強化了世俗觀念 D.天賦人權廣泛傳播3.(2023·湖南卷)16 世紀,一位意大利詩人在自傳前言中寫道:“命運殘酷,無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榮譽,財富,還有無價的才華;身的美麗,心的優(yōu)雅;有此相伴,超越永無極限。”這反映了詩人( )A.強調人的個性 B.屈從命運安排C.反對宗教教義 D.相信社會進步4.(2023·浙江卷 1 月)1403 年至 1404 年,有學者撰文寫道:“在佛羅倫薩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這些建筑實實在在地反映出它們的建造者是偉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們該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羅倫薩的建筑城墻之內,有著和外部同樣輝煌的裝飾。”對作者的意圖,最具時代特征的解讀是( )A.稱頌佛羅倫薩城市的壯觀和美麗 B.贊美居民住宅裝飾的完美和輝煌C.謳歌人的才智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D.宣揚佛羅倫薩招引學者條件的優(yōu)厚5.(2023·浙江卷 1 月)宋代是書院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有北宋學者云:“五代學校不修,學者多各從其師,是以廬山有白鹿洞書院,嵩陽、岳麓亦各有書院,國朝各賜以書籍。后庠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或聞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有官員謂:“國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建書院以養(yǎng)士。”據(jù)此材料,無法得出的結論是( )A.五代時學校凋敝、書院興起 B.北宋一度出現(xiàn)學校興盛而書院衰落的現(xiàn)象C.宋代崇文抑武,推動書院發(fā)展 D.宋代書院成為科舉考試與人才培養(yǎng)中心6.(2022·遼寧卷)明清時期,一些謫戍東北的流人著書立說,教書授徒。如胡世寧謫戍遼東沈陽衛(wèi),“嘗僑寓廣寧,訓誨生徒,學者宗焉”;陳夢雷曾指導修訂地方志,“諸公卿子弟執(zhí)經問字者踵接”。這反映出流人( )A.推動了東北民族融合 B.促進了東北文化發(fā)展C.帶動了東北人口遷徙 D.穩(wěn)定了東北社會秩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4講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發(fā)展(講義)(學生版)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pdf 第24講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發(fā)展(講義)(教師版)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