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9講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講義)(PDF版 ,含解析)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9講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講義)(PDF版 ,含解析)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資源簡介

第 19 講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目 錄
01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2
02 知識導圖·思維領航................................................................................................3
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3
考點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發展...............................................................................3
知識點 1 偉大的歷史轉折 ......................................................................................................................3
考向 1 偉大的歷史轉折 ......................................................................................................................5
知識點 2 改革開放進程 ..........................................................................................................................6
考向 2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8
考向 3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9
考向 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9
考向 5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10
知識點 3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10
考向 6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11
考點二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12
知識點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12
知識點 2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14
考向 1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15
知識點 3 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15
04 真題練習·命題洞見..............................................................................................16
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
選擇題:廣東卷、甘肅卷、安徽卷、
2024 湖南卷、湖北卷、遼寧卷
非選擇題:遼寧卷
選擇題:重慶卷、福建卷、遼寧卷、
本講為高考命題熱點,題型
海南卷、湖南卷、湖北卷、全國乙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 以選擇題為主,復習時關注
2023 非選擇題:浙江卷 1 月、全國甲卷、
開創與發展 一些命題關鍵詞:歷史轉折、
天津卷、福建卷、江蘇卷、廣東卷、
(3 年 35 考) 重心轉移、改革開放、撥亂
山東卷
反正、政企分開、“一個中心,
選擇題:浙江卷 6 月、湖北卷、重慶
兩個基本點”“引進來”“走
卷、遼寧卷、全國甲卷、全國乙卷
2022 出去”、經濟體制改革、市場
非選擇題:河北卷、重慶卷、廣東卷、
經濟、對外開放、“一國兩
湖南卷
制”、香港與澳門回歸、國際
選擇題:重慶卷、山東卷、浙江卷 1 地位提高、“九二共識”,復
2024 月 習時多關注。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 非選擇題:全國新課標卷、北京卷
(3 年 8 考)
2023 非選擇題:福建卷、海南卷
2022 選擇題:河北卷
復習目標:1、認識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進程和
推動國家統一大業的努力。
2、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形成過程及其意義;通過了解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
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及中國在各個領域
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增強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
“四個方面”戰略布局的內涵及意義。
考點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發展
知識點 1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背景: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①性質: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②影響:這次討論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為歷史性轉折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
2、召開:1978年 12月 北京
(1)指導思想: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重要講話
(2)內容:
①工作中心: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②戰略決策:實行改革開放。
③恢復路線: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
④撥亂反正: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3)意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4) 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聯系
①從目的看:都是糾正“文化大革命”以來的“左”的錯誤,解放思想,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中共十一
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對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再肯定。
②從內容看:都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③從影響看:二者都沖破了長期以來“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為新時期的改革開放作了準備。
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
1、原則:黨和國家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加快平反冤假錯案的步伐。
2、表現: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級黨、政、軍機關干部陸續得到平反。
②受到打擊、誣陷或迫害的民主黨派人士和知識分子等恢復了名譽。
③國家改正了錯劃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農分子的帽子,為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落實政策。
④將小商小販、手工業者等勞動者同原工商業者區別開來。
⑤支持民主黨派恢復活動,認真落實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僑務政策,等等。
三、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
1、時間:1981年 6月。
2、內容:審議和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3、意義: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 32年來的歷史,對統一全黨思想,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
重要的思想基礎。
四、修訂憲法
1、修訂:1982年底,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意義:這部憲法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
設進入新的階段。
【知識拓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的新轉折
(1)新道路: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新道路。
(2)新時期: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新領導: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考向 1 偉大的歷史轉折
【典例】(2023·山東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份人才招聘啟事
1981 年 9 月 17 日,深圳市蛇口工業區在《廣州日報》登載了一份人才招聘啟事。
為適應我區建設發展需要,經上級批準,擬在廣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業管理的技術人才,進行企業管
理、外貿業務和商業英語等知識的培訓,為期一年。結業后,由我區統一分配到區內各企業工作。
凡符合下述條件的職工均可報考: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道德品質好,談吐及待人接物堅持“五講四美”;
2.大專院校理工和財經專業畢業,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
3.具有初等英語基礎;
4.有一定的社會知識和中文水平;
5.年齡在 45 歲以下,身體健康。
——居南兆旭《深圳記憶:1949—2009》
結合材料,以“深圳·窗口”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
嚴密,條理清晰。)
【變式訓練】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 世紀 80 年代,個體戶成為受歡迎的職業。90 年代,許多人放棄原來的工作投身到私營
工商界,“下海”成為這一時代的熱詞。熱門行業變成了海關、外企、銀行、證券等。進入 21 世紀,通訊、
網絡、IT等成為熱門行業;文化娛樂行業逐漸發展起來;外企依然受歡迎,翻譯、同聲傳譯等成為人才緊
缺職位。2010 年以來,健身教練、營養師、寵物醫生等職業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我國的職業分類也不斷調整,199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共收錄了 1838 個職業。2015
年,重新修訂時新增“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快遞員”等職業。2019 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
門發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在內的 13 個新職業信息。
——據《改革開放 40年,來看看我們的職業變遷》等整理
材料二 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職業選擇仍處于“統包統配”“畢業分配”“安置工作”狀態,“計
劃經濟時期,人們很難獲得職業橫向流動的機遇。”陳宇說,市場經濟則賦予人們自主擇業、創業、自由
流動的權利,激發了勞動者的主動性、創造性,給職場注入活力。
而信息時代也給雇傭勞動關系帶來變革。“一個人不再固定從事某一項職業,可以身兼多職,實現勞
動和職業的多元化。”近幾年來,擁有多重職業的“斜杠青年”得到更多理解,“鐵飯碗”不再是年輕人
的唯一目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詮釋著當前人們就業的特點。獨立自主的職業觀念悄然生發……
——陳宇《改革開放與中國職業變遷觀察》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圍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結構變遷”自擬論題,加以論述。(要求:表述成文;立
論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變式訓練】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的定格:《小平您好》
材料
1984 年 10 月 1 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35 周年,盛大的國慶
閱兵和首都群眾游行活動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游行隊伍中的北京大學
學生突然舉出“小平您好”的橫幅,此畫面瞬間傳遍世界。10 月 2 日,
《人民日報》刊發該照片,新華社接著進行深入采訪報道。“小平您
好”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共和國歷史上的珍貴記憶。
根據材料并運用所學知識,以“小平您好”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
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知識點 2 改革開放進程
一、對內經濟改革
1、農村改革:
(1)開始: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突破。
(2)方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各地逐步推廣開來
①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②過程: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展開;1983年普遍實

③意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
民收入明顯提高。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
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④啟示: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2、城市改革: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984年開始
(1)做法:
①單一的公有制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③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經濟并存。
(2)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
(3)影響: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活力
3、理論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
①1982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
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③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為中共十四大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
背景:20世紀 80年代末 90年代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現姓“資”和姓“社”等問題的困擾
內容:發展才是硬道理
A.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B.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行共同富裕
C.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D.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
E.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
意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最終成熟和形成
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
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我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4、全面深化改革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
②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③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
④2019年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
代化的總體目標。
二、對外開放格局
項目 表現 特點
1980年,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
經濟特區 特區,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
從沿海到沿江,從沿
營管理方法
江到內陸,多層次、
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中央進一步決定開放 14個沿海港口城市
多渠道、多種形式的
開放區、保稅區 建立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
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
2000年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后來 格局。
開放站略
發展成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發戰略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使中國更深
融入世界
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
三、發展成果
1、進入 21世紀,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穩步推進,國民經濟邁上新臺階。
2、到 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 40萬億元,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
經濟體。
【知識拓展】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具體形式
(1)必要性:①從歷史角度而言,是吸取歷史經驗教訓的結果,關閉國門一定會脫離世界發展的大勢。實
行對外開放,利用和吸收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加快我國的發展。
②從世界角度而言,對外開放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
基礎戰略。
③從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改革目標看,只有對外開放才能緊跟世界先進水平,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
深入發屬宗成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
(2)具體形式:①利用國外的資金和技術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形式。
②擴大商品和服務貿易是對外開放的基本形式。
③興辦經濟特區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對外開放的特殊形式。
考向 2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典例】(2024·湖南卷)1993 年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 11050.9 萬公頃,比 1978 年減少 1007.8 萬公
頃。農村社會商品的零售總額達到 6417 億元,比 1978 年增長 6.9 倍。導致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B.經營體制改革的推進
C.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D.鄉鎮企業的大量出現
【變式訓練】1.1980 年 9 月通過的 75 號文件指出,在那些邊遠山區和貧困落后的地區,可以包產到戶,
也可以包干到戶;在一般地區,集體經濟比較穩定,生產有所發展,就不要搞包產到戶。這說明( )
A.計劃經濟體制發生根本變革 B.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審慎推進
C.農民自發實踐推動農村改革 D.包產到戶實施遇到巨大阻力
【變式訓練】2.河南省委在 1980 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產責任制,只要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
增加生產,提高社員生活水平,鞏固集體經濟,就應當加以肯定和穩定。”這表明河南省委( )
A.提倡推行農業合作化 B.鼓勵生產關系的調整
C.否定人民公社化運動 D.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
考向 3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典例】(2024·安徽卷)1986 年 6 月 17 日《光明日報》報道:湖南某國企—副總工程師,因工作不順不
辭而別,欲入職以高薪相邀的江蘇某鄉鎮企業;在經歷諸多波折后,他最終被湖北某偏遠山區縣委書記“用
事業吸引人,用工作挽留人,用誠意感動人”的做法打動而入職當地企業。這體現出( )
A.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B.私有制經濟有效補充公有制經濟
C.改革開放縮小城鄉經濟差距 D.經濟體制改革拓寬人才流動空間
【變式訓練】1.1998 年 7 月,國務院開展向部分國有重點企業派出稽查特派員的試點工作。稽查特派員的
工作以財務監督為核心,不得干預企業經營。據此可知,稽查特派員制度( )
A.全面激活市場經濟活力 B.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
C.完善現代金融體制改革 D.加強對企業生產的監管
【變式訓練】2.1980 年,江蘇省社隊機械工業發展迅速,產值占到了全省機械工業總產值的 24%,引發了
社會上關于社隊企業三擠(以小擠大,以新廠擠老廠,以落后擠先進)的批評。這側面反映了( )
A.鄉鎮企業蓬勃發展B.城市經濟改革亟待推進
C.國民經濟迅速發展 D.政權鞏固的現實需要
考向 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典例】(2024·甘肅卷)下圖為 1990 年到 2012 年中國私人汽車擁有量統計圖,圖中數據反映出( )
A.私人汽車成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 B.汽車制造業成為新型支柱性產業
C.人民群眾對自駕游興趣日益增長 D.市場經濟改革推動了交通現代化
【變式訓練】1.1984 年,中共中央決定指出:“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
濟優越于資本主義經濟的根本標志之一”“實行計劃經濟同運用價值規律、發展商品經濟,不是互相排斥的,
而是統一的。”“決定”強調( )
A.堅持適應國情的計劃手段 B.統一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
C.處理好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D.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
【變式訓練】2.改革開放初期,中央發出通知提倡在新聞宣傳以“勤勞致富”代替“勞動致富”。至此中
國社會的輿論宣傳“致富”的途徑和方式不再限于“體力勞動”,并擴展到“體力勞動以外的技能、經驗、
經營管理”等方面。這一變化表明( )
A.改革實踐不斷對理論提出要求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思想解放
C.多樣化的生產分配方式逐步確立 D.革命觀念依然在束縛經濟發展
考向 5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典例】(2022·浙江卷 6 月)深圳經濟特區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中舉足輕重。2020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回眸歷史,愈加凸顯出深圳經濟特區的不一般,這個不一
般就在于它是( )
A.多邊貿易體制主導下的成果 B.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的產物
C.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成就 D.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變式訓練】1.1978 年 7 月上旬,習仲勛考察了逃港現象嚴重的寶安縣。在沙頭角中英街,習仲勛看到香
港那邊車水馬龍,寶安這邊冷落蕭條。 一河之隔,生活水平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而到了 1980 年,這里的
逃港現象不僅消失了,外逃人員又成批地回來了,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
A.國家在廈門設立了經濟特區 B.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利用外資
C.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
【變式訓練】2.“1979 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1980 年,國家
開始全面建設深圳、珠海、廈門、汕頭 4 個經濟特區,在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
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并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這一戰略旨在( )
A.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B.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
C.釋放社會經濟發展活力 D.適應社會主義新時代需要
知識點 3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一、“一國兩制”
1、提出:20世紀 80年代初,針對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
2、內涵:
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3、實踐:
①1997年 7月 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②1999年 12月 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4、意義:香港、澳門的回歸,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歷史解釋】“一國兩制”構想的意義?
史料:從古代中國的“武力統一”,到新中國的“和平統一”,到今天的“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時代
在變,但中華民族對統一的渴望和追求始終未變;統一的方式在變,但中華民族完成國家統一的決心和信
心始終未變。
董文文《論中華民族的大一統思想及當代價值》
(1)“一國兩制”構想創造性地把和平共處原則用于解決一個國家的統一問題,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
義的國家學說。
(2)“一國兩制”構想既體現了堅持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性原則,也體現了照顧歷史實際和現
實可能的靈活性策略,可以避免武力統一造成的不良后果。
(3)“一國兩制”構想有利于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要的和平國際環境與國內環境,為解決國
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祖國統一大業
1、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后,中國政府推動大陸同臺灣同胞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人員
往來
2、1992年 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海峽兩
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
3、1993年 4月,汪辜會談舉行,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4、2005年 3月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以最大誠意和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一
貫立場,表現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5、2015年 11月 7日,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 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
岸關系歷史性一頁。(習馬會)
【歷史解釋】推動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有利因素?
史料: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積極推進對臺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有力維護
臺海和平穩定,扎實推進祖國統一進程。但一個時期以來,臺灣民進黨當局加緊進行“臺獨”分裂活動,
一些外部勢力極力搞“以臺制華”,企圖阻擋中國實現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
《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
(1)歷史依據: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岸歷史文化傳統、語言相通,血濃于水。
(2)經濟聯系:兩岸經濟合作交流是促進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基礎。
(3)正確方針:大陸方面堅持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積極促進和平統一,為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提供了
有力的保障。
(4)強大國力;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大陸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影響擴大,擁有巨大的感召力。
(5)人心所向: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6)歷史借鑒;港澳回歸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考向 6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典例】(2022·河北卷)1982 年 4 月,鄧小平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闡述了中國政府對解決香港問題的基
本立場。6 月,中共中央批準成立調研小組,該小組擬定了十二條政策,其主要精神是恢復主權、制度不變、
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為中英談判解決香港問題奠定了基礎。材料集中反映了( )
A.香港問題是殖民侵略的產物 B.中英希望和平解決香港問題
C.“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得到切實執行 D.中國初步形成解決香港問題的具體方案
【變式訓練】1.1993 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成立。
該委員會成立后,舉行了 6 次全體會議,下設的政務、經濟、法律、文化、社會及保安 5 個專題小組共舉
行了 89 次會議;1996 年 1 月,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央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準
備工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這些舉措( )
A.加速了香港回歸的進程 B.保障了香港的平穩回歸
C.保證了香港的繁榮穩定 D.掃除了祖國統一的障礙
【變式訓練】2.20 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臺灣地區大陸同鄉會在島內籌建大量會館,供奉祖先、家鄉神靈
和鄉賢,舉辦活動,團結鄉誼。1987 年后,大陸官方、民間團體到臺灣交流時大多會前往同鄉會館拜訪,
向在臺鄉親報告家鄉的發展變化,送去家鄉的問候。據此可知,這些會館( )
A.承載了兩岸歷史文化聯結 B.凸顯出不同地域文化差異
C.開啟了兩岸直接往來局面 D.建立起兩岸合作交流機制
考點二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
知識點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一、含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二、鄧小平理論
1、時間: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2、內容:
①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
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
策。
②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3、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4、意義:鄧小平理論指引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5、寫入黨章:在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鄧小平理論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時間:1989年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
2、解決問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
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3、內容:①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②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③始終代表中國最廣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地位: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5、寫入黨章:在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四、科學發展觀
1、時間:中共十六大以后。
2、內容: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
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3、意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
4、在 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學發展觀被寫入黨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時間: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
2、確立: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大會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共產
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3、地位: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
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4、影響: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
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5、載入憲法:
①2018年 3月 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②這次憲法修改把中共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在總體保持憲法的連續性、
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了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
【唯物史觀】全面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史料: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不斷尋找植根于中國國情與優秀文化的道路。在革命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
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社會主義文化建
設提供了理論指導。改革開放以來,文化自信一點一滴在人民心中樹立起來。
—摘編自袁宏禹、王佳斌《從“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認同》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與中
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四大成果之間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
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它們
在繼承中不斷發展與完善。
(3)堅持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也是毛澤東思想中群眾路線的深化與發展,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立黨理念。
(4)立足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深化的內在源泉,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理論體系實事求是的基本特點。
知識點 2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一、經濟實力持續增強:改革開放 40 多年來,中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持續
增強。
二、基礎設施建設在眾多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①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總里程都居世界第一。
②世界港口吞吐量前 10位里面中國占有 7席。
③以“復興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高鐵技術、特高壓輸變電技術等,都展示了中國自主研發和制造的實力。
④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實現了 4G同步、5G引領跨越的快速發展。
⑤得益于云計算、移動通信和衛星精準定位系統,中國移動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⑥人工智能助推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思想文化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①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
②中共十八大以來,國家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中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③文化產業持續發力,公共文化服務面向基層,均等化、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
④文化創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動文明互鑒,傳播中國聲音。
四、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
①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
②中國人民解放軍整體實力躍升,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邁進。
③武器裝備加速發展,軍事斗爭準備取得重大進展。
④解放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史料實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尖端科技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作用?
史料:1958年,我國第一枚晶體管試制成功。到 20世紀 70年代,我國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較為
完整的半導體工業體系。但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我國半導體企業規模小,技術相對落后,普遍缺乏市場
觀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為世界半導體產業轉移的核心地區,世界大型半導體公司均在中國布局。經
過數十年努力,我國半導體產業取得了很大進展,逐漸引起美國的不滿,中美半導體領域的貿易摩擦不斷。
王龍興《集成電路應用》
(1)增強了國防力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環境。
(2)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
(3)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科學與技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科技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
建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考向 1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典例】(2024·山東卷)1979 年,中國科學院將辦院方針概括為“側重基礎、側重提高,為國民經濟和國
防建設服務”;1984 年,提出的新辦院方針是“大力加強應用研究,積極而有選擇地參加發展工作,繼續重
視基礎研究”。辦院方針的調整旨在( )
A.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大局 B.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C.促進科學技術人才流動 D.貫徹“科教興國”戰略
【變式訓練】1.《貓和老鼠》是米高梅電影公司于 1939 年制作的一部動畫片,該片一經上映便立刻風靡全
球。受此啟發,1983 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推出了中國人自己的貓鼠動畫《黑貓警長》,成為一代人的童年
記憶。由此可知中國的影視創作( )
A.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 B.立足于中國實際國情
C.服務于對外開放政策 D.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
【變式訓練】2.20 世紀 80 年代,國家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重點高校均積極響應國
家號召,培養了一大批產學研合作企業、校辦工廠。該舉措的主要目的是( )
A.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B.貫徹科教興國戰略
C.解決高校科研經費不足問題 D.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知識點 3 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一、對外交往
1、理念:中國遵循和平發展理念,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
2、外交活動及成就
項目 宗旨(或原則) 活動(或成就)
①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會點。
②推進大國協調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
系框架。
積極構建新型國際關 相互尊重、公平正
③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
系 義、合作共贏
④對非洲關系提出“真、實、親、誠”原則,形成中國與
非洲國家休戚與共、共同發展、文明互鑒的友好合作關系。
⑤中國同歐洲、拉美之間也相互增進了解,加強合作
以聯合國為中心發揮 倡導和平共處五 推動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問題、
大國作用 項原則,支持聯合 中東和平進程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
國在國際事務中
發揮的核心作用
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 ①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生效。
共商、共建、共享
革與完善,積極推進 ②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對既有國際
的核心理念
經濟全球化 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③提出共建“一帶一路”
3、影響:
①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變成更具有影響力和作用力的推動者。
②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二、制度優越性
1、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充分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
的先進制度。
【歷史解釋】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和時代價值?
史料:21世紀世界秩序需要新的價值理念和制度設計,因此中國首倡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也需要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履行大國責任、順應世界格局演
變的趨勢、維護世界和平的必然舉措,具有強大的道義力量和堅實的現實基礎。
摘編自任潔《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1)背景
①當今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與大調整的時期。②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世界各國相互聯系與依
存日益加深。
③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因素非常突出,當今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的挑戰。
(2)時代價值
①繼承和發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時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張。
②反映了中外優秀文化和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
③適應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
④指明了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的前進方向。
1.(2024·甘肅卷)1978 年,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來華,幫助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支服裝模特隊。
1981 年,模特隊在北京的公開表演引起廣泛關注,登上三十多國媒體頭條。這一系列活動表明當時中國
( )
A.與法國關系進入新階段 B.開始引領國際服飾潮流
C.服飾審美發生巨大變化 D.在國際舞臺展現新風貌
2.(2024·廣東卷)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起,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改革時代,原有的
國家—單位保障制逐漸向國家—社會保障制轉變。社會保障制度進入“改革時代”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B.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
C.醫療衛生體系的形成 D.鄉鎮企業的大量涌現
3.(2024·浙江卷 1 月)廣交會見證了中國外貿結構與質量的巨變。1957 年 4 月 27 日,《人民日報》刊登
消息《出國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記錄下新中國第一次舉全國之力辦起的外貿活動——廣交會。1999
年的第 86 屆廣交會上,機電產品首次躍升為第一大類出口產品。2001 年后,廣交會“一位難求”,被視為
“中小企業孵化器”。自第 101 屆起,廣交會全稱改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1957-2020 年,中國外貿
進出口總額增長了 3000 多倍,已躍居世界第一貿易大國。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第一展
B.中國以開放姿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C.廣交會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D.中國“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放戰略的實施
4.(2023·福建卷)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興起了一股讀書熱潮。隨后,上海率先開展名為“振興中華”的
職工讀書活動,并設立“職工讀書獎”;在中共中央的肯定與號召下,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活
動在各地風靡一時。這些做法旨在( )
A.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B.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修養
C.開創對外開放的全新局面 D.抵制資本主義的精神污染
5.(2023·遼寧卷)1981 年 5 月,沈陽市皇姑區 3 名女青年自謀職業,創辦麥香村個體小吃部,鐵西區也
有青年開辦個體鐘表修理部。遼寧省及沈陽市主要領導走訪了這些個體工商戶,對他們給予肯定和鼓勵。
這反映了當時( )
A.思想觀念得到解放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C.工業結構發生轉變 D.青年成為改革創新的主力軍
6.(2023·海南卷)2018 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指出,我國中小企業具備了
“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貢獻了 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
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這一成就( )
A.表明我國現代化建設開啟了新時期 B.體現了政治體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說明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了國企活力 D.驗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成效第 19 講 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目 錄
01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2
02 知識導圖·思維領航................................................................................................3
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3
考點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發展...............................................................................3
知識點 1 偉大的歷史轉折 ......................................................................................................................3
考向 1 偉大的歷史轉折 ......................................................................................................................5
知識點 2 改革開放進程 ..........................................................................................................................9
考向 2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11
考向 3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2
考向 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3
考向 5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14
知識點 3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15
考向 6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17
考點二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18
知識點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18
知識點 2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20
考向 1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21
知識點 3 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22
04 真題練習·命題洞見..............................................................................................23
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
選擇題:廣東卷、甘肅卷、安徽卷、
2024 湖南卷、湖北卷、遼寧卷
非選擇題:遼寧卷
選擇題:重慶卷、福建卷、遼寧卷、
本講為高考命題熱點,題型
海南卷、湖南卷、湖北卷、全國乙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 以選擇題為主,復習時關注
2023 非選擇題:浙江卷 1 月、全國甲卷、
開創與發展 一些命題關鍵詞:歷史轉折、
天津卷、福建卷、江蘇卷、廣東卷、
(3 年 35 考) 重心轉移、改革開放、撥亂
山東卷
反正、政企分開、“一個中心,
選擇題:浙江卷 6 月、湖北卷、重慶
兩個基本點”“引進來”“走
卷、遼寧卷、全國甲卷、全國乙卷
2022 出去”、經濟體制改革、市場
非選擇題:河北卷、重慶卷、廣東卷、
經濟、對外開放、“一國兩
湖南卷
制”、香港與澳門回歸、國際
選擇題:重慶卷、山東卷、浙江卷 1 地位提高、“九二共識”,復
2024 月 習時多關注。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 非選擇題:全國新課標卷、北京卷
(3 年 8 考)
2023 非選擇題:福建卷、海南卷
2022 選擇題:河北卷
復習目標:1、認識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進程和
推動國家統一大業的努力。
2、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形成過程及其意義;通過了解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
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及中國在各個領域
取得的成就、綜合國力增強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
“四個方面”戰略布局的內涵及意義。
考點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辟發展
知識點 1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背景: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①性質: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②影響:這次討論成為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思想先導,為歷史性轉折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
2、召開:1978年 12月 北京
(1)指導思想: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重要講話
(2)內容:
①工作中心: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②戰略決策:實行改革開放。
③恢復路線: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
④撥亂反正: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3)意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4) 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聯系
①從目的看:都是糾正“文化大革命”以來的“左”的錯誤,解放思想,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為中共十一
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對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再肯定。
②從內容看:都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③從影響看:二者都沖破了長期以來“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為新時期的改革開放作了準備。
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
1、原則:黨和國家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加快平反冤假錯案的步伐。
2、表現: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級黨、政、軍機關干部陸續得到平反。
②受到打擊、誣陷或迫害的民主黨派人士和知識分子等恢復了名譽。
③國家改正了錯劃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農分子的帽子,為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落實政策。
④將小商小販、手工業者等勞動者同原工商業者區別開來。
⑤支持民主黨派恢復活動,認真落實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僑務政策,等等。
三、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
1、時間:1981年 6月。
2、內容:審議和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3、意義: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 32年來的歷史,對統一全黨思想,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
重要的思想基礎。
四、修訂憲法
1、修訂:1982年底,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意義:這部憲法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
設進入新的階段。
【知識拓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的新轉折
(1)新道路:開辟了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新道路。
(2)新時期: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新領導: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考向 1 偉大的歷史轉折
【典例】(2023·山東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份人才招聘啟事
1981 年 9 月 17 日,深圳市蛇口工業區在《廣州日報》登載了一份人才招聘啟事。
為適應我區建設發展需要,經上級批準,擬在廣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業管理的技術人才,進行企業管
理、外貿業務和商業英語等知識的培訓,為期一年。結業后,由我區統一分配到區內各企業工作。
凡符合下述條件的職工均可報考: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道德品質好,談吐及待人接物堅持“五講四美”;
2.大專院校理工和財經專業畢業,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
3.具有初等英語基礎;
4.有一定的社會知識和中文水平;
5.年齡在 45 歲以下,身體健康。
——居南兆旭《深圳記憶:1949—2009》
結合材料,以“深圳·窗口”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
嚴密,條理清晰。)
【答案】【參考答案】示例: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 1978 年 12 月,伴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中國也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1980
年 5 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
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深圳優越的地理位置,靠近港澳臺,便于發揮對外窗口的功能。為進一步推進開
放,實現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的目標,1981 年 9 月,深圳蛇口工業區發布
人才招聘啟事,招收企業管理的技術人才,進行企業管理、外貿業務和商業英語等知識的培訓。從招聘啟
事的信息中可以看到當時深圳發展的縮影,應聘人員需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道德品質好,堅持“五講四
美”,體現了社會主義性質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理工、財經專業畢業、有初等英語基礎,這
是對企業管理技術人才的初步要求,反映了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的目的;有一定的社會知識
和中文水平是對應聘人員綜合能力的要求,以及在對外交流中的必備技能;年齡在 45 歲以下,身體健康,
說明招聘條件比較廣泛,也反映了中國當時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的稀缺性。所有招聘條件,其目的都是
為了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培養人才。綜上所述,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其對人
才的需求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個縮影。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開啟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的關鍵一環。
【解析】本題為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時空是:1981 年(中國)。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表述成
文。
首選,提煉以及明確短文題目,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材料,確定歷史小短文題目為:深圳——中國改革開
放的窗口。
其次,圍繞確定的題目: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背景描述,如:示例:深圳
——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 1978 年 12 月,伴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
建設上來,中國也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1980 年 5 月,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
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深圳優越
的地理位置,靠近港澳臺,便于發揮對外窗口的功能。
然后,結合所學“改革開放”的知識以及材料信息“一份人才招聘啟事”,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如:為進
一步推進開放,實現吸引和利用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的目標,1981 年 9 月,深圳蛇口
工業區發布人才招聘啟事,招收企業管理的技術人才,進行企業管理、外貿業務和商業英語等知識的培訓。
從招聘啟事的信息中可以看到當時深圳發展的縮影,應聘人員需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道德品質好,堅持
“五講四美”,體現了社會主義性質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理工、財經專業畢業、有初等英語
基礎,這是對企業管理技術人才的初步要求,反映了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的目的;有一定的
社會知識和中文水平是對應聘人員綜合能力的要求,以及在對外交流中的必備技能;年齡在 45 歲以下,身
體健康,說明招聘條件比較廣泛,也反映了中國當時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的稀缺性。所有招聘條件,其
目的都是為了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培養人才。
最后,對明確的題目再次總結升華,說明論題的準確性,如:綜上所述,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
其對人才的需求體現了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個縮影。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開啟了中國的現代化建
設進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的關鍵一環。
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變式訓練】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 世紀 80 年代,個體戶成為受歡迎的職業。90 年代,許多人放棄原來的工作投身到私營
工商界,“下海”成為這一時代的熱詞。熱門行業變成了海關、外企、銀行、證券等。進入 21 世紀,通訊、
網絡、IT等成為熱門行業;文化娛樂行業逐漸發展起來;外企依然受歡迎,翻譯、同聲傳譯等成為人才緊
缺職位。2010 年以來,健身教練、營養師、寵物醫生等職業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我國的職業分類也不斷調整,199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共收錄了 1838 個職業。2015
年,重新修訂時新增“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快遞員”等職業。2019 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
門發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在內的 13 個新職業信息。
——據《改革開放 40年,來看看我們的職業變遷》等整理
材料二 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職業選擇仍處于“統包統配”“畢業分配”“安置工作”狀態,“計
劃經濟時期,人們很難獲得職業橫向流動的機遇。”陳宇說,市場經濟則賦予人們自主擇業、創業、自由
流動的權利,激發了勞動者的主動性、創造性,給職場注入活力。
而信息時代也給雇傭勞動關系帶來變革。“一個人不再固定從事某一項職業,可以身兼多職,實現勞
動和職業的多元化。”近幾年來,擁有多重職業的“斜杠青年”得到更多理解,“鐵飯碗”不再是年輕人
的唯一目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詮釋著當前人們就業的特點。獨立自主的職業觀念悄然生發……
——陳宇《改革開放與中國職業變遷觀察》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圍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結構變遷”自擬論題,加以論述。(要求:表述成文;立
論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答案】示例論題:我國職業結構的變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論述:我國的職業結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不斷變化,一些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職業消亡,一些適應社
會發展的新的職業產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20 世紀 80 年代,改革開放之初,鼓勵個體經營,出現了個體工商業。90 年代,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
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人們的思想進一步得到解放,紛紛“下海”從事私營工商業,
進入海關、外企等部門工作也成為很多人的追求。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從事農林牧漁業人員大幅下降,
從事商業人員大幅增長。進入 21 世紀,科學技術發展在推動職業變遷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計算
機、互聯網的發展,一大批相關職業出現,如電子商務等。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我國社會主要
矛盾也發展變化,人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文化娛樂行業發展,健身教練、營養師等職業發展。
總之,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我國職業變化反映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調整。
【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1978 年后的中國。首先,自擬論題時,要緊扣“改革
開放以來我國職業結構變遷”來思考,據材料一的“受歡迎的職業”或者“熱門行業”在 20 世紀 80 年代
以來不斷變化,和“我國的職業分類也不斷調整,199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共收錄了 1838
個職業。2015 年,重新修訂時新增‘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員’、‘快遞員’等職業”,可得出主題:
我國職業結構的變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二的各個時期的個體工商
業、私營工商業、海關、外企、電子商務等行業受歡迎,從事農林牧漁業人員大幅下降,從事商業人員大
幅增長的時代、政策原因,要表述成文,條理清晰,如:20 世紀 80 年代,改革開放之初,鼓勵個體經營,
出現了個體工商業。90 年代,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人們的
思想進一步得到解放,紛紛“下海”從事私營工商業,進入海關、外企等部門工作也成為很多人的追求。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從事農林牧漁業人員大幅下降,從事商業人員大幅增長。進入 21 世紀,科學技術發
展在推動職業變遷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的發展,一大批相關職業出現,如電子
商務等。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展變化,人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文化娛
樂行業發展,健身教練、營養師等職業發展。最后,回扣主題,簡明扼要地總結、升華,得出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我國職業變化反映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調整。
【變式訓練】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的定格:《小平您好》
材料
1984 年 10 月 1 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35 周年,盛大的國慶
閱兵和首都群眾游行活動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游行隊伍中的北京大學
學生突然舉出“小平您好”的橫幅,此畫面瞬間傳遍世界。10 月 2 日,
《人民日報》刊發該照片,新華社接著進行深入采訪報道。“小平您
好”迅速傳遍大江南北,成為共和國歷史上的珍貴記憶。
根據材料并運用所學知識,以“小平您好”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
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答案】示例小平您好“小平您好”,是 1984 年國慶節首都各界群眾游行隊伍中北大學生自發打出的一幅
標語,它表達了全國人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祝愿和愛戴之情,反映了人們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改革開放政策的高度認同與衷心擁護。《小平您好》已成為共和國歷史上永恒的定格與珍貴的國家記憶。
“文革”結束后的中國,處于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1977 年復出后的鄧小平,以恢復高考為契機,以
狠抓科教為突破口,推動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風氣的形成。他領導全黨沖破了“兩個凡是”的禁錮,
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他領導的撥亂反正,有效地調
動了社會各階層人員的積極性,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
突破,農村經濟大發展,溫飽問題逐步得到解決。1984 年,城市改革全面展開,城鄉經濟活力倍增,人民
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從試點創辦經濟特區到開放 14 個沿海港口城市,對外開放的新格局由點到線、由線到
面逐步鋪開。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闡明了在
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經過短短五年,我國的綜合國力、科技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得到迅速提升,大大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民
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綜上所述,標語口號往往反映著時代脈搏與民心所向。“小平”成了約定俗成的一個親切稱呼,“小平您
好”,集中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以鄧小平為代表的黨中央的無比熱愛,業已成為人們對鄧小平及其開創的改革
開放偉大事業的經典情感符號,不斷激勵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說明:示例只提示答題角度其它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短文撰寫類,時空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十
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對國家發展謀民生幸福所做的重大貢獻,可從
口號提出的背景、改革開放的史實、影響等方面闡述。首先,分析口號提出的背景,據材料“1984 年……
群眾”得出“小平您好”是 1984 年國慶節首都各界群眾游行隊伍中北大學生自發打出的一幅標語,它表達
了全國人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祝愿和愛戴之情,反映了人們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政策
的高度認同與衷心擁護,“小平您好”已成為共和國歷史上永恒的定格與珍貴的國家記憶。其次,分析改革
開放以來的重大舉措贏得民心的史實,可從高考制度的恢復、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撥亂反正、改革開放
的進程等角度進行史實闡述,得出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鄧
小平理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
代化事業不斷前進;經過短短五年,我國的綜合國力、科技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得到迅速提升,大大增強
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最后,總結升華,標語口號往往反映著時代脈搏與民心所向;“小
平”成了約定俗成的一個親切稱呼,“小平您好”,集中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以鄧小平為代表的黨中央的無比
熱愛,業已成為人們對鄧小平及其開創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經典情感符號,不斷激勵我們為實現中華民
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知識點 2 改革開放進程
一、對內經濟改革
1、農村改革:
(1)開始: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突破。
(2)方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各地逐步推廣開來
①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②過程: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展開;1983年普遍實

③意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
民收入明顯提高。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
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④啟示:生產關系的調整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2、城市改革: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984年開始
(1)做法:
①單一的公有制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②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③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經濟并存。
(2)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
(3)影響: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活力
3、理論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探索
①1982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
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③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為中共十四大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
背景:20世紀 80年代末 90年代初,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現姓“資”和姓“社”等問題的困擾
內容:發展才是硬道理
A.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B.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行共同富裕
C.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D.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
E.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
意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
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標志著鄧小平理論的最終成熟和形成
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
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我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4、全面深化改革
①2012年中共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
②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③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將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并載入黨章。
④2019年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
代化的總體目標。
二、對外開放格局
項目 表現 特點
1980年,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
經濟特區 特區,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
營管理方法
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中央進一步決定開放 14個沿海港口城市 從沿海到沿江,從沿
開放區、保稅區 建立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保稅區 江到內陸,多層次、
多渠道、多種形式的
2000年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后來
開放站略 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
發展成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開發戰略
格局。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使中國更深
融入世界
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
三、發展成果
1、進入 21世紀,改革開放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穩步推進,國民經濟邁上新臺階。
2、到 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 40萬億元,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二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
經濟體。
【知識拓展】中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具體形式
(1)必要性:①從歷史角度而言,是吸取歷史經驗教訓的結果,關閉國門一定會脫離世界發展的大勢。實
行對外開放,利用和吸收外國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加快我國的發展。
②從世界角度而言,對外開放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全球化的必然趨勢,是世界各國發展經濟的
基礎戰略。
③從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改革目標看,只有對外開放才能緊跟世界先進水平,推動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
深入發屬宗成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
(2)具體形式:①利用國外的資金和技術是對外開放的重要形式。
②擴大商品和服務貿易是對外開放的基本形式。
③興辦經濟特區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對外開放的特殊形式。
考向 2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典例】(2024·湖南卷)1993 年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 11050.9 萬公頃,比 1978 年減少 1007.8 萬公
頃。農村社會商品的零售總額達到 6417 億元,比 1978 年增長 6.9 倍。導致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B.經營體制改革的推進
C.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D.鄉鎮企業的大量出現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993 年(中國)。根據材料“1993 年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 11050.9 萬公頃,比 1978 年減少
1007.8 萬公頃。農村社會商品的零售總額達到 6417 億元,比 1978 年增長 6.9 倍。”并結合所學可知,隨
著 1978 年改革開放的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農民生產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鄉鎮企業異軍突
起,農村商品經濟蓬勃發展,故出現材料所述現象,B 項正確;21 世紀初,市場經濟體制建立,排除 A 項;
農民收入不斷增加是材料所述現象的結果,并非原因,排除 C 項;鄉鎮企業的大量出現是材料所述現象的
表現,并非原因,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變式訓練】1.1980 年 9 月通過的 75 號文件指出,在那些邊遠山區和貧困落后的地區,可以包產到戶,
也可以包干到戶;在一般地區,集體經濟比較穩定,生產有所發展,就不要搞包產到戶。這說明( )
A.計劃經濟體制發生根本變革 B.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審慎推進
C.農民自發實踐推動農村改革 D.包產到戶實施遇到巨大阻力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1980 年中國。由材料
可知,時間是 1980 年改革開放初期,會議是為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進行的討論,說明中央非常重視
農村的改革探索,其中文件提出“在一般地區,集體經濟比較穩定……就不要搞包產到戶”,這是針對當時
不同地區的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政策,說明黨中央對改革持漸進慎重的原則,B 項正確;1980 年處于改革
開放初期,計劃經濟體制尚未發生根本變革,排除 A 項;材料強調的是中共中央自上而下對于農村經濟體
制改革的指示,而非農民的自發實踐,排除 C 項;材料中黨中央允許一些地區實行包產到戶和包干到戶,
而非改革難以推行,不能得出改革遇到巨大阻力,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變式訓練】2.河南省委在 1980 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產責任制,只要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于
增加生產,提高社員生活水平,鞏固集體經濟,就應當加以肯定和穩定。”這表明河南省委( )
A.提倡推行農業合作化 B.鼓勵生產關系的調整
C.否定人民公社化運動 D.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
【答案】B
【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 1980 年中國。河南省委肯定
了有利于增加生產,提高社員生活水平,鞏固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這意味著當時河南省委立足點是通
過調整社會生產關系來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B 項正確;這一時期農業合作化已經結束,排除 A 項;人
民公社化運動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末進行,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 C 項;河南省委并未提到對公有制的堅持,
而是強調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手段,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考向 3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典例】(2024·安徽卷)1986 年 6 月 17 日《光明日報》報道:湖南某國企—副總工程師,因工作不順不
辭而別,欲入職以高薪相邀的江蘇某鄉鎮企業;在經歷諸多波折后,他最終被湖北某偏遠山區縣委書記“用
事業吸引人,用工作挽留人,用誠意感動人”的做法打動而入職當地企業。這體現出( )
A.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B.私有制經濟有效補充公有制經濟
C.改革開放縮小城鄉經濟差距 D.經濟體制改革拓寬人才流動空間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986 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國企工程師辭職,欲入職江蘇某鄉鎮企業,最后入職湖北某偏遠
山區企業,這體現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下,就業市場打開和社會管理松綁,促進了人才的流動,D 項正確;
A 項說法不合材料核心旨意,材料并非體現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排除 A 項;鄉鎮企業、當地企業
不一定就是私有企業,排除 B 項;材料沒有體現引進外資等內容,與對外開放無關,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變式訓練】1.1998 年 7 月,國務院開展向部分國有重點企業派出稽查特派員的試點工作。稽查特派員的
工作以財務監督為核心,不得干預企業經營。據此可知,稽查特派員制度( )
A.全面激活市場經濟活力 B.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
C.完善現代金融體制改革 D.加強對企業生產的監管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據材料“稽查特派員的工作以財務監督為核心,不得干預企業經營”可知,1984
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展開,“稽查特派員的工作以財務監督為核心,不得干預企業經營”體現了國家對企
業財務狀況的監督,但不干涉企業經營,體現了國家強調監督,但不干涉經營,這有助于為企業發展更加
正規有序,反映了當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B 項正確;全面激活市場經濟活力夸大了稽查特派員制度的作用,
排除 A 項;現代金融體制改革主要是金融機構自身的改革、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與企業內部財務稽查關
系不大,排除 C 項;“不得干預企業經營”體現了稽查主要是加強對企業財務的監督,并非生產的監督,排
除 D 項。故選 B 項。
【變式訓練】2.1980 年,江蘇省社隊機械工業發展迅速,產值占到了全省機械工業總產值的 24%,引發了
社會上關于社隊企業三擠(以小擠大,以新廠擠老廠,以落后擠先進)的批評。這側面反映了( )
A.鄉鎮企業蓬勃發展B.城市經濟改革亟待推進
C.國民經濟迅速發展 D.政權鞏固的現實需要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980 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80 年當時社隊機械工業發展迅速,引發競爭,這說明當時城市經
濟改革急需推進,B 項正確;鄉鎮企業屬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結果,和社隊機械工業無關,排除 A 項;
僅憑江蘇社隊企業發展不能得出國民經濟發展迅速的結論,排除 C 項;這一時期政權早已鞏固,排除 D 項。
故選 B 項。
考向 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典例】(2024·甘肅卷)下圖為 1990 年到 2012 年中國私人汽車擁有量統計圖,圖中數據反映出( )
A.私人汽車成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 B.汽車制造業成為新型支柱性產業
C.人民群眾對自駕游興趣日益增長 D.市場經濟改革推動了交通現代化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990 年到 2012 年(中國)。結合所學,1992 年中共十四大上,我國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
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通過市場化改革,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拓寬資金來源,促進交通運輸業的發
展,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故出現材料中的現象,中國私人汽車擁有量不斷增多,D 項正確;材料未
涉及其它交通出行工具,無法得出私人汽車成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排除 A 項;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是汽
車制造業的影響力,排除 B 項;私人汽車擁有數量的增多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發展下,人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并非僅是自駕興趣的增長,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變式訓練】1.1984 年,中共中央決定指出:“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經
濟優越于資本主義經濟的根本標志之一”“實行計劃經濟同運用價值規律、發展商品經濟,不是互相排斥的,
而是統一的。”“決定”強調( )
A.堅持適應國情的計劃手段 B.統一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
C.處理好計劃與市場的關系 D.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
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實行計劃經濟同運用價值規律、發展商品經濟,不是互相排斥
的,而是統一的”可知,材料強調的是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的關系,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統一的,加之當
時正是改革開放,“決定”肯定了商品經濟價值規律,目的是倡導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D 項正確;材
料強調的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規律,而不是計劃手段,排除 A 項;材料強調的是商品經濟價值規律,而不是
統一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排除 B 項;明確提出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是在 1982 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大上。
十二大提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時間不符,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變式訓練】2.改革開放初期,中央發出通知提倡在新聞宣傳以“勤勞致富”代替“勞動致富”。至此中
國社會的輿論宣傳“致富”的途徑和方式不再限于“體力勞動”,并擴展到“體力勞動以外的技能、經驗、
經營管理”等方面。這一變化表明( )
A.改革實踐不斷對理論提出要求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推動思想解放
C.多樣化的生產分配方式逐步確立 D.革命觀念依然在束縛經濟發展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
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輿論宣傳的致富方式呈現多樣化,突破體力勞動的限
制,這說明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致富的觀念發生巨大變化,強調的是改革實踐不斷對理論提出要求,
A 項正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于 1984 年,核心是擴大企業自主權,與材料無關,排除 B 項;材料未涉
及生產分配方式的變化,排除 C 項;材料強調的是思想觀念的轉變,非革命觀念依然在束縛經濟發展,排
除 D 項。故選 A 項。
考向 5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典例】(2022·浙江卷 6 月)深圳經濟特區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中舉足輕重。2020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后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回眸歷史,愈加凸顯出深圳經濟特區的不一般,這個不一
般就在于它是( )
A.多邊貿易體制主導下的成果 B.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的產物
C.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成就 D.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答案】D
【解析】由所學知識可知,1980 年,中央決定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4 個經濟特
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
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這一嶄新的試驗很快取得明顯成就。深圳在短短的幾年內,建設成
為一座繁華的現代化城市,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D 項正確;深圳是在改
革開放新時期,中共中央主動建立的第一批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并不是多邊貿易體制主導下
的成果,排除 A 項;題干中深圳經濟特區的不一般主要體現在其“開創性”方面,“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的
產物”“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成就”,均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 項、C 項。故選 D 項。
【變式訓練】1.1978 年 7 月上旬,習仲勛考察了逃港現象嚴重的寶安縣。在沙頭角中英街,習仲勛看到香
港那邊車水馬龍,寶安這邊冷落蕭條。 一河之隔,生活水平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而到了 1980 年,這里的
逃港現象不僅消失了,外逃人員又成批地回來了,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
A.國家在廈門設立了經濟特區 B.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利用外資
C.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范圍為 1978---1980 年(中國)。改
革開放前,寶安縣逃港現象嚴重,但是改革開放之后,國家設立經濟特區,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利用外資,
推動寶安縣經濟發展,到了 1980 年,這里的逃港現象不僅消失了,外逃人員又成批地回來了,B 項正確;
寶安縣成立的是深圳特區,排除 A 項;1992 年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 C 項;全方位對外開
放新格局形成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變式訓練】2.“1979 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1980 年,國家
開始全面建設深圳、珠海、廈門、汕頭 4 個經濟特區,在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
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并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這一戰略旨在( )
A.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B.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
C.釋放社會經濟發展活力 D.適應社會主義新時代需要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
空是當代中國。根據材料“1980 年,國家開始全面建設深圳、珠海、廈門,汕頭 4 個經濟特區,”并結合所
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之初,國家在東南沿海設立經濟特區,旨在釋放社會經濟發展活力,C 項正確;材料
沒有涉及國家工業,排除 A 項;材料主旨是進行改革開放,釋放社會經濟發展活力,B 項不符合材料主旨,
排除 B 項;材料反映的是改革開放之初,還沒有進入新時代,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知識點 3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一、“一國兩制”
1、提出:20世紀 80年代初,針對臺灣問題,鄧小平提出。
2、內涵:
在一個中國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3、實踐:
①1997年 7月 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②1999年 12月 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4、意義:香港、澳門的回歸,標志著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歷史解釋】“一國兩制”構想的意義?
史料:從古代中國的“武力統一”,到新中國的“和平統一”,到今天的“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時代
在變,但中華民族對統一的渴望和追求始終未變;統一的方式在變,但中華民族完成國家統一的決心和信
心始終未變。
董文文《論中華民族的大一統思想及當代價值》
(1)“一國兩制”構想創造性地把和平共處原則用于解決一個國家的統一問題,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
義的國家學說。
(2)“一國兩制”構想既體現了堅持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的堅定性原則,也體現了照顧歷史實際和現
實可能的靈活性策略,可以避免武力統一造成的不良后果。
(3)“一國兩制”構想有利于爭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需要的和平國際環境與國內環境,為解決國
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祖國統一大業
1、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后,中國政府推動大陸同臺灣同胞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人員
往來
2、1992年 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海峽兩
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
3、1993年 4月,汪辜會談舉行,標志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
4、2005年 3月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以最大誠意和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一
貫立場,表現了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勢力分裂國家、維護國家統一與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
5、2015年 11月 7日,習近平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 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
岸關系歷史性一頁。(習馬會)
【歷史解釋】推動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有利因素?
史料: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積極推進對臺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有力維護
臺海和平穩定,扎實推進祖國統一進程。但一個時期以來,臺灣民進黨當局加緊進行“臺獨”分裂活動,
一些外部勢力極力搞“以臺制華”,企圖阻擋中國實現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
《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
(1)歷史依據: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兩岸歷史文化傳統、語言相通,血濃于水。
(2)經濟聯系:兩岸經濟合作交流是促進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基礎。
(3)正確方針:大陸方面堅持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積極促進和平統一,為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提供了
有力的保障。
(4)強大國力;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大陸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影響擴大,擁有巨大的感召力。
(5)人心所向: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6)歷史借鑒;港澳回歸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考向 6 “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
【典例】(2022·河北卷)1982 年 4 月,鄧小平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闡述了中國政府對解決香港問題的基
本立場。6 月,中共中央批準成立調研小組,該小組擬定了十二條政策,其主要精神是恢復主權、制度不變、
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為中英談判解決香港問題奠定了基礎。材料集中反映了( )
A.香港問題是殖民侵略的產物 B.中英希望和平解決香港問題
C.“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得到切實執行 D.中國初步形成解決香港問題的具體方案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結合所學,1982 年 1 月 ,鄧小平剛剛把關于解決臺灣問題的黨的一系列主張
概括成了 “一國兩制”方針,1982 年 4 月,在解決香港問題時中國調研小組就擬定了“恢復主權、制度不
變、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為中英談判解決香港問題奠定了基礎。”,由此可得出,在鄧小平提出的“一國
兩制”方針指導下,中國初步形成解決香港問題的具體方案,D 項正確;材料主旨是香港問題的解決,A
項說法正確,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僅據該材料不能得出英國的態度,排除 B 項;1997 年香港回歸是對
“一國兩制”方針的首次成功運用,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變式訓練】1.1993 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成立。
該委員會成立后,舉行了 6 次全體會議,下設的政務、經濟、法律、文化、社會及保安 5 個專題小組共舉
行了 89 次會議;1996 年 1 月,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央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準
備工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這些舉措( )
A.加速了香港回歸的進程 B.保障了香港的平穩回歸
C.保證了香港的繁榮穩定 D.掃除了祖國統一的障礙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
工作委員會和后續的工作,無疑為香港的平穩回歸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些準備工作包括政務、經濟、
法律、文化、社會及保安等多個方面,顯示出中央政府對香港回歸的高度重視和全面規劃,B 項正確;香港
回歸祖國的時間在 20 世紀 80 年代已確定,排除 A 項;根據所學可知,香港繁榮穩定的保證是“一國兩制”
的方針,排除 C 項;該委員會的工作是保障香港的平穩回歸,“掃除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變式訓練】2.20 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臺灣地區大陸同鄉會在島內籌建大量會館,供奉祖先、家鄉神靈
和鄉賢,舉辦活動,團結鄉誼。1987 年后,大陸官方、民間團體到臺灣交流時大多會前往同鄉會館拜訪,
向在臺鄉親報告家鄉的發展變化,送去家鄉的問候。據此可知,這些會館( )
A.承載了兩岸歷史文化聯結 B.凸顯出不同地域文化差異
C.開啟了兩岸直接往來局面 D.建立起兩岸合作交流機制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20 世紀后半葉中國。
據材料“供奉祖先、家鄉神靈和鄉賢,舉辦活動,團結鄉誼”“大陸官方、民間團體……前往同鄉會館拜訪”
可知,臺灣的大陸同鄉會起到了增進臺灣同胞的“根祖脈”認同、促進兩岸交流的作用,承載了兩岸歷史
文化聯結,A 項正確;材料強調大陸同鄉會充當兩岸橋梁紐帶,而非凸顯文化差異,排除 B 項;材料未提
及通過大陸同鄉會開展的交往是最早的兩岸直接往來,不能得出“開啟”,排除 C 項;兩岸合作交流包括多
個方面、多種渠道和形式,大陸同鄉會只是兩岸合作交流機制的一部分,而非標志著兩岸合作交流機制的
建立,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考點二 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
知識點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一、含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二、鄧小平理論
1、時間: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2、內容:
①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
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
策。
②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
3、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4、意義:鄧小平理論指引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5、寫入黨章:在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鄧小平理論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時間:1989年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
2、解決問題: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
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3、內容:①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②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③始終代表中國最廣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地位: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5、寫入黨章:在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四、科學發展觀
1、時間:中共十六大以后。
2、內容: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
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
3、意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
4、在 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學發展觀被寫入黨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時間: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
2、確立: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大會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共產
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3、地位: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
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4、影響: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
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5、載入憲法:
①2018年 3月 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②這次憲法修改把中共十九大確定的重大理論觀點和重大方針政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
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體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成就、新經驗、新要求,在總體保持憲法的連續性、
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了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
【唯物史觀】全面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史料: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不斷尋找植根于中國國情與優秀文化的道路。在革命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
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社會主義文化建
設提供了理論指導。改革開放以來,文化自信一點一滴在人民心中樹立起來。
—摘編自袁宏禹、王佳斌《從“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認同》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與中
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四大成果之間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
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它們
在繼承中不斷發展與完善。
(3)堅持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也是毛澤東思想中群眾路線的深化與發展,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立黨理念。
(4)立足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深化的內在源泉,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理論體系實事求是的基本特點。
知識點 2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一、經濟實力持續增強:改革開放 40 多年來,中國國民經濟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中國的國際競爭力持續
增強。
二、基礎設施建設在眾多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①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總里程都居世界第一。
②世界港口吞吐量前 10位里面中國占有 7席。
③以“復興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高鐵技術、特高壓輸變電技術等,都展示了中國自主研發和制造的實力。
④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實現了 4G同步、5G引領跨越的快速發展。
⑤得益于云計算、移動通信和衛星精準定位系統,中國移動支付走在世界前列。
⑥人工智能助推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思想文化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①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
②中共十八大以來,國家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中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③文化產業持續發力,公共文化服務面向基層,均等化、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
④文化創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文化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動文明互鑒,傳播中國聲音。
四、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
①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
②中國人民解放軍整體實力躍升,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邁進。
③武器裝備加速發展,軍事斗爭準備取得重大進展。
④解放軍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史料實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尖端科技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作用?
史料:1958年,我國第一枚晶體管試制成功。到 20世紀 70年代,我國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較為
完整的半導體工業體系。但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我國半導體企業規模小,技術相對落后,普遍缺乏市場
觀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成為世界半導體產業轉移的核心地區,世界大型半導體公司均在中國布局。經
過數十年努力,我國半導體產業取得了很大進展,逐漸引起美國的不滿,中美半導體領域的貿易摩擦不斷。
王龍興《集成電路應用》
(1)增強了國防力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安定的環境。
(2)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
(3)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科學與技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科技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
建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考向 1 綜合國力不斷提升
【典例】(2024·山東卷)1979 年,中國科學院將辦院方針概括為“側重基礎、側重提高,為國民經濟和國
防建設服務”;1984 年,提出的新辦院方針是“大力加強應用研究,積極而有選擇地參加發展工作,繼續重
視基礎研究”。辦院方針的調整旨在( )
A.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大局 B.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C.促進科學技術人才流動 D.貫徹“科教興國”戰略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1979 年,中國科學院將辦院方針概括為“側重基礎、側重提高,為
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這表明當時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因此辦院方針調整為側重基礎研究和提高科研水平,以服務于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到了 1984 年,隨著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發展,中國科學院提出的新辦院方針是“大力加強應用研究,積極而有選擇地
參加發展工作,繼續重視基礎研究”,這表明辦院方針的調整旨在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將科學研
究與國家的現實需求相結合,A 項正確;雖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是這次
辦院方針調整的主要目的,排除 B 項;辦院方針的調整主要關注的是科研方向和服務的對象,而不是人才
的流動,排除 C 項;“科教興國”戰略是在 1995 年提出的,而辦院方針的調整發生在 1979 年和 1984 年,
因此 D 項與時間線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變式訓練】1.《貓和老鼠》是米高梅電影公司于 1939 年制作的一部動畫片,該片一經上映便立刻風靡全
球。受此啟發,1983 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推出了中國人自己的貓鼠動畫《黑貓警長》,成為一代人的童年
記憶。由此可知中國的影視創作( )
A.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 B.立足于中國實際國情
C.服務于對外開放政策 D.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1983 年的中國。依據材料概括可知:《黑貓警長》是受《貓和老鼠》啟發,結合中國實際創造
出的中國人自己的貓鼠動畫,表明其創作過程立足于中國實際國情,B 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中國動畫受到
外國動畫的啟發,而非獨創的,排除 A 項;該動畫的受眾是國內群眾,排除 C 項;材料未涉及該動畫產生
的影響,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變式訓練】2.20 世紀 80 年代,國家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重點高校均積極響應國
家號召,培養了一大批產學研合作企業、校辦工廠。該舉措的主要目的是( )
A.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B.貫徹科教興國戰略
C.解決高校科研經費不足問題 D.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時空是 20 世紀 80 年代的中
國。根據題干“20 世紀 80 年代”“國家鼓勵科研人員創業”等信息可知,這是在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加
快科技體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是為了促進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開拓技術市場,實現產業化,A
項正確;首次正式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排除 B 項;該措施有利于彌補高校科研經費不
足問題,但解決高校科研經費不足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C 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表述與題干時間不符,
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知識點 3 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
一、對外交往
1、理念:中國遵循和平發展理念,全方位開展對外交往。
2、外交活動及成就
項目 宗旨(或原則) 活動(或成就)
①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會點。
②推進大國協調合作,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
系框架。
積極構建新型國際關 相互尊重、公平正
③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
系 義、合作共贏
④對非洲關系提出“真、實、親、誠”原則,形成中國與
非洲國家休戚與共、共同發展、文明互鑒的友好合作關系。
⑤中國同歐洲、拉美之間也相互增進了解,加強合作
倡導和平共處五
以聯合國為中心發揮 項原則,支持聯合 推動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問題、
大國作用 國在國際事務中 中東和平進程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
發揮的核心作用
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 ①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生效。
共商、共建、共享
革與完善,積極推進 ②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對既有國際
的核心理念
經濟全球化 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③提出共建“一帶一路”
3、影響:
①中國正從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變成更具有影響力和作用力的推動者。
②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二、制度優越性
1、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充分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
的先進制度。
【歷史解釋】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和時代價值?
史料:21世紀世界秩序需要新的價值理念和制度設計,因此中國首倡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也需要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履行大國責任、順應世界格局演
變的趨勢、維護世界和平的必然舉措,具有強大的道義力量和堅實的現實基礎。
摘編自任潔《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1)背景
①當今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與大調整的時期。②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世界各國相互聯系與依
存日益加深。
③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因素非常突出,當今人類面臨著許多共同的挑戰。
(2)時代價值
①繼承和發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時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張。
②反映了中外優秀文化和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
③適應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
④指明了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的前進方向。
1.(2024·甘肅卷)1978 年,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來華,幫助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支服裝模特隊。
1981 年,模特隊在北京的公開表演引起廣泛關注,登上三十多國媒體頭條。這一系列活動表明當時中國
( )
A.與法國關系進入新階段 B.開始引領國際服飾潮流
C.服飾審美發生巨大變化 D.在國際舞臺展現新風貌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978 年至 1981 年(中國、法國)。根據材料可知,1978 年法國幫助新中國組建模特隊,1981 年,
模特隊在北京進行公開表演,可見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與展現新風貌,中國積極與他國展開國際交流,展
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嶄新形象,D 項正確;1964 年 1 月 27 日,中國和法國同時發表只有兩句話的建交聯
合公報,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中國與法國關系進入新階段,排除 A 項;“開始”的表述
不符合史實,排除 B 項;服裝模特隊進行公開表演并不意味著當時中國的服飾審美發生巨大變化,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2.(2024·廣東卷)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起,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改革時代,原有的
國家—單位保障制逐漸向國家—社會保障制轉變。社會保障制度進入“改革時代”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B.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
C.醫療衛生體系的形成 D.鄉鎮企業的大量涌現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中國)。根據材料“自 20 世紀 80 年代起,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進入真正意
義上的改革時代。原有的國家-單位保障制逐漸改為國家-社會保障制。”并結合所學可知,1978 年以前,我
國長期實行的是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配套的退休和醫保制度,實質上是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或單
位保險制度”。改革開放伊始,我國就開始了建設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目的就是為了
在城市改革、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把企業真正推向市場,讓企業成為市場競爭主體,增強企業活力和競
爭力,減少傳統體制下給企業帶來的包袱。1986 年,成為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真正進入由“國家—單位保障”
邁向”國家—社會保障”的標志性年份,社會保障制度開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建設時代。這一時期,我國
社會保障見證了國企改革的快速推進,“催生”了地方社會保險試點,社會保險的基層探索、模式比較與制
度篩選成為這個初始階段的主要特征,B 項正確;21 世紀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排除 A 項;
到 20 世紀 60 年代中期,我國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排除 C 項;鄉鎮企業的不斷涌現是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結果,與材料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3.(2024·浙江卷 1 月)廣交會見證了中國外貿結構與質量的巨變。1957 年 4 月 27 日,《人民日報》刊登
消息《出國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記錄下新中國第一次舉全國之力辦起的外貿活動——廣交會。1999
年的第 86 屆廣交會上,機電產品首次躍升為第一大類出口產品。2001 年后,廣交會“一位難求”,被視為
“中小企業孵化器”。自第 101 屆起,廣交會全稱改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1957-2020 年,中國外貿
進出口總額增長了 3000 多倍,已躍居世界第一貿易大國。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第一展
B.中國以開放姿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C.廣交會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D.中國“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開放戰略的實施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957-2020 年(中國)。根據材料“出國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新中國第一次舉全國之力辦起
的外貿活動——廣交會”“1999 年的第 86 屆廣交會上,機電產品首次躍升為第一大類出口產品”“中小企業
孵化器”“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了 3000 多倍,已躍居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可
知,從 1957 年到 2020 年,廣交會見證了中國外貿發展、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歷程,有力證明了中國以開
放姿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B 項正確;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國以開放姿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A
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 項;新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是經
濟特區,排除 C 項;2000 年,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走出去”戰略,后來發展為“引進來”和“走出
去”相結合的開放戰略,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4.(2023·福建卷)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興起了一股讀書熱潮。隨后,上海率先開展名為“振興中華”的
職工讀書活動,并設立“職工讀書獎”;在中共中央的肯定與號召下,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活
動在各地風靡一時。這些做法旨在( )
A.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B.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修養
C.開創對外開放的全新局面 D.抵制資本主義的精神污染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改革開放后的中國。據材料“改革開放初期”“振興中華”等信息并結合所學,改革開放后,我國進
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人民積極讀書有利于提高文化水平和思想覺悟,更好的服務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A 項正確;讀書熱可以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修養,但不是其主要目的,讀書熱的主要目的是服務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排除 B 項;讀書熱潮并未開創對外開放的全新局面,排除 C 項;讀書熱一定程度上
有利于抵制資本主義的精神污染,但不是其主要目的,讀書熱的主要目的是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排
除 D 項。故選 A 項。
5.(2023·遼寧卷)1981 年 5 月,沈陽市皇姑區 3 名女青年自謀職業,創辦麥香村個體小吃部,鐵西區也
有青年開辦個體鐘表修理部。遼寧省及沈陽市主要領導走訪了這些個體工商戶,對他們給予肯定和鼓勵。
這反映了當時( )
A.思想觀念得到解放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C.工業結構發生轉變 D.青年成為改革創新的主力軍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1981 年(中國)。根據材料“創辦麥香村個體小吃部,鐵西區也有青年開辦個體鐘表修理部”結合
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后,在一些地區出現了個體經濟,政府對其進行了肯定,反映出思想觀念得到解
放,A 項正確;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是在 1984 年,排除 B 項;材料沒有涉及工業結構的變化,排除
C 項;材料沒有涉及其他行業與個體戶信息,無法得知青年成為改革創新的主力軍,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6.(2023·海南卷)2018 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指出,我國中小企業具備了
“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貢獻了 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
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這一成就( )
A.表明我國現代化建設開啟了新時期 B.體現了政治體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
C.說明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了國企活力 D.驗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成效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2018 年(中國)。根據材料可知,2018 年我國中小企業在稅收、GDP、技術和就業等方面貢獻巨
大,這是因為我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原理下,結合中國實際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結果,故
我國取得的上述成就驗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成效,D 項正確;1978 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標志著我國
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啟新時期,排除 A 項;材料涉及的是經濟體制改革而非政治體制改革,排除 B 項;材料
只強調中小企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能看出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苗栗市| 鄯善县| 耿马| 澎湖县| 桐梓县| 莱阳市| 屏南县| 会宁县| 西乡县| 瑞安市| 双流县| 伊宁县| 鄂托克旗| 富蕴县| 商都县| 灌南县| 黎川县| 富顺县| 肥城市| 普定县| 溆浦县| 福鼎市| 凤阳县| 平湖市| 福贡县| 寿宁县| 大姚县| 新竹市| 新绛县| 鸡东县| 霞浦县| 鄄城县| 云梦县| 桐柏县| 闵行区| 沾益县| 句容市| 剑川县| 绩溪县|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