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07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講義)(PDF版,含解析)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07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講義)(PDF版,含解析)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

資源簡介

第 07 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
目 錄
01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2
02 知識導圖·思維領航 .................................................................................................3
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3
考點一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 .............................................................................................3
知識點 1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發展 ............................................................................................................3
考向 1 宋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7
考向 2 宋元商業和城市發展 ................................................................................................................7
考向 3 經濟重心南移 ............................................................................................................................8
知識點 2 遼宋夏金元社會變化 ................................................................................................................8
考向 4 宋元社會生活的變化 ................................................................................................................9
知識點 3 遼宋夏金元交通建設(選必二) ..........................................................................................10
考點二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和科技 .........................................................................................11
知識點 1 遼宋夏金元的思想與教育 ........................................................................................................11
考向 1 儒學的復興 ..............................................................................................................................13
知識點 2 遼宋夏金元文化與科技 ..........................................................................................................13
考向 2 宋元文學藝術 ..........................................................................................................................16
考向 3 宋元科技 ..................................................................................................................................17
知識點 3 文化傳承(選必三) ..............................................................................................................17
04 真題練習·命題洞見 ...............................................................................................17
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
選擇題:遼寧卷、湖北卷、重慶卷、
2024
安徽卷
宋元經濟發展及經濟重心 選擇題:河北卷、浙江卷 6 月、湖北
南移 2023 卷、全國甲卷 本講為高考命題熱點,題型
(3 年 15 考) 非選擇題:北京卷 以選擇題為主,復習時關注
一些命題關鍵詞:稻麥復種
選擇題:全國乙卷
2022 制、基層市場、民間貿易、
非選擇題:江蘇卷
互市交易、商業革命、經濟
選擇題:山東卷、廣東卷
2024 重心南移、契約租稅、海上
非選擇題:安徽卷
宋元社會生活的變化 絲綢之路、程朱理學、宋詞、
(3 年 5 考) 2023 選擇題:全國乙卷 話本、市民階層、三大發明、
2022 選擇題:重慶卷 宋代書院等,這一時期是封
2024 建經濟繼續發展,民族交融無
1 進一步發展時期,復習時多選擇題:江蘇卷、山東卷、浙江卷
2023 關注。宋元時期思想及文化成就 月、浙江卷 6 月、全國乙卷、海南卷
(3 年 12 考) 非選擇題:遼寧卷
選擇題:重慶卷、天津卷、廣東卷、
2022
湖南卷、浙江卷 1 月
復習目標:1、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
2、認識遼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變化。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考點一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
知識點 1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發展
一、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一)農業的發展
1、耕作制度:宋朝時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糧食產量。
2、經濟作物的種植:一些地區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宋
朝開始在內地種植棉花,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廣,南方植棉逐漸普遍,帶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
3、邊疆開發:在遼夏金元統治之下,邊疆地區獲得進一步開發,漠北、東北、西北、西南的農業都有顯著
進步。
(二)手工業的發展
1、制瓷業:
①宋朝制瓷技術有重要改進,出現了以五大名窯為代表、風格各異的眾多特色瓷器,色彩多變,
質感渾厚。
②元朝燒出了新型彩繪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紅。
③ 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繼絲綢之后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
2、礦冶業:
①煤的開采量很大,都城東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 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
3、印刷業:印刷業在宋元時期發展迅速,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
4、紡織業:元朝以后,紡織機成為農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
5、造船業:宋元時期造船工藝和航海技術有重大進步。
二、商業和城市的發展
(一)商業的發展
1、市場繁榮:
①宋朝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涌現。
②宋與遼夏金各政權之間的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官方設置榷場進行互市交易,民間貿易也相當活躍。有利
于加強各民族政權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民族交融。
2、貨幣經濟發展:
①原因:商品流通規模的擴大,使得貨幣需求量劇增。
②表現:北宋錢幣年鑄造量最多時高出唐朝十多倍,并開始出現紙幣交子;元朝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
主幣發行。
3、信貸契約
①宋朝以后,當鋪在進行一般的消費性動產抵押放貸的同時,也開始進行經營性的放貨,還逐步發展出了
有息存款;
②宋朝以后,契約的應用更加廣泛。
4、海外貿易繁榮:
①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財源。
②大型遠洋海船裝載絲織品、瓷器等,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輸入中國的商品則以香料、珠寶等為主。
③主要外貿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
(二)城市興盛
1、集鎮
2、城市
①北宋東京和南宋臨安人口多時均超過百萬,市場活躍,交易頻繁,娛樂活動豐富多彩。
②元朝恢復臨安的舊稱杭州,它被外國旅行家稱為“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
③元大都是當時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市的繁榮
【唯物史觀】宋代商業發展的影響?
史料一: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如糖蜜糕、灌藕、緞背心、逍
遙巾、四時玩具。.…畫山水扇。中瓦子浮鋪有西山神女賣卦……其余橋道仿巷,亦有夜市撲賣果子糖等
物……至三更不絕。
[宋]吳自牧《夢粱錄》
史料二:但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實是,宋朝時的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絲毫未對中國
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而西方與此相應的商業革命卻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加速社會流動,使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給宋朝科技文教的繁榮創造了契機。
(2)沖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抑商思想、門第觀念等),推動了科舉制的發展。
(3)推動了宋代統治政策的調整,如稅收、對外政策、不抑兼并等。
(4)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
(5)促進城市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習俗等。
(6)商業發展反作用于農業和手工業,推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經濟重心南移
1、經濟重心南移各個階段
①先秦到秦漢時期:中原開發早,經濟重心在北方;
②魏晉南北朝:南方得到開發,南北差距縮小,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
③唐朝中期: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④南宋: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⑤元朝:南北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
2、影響:
①帶動南方城市的發展與繁榮。(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②帶動南北交通的發展;
③帶來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促進南方文化教育的發展(科舉取士南北分卷制度)
④北民南遷促進民族的融合
⑤導致南方某些地區過渡開發,一定程度上損壞了生態環境,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啟示:政治穩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戰亂、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只能破壞社會生產力和摧毀
經濟發展的成果。
【史料實證】經濟重心南移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楊遠《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我呢話之向南發展》
史料反映了唐宋時期的哪一經濟現象?指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
【答案】經濟現象: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原因:北方戰爭頻繁,社會動蕩,南方相對安定,政府重視農業
生產;北民南遷,帶來大量勞動力資源和生產技術;南方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
四、賦稅制度
1、宋朝
①宋承唐制,征收兩稅,但附加稅繁雜多變,派發各種徭役。
②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繳納免役錢、助役錢,官府募人代役。
2、元朝:基本上沿襲唐朝的租庸調和兩稅法,但在稅糧外又增設“科差”,按戶之上下征收絲和銀兩。
【史料實證】元朝賦稅的特點及原因?
史料:宋代“不抑兼并”,允許產權自由流動,“貧富無定勢”,世家大族進一步削弱……兩稅法使古
代賦稅制度由“舍地稅人”到“舍人稅地”方向發展……宋代廢良賤戶籍制,根據居城或居鄉,劃為“坊
郭戶”與“鄉村戶”…又根據居民有無不動產,劃分“主戶”與“客戶”,再以家庭財產之多寡,將主戶
劃為不同戶等。上等戶納稅多,下等戶納稅少,客戶由于沒有田產,則不用繳稅,更不會被束縛在土地
上……此外,宋代立法規定:一個人移居到一個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獲得當地戶口。這樣,大量商人、
傭工、流民涌入城市。
據吳鉤《戶口冊上的中國》
特點 原因
南北異制 元朝統治者征服各地的時間不同,只能因時立制,不可能強求統一;元朝疆域遼闊,
各地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風俗習慣不盡一致,因此只能因地立法,不能強求制度
上的統一;賦稅制度的差別,有利于元朝對各族、各地人民實行分而治之的統治
商稅和鹽稅較之 由于商業的繁盛,使商稅無論是品類還是數額都有明顯增加,成為元朝財政的主要
前代有所發展 收入之一
賦稅征鈔 元代貨幣經濟發達,國家以鈔為法定通貨
考向 1 宋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典例】(2024·湖北卷)元英宗即位初,中書省奏議:南宋故地納入版圖四十余年來,有田地的納地稅,
做買賣的納商稅,此外別無征發,比北方的漢人負擔要輕;田多的富戶們,有的一年收二三十萬石租子,
納的官糧卻輕。據此可知,元朝前期( )
A.抑制土地兼并 B.優容江南經濟 C.簡化賦稅名目 D.提高南人地位
【變式訓練】1.南宋《農書》記載,一是將“地勢之宜”列在“天時之宜”之前;二是將天時、地利統一
起來合稱為“天地時宜”;三是更重視人的因素。“人定勝天”一詞在南宋中期開始出現。據此可知,此
書( )
A.全面總結了傳統農業生產技術 B.標志傳統農學完成根本性轉變
C.強調積極主動地改造利用自然 D.深受理學格物致知觀念的影響
【變式訓練】2.宋朝時期,政府頒布《盜耕種法》對盜耕種和盜收割他人田地者加以嚴懲。但針對業主主
動拋荒的逃田,政府立法規定“逃戶亦限半年……限外不歸……除墳塋外,充為永業”,而盜耕種逃田者
“免稅三年,三年之后為世業”。這可用于說明宋朝( )
A.嚴格保護個人權益 B.司法過程靈活務實
C.政府缺乏契約精神 D.產權流轉渠道多樣
考向 2 宋元商業和城市發展
【典例】(2024·遼寧卷)元代官員對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則四方之商賈,與百工之事為多……
奇貨用物,本末纖巨,莫不畢至。”下列描寫上都的詩句中,可與該描述互證的是( )
A.西關輪輿多似雨,東關賬房亂如云 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時春
C.黃鸝聲絕孤雁鳴,萬騎千車互來去 D.向來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變式訓練】1.景祐元年(1034 年)十一月甲辰,宋仁宗詔曰:“京舊城內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毀撤
之,遣入內押班岑守素,與開封府一員專其事”。《宋刑統·侵巷街阡陌》中也規定:“諸侵街巷阡陌者,
杖七十”。到 1079 年,政府又開始陸續征收“侵街錢”“侵河錢”等。上述舉措反映了,當時( )
A.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B.市坊制度瓦解的趨勢
C.經濟立法體系的完備 D.世俗門第觀念的淡化
【變式訓練】2.北宋時期,具有較強商業功能的城市數十個,主要分布在中原、東南地區,而荊湖路、廣
南路等地區(今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及廣西北部)的大型貿易中心數量很少。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
素是( )
A.經濟重心的南移 B.人口流動的加劇 C.區域開發的程度 D.政治局勢的影響
考向 3 經濟重心南移
【典例】(2023·浙江卷 6 月)有學者認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統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
經濟文化重心已經固著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不能佐證該觀點的是( )
A.《元史》記載:“(大都)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
B.明末大臣奏稱:“國家財賦,專倚三吳,而蘇(州)、松(江)獨甲于天下”
C.康熙帝詩云:“東南財賦地,江左人文藪”
D.清代浙江學者言:“吾鄉山水清遠,其人明銳而疏達”
【變式訓練】1.10 世紀后期,媽祖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為保護神,人們認為她具有控馭大海乃至維持沿海
地區秩序的能力。12 世紀中期以后,媽祖被納入到國家認可的神譜,成為政府主導下祭祀的對象之一,對
后世的影響不斷擴大。這反映出( )
A.政府認可并接受民間媽祖崇拜 B.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
C.東南沿海社會經濟影響力上升 D.政府廢止了抑商政策
【變式訓練】2.《元史》記載:“(大都)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明末大臣
奏稱:“國家財賦,專倚三吳,而蘇(州)松(江)獨甲于天下”;康熙帝詩云:“東南財賦地,江左人
文藪”。以上內容反映了( )
A.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B.元明清時期,經濟重心一直在南方
C.元明清時期,政治重心依然在北方 D.元明清時期,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知識點 2 遼宋夏金元社會變化
一、宋朝時期
1、原因:①世家大族的衰落;②商品經濟的發展;③科舉制度的發展;④政府政策的調整。
2、表現:
①門第觀念淡化
官方:科舉考試原則上面向全社會開放,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
民間:婚姻擇偶以當下政治、經濟地位為重,不再關心祖先名望。
②社會關系變化
階層變化:賤民階層數量減少;奴婢被自由雇傭代替。
契約租佃:佃農較少受契約關系以外的人身束縛。
國家限制松弛: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對百姓遷移等限制更加松弛。
二、金元時期:出現了一定的逆轉,但從長時段來看,發展趨勢沒有大的變化。
【歷史解釋】宋朝社會變動的原因
史料:宋代的社會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封建貴族所有莊園的農奴部分被解放,佃戶受地主
束縛的程度降低,以自由平等為原則的新社會出現。……封建貴族專政的特權被削弱,科舉制度的公平、
開放有利于平民百姓社會地位的提升,也加強了平民參與政治、受教育的權利。…產生了新興市民階層,
城市格局中封閉式的市制和坊制被瓦解,即市(商業區)與坊(居民區)之間相互區分、隔離的傳統格局
被打破,各種商店沿街開設,居民區與商業區相混雜,連成一片。
摘編自戴雨薇《宋元時期瓦子勾欄樂人群體研究》
(1)科舉制程序完善,提供了嚴密而又開放的入仕途徑。
(2)抑商政策的放松,商人社會、經濟地位的提高。
(3)土地地權流轉加快,推動庶族地主的崛起與流動。
(4)商品經濟與城市繁榮(根本原因),拜金主義思想的萌發。
(5)市鎮經濟的繁榮,為小農的橫向空間流動提供條件。
(6)人身依附關系的不斷減弱,社會階層平等性增強。
(7)兩宋社會的自由、開放與平民化社會的發展。
考向 4 宋元社會生活的變化
【典例】(2023·全國乙卷)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朱熹等人
在各地任官期間,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師友、鄉賢的著述,地方官學、民間書院等亦以刻書為己
任。這有助于( )
A.士族階層的出現 B.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C.科舉制度的興起 D.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
【變式訓練】1.宋朝為杜絕考官徇私舞弊,建立了“糊名”和“謄錄”制度。同時朝廷明詔:“國家開貢
舉之門,廣搜羅之路……如工商雜類人內有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反映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B.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
C.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D.解決了人才選拔的弊端
【變式訓練】2.宋代,兼并之家“物業不一,或有邸店、房廊,或有營運鈔物,初無田畝,坐役鄉里”,
并通過進納、科舉、聯姻等形式進入“貴”的行列。社會用官名稱呼富人成為時尚,如員外、承務、郎等
較為普遍。這可用于說明宋代( )
A.科舉制度向全社會開放 B.商品經濟影響社會生活
C.政府對社會的控制松弛 D.商人挑戰士大夫的地位
知識點 3 遼宋夏金元交通建設(選必二)
一、國內陸運
1、擴展了漢唐的交通網,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構成了以大都為中心通向全國乃至境外的驛
路交通網,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并運輸官府物資;
2、相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
二、國內水運
三、對外交通
陸路:
①大都→高麗
②大都→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利汗國→阿拉伯→歐洲
海路:
①登州、明州→高麗、日本
②泉州、廣州→東南亞→印度→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沿岸
考點二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和科技
知識點 1 遼宋夏金元的思想與教育
一、儒學的復興
(一)儒學復興運動
1、背景:從三國到五代,儒家學說日益僵化,社會影響總體來說不及佛教和道教。
2、興起:從北宋中期起,一批學者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
3、主張: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特別是希望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
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
4、口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為北宋張載所說,意
思是,為社會構建一套以仁義道德為核心的精神價值觀,賦予民眾生命的意義,繼承發揚先賢即將消失的
學問,為萬世開辟永久太平的基業。)
5、結果:被稱為理學或道學的學派影響逐漸增大。
(二)程朱理學
1、概念:理學比較注重抽象思維,是一套包括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理論體系。
2、代表:北宋的程顥、程頤和南宋的朱熹,因此這一學派也被稱為“程朱理學”。
3、內容: ①宇宙觀:認為“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也稱“天理”。
②人生觀:人生的目標,應當是“存天理,滅人欲”,即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最終實現對“天
理”的充分體驗,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③方法論:“格物致知”,認為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
理學帶有客觀唯心主義傾向。
4、傳播特點:普及化、通俗化、民間化
5、影響: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①注重氣節道德,強調責任使命,強化家國觀念。②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③壓制、扼殺人的自然欲望和創
造性
6、程朱理學宇宙觀、人生觀相結合的特點:
①“天理”是萬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人世間的倫理綱常是“理”的具體化。
②一方面“理”具有本體地位,相當于“天道”;另一方面,“理”又無處不在,不僅存在于自然界萬事
萬物之中,也體現于社會人際關系當中。
7、受官方尊崇的原因:
①經過唐末五代以來長期分裂戰亂,傳統封建綱常倫理遭到極大的破壞,儒家倫理道德急需重建。
②程朱理學是一種以儒、佛、道交融為特征的新儒學,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規范和修養方法,適應了
封建統治的需要,為專制統治提供了哲學論據。
(三)儒學教育的探索:
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并且加以注釋,作為先于“五經”(《詩
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儒學基礎讀物。
【家國情懷】程朱理學的價值觀引領
史料:程顥、程頤創立了“性即理”的理學唯心主義國家哲學,具有封建倫理綱常,要求人們“去人欲”,
維護和身體力行三綱五常,不要犯上作亂,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構建的以儒學綱常名教為核心的
龐大唯心主義國家哲學體系,更加理論化、系統化,其地位幾近孔子。
摘編自于今《國家哲學與社會主義國家哲學的理論概述》
(1)程朱理學崇尚道德,重義輕利,強調自我約束,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有著積極影響。
(2)具有和諧意識:強調人與自然、家庭、國家的和諧意識。
(3)具有憂患意識:對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今天人們依然能從中得
到啟示。
(4)強調身體力行、自立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
【歷史解釋】中國古代傳統教化特點
史料 宋代,理學家們通過對所控制的科舉制度進行改革,將科舉考試的內容逐漸收縮到儒家學說的核心上
來。與之相配合,注重蒙學教育的教材和讀物的編寫,通過兒童時期特有的認知特點,將儒家價值觀念傳
播提前至兒童時期。更難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規家訓的編纂,士大夫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長久地延續,
運用儒家三綱五常規范族人、家人的社會和家庭生活習慣,將儒學的原則和制度滲透到民眾的生活中,促
進了儒學的世俗化和社會化。
——摘編自《淺析宋代儒學社會化的新途徑》
(1)教化理念德性化:德教為先與道德至上。“德教為先與道德至上”的核心理念貫穿中國古代教化思想。
(2)教化途徑系統化:層級教化與立體網絡。傳統教化系統既包括各級各類組織化的學校系統,也包括鄉
約、族法、家規、祭祀禮儀、蒙學等自發的社會教化系統。
(3)教化手段多樣化:典范塑造與制度規約。典范塑造、榜樣作用成為古代教化的重要方法。制度規約是
傳統教化活動的又一方法。
(4)教化內容綜合化:儒學經典教育與通俗教育。在教育內容方面,我國古代傳統教化的顯著特征是以儒
學經典教育為主,并以通俗教育輔助之。
考向 1 儒學的復興
【典例】(2023·山東卷)北宋理學家張載認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簡則治之精,不簡則不精,
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則事無不治者。……為天下者,奚為紛紛必親天下之事 ”這表明張載主張( )
A.擴大地方權力 B.恢復郡國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機構 D.簡化官員選任程序
【變式訓練】1.北宋時期,散文家的作品常常洋溢強烈的民族意識;南宋時期,從岳飛《五岳祠盟記》到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等,亦是如此。此外,宋代豪放派、婉約派詞人,也具有同樣意識。這主要是由于
宋代( )
A.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 B.社會經濟的繁榮
C.文學作品的傳承發展 D.科舉制度的推行
【變式訓練】2.與唐文化開放博大善于吸收外來文化相比,宋文化則趨向單純內斂高雅,注重人文品性涵
養,審美情趣方面也從外在的羈旅漫游、征戍遷謫逐漸轉向豐富多彩的心智活動。據此推知( )
A.科舉制是影響宋文化特征的主要原因 B.宋文化特征的形成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
C.宋文化的發展逐漸轉向封閉保守落后 D.國家分裂動亂影響了宋文化的發展特征
知識點 2 遼宋夏金元文化與科技
一、文學藝術
(一)文學
1、宋詞:
①興起:唐朝后期出現的一種新詩體——詞,到宋朝進入鼎盛時期。
②特點:詞的句子長短不等,用來配樂歌唱,根據樂譜分為不同的詞牌,各有固定格式。
③代表人物: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和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
2、元曲:
①構成: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雜劇(形式)。
②散曲:散曲是一種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③元雜劇:演員將成套的散曲連綴在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來表達
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形成了雜劇。元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代表作家有關漢卿、王實甫
等。
3、話本:宋元時期,城市中說書演出非常盛行。說書底本稱為話本,實際上就是早期的白話小說。
(二)藝術
1、書法:宋元兩朝,書法名家輩出,與唐朝相比更加追求個性,不拘法度。
2、繪畫:
①繪畫成就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不強調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
②花鳥畫、人物畫水平也很高。
二、科技成就
(一)三大發明
1、概況:在宋朝基本成熟。
①印刷術:雕版印刷已經相當普及,北宋工匠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②火藥:火藥被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由燃燒型火器逐步發展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擊火器。
③指南針: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
2、影響:三大發明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唯物史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中國和世界文明產生的影響
誤區警示:印刷術與造紙術:畢昇不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人,因為唐朝時就已經有了雕版印刷術,他發明
的是活字印刷術。蔡倫也不是最早發明造紙術的人,西漢時已出現紙,蔡倫只是改進了造紙術。
1、對中國的影響:
①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里程碑,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②奠定了中國文明古國的地位,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
③由于受封建專制制度的影響和社會環境的限制,明清時期以后,四大發明未能轉化為推動中國社會發展
的巨大動力。
2、對世界文明(歐洲)的影響:
①造紙術的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促進了世界文明和文化的發展。
②印刷術傳入歐洲,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進程,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③火藥傳入歐洲,為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促進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④指南針的使用,為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提供了技術支持,改變了世界面貌。
(二)著名科學家
1、沈括:北宋科學家,所著《夢溪筆談》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科技成果。
2、郭守敬:元朝科學家。
①最突出的成就是設計和監制了多種天文觀測儀器。
②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新的歷法《授時歷》,其中測定的數據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3、王禎:元朝農學家,編撰的《農書》集北方和南方的農業技術于一體,其中關于農業工具的記載尤為豐
富。
三、其他成就
(一)醫學
針灸:建立在經絡學說基礎上,治療效果顯著,簡便經濟,受到中國人的歡迎,也被世界許多其他國家所
接受。
(二)文字
遼夏金文字
1、特點:遼夏金都模仿漢字字形創造了本民族文字。
2、內容: ①遼先后創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還進行文學創作。
②金也創制了女真文字,在科舉中開設女真進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題。
③西夏文通過出土文獻大量保存下來,包括佛經、法律、字典,以及從漢文翻譯過來的經史著作。
蒙古文字
1、畏兀體蒙古文:
①創制: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兒文字拼寫蒙古語,形成畏兀體蒙古文。
②代表作及意義:《蒙古秘史》,作為游牧民族自己撰寫的歷史,在史學史上具有特殊價值。
2、八思巴字
①創制: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傳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創造出一套拼音符號,用以拼寫蒙古語,
也用來廣泛拼寫漢語等多民族語言。
②意義:這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
【唯物史觀】宋元文化與社會政治、經濟、科技之間的關系
史料:兩宋市民們無意于追求典雅的意境,濃郁迷離的詩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并情調熱烈地滿足感官享
受的藝術樣式,因此,市民文化從誕生起,便顯示出一種野俗的活力與廣闊的普及性。而因文人介入,宋
詞、宋畫趨于雅化,蘇軾提出“文人畫”這一觀念,文人畫家力圖掙脫現實的束縛,借著靈活、自由的表
現手法,以“表現自我”為創作原則,在啟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獨立自主、不畏強暴等方面起了不
可估量的作用。
摘編自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政治 中央集權的加強 兩宋時期,理學興起,并逐漸成為官方哲學,適應了中央集權政治發展的
需要
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 宋朝知識分子地位較高,促進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榮;元朝知識分子地位
較低,促進了元曲的繁榮。
國家的分裂和統一 兩宋時期,國家分裂,兩宋文學家多憂世之作,影響了兩宋詩歌、辭賦和
繪畫藝術的發展
經濟 商品經濟的發展 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市民階層隊伍的擴大,適應市民階層文化生活需要
的宋詞、話本、風俗畫、戲曲等得到發展
科技 印刷術的發展 印刷術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的普及和傳播,并為科舉制的發展完善提供了條
件。
【歷史解釋】宋元科技文化發展的主要特點
史料:宋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法國漢學家謝和耐稱它為“中
國的文藝復興”……在數學、傳統醫學、傳統天文學、法醫學、傳統農學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政
府推動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夢溪筆談》《圣濟錄》《洗冤集錄》《統天歷》….四大發明指南針
用于航海、火藥用于軍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促進了科學知識的傳播。
摘編自劉芹《儒學與中國古代科技一—以宋明為例》
(1)高度繁榮。宋元文化是我國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發明、宋詞、元曲、世俗文學、史學、繪畫等。
(2)科技領先。這一時期是我國科技成就的輝煌時期,許多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大大推進了世界文明
進程。
(3)全面發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漢族和少數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
文化豐富多彩。
(4)市民氣息濃厚,城市商業活動的興盛,使市民階層得以發展壯大。他們文化程度不高,這就要求文學
藝術領域出現滿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
考向 2 宋元文學藝術
【典例】(2023·遼寧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舊唐書》200 卷,后晉劉啕等歷時 4 年撰成。編修者以唐代國史、實錄及朝報、吏牘、家
狀等為主要編撰材料,但對材料缺少剪裁和整理,“敷衍成帙”。紀傳中大量抄錄唐代皇帝詔敕和臣僚奏
疏、表章、詩賦等,屢現“本朝”“今上”等文字。因其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唐
紀》時,紀事多取自《舊唐書》。
北宋時,仁宗令歐陽修等重修唐史,歷時 17 年乃成《新唐書》225 卷。書中創設 4 表,增加 3 志及
列傳 331 人,列傳部分還參考了碑志、家譜等新材料。新設《藩鎮》《奸臣》《叛臣》《逆臣》等類傳,
并將《忠義》調至類傳第一。大刪《舊唐書》所錄詔令、奏疏等,或直接將駢文改寫成散文,總字數比《舊
唐書》少約 16 萬字。
——摘編自陳高華等《中國古代史史料學》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史料角度分別概括《舊唐書》與《新唐書》的價值。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唐書》的編修原因及其編纂原則。
【變式訓練】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鄭思肖(1241—1318),號所南,福建人,南宋學者、畫家。少時勤奮,侍父讀書,明忠孝
廉義,14 歲中秀才,后又考取太學生。宋亡后,不肯仕元,改名“思肖”,暗寓思趙宋。他畫蘭不畫土,
人問其故,則曰:“一片中國地,為夷狄所得,吾忍畫耶?”一生寫愛國詩歌 400 余首。晚年隱居蘇州,
邑宰“脅以賦役”索一幅墨蘭,他答曰:“頭可斷,蘭不可得!”逝世前,將田產交托寺廟,用作祭祀家
人和接濟鄉鄰。元末直至清,多人為他作傳,成為“遺民”的典范。抗日戰爭時期,郭沫若在《國畫中的
民族意識》里,稱贊鄭思肖是“民族意識濃烈的人”。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人大記者招待會回答臺灣問題
時,引用其詩作“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
——摘編自《蘇州府志·鄭所南小傳》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鄭思肖的人格內涵。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簡析后世研究鄭思肖的價值。
【變式訓練】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宋代時期,女性文學進一步發展。據記載,先秦至唐,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不過 33位,而
宋代女詞人近 90人,女詩人 200多人。宋代女性作家有的來自宮廷嬪妃、大家閨秀,有的來自平民百姓、
婢妾娼妓。她們中,除李清照、朱淑真外,魏夫人、吳淑姬、溫琬、張玉娘等人,也是當時較為著名的女
性作家。她們從閨閣中走向了世界,突破了女性文學單一的閨中詩模式,其中更有抒情寫景、詠史懷古、
軍旅邊塞、愛國之詩等,整體質量達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的最高峰。
——摘編自李蘭《宋代女性文學成因及價值探析》等
材料二 宋代將女性作為文學創作對象的風尚盛行。如詞作品中描寫最多的便是女性,這與宋代歌
樓酒肆業的高度繁榮密切相關;同時,詞的婉約性決定了它更多地以“綺筵公子,繡幌佳人”為描寫對象。
除此之外,宋代文學中還有較多女性形象塑造的是話本小說。它對市井小民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尤為成功,
《快嘴李翠蓮》中的李翠蓮、《碾玉觀音》中的璩秀秀等,她們努力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平等
的愛情和獨立的人格,其經典形象深入人心。
——編自杜少靜《淺析宋代女性與文學之關系及其產生原因》
(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女性文學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將女性作為文學創作對象的風尚盛行”的原因。
考向 3 宋元科技
【典例】(2023·浙江卷 6 月)我國古代有位科學家改進和創制了簡儀、圭表等多種天文觀測儀器,“皆
臻于精妙,卓見絕識,蓋有古人所未及者”。他還主持大規模科學觀測,編制歷法,“歷成,(世祖)賜
名曰《授時》,頒行天下”。這位科學家是( )
A.郭守敬 B.裴秀 C.徐光啟 D.沈括
【變式訓練】1.精通天文的宋朝官員蘇頌出使遼朝期間,正好遇到遼國冬至,遼人要求宋使入朝賀節,但
蘇頌不肯,因為遼歷比宋歷早一日。他知道對方“不禁天文、術數之學,往往皆精”,“其實契丹歷為正
也”,在回朝后將此事奏報宋廷,糾正了這一失誤。對這一事件理解正確的是( )
A.宋朝文化科技相對落后 B.契丹注重吸收中原習俗
C.遼國促進天文歷法發展 D.遼宋政權長期對立沖突
【變式訓練】2.宋時形成了“有相當數量的專門制造紙的工匠和作坊”,許多人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專門從
事紙的生產,如陜西路期郡縣一帶,“人以紙為業,號紙戶”,廣西的賓州、澄江洞的許多人家以“造楮
為業”等。上述現象可以印證宋代( )
A.傳統科技領先世界 B.地域分工日趨細致
C.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D.重農抑商政策松動
知識點 3 文化傳承(選必三)
一、學校教育
①宋朝是書院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
②南宋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是中國書院發展史上的第一個綱領性學規
二、書籍
北宋畢昇發明用膠泥制的活字,是印刷技術一次質的飛躍,有利于書籍的普及。
1.(2024·廣東卷)宋代巨賈彭則愛好儒學,“為其子延接師友,不問其費”,曾捐書于州學。郡從事為
之記,稱其為“販夫”,彭氏子孫皆恥之。知州認為,彭則所為是善事,遂刪“販夫”二字。這可以用來
說明當時( )
A.士農工商界限被打破 B.科舉制度促進了社會公平
C.地方官學教育的普及 D.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
2.(2024·安徽卷)1311 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議海運事。嘗令海船自揚子江逆流而上,至江東寧國、池、
饒、建康等處運糧,然航道險阻,“糧船俱壞,歲歲有之。又湖廣、江西之糧運至真州(今江蘇儀征、六
合一帶)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將嘉興、松江秋糧,及江淮、江浙財賦都總管府歲
征之糧一并海運。這說明,元代( )
A.江南糧食商品化程度高 B.稅糧北運促進海運發展
C.長江流域經濟趨于平衡 D.財賦重心沿江逐漸西移
3.(2023·全國甲卷)民眾日常生活能夠反映時代特點。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現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
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紅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聽人說書
C.到指定市場用銀元購物 D.出門時穿件黃色棉袍
4.(2023·浙江卷 1 月)宋代是書院發展的重要時期。有北宋學者云:“五代學校不修,學者多各從其師,
是以廬山有白鹿洞書院,嵩陽、岳麓亦各有書院,國朝各賜以書籍。后庠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
或聞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有官員謂:“國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
建書院以養士。”據此材料,無法得出的結論是( )
A.五代時學校凋敝、書院興起 B.北宋一度出現學校興盛而書院衰落的現象
C.宋代崇文抑武,推動書院發展 D.宋代書院成為科舉考試與人才培養中心
5.(2023·全國乙卷)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朱熹等人在各地
任官期間,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師友、鄉賢的著述,地方官學、民間書院等亦以刻書為己任。這
有助于( )
A.士族階層的出現 B.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C.科舉制度的興起 D.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
6.(2023·海南卷)有學者認為,宋代的識字率相對較高。真定府的一處摩崖石刻顯示,山區牧羊人也有
能讀會寫者;南方農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讀者十家而五六”,邵武軍的許多村落“皆
聚徒教授”。這一現象表明當時( )
A.書院制度日趨完備 B.雕版印刷相當普及
C.崇文興教漸成風尚 D.文化重心已經南移第 07 講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和文化
目 錄
01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2
02 知識導圖·思維領航 .................................................................................................3
03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3
考點一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 .............................................................................................3
知識點 1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發展 ..............................................................................................................3
考向 1 宋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7
考向 2 宋元商業和城市發展 ......................................................................................................................8
考向 3 經濟重心南移 ..................................................................................................................................9
知識點 2 遼宋夏金元社會變化 ................................................................................................................11
考向 4 宋元社會生活的變化 ....................................................................................................................11
知識點 3 遼宋夏金元交通建設(選必二) ............................................................................................13
考點二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和科技 .........................................................................................14
知識點 1 遼宋夏金元的思想與教育 ........................................................................................................14
考向 1 儒學的復興 ....................................................................................................................................16
知識點 2 遼宋夏金元文化與科技 ..........................................................................................................17
考向 2 宋元文學藝術 ................................................................................................................................20
考向 3 宋元科技 ........................................................................................................................................22
知識點 3 文化傳承(選必三) ..............................................................................................................23
04 真題練習·命題洞見 ...............................................................................................23
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
選擇題:遼寧卷、湖北卷、重慶卷、
2024
安徽卷
宋元經濟發展及經濟重心 選擇題:河北卷、浙江卷 6 月、湖北
南移 2023 卷、全國甲卷 本講為高考命題熱點,題型
(3 年 15 考) 非選擇題:北京卷 以選擇題為主,復習時關注
一些命題關鍵詞:稻麥復種
選擇題:全國乙卷
2022 制、基層市場、民間貿易、
非選擇題:江蘇卷
互市交易、商業革命、經濟
選擇題:山東卷、廣東卷
2024 重心南移、契約租稅、海上
非選擇題:安徽卷
宋元社會生活的變化 絲綢之路、程朱理學、宋詞、
(3 年 5 考) 2023 選擇題:全國乙卷 話本、市民階層、三大發明、
2022 選擇題:重慶卷 宋代書院等,這一時期是封
2024 建經濟繼續發展,民族交融無
1 進一步發展時期,復習時多選擇題:江蘇卷、山東卷、浙江卷
2023 關注。宋元時期思想及文化成就 月、浙江卷 6 月、全國乙卷、海南卷
(3 年 12 考) 非選擇題:遼寧卷
選擇題:重慶卷、天津卷、廣東卷、
2022
湖南卷、浙江卷 1 月
復習目標:1、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
2、認識遼宋夏金元在文化方面的新變化。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考點一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
知識點 1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發展
一、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一)農業的發展
1、耕作制度:宋朝時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普及,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糧食產量。
2、經濟作物的種植:一些地區出現了固定種植某種經濟作物的農戶,對傳統自然經濟結構有一定突破;宋
朝開始在內地種植棉花,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廣,南方植棉逐漸普遍,帶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
3、邊疆開發:在遼夏金元統治之下,邊疆地區獲得進一步開發,漠北、東北、西北、西南的農業都有顯著
進步。
(二)手工業的發展
1、制瓷業:
①宋朝制瓷技術有重要改進,出現了以五大名窯為代表、風格各異的眾多特色瓷器,色彩多變,
質感渾厚。
②元朝燒出了新型彩繪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紅。
③ 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繼絲綢之后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
2、礦冶業:
①煤的開采量很大,都城東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 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
3、印刷業:印刷業在宋元時期發展迅速,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
4、紡織業:元朝以后,紡織機成為農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
5、造船業:宋元時期造船工藝和航海技術有重大進步。
二、商業和城市的發展
(一)商業的發展
1、市場繁榮:
①宋朝面向大眾的基層市場蓬勃涌現。
②宋與遼夏金各政權之間的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官方設置榷場進行互市交易,民間貿易也相當活躍。有利
于加強各民族政權間的經濟文化聯系,促進民族交融。
2、貨幣經濟發展:
①原因:商品流通規模的擴大,使得貨幣需求量劇增。
②表現:北宋錢幣年鑄造量最多時高出唐朝十多倍,并開始出現紙幣交子;元朝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
主幣發行。
3、信貸契約
①宋朝以后,當鋪在進行一般的消費性動產抵押放貸的同時,也開始進行經營性的放貨,還逐步發展出了
有息存款;
②宋朝以后,契約的應用更加廣泛。
4、海外貿易繁榮:
①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財源。
②大型遠洋海船裝載絲織品、瓷器等,遠銷亞非許多國家和地區,輸入中國的商品則以香料、珠寶等為主。
③主要外貿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
(二)城市興盛
1、集鎮
2、城市
①北宋東京和南宋臨安人口多時均超過百萬,市場活躍,交易頻繁,娛樂活動豐富多彩。
②元朝恢復臨安的舊稱杭州,它被外國旅行家稱為“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
③元大都是當時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市的繁榮
【唯物史觀】宋代商業發展的影響?
史料一: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如糖蜜糕、灌藕、緞背心、逍
遙巾、四時玩具。.…畫山水扇。中瓦子浮鋪有西山神女賣卦……其余橋道仿巷,亦有夜市撲賣果子糖等
物……至三更不絕。
[宋]吳自牧《夢粱錄》
史料二:但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實是,宋朝時的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絲毫未對中國
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而西方與此相應的商業革命卻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加速社會流動,使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給宋朝科技文教的繁榮創造了契機。
(2)沖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抑商思想、門第觀念等),推動了科舉制的發展。
(3)推動了宋代統治政策的調整,如稅收、對外政策、不抑兼并等。
(4)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
(5)促進城市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習俗等。
(6)商業發展反作用于農業和手工業,推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經濟重心南移
1、經濟重心南移各個階段
①先秦到秦漢時期:中原開發早,經濟重心在北方;
②魏晉南北朝:南方得到開發,南北差距縮小,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
③唐朝中期: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④南宋:經濟重心完成南移 ⑤元朝:南北經濟差距進一步擴大。
2、影響:
①帶動南方城市的發展與繁榮。(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②帶動南北交通的發展;
③帶來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促進南方文化教育的發展(科舉取士南北分卷制度)
④北民南遷促進民族的融合
⑤導致南方某些地區過渡開發,一定程度上損壞了生態環境,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啟示:政治穩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戰亂、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只能破壞社會生產力和摧毀
經濟發展的成果。
【史料實證】經濟重心南移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數比例
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楊遠《西漢至北宋中國經濟我呢話之向南發展》
史料反映了唐宋時期的哪一經濟現象?指出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
【答案】經濟現象: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原因:北方戰爭頻繁,社會動蕩,南方相對安定,政府重視農業
生產;北民南遷,帶來大量勞動力資源和生產技術;南方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
四、賦稅制度
1、宋朝
①宋承唐制,征收兩稅,但附加稅繁雜多變,派發各種徭役。
②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繳納免役錢、助役錢,官府募人代役。
2、元朝:基本上沿襲唐朝的租庸調和兩稅法,但在稅糧外又增設“科差”,按戶之上下征收絲和銀兩。
【史料實證】元朝賦稅的特點及原因?
史料:宋代“不抑兼并”,允許產權自由流動,“貧富無定勢”,世家大族進一步削弱……兩稅法使古
代賦稅制度由“舍地稅人”到“舍人稅地”方向發展……宋代廢良賤戶籍制,根據居城或居鄉,劃為“坊
郭戶”與“鄉村戶”…又根據居民有無不動產,劃分“主戶”與“客戶”,再以家庭財產之多寡,將主戶
劃為不同戶等。上等戶納稅多,下等戶納稅少,客戶由于沒有田產,則不用繳稅,更不會被束縛在土地
上……此外,宋代立法規定:一個人移居到一個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獲得當地戶口。這樣,大量商人、
傭工、流民涌入城市。
據吳鉤《戶口冊上的中國》
特點 原因
南北異制 元朝統治者征服各地的時間不同,只能因時立制,不可能強求統一;元朝疆域遼闊,
各地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風俗習慣不盡一致,因此只能因地立法,不能強求制度
上的統一;賦稅制度的差別,有利于元朝對各族、各地人民實行分而治之的統治
商稅和鹽稅較之 由于商業的繁盛,使商稅無論是品類還是數額都有明顯增加,成為元朝財政的主要
前代有所發展 收入之一
賦稅征鈔 元代貨幣經濟發達,國家以鈔為法定通貨
考向 1 宋元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典例】(2024·湖北卷)元英宗即位初,中書省奏議:南宋故地納入版圖四十余年來,有田地的納地稅,
做買賣的納商稅,此外別無征發,比北方的漢人負擔要輕;田多的富戶們,有的一年收二三十萬石租子,
納的官糧卻輕。據此可知,元朝前期( )
A.抑制土地兼并 B.優容江南經濟 C.簡化賦稅名目 D.提高南人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南宋故地納入版圖四十余年來,有田地的納地稅,做買賣的納商稅,
此外別無征發,比北方的漢人負擔要輕;田多的富戶們,有的一年收二三十萬石租子,納的官糧卻輕”可
知,元朝前期,南方地區納稅較北方輕,這說明元朝前期,政府優容江南經濟,B 項正確;元朝政府并未抑
制土地兼并,排除 A 項;材料沒有簡化賦稅名目的相關信息,無法得出此結論,排除 C 項;元朝實行四等
人制,南人地位低下,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變式訓練】1.南宋《農書》記載,一是將“地勢之宜”列在“天時之宜”之前;二是將天時、地利統一
起來合稱為“天地時宜”;三是更重視人的因素。“人定勝天”一詞在南宋中期開始出現。據此可知,此
書( )
A.全面總結了傳統農業生產技術 B.標志傳統農學完成根本性轉變
C.強調積極主動地改造利用自然 D.深受理學格物致知觀念的影響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宋代(中國)。據材料“三是更重視人的因素。‘人定勝天’一詞在南宋中期開始出現”可知,
這反映了人在農業中的作用高于自然地理環境,反映了該書強調積極主動地改造利用自然,C 項正確;材料
只涉及人定勝天的理念,沒有涉及傳統農業生產技術的總結,排除 A 項;南宋的《農書》雖然出現了新的
理念,但仍舊屬于傳統農學的范疇,排除 B 項;格物致知指的是充分的認識萬物從而加深對理的認識,與
材料內容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變式訓練】2.宋朝時期,政府頒布《盜耕種法》對盜耕種和盜收割他人田地者加以嚴懲。但針對業主主
動拋荒的逃田,政府立法規定“逃戶亦限半年……限外不歸……除墳塋外,充為永業”,而盜耕種逃田者
“免稅三年,三年之后為世業”。這可用于說明宋朝( )
A.嚴格保護個人權益 B.司法過程靈活務實
C.政府缺乏契約精神 D.產權流轉渠道多樣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宋朝(中國)。材料中提到的《盜耕種法》對盜耕種和盜收割他人田地者進行了嚴懲,這體現了
宋朝政府對個人財產權的保護。然而,對于業主主動拋荒的逃田,政府的立法規定則顯示了一種靈活務實
的態度。政府并沒有強制要求逃田的業主返回耕種,而是在一定期限后,允許盜耕種逃田者免稅三年,并
在三年后將其作為世業,這體現了政府在處理實際問題時的靈活性和務實性,B 項正確;“嚴格保護個人權
益”主要體現“政府頒布《盜耕種法》對盜耕種和盜收割他人田地者加以嚴懲”這部分材料,排除 A 項;
“政府缺乏契約精神”不符合史實,排除 C 項;材料顯示了產權流轉的一種方式,但這并不是題目的主要
考點,而且這種流轉方式是在特定情況下(逃田)才出現的,不能全面代表宋朝的產權流轉情況,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考向 2 宋元商業和城市發展
【典例】(2024·遼寧卷)元代官員對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則四方之商賈,與百工之事為多……
奇貨用物,本末纖巨,莫不畢至。”下列描寫上都的詩句中,可與該描述互證的是( )
A.西關輪輿多似雨,東關賬房亂如云 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時春
C.黃鸝聲絕孤雁鳴,萬騎千車互來去 D.向來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
可知準確時空是:元代(中國)。根據材料“在市者,則四方之商賈,與百工之事為多……奇貨用物,本
末纖巨,莫不畢至。”并結合所學可知,在當時的市場上可以見到各種珍奇少見之物,各種工匠的活計都存
在,這反映出元代商品貿易較為發達。元人“西關輪輿多似雨,東關賬房亂如云”的詩句,反映其商業區
繁華熱鬧的景象,A 項正確;“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時春”記錄的是元上都的風物人情,以及元上都這座
草原生態城市的繁榮,排除 B 項;“黃鸝聲絕孤雁鳴,萬騎千車互來去”和“向來冰雪窟,今作帝王州”
描寫的是自然風景, 與商品經濟的發展無關,排除 CD 項。故選 A 項。
【變式訓練】1.景祐元年(1034 年)十一月甲辰,宋仁宗詔曰:“京舊城內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毀撤
之,遣入內押班岑守素,與開封府一員專其事”。《宋刑統·侵巷街阡陌》中也規定:“諸侵街巷阡陌者,
杖七十”。到 1079 年,政府又開始陸續征收“侵街錢”“侵河錢”等。上述舉措反映了,當時( )
A.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B.市坊制度瓦解的趨勢
C.經濟立法體系的完備 D.世俗門第觀念的淡化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京舊城內侵街民舍在表柱外者,皆毀撤之,遣入內押班岑守素,與開
封府一員專其事”與“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北宋前期,政府對于街巷阡陌的
限制較為嚴格,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加,原有的市坊制度確實出現了松動和改變,坊市之間的界
限被打破,市場開始擴散到城中各地,宵禁制度也逐漸廢弛,因此題干內容反映了這時期坊市制度逐漸瓦
解,B 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政府對于“商業”的壓制與管理的具體措施,無法得出“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
的結論,排除 A 項;材料只體現“《宋刑統·侵巷街阡陌》”的部分條款,無法得出“經濟立法體系的完
備”的結論,排除 C 項;材料主旨“市坊制度瓦解”,而“世俗門第觀念的淡化”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變式訓練】2.北宋時期,具有較強商業功能的城市數十個,主要分布在中原、東南地區,而荊湖路、廣
南路等地區(今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及廣西北部)的大型貿易中心數量很少。造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
素是( )
A.經濟重心的南移 B.人口流動的加劇 C.區域開發的程度 D.政治局勢的影響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宋代。根據
材料,北宋時期,具有商業功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中原和東南地區,而中部和西南地區較少,因為這些地
區開發較晚,較落后,C項正確;經濟重心南宋時期轉移到南方,排除A項;人口流動和城市發展無關,
排除B項;北宋時期境內整體都比較穩定,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考向 3 經濟重心南移
【典例】(2023·浙江卷 6 月)有學者認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統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
經濟文化重心已經固著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不能佐證該觀點的是( )
A.《元史》記載:“(大都)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
B.明末大臣奏稱:“國家財賦,專倚三吳,而蘇(州)、松(江)獨甲于天下”
C.康熙帝詩云:“東南財賦地,江左人文藪”
D.清代浙江學者言:“吾鄉山水清遠,其人明銳而疏達”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反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元明清(中國)。根據材料“經濟文化重心已經固著南方不可移易了”并結合所學可知,南宋時
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經濟重心的南移使全國經濟發展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元明清時期南方經濟在壓倒
北方的形勢下繼續發展,D 選項的意思是“我的家鄉山清水遠,那里的人們聰明敏銳而待人開放”,這無
法反映經濟重心在南方,D 項正確;A 項中“無不仰給于江南”可分析出經濟重心在南方,南方成為主要
糧食供給中心,排除 A 項;B 項中明末國家財賦專倚三吳,強調江南經濟繁榮,對國家財政的重要性,排
除 B 項;C 項中的“東南財賦地,江左人文藪”說明東南是經濟文化重心,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變式訓練】1.10 世紀后期,媽祖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為保護神,人們認為她具有控馭大海乃至維持沿海
地區秩序的能力。12 世紀中期以后,媽祖被納入到國家認可的神譜,成為政府主導下祭祀的對象之一,對
后世的影響不斷擴大。這反映出( )
A.政府認可并接受民間媽祖崇拜 B.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
C.東南沿海社會經濟影響力上升 D.政府廢止了抑商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 10 至 12 世紀的中國。
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媽祖崇拜原本是具有地域色彩的民間信仰,媽祖被賦予佑護漁民和海商航海安全及
維護沿海地區安定的特殊社會功能。宋元以后,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海上絲綢之路興盛,東南沿海地位上
升,媽祖信仰的影響力隨之不斷擴大,折射出東南沿海經濟社會影響力上升,C 項正確;媽祖由民間自發崇
拜的地方保護神發展為屢受朝廷冊封的國家神明,體現了政府對民間崇拜的認可,但與題干主旨不符,排
除 A 項;材料無法得出女性社會地位提高的結論,排除 B 項;材料未涉及政府廢止抑商政策的相關信息,
與史實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變式訓練】2.《元史》記載:“(大都)百司庶府之繁,衛士編民之眾,無不仰給于江南”;明末大臣
奏稱:“國家財賦,專倚三吳,而蘇(州)松(江)獨甲于天下”;康熙帝詩云:“東南財賦地,江左人
文藪”。以上內容反映了( )
A.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B.元明清時期,經濟重心一直在南方
C.元明清時期,政治重心依然在北方 D.元明清時期,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材料可知,元朝以及明清時期,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其財賦都仰仗江南地區,說明
此時,經濟重心一直在南方,B 項正確;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在材料中沒有描述,排除 A 項;
元明清時期,政治重心依然在北方,與材料描述的主要意思不符,排除 C 項;元明清時期,經濟格局未發
生重大變化,經濟中心依然在南方,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知識點 2 遼宋夏金元社會變化
一、宋朝時期
1、原因:①世家大族的衰落;②商品經濟的發展;③科舉制度的發展;④政府政策的調整。
2、表現:
①門第觀念淡化
官方:科舉考試原則上面向全社會開放,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
民間:婚姻擇偶以當下政治、經濟地位為重,不再關心祖先名望。
②社會關系變化
階層變化:賤民階層數量減少;奴婢被自由雇傭代替。
契約租佃:佃農較少受契約關系以外的人身束縛。
國家限制松弛: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官府干預,對百姓遷移等限制更加松弛。
二、金元時期:出現了一定的逆轉,但從長時段來看,發展趨勢沒有大的變化。
【歷史解釋】宋朝社會變動的原因
史料:宋代的社會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封建貴族所有莊園的農奴部分被解放,佃戶受地主
束縛的程度降低,以自由平等為原則的新社會出現。……封建貴族專政的特權被削弱,科舉制度的公平、
開放有利于平民百姓社會地位的提升,也加強了平民參與政治、受教育的權利。…產生了新興市民階層,
城市格局中封閉式的市制和坊制被瓦解,即市(商業區)與坊(居民區)之間相互區分、隔離的傳統格局
被打破,各種商店沿街開設,居民區與商業區相混雜,連成一片。
摘編自戴雨薇《宋元時期瓦子勾欄樂人群體研究》
(1)科舉制程序完善,提供了嚴密而又開放的入仕途徑。
(2)抑商政策的放松,商人社會、經濟地位的提高。
(3)土地地權流轉加快,推動庶族地主的崛起與流動。
(4)商品經濟與城市繁榮(根本原因),拜金主義思想的萌發。
(5)市鎮經濟的繁榮,為小農的橫向空間流動提供條件。
(6)人身依附關系的不斷減弱,社會階層平等性增強。
(7)兩宋社會的自由、開放與平民化社會的發展。
考向 4 宋元社會生活的變化
【典例】(2023·全國乙卷)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朱熹等人
在各地任官期間,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師友、鄉賢的著述,地方官學、民間書院等亦以刻書為己
任。這有助于( )
A.士族階層的出現 B.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C.科舉制度的興起 D.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南宋時期(中國)。據材料“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及所學知識可知,書籍作為
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載體,南宋時期書籍的流行推動了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D 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
知,自三國、西晉以來,一些聲名顯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特權,形成
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稱為士族,所以,士族階層并非在南宋時期出現,排除 A 項;漢武帝時期,儒學
正統地位確立,排除 B 項;隋朝時期確立科舉制,唐朝進一步發展,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變式訓練】1.宋朝為杜絕考官徇私舞弊,建立了“糊名”和“謄錄”制度。同時朝廷明詔:“國家開貢
舉之門,廣搜羅之路……如工商雜類人內有奇才異行,卓然不群者,亦許解送。”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反映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B.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
C.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D.解決了人才選拔的弊端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宋代中國。據材料“糊名”“謄錄”制度有利于防作弊,有利于維護科舉制的公平公正和社會中
下層讀書人進入仕途,推動社會階層流動,據材料“廣搜羅之路……如工商雜類人內有奇才異行,卓然不
群者,亦許解送”并結合所學“宋代科舉制原則上面向全社會開放,更加強調公平競爭”可得出,這種做
法有利于工商業者進入仕途,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綜合材料兩層意思,可知,C 項正確;A 項有一定道
理,但只解釋了第二層意思,片面理解了材料,排除 A 項;科舉制將選官權力收歸中央,有利于加強中央
集權,但是材料不是強調的這個角度,排除 B 項;“解決了”表述太絕對,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變式訓練】2.宋代,兼并之家“物業不一,或有邸店、房廊,或有營運鈔物,初無田畝,坐役鄉里”,
并通過進納、科舉、聯姻等形式進入“貴”的行列。社會用官名稱呼富人成為時尚,如員外、承務、郎等
較為普遍。這可用于說明宋代( )
A.科舉制度向全社會開放 B.商品經濟影響社會生活
C.政府對社會的控制松弛 D.商人挑戰士大夫的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商人和地主通過進納、科舉、聯姻等形式進入“貴”的行列,并
且社會用官名稱呼富人成為時尚,體現了商品經濟影響社會生活,B 項正確;材料可用于說明宋代商品經濟
影響社會生活,未體現科舉制度向全社會開放,排除 A 項;材料可用于說明宋代商品經濟影響社會生活,
未涉及政府對社會的控制情況,排除 C 項;材料可用于說明宋代商品經濟影響社會生活,D 項說法錯誤,
不符合材料,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知識點 3 遼宋夏金元交通建設(選必二)
一、國內陸運
1、擴展了漢唐的交通網,修筑了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構成了以大都為中心通向全國乃至境外的驛
路交通網,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并運輸官府物資;
2、相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
二、國內水運
三、對外交通
陸路:
①大都→高麗
②大都→察合臺汗國→欽察汗國、伊利汗國→阿拉伯→歐洲
海路:
①登州、明州→高麗、日本
②泉州、廣州→東南亞→印度→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沿岸
考點二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和科技
知識點 1 遼宋夏金元的思想與教育
一、儒學的復興
(一)儒學復興運動
1、背景:從三國到五代,儒家學說日益僵化,社會影響總體來說不及佛教和道教。
2、興起:從北宋中期起,一批學者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
3、主張: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特別是希望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
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
4、口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為北宋張載所說,意
思是,為社會構建一套以仁義道德為核心的精神價值觀,賦予民眾生命的意義,繼承發揚先賢即將消失的
學問,為萬世開辟永久太平的基業。)
5、結果:被稱為理學或道學的學派影響逐漸增大。
(二)程朱理學
1、概念:理學比較注重抽象思維,是一套包括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的理論體系。
2、代表:北宋的程顥、程頤和南宋的朱熹,因此這一學派也被稱為“程朱理學”。
3、內容: ①宇宙觀:認為“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也稱“天理”。
②人生觀:人生的目標,應當是“存天理,滅人欲”,即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最終實現對“天
理”的充分體驗,從而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③方法論:“格物致知”,認為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
理學帶有客觀唯心主義傾向。
4、傳播特點:普及化、通俗化、民間化
5、影響: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①注重氣節道德,強調責任使命,強化家國觀念。②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③壓制、扼殺人的自然欲望和創
造性
6、程朱理學宇宙觀、人生觀相結合的特點:
①“天理”是萬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人世間的倫理綱常是“理”的具體化。
②一方面“理”具有本體地位,相當于“天道”;另一方面,“理”又無處不在,不僅存在于自然界萬事
萬物之中,也體現于社會人際關系當中。
7、受官方尊崇的原因:
①經過唐末五代以來長期分裂戰亂,傳統封建綱常倫理遭到極大的破壞,儒家倫理道德急需重建。
②程朱理學是一種以儒、佛、道交融為特征的新儒學,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規范和修養方法,適應了
封建統治的需要,為專制統治提供了哲學論據。
(三)儒學教育的探索:
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并且加以注釋,作為先于“五經”(《詩
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儒學基礎讀物。
【家國情懷】程朱理學的價值觀引領
史料:程顥、程頤創立了“性即理”的理學唯心主義國家哲學,具有封建倫理綱常,要求人們“去人欲”,
維護和身體力行三綱五常,不要犯上作亂,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構建的以儒學綱常名教為核心的
龐大唯心主義國家哲學體系,更加理論化、系統化,其地位幾近孔子。
摘編自于今《國家哲學與社會主義國家哲學的理論概述》
(1)程朱理學崇尚道德,重義輕利,強調自我約束,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有著積極影響。
(2)具有和諧意識:強調人與自然、家庭、國家的和諧意識。
(3)具有憂患意識:對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進取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今天人們依然能從中得
到啟示。
(4)強調身體力行、自立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動和促進作用,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作用。
【歷史解釋】中國古代傳統教化特點
史料 宋代,理學家們通過對所控制的科舉制度進行改革,將科舉考試的內容逐漸收縮到儒家學說的核心上
來。與之相配合,注重蒙學教育的教材和讀物的編寫,通過兒童時期特有的認知特點,將儒家價值觀念傳
播提前至兒童時期。更難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規家訓的編纂,士大夫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長久地延續,
運用儒家三綱五常規范族人、家人的社會和家庭生活習慣,將儒學的原則和制度滲透到民眾的生活中,促
進了儒學的世俗化和社會化。
——摘編自《淺析宋代儒學社會化的新途徑》
(1)教化理念德性化:德教為先與道德至上。“德教為先與道德至上”的核心理念貫穿中國古代教化思想。
(2)教化途徑系統化:層級教化與立體網絡。傳統教化系統既包括各級各類組織化的學校系統,也包括鄉
約、族法、家規、祭祀禮儀、蒙學等自發的社會教化系統。
(3)教化手段多樣化:典范塑造與制度規約。典范塑造、榜樣作用成為古代教化的重要方法。制度規約是
傳統教化活動的又一方法。
(4)教化內容綜合化:儒學經典教育與通俗教育。在教育內容方面,我國古代傳統教化的顯著特征是以儒
學經典教育為主,并以通俗教育輔助之。
考向 1 儒學的復興
【典例】(2023·山東卷)北宋理學家張載認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簡則治之精,不簡則不精,
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則事無不治者。……為天下者,奚為紛紛必親天下之事 ”這表明張載主張( )
A.擴大地方權力 B.恢復郡國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機構 D.簡化官員選任程序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簡則治之精,不簡則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
分之于人,則事無不治者。……為天下者,奚為紛紛必親天下之事?”可知,張載認為,若一切都由中央
朝廷來管,必有許多事情管理不好,所以,要實行“封建”,擴大地方的權力,這與北宋時期地方的邊防
無力有一定的聯系,A 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中央權力過大,而非主張恢復郡國并行制度,排除 B 項;材
料描述的是中央與地方權力的分配,沒有體現中央機構的健全以及官員選拔制度,排除 C 項和 D 項。故選 A
項。
【變式訓練】1.北宋時期,散文家的作品常常洋溢強烈的民族意識;南宋時期,從岳飛《五岳祠盟記》到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等,亦是如此。此外,宋代豪放派、婉約派詞人,也具有同樣意識。這主要是由于
宋代( )
A.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 B.社會經濟的繁榮
C.文學作品的傳承發展 D.科舉制度的推行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兩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兩宋時期文學作品洋溢強烈的民族意識,結合所學知
識可知,兩宋時期理學興起,強調歷史使命,加之當時民族問題復雜,北宋與遼、西夏時有戰爭,北宋后
被金所滅,南宋偏安一角,與金對峙,故此期間主流意識是理學思想激起民族意識,A 項正確;B 項是宋文
學繁榮的原因,但無法體現文學主題的主要因素,排除 B 項;C 項與相關史實不符合,排除 C 項;科舉制
度的推行是為朝廷選拔合適的人才,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變式訓練】2.與唐文化開放博大善于吸收外來文化相比,宋文化則趨向單純內斂高雅,注重人文品性涵
養,審美情趣方面也從外在的羈旅漫游、征戍遷謫逐漸轉向豐富多彩的心智活動。據此推知( )
A.科舉制是影響宋文化特征的主要原因 B.宋文化特征的形成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
C.宋文化的發展逐漸轉向封閉保守落后 D.國家分裂動亂影響了宋文化的發展特征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宋朝(中國)。宋文化的內斂高雅,注重人品涵養以及豐富多彩的心智活動,與理學的“格物致
知”理念、講究心性誠明的哲學體系和道德修養有關聯之處,B 項正確;唐宋都實行科舉制,這不是造成唐
宋文化差異的主要原因,排除 A 項;內斂高雅,注重人文涵養不代表其封閉保守落后,排除 C 項;國家分
裂動亂與單純內斂高雅的文化以及豐富多彩的心智活動無內在邏輯,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知識點 2 遼宋夏金元文化與科技
一、文學藝術
(一)文學
1、宋詞:
①興起:唐朝后期出現的一種新詩體——詞,到宋朝進入鼎盛時期。
②特點:詞的句子長短不等,用來配樂歌唱,根據樂譜分為不同的詞牌,各有固定格式。
③代表人物: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和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
2、元曲:
①構成:元朝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雜劇(形式)。
②散曲:散曲是一種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③元雜劇:演員將成套的散曲連綴在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來表達
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形成了雜劇。元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代表作家有關漢卿、王實甫
等。
3、話本:宋元時期,城市中說書演出非常盛行。說書底本稱為話本,實際上就是早期的白話小說。
(二)藝術
1、書法:宋元兩朝,書法名家輩出,與唐朝相比更加追求個性,不拘法度。
2、繪畫:
①繪畫成就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不強調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
②花鳥畫、人物畫水平也很高。
二、科技成就
(一)三大發明
1、概況:在宋朝基本成熟。
①印刷術:雕版印刷已經相當普及,北宋工匠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②火藥:火藥被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由燃燒型火器逐步發展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擊火器。
③指南針: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
2、影響:三大發明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唯物史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中國和世界文明產生的影響
誤區警示:印刷術與造紙術:畢昇不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人,因為唐朝時就已經有了雕版印刷術,他發明
的是活字印刷術。蔡倫也不是最早發明造紙術的人,西漢時已出現紙,蔡倫只是改進了造紙術。
1、對中國的影響:
①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里程碑,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②奠定了中國文明古國的地位,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作出的巨大貢獻。
③由于受封建專制制度的影響和社會環境的限制,明清時期以后,四大發明未能轉化為推動中國社會發展
的巨大動力。
2、對世界文明(歐洲)的影響:
①造紙術的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促進了世界文明和文化的發展。
②印刷術傳入歐洲,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進程,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③火藥傳入歐洲,為歐洲資產階級戰勝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促進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④指南針的使用,為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提供了技術支持,改變了世界面貌。
(二)著名科學家
1、沈括:北宋科學家,所著《夢溪筆談》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科技成果。
2、郭守敬:元朝科學家。
①最突出的成就是設計和監制了多種天文觀測儀器。
②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新的歷法《授時歷》,其中測定的數據在當時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3、王禎:元朝農學家,編撰的《農書》集北方和南方的農業技術于一體,其中關于農業工具的記載尤為豐
富。
三、其他成就
(一)醫學
針灸:建立在經絡學說基礎上,治療效果顯著,簡便經濟,受到中國人的歡迎,也被世界許多其他國家所
接受。
(二)文字
遼夏金文字
1、特點:遼夏金都模仿漢字字形創造了本民族文字。
2、內容: ①遼先后創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還進行文學創作。
②金也創制了女真文字,在科舉中開設女真進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題。
③西夏文通過出土文獻大量保存下來,包括佛經、法律、字典,以及從漢文翻譯過來的經史著作。
蒙古文字
1、畏兀體蒙古文:
①創制: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兒文字拼寫蒙古語,形成畏兀體蒙古文。
②代表作及意義:《蒙古秘史》,作為游牧民族自己撰寫的歷史,在史學史上具有特殊價值。
2、八思巴字
①創制: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傳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創造出一套拼音符號,用以拼寫蒙古語,
也用來廣泛拼寫漢語等多民族語言。
②意義:這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
【唯物史觀】宋元文化與社會政治、經濟、科技之間的關系
史料:兩宋市民們無意于追求典雅的意境,濃郁迷離的詩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并情調熱烈地滿足感官享
受的藝術樣式,因此,市民文化從誕生起,便顯示出一種野俗的活力與廣闊的普及性。而因文人介入,宋
詞、宋畫趨于雅化,蘇軾提出“文人畫”這一觀念,文人畫家力圖掙脫現實的束縛,借著靈活、自由的表
現手法,以“表現自我”為創作原則,在啟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獨立自主、不畏強暴等方面起了不
可估量的作用。
摘編自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政治 中央集權的加強 兩宋時期,理學興起,并逐漸成為官方哲學,適應了中央集權政治發展的
需要
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 宋朝知識分子地位較高,促進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榮;元朝知識分子地位
較低,促進了元曲的繁榮。
國家的分裂和統一 兩宋時期,國家分裂,兩宋文學家多憂世之作,影響了兩宋詩歌、辭賦和
繪畫藝術的發展
經濟 商品經濟的發展 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市民階層隊伍的擴大,適應市民階層文化生活需要
的宋詞、話本、風俗畫、戲曲等得到發展
科技 印刷術的發展 印刷術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的普及和傳播,并為科舉制的發展完善提供了條
件。
【歷史解釋】宋元科技文化發展的主要特點
史料:宋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法國漢學家謝和耐稱它為“中
國的文藝復興”……在數學、傳統醫學、傳統天文學、法醫學、傳統農學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政
府推動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夢溪筆談》《圣濟錄》《洗冤集錄》《統天歷》….四大發明指南針
用于航海、火藥用于軍事,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促進了科學知識的傳播。
摘編自劉芹《儒學與中國古代科技一—以宋明為例》
(1)高度繁榮。宋元文化是我國封建文化的高峰,如三大發明、宋詞、元曲、世俗文學、史學、繪畫等。
(2)科技領先。這一時期是我國科技成就的輝煌時期,許多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大大推進了世界文明
進程。
(3)全面發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就;漢族和少數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宋元
文化豐富多彩。
(4)市民氣息濃厚,城市商業活動的興盛,使市民階層得以發展壯大。他們文化程度不高,這就要求文學
藝術領域出現滿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
考向 2 宋元文學藝術
【典例】(2023·遼寧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舊唐書》200 卷,后晉劉啕等歷時 4 年撰成。編修者以唐代國史、實錄及朝報、吏牘、家
狀等為主要編撰材料,但對材料缺少剪裁和整理,“敷衍成帙”。紀傳中大量抄錄唐代皇帝詔敕和臣僚奏
疏、表章、詩賦等,屢現“本朝”“今上”等文字。因其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唐
紀》時,紀事多取自《舊唐書》。
北宋時,仁宗令歐陽修等重修唐史,歷時 17 年乃成《新唐書》225 卷。書中創設 4 表,增加 3 志及
列傳 331 人,列傳部分還參考了碑志、家譜等新材料。新設《藩鎮》《奸臣》《叛臣》《逆臣》等類傳,
并將《忠義》調至類傳第一。大刪《舊唐書》所錄詔令、奏疏等,或直接將駢文改寫成散文,總字數比《舊
唐書》少約 16 萬字。
——摘編自陳高華等《中國古代史史料學》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史料角度分別概括《舊唐書》與《新唐書》的價值。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唐書》的編修原因及其編纂原則。
【答案】(1)《舊唐書》價值:較多保存唐代原始文獻的面貌,缺少剪裁和整理。
《新唐書》的價值:文字精湛,卻失去許多珍貴史料。
(2)原因:《舊唐書》史料較多,文字冗長;強調本朝統治的正統性。
編纂原則:語言精煉;總結藩鎮割據的歷史教訓。
【解析】(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朝中國。
《舊唐書》價值:根據材料“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對材料缺少剪裁和整理”可分析出較多保存唐代原
始文獻的面貌,缺少剪裁和整理。
《新唐書》的價值:根據材料“大刪《舊唐書》所錄詔令、奏疏等,或直接將駢文改寫成散文,總字數比
《舊唐書》少約 16 萬字”可分析出文字精湛,卻失去許多珍貴史料。
(2)本題是背景類和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朝中國。
原因:根據材料“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可分析出《舊唐書》史料較多,文字冗長;結合所學可知,強調本
朝統治的正統性。
編纂原則:根據材料“保存很多原始材料”可分析出語言精煉;根據材料“新設《藩鎮》《奸臣》《叛臣》
《逆臣》等類傳”可知,總結藩鎮割據的歷史教訓。
【變式訓練】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鄭思肖(1241—1318),號所南,福建人,南宋學者、畫家。少時勤奮,侍父讀書,明忠孝
廉義,14 歲中秀才,后又考取太學生。宋亡后,不肯仕元,改名“思肖”,暗寓思趙宋。他畫蘭不畫土,
人問其故,則曰:“一片中國地,為夷狄所得,吾忍畫耶?”一生寫愛國詩歌 400 余首。晚年隱居蘇州,
邑宰“脅以賦役”索一幅墨蘭,他答曰:“頭可斷,蘭不可得!”逝世前,將田產交托寺廟,用作祭祀家
人和接濟鄉鄰。元末直至清,多人為他作傳,成為“遺民”的典范。抗日戰爭時期,郭沫若在《國畫中的
民族意識》里,稱贊鄭思肖是“民族意識濃烈的人”。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人大記者招待會回答臺灣問題
時,引用其詩作“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
——摘編自《蘇州府志·鄭所南小傳》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鄭思肖的人格內涵。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簡析后世研究鄭思肖的價值。
【答案】(1)人格內涵:高潔堅貞、真淳自得的主觀之趣;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愛國情操。
(2)價值:弘揚民族精神;宣揚愛國精神;研究宋代理學的社會影響。
【解析】(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朝(中國)。人格內涵:據材料“他畫蘭不畫土,人問
其故,則曰:‘一片中國地,為夷狄所得,吾忍畫耶?’”“晚年隱居蘇州,邑宰“脅以賦役”索一幅墨
蘭,他答曰:‘頭可斷,蘭不可得!’”,可得出: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據材料“一生寫愛國詩歌
400 余首”,可得出:愛國情操;據材料“遺民的典范”,可得出高潔堅貞、真淳自得的主觀之趣。
(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材料“抗日戰爭時期,郭沫若在《國畫中的民族
意識》里,稱贊鄭思肖是‘民族意識濃烈的人’。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人大記者招待會回答臺灣問題時,
引用其詩作‘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可得出:弘揚民族精神;宣揚愛國精神;據材料“少時勤奮,
侍父讀書,明忠孝廉義,14 歲中秀才,后又考取太學生。”并結合所學可得出:研究宋代理學的社會影響。
【變式訓練】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宋代時期,女性文學進一步發展。據記載,先秦至唐,有作品流傳的女作家不過 33位,而
宋代女詞人近 90人,女詩人 200多人。宋代女性作家有的來自宮廷嬪妃、大家閨秀,有的來自平民百姓、
婢妾娼妓。她們中,除李清照、朱淑真外,魏夫人、吳淑姬、溫琬、張玉娘等人,也是當時較為著名的女
性作家。她們從閨閣中走向了世界,突破了女性文學單一的閨中詩模式,其中更有抒情寫景、詠史懷古、
軍旅邊塞、愛國之詩等,整體質量達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的最高峰。
——摘編自李蘭《宋代女性文學成因及價值探析》等
材料二 宋代將女性作為文學創作對象的風尚盛行。如詞作品中描寫最多的便是女性,這與宋代歌
樓酒肆業的高度繁榮密切相關;同時,詞的婉約性決定了它更多地以“綺筵公子,繡幌佳人”為描寫對象。
除此之外,宋代文學中還有較多女性形象塑造的是話本小說。它對市井小民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尤為成功,
《快嘴李翠蓮》中的李翠蓮、《碾玉觀音》中的璩秀秀等,她們努力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平等
的愛情和獨立的人格,其經典形象深入人心。
——編自杜少靜《淺析宋代女性與文學之關系及其產生原因》
(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女性文學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將女性作為文學創作對象的風尚盛行”的原因。
【答案】(1)特點:女性作家數量增多;女性作家出身階層廣泛(或創作群體的廣泛性);名家輩出;文
學作品題材多樣;作品內容豐富等。(任意答出 4 點即可)
(2)原因:社會經濟的繁榮促進了娛樂業的發展;受宋詞、話本等文體自身特點的影響;商業的發展和城
市人口增加(或市民階層隊伍的壯大);文學家對女性覺醒意識的認同等。
【解析】(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特點:據材料“宋代女詞人近 90 人,女詩人
200 多人”得出女性作家數量增多;據材料“宋代女性作家有的來自宮廷嬪妃、大家閨秀,有的來自平民百
姓、婢妾娼妓”得出女性作家出身階層廣泛(或創作群體的廣泛性);據材料“除李清照、朱淑真外,魏
夫人、吳淑姬、溫琬、張玉娘等人,也是當時較為著名的女性作家”得出名家輩出;據材料“突破了女性
文學單一的閨中詩模式,其中更有抒情寫景、詠史懷古、軍旅邊塞、愛國之詩等”得出文學作品題材多樣,
作品內容豐富。
(2)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中國。原因:據材料“與宋代歌樓酒肆業的高度繁榮密切相關”
得出社會經濟的繁榮促進了娛樂業的發展;據材料“詞的婉約性決定了它更多地以‘綺筵公子,繡幌佳人’
為描寫對象。除此之外,宋代文學中還有較多女性形象塑造的是話本小說。它對市井小民中女性形象的塑
造尤為成功”得出受宋詞、話本等文體自身特點的影響;據材料“《快嘴李翠蓮》中的李翠蓮、《碾玉觀
音》中的璩秀秀等,她們努力掙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平等的愛情和獨立的人格”得出文學家對女
性覺醒意識的認同;此外還可以從商業發展、城市人口增加等方面分析。、
考向 3 宋元科技
【典例】(2023·浙江卷 6 月)我國古代有位科學家改進和創制了簡儀、圭表等多種天文觀測儀器,“皆
臻于精妙,卓見絕識,蓋有古人所未及者”。他還主持大規模科學觀測,編制歷法,“歷成,(世祖)賜
名曰《授時》,頒行天下”。這位科學家是( )
A.郭守敬 B.裴秀 C.徐光啟 D.沈括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還主持大規模科學觀測,編制歷法”、“賜名曰《授時》,頒行天下”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期,郭守敬奉命修訂新歷法,歷時四年,制訂出《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
最先進的一種歷法,為修訂歷法,還改制、發明了簡儀、圭表等多種天文觀測儀器,A 項正確;魏晉時期
的裴秀著作是《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排除 B 項;明朝的徐光啟修訂了《崇禎歷
書》,排除 C 項;北宋的沈括代表作是《夢溪筆談》,排除 D 項。故選 A 項。
【變式訓練】1.精通天文的宋朝官員蘇頌出使遼朝期間,正好遇到遼國冬至,遼人要求宋使入朝賀節,但
蘇頌不肯,因為遼歷比宋歷早一日。他知道對方“不禁天文、術數之學,往往皆精”,“其實契丹歷為正
也”,在回朝后將此事奏報宋廷,糾正了這一失誤。對這一事件理解正確的是( )
A.宋朝文化科技相對落后 B.契丹注重吸收中原習俗
C.遼國促進天文歷法發展 D.遼宋政權長期對立沖突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宋朝(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可知,精通天文的宋朝官員蘇頌出使遼朝期間,得知遼歷比宋歷
早一日,他知道契丹歷為正,回朝后將此事奏報宋廷,糾正了這一失誤,由此得知遼國促進天文歷法發展,
C 項正確;宋朝文化科技在當時處于領先位置,排除 A 項;材料沒有說契丹注重吸收中原習俗,排除 B 項;
宋朝官員出使遼朝不能得出對立沖突,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變式訓練】2.宋時形成了“有相當數量的專門制造紙的工匠和作坊”,許多人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專門從
事紙的生產,如陜西路期郡縣一帶,“人以紙為業,號紙戶”,廣西的賓州、澄江洞的許多人家以“造楮
為業”等。上述現象可以印證宋代( )
A.傳統科技領先世界 B.地域分工日趨細致
C.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D.重農抑商政策松動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
空是 宋朝時期(中國)。據題意可知,宋朝時期造紙業繁榮,說明紙張的用量增大,由此可以折射出文化
事業的繁榮發展,C 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不能說明宋朝時期傳統科技領先世界,排除 A 項;材
料說明宋朝時期造紙業繁榮,并不能體現低于分工日趨細致,排除 B 項;宋朝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
動,但是材料強調文化事業的發展,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知識點 3 文化傳承(選必三)
一、學校教育
①宋朝是書院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
②南宋朱熹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是中國書院發展史上的第一個綱領性學規
二、書籍
北宋畢昇發明用膠泥制的活字,是印刷技術一次質的飛躍,有利于書籍的普及。
1.(2024·廣東卷)宋代巨賈彭則愛好儒學,“為其子延接師友,不問其費”,曾捐書于州學。郡從事為
之記,稱其為“販夫”,彭氏子孫皆恥之。知州認為,彭則所為是善事,遂刪“販夫”二字。這可以用來
說明當時( )
A.士農工商界限被打破 B.科舉制度促進了社會公平
C.地方官學教育的普及 D.文治政策提升了士人地位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知州認為,彭則所為是善事,遂刪‘販夫’二字。”可知,富商彭則
因向州學捐書,所為是善事,得到知州贊賞而刪除原先所記之“販夫”身份,這說明國家倡導的文治政策
在地方治理中得到應用,D 項正確;封建社會下,士農工商界限始終存在,只是會受到商品經濟發展的沖
擊,排除 A 項;富商彭則并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無法體現科舉制度促進了社會公平,排除 B 項;地方官學
教育的普及說法絕對化,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2.(2024·安徽卷)1311 年,朝廷遣官至江浙議海運事。嘗令海船自揚子江逆流而上,至江東寧國、池、
饒、建康等處運糧,然航道險阻,“糧船俱壞,歲歲有之。又湖廣、江西之糧運至真州(今江蘇儀征、六
合一帶)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宜”。于是將嘉興、松江秋糧,及江淮、江浙財賦都總管府歲
征之糧一并海運。這說明,元代( )
A.江南糧食商品化程度高 B.稅糧北運促進海運發展
C.長江流域經濟趨于平衡 D.財賦重心沿江逐漸西移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元朝政府為了解決糧食北運的問題,開始海運的嘗試,但初期并
非一帆風順,而是遇到很多困難,如曾經嘗試用海船到長江沿岸將稅糧通過長江運輸,但航道險阻,損失
較大;湖廣、江西的稅糧勻速同樣也遇到問題,于是最終將嘉興、松江秋糧,及江淮、江浙財賦都總管府
歲征之糧一并海運,海運雖然遇到一定困難,但為了解決北方糧食賦稅運輸的問題,反而促進海運發展,
這體現了稅糧北運促進海運發展,B 項正確;材料主旨是南方稅糧的運輸,和江南糧食商品化無關,排除 A
項;長江流域經濟趨于平衡說法絕對化,排除 C 項;財賦重心沿江逐漸西移不符合史實,這時重心還是在
東南地區,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3.(2023·全國甲卷)民眾日常生活能夠反映時代特點。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現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
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紅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聽人說書
C.到指定市場用銀元購物 D.出門時穿件黃色棉袍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北宋(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唐以后,隨著坊市制和宵禁制度的松弛,夜市,這一經濟
形態才在夾縫中逐漸萌芽。到了北宋時期,坊市制終于成為過去,這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政治的穩
定,經濟的繁榮,造就了夜市的產生。歷史上夜市的真正開放并形成規模是在宋代。據《宋代商業史研究》
載:乾德三年(公元 965 年)四月十三,太祖趙匡胤下令開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來,不得禁止。”
所以可能出現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晚上去夜市聽人說書,B 項正確;玉米在 1531 年最早傳到廣
西,紅薯進入中國約為 1593 年,而北宋的存續時間是 960 年—1127 年,排除 A 項;中國歷史上大量使用
銀子做貨幣開始于明朝中期,此時歐洲殖民者攜帶這海量白銀從美洲來到中國沿海,這些銀子的涌入才讓
中國市場上白銀的儲量達到了可以支持日常交易的地步,排除 C 項;宋朝仁宗之時規定不準一般人身著黃
色為底色和配圖花樣,排除 D 項。故選 B 項。
4.(2023·浙江卷 1 月)宋代是書院發展的重要時期。有北宋學者云:“五代學校不修,學者多各從其師,
是以廬山有白鹿洞書院,嵩陽、岳麓亦各有書院,國朝各賜以書籍。后庠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
或聞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有官員謂:“國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
建書院以養士。”據此材料,無法得出的結論是( )
A.五代時學校凋敝、書院興起 B.北宋一度出現學校興盛而書院衰落的現象
C.宋代崇文抑武,推動書院發展 D.宋代書院成為科舉考試與人才培養中心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后庠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或聞矣”“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
建書院以養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書院曾經一度衰落,后來中央太學、地方書院都是人才培養的
機構,D 項符合題意,選擇 D 項;根據材料“五代學校校不修,學者多各從其師,是以廬山有白鹿洞書院,
嵩陽、岳麓亦各有書院”可知,五代時學校凋敝、書院興起,A 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A 項;根據材料“后
庫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或聞矣”可知,北宋一度出現學校興盛而書院衰落的現象,B 項不符合題
意,排除 B 項;根據材料“國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建書院以養士”可知,宋
代崇文抑武,推動書院發展,C 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5.(2023·全國乙卷)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如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朱熹等人在各地
任官期間,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師友、鄉賢的著述,地方官學、民間書院等亦以刻書為己任。這
有助于( )
A.士族階層的出現 B.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C.科舉制度的興起 D.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
時空是:南宋時期(中國)。據材料“南宋時書籍流行,文人刻書蔚然成風”及所學知識可知,書籍作為
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載體,南宋時期書籍的流行推動了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D 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
知,自三國、西晉以來,一些聲名顯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特權,形成
了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稱為士族,所以,士族階層并非在南宋時期出現,排除 A 項;漢武帝時期,儒學
正統地位確立,排除 B 項;隋朝時期確立科舉制,唐朝進一步發展,排除 C 項。故選 D 項。
6.(2023·海南卷)有學者認為,宋代的識字率相對較高。真定府的一處摩崖石刻顯示,山區牧羊人也有
能讀會寫者;南方農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讀者十家而五六”,邵武軍的許多村落“皆
聚徒教授”。這一現象表明當時( )
A.書院制度日趨完備 B.雕版印刷相當普及
C.崇文興教漸成風尚 D.文化重心已經南移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
空是宋代(中國)。據材料可知,宋代識字率較高,即便是農村地區的村落,文化風氣依然濃厚,因此可
以推斷宋代整個社會形成崇文風氣,C 項正確;材料僅顯示宋代形成崇文風氣,材料沒有講明是因書院制度
完備而形成的,排除 A 項;B 項表述符合史實,據材料無法得出宋代雕版印刷術相當普及,排除 B 項;D
項表述基本符合史實,材料中雖然有“南方農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的信息,但是材料重點不是強
調宋代南方文化重心南移,材料整體上突出宋代崇文的社會風氣,排除 D 項。故選 C 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磴口县| 海城市| 桦甸市| 双城市| 大竹县| 青阳县| 武邑县| 三门县| 平泉县| 昌宁县| 新泰市| 黄陵县| 启东市| 蒙山县| 宜兰县| 伊春市| 青冈县| 京山县| 亚东县| 合阳县| 寿阳县| 崇礼县| 务川| 青河县| 涞源县| 张掖市| 大新县| 高邮市| 维西| 武汉市| 依兰县| 镇雄县| 海门市| 崇州市| 巴彦县| 英山县| 黄冈市| 旌德县| 靖安县|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