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影響氣候的因素第2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地球運動造成地球表面太陽輻射的時間和空間分布差異。2.學會分析地球自轉運動對氣候的影響。3.了解地球公轉運動對氣候的影響,并能舉例說明。【學習重難點】重點:地球運動對氣候的影響。難點:地球運動對氣候的影響。步驟一:自主學習1.地球的自轉(1)地球自轉,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著一個地方的 。 (2)人們在經歷 的同時,也感受著 的變化。2.地球的公轉(1)公轉特征: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的平面約成 的固定夾角。(2)四季變化位置 北半球節氣名稱 時間 太陽直射點的位置A 3月21日前后 赤道B 夏至 前后 北回歸線C 秋分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南回歸線(3)五帶的劃分根據各地獲得 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陽光線的 、是否有 和 現象,將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即北寒帶、北溫帶、 、南溫帶、 。步驟二:互助探究(提示:課本78—82頁)1、合作完成課本82活動題第4題,比較地球上五帶的差異。2、在地球上的五帶中, 非洲大部分地區位于哪一個帶? 歐洲大部分地區位于哪一個帶?在七大洲中, 絕大部分位于南寒帶的是哪一個洲?3、在地球上的五帶中, 你居住的地區屬于哪一個帶? 那里有太陽直射現象嗎? 每年哪個時間段晝長夜短?步驟三:互助釋疑2021年9月23日,正值秋分,北京某學校同學進行了日影的觀測活動。圖為同學們繪制的校園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和正午日影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同學們發現,該日北京日影長度的變化規律是( )A.越來越短 B.越來越長C.先變長,后變短 D.先變短,后變長2.讀圖,對比該學校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和正午日影長短的變化,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夏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地面獲取的熱量最多B.夏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正午日影在一年中最短C.冬至日時,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地面獲取的熱量最多D.冬至日時,午太陽高度角最小,正午日影在一年中最長3.下列節日中,北半球黑夜最長的是( )A.五一勞動節 B.六一兒童節 C.八一建軍節 D.元旦4.關于地球公轉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 B.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C.公轉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變化 D.公轉時地軸是直立的且指向北極星附近5.在探究地球運動的時候,同學們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進行演示,得到左圖所示的結果。左圖所示日期地球大致運行在右圖中的( )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6.在地球上,一年內只有一次陽光直射現象的地方是( )A.赤道 B.南回歸線 C.北極點 D.極圈7.在地球上,一年內都晝夜平分的地方是( )A.赤道 B.南回歸線 C.北極點 D.極圈步驟四:互助鞏固1.“亞洲文化嘉年華”活動于2019年5月15日亮相國家體育場“鳥巢”。如圖,地球在公轉軌道上沿A→B→C→D繞著太陽公轉。(1)地球公轉產生了 (填“四季更替”或“晝夜交替”)現象。(2)這一天,北京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隨后的幾天,北京的白晝會越來越 (長/短)。(3)未來一段時間內,北京氣溫的變化趨勢是逐漸 。(升高/降低)2.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某中學地理小組在搜集地球運動造成的地理現象時,發現了“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象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下圖為“太陽直射點移動路徑圖”、表“九九消寒歌”和中國局部經緯網地區。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九九”期間,太陽直射點運行在“太陽直射點移動路徑圖”中的______(填字母)。與海南省相比,此時山東省緯度______,獲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______。(2)搜集過程中,組員發現了“某地晝長季節變化圖”。當地白晝最長時,屬于______節氣,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上,該圖反映的地點有可能是( )A.60°N B.北極圈內 C.60°S D.南極圈內步驟五:總結提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提示: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回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