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嶺南美術出版社 七年級美術上冊 第一單元 “禮”行天下 第二課 制茶具名茶禮 俗話說:"禮"行天下,不學禮,無以立。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我們守禮、尚禮,自覺地“禮”作為言行舉止的規范。 “禮”早已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我們一起用藝術的方式表現日常生活,做到明禮修身,知禮明德,行禮明事。 單元概述 學習新知 在中國文化中,茶文化不只是享用甘美的飲品,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茶藝是生活的藝術,也是“禮”的集中體現。 中國茶文化為何能流傳至今?你知道哪些品茶的禮儀呢? 一起來探討看看。 活動一: 中國茶文化流傳至今品茶的禮儀 唐代佚名《宮樂圖》局部 元代趙孟頫《斗茶圖》 宋代趙佶《文會圖》 明代唐寅《品茶圖》局部 齊白石《茶具梅花圖》 豐子愷《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調琴啜茗圖(中國畫) [唐]周昉 活動二:品茶的禮儀 請根據不同的茶葉品種,分析它們的產地、沖泡方法等,完成思維導圖,如圖所示參考。 方法步驟: 1.溫杯 溫杯就是將茶杯洗凈并用沸水淋燙。目的是保持茶杯的溫度,使茶的香氣更足、滋味更美。 2.醒茶 將茶葉放入燙過的茶杯中,用80°左右的熱水沖泡。待茶葉舒展片刻,將水倒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茶葉充分舒展開來,同時茶葉中的一些雜質、碎末也隨之流出,使下一步沖泡的茶口味更正宗,茶湯更潔凈。 沏茶與品茶 溫杯 醒茶 活動二:品茶的禮儀 3.沖泡 懸壺高沖是一種經典的沖泡方式。適當提高水壺出水的位置,讓水流如瀑布般落入杯中。高沖可以讓茶葉在水的沖擊下充分浸潤,更好地釋放出茶葉的色、香、味。 4.賞茶 5.品茶 剛剛泡好的茶溫度很高,不適合立即飲用。可以先仔細欣賞一下茶葉和茶湯顏色的變化,或者先聞一聞茶葉散發出的香味。 沏茶與品茶 等茶的溫度適宜,就可以慢慢品嘗了。 懸 壺 高 沖 賞 茶 品 茶 活動二:品茶的禮儀 活動二:品茶的禮儀 鞠的本意指一種古代游戲用的皮球,假借表示撫育、撫養和彎曲。 躬的本意指身體。 鞠躬禮源于中國,在商代有一種祭天儀式叫“鞠祭”,將祭祀用的牛羊整理彎曲成圓的鞠形表達祭祀者的虔誠和恭敬,演變到后來就形成了鞠躬禮,在生活中用來表達對地位崇高者或長輩的尊敬。 鞠躬禮 活動二:品茶的禮儀 即從腰間伸出手掌,掌心向上。表示“請”或者“謝謝”的意思。在喝茶過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禮節。 五指并攏,手掌略向內凹,手腕含蓄用力,不至顯得輕浮,行伸掌禮時同時欠身點頭微笑,講究一氣呵成。 伸掌禮 活動二:品茶的禮儀 相傳清朝乾隆“七次下江南”,是個愛玩的皇帝,有一次在江南茶館內喝茶時,他一時興起,抓起茶壺給下屬倒茶,可把大家嚇壞了,按那時的規矩,無論皇帝給什么都是賞賜,接受者要跪下謝恩,但在公共場合又不能暴露身份,下屬不便以宮廷禮儀相回,怎么辦?情急之下,一個人靈機一動以叩指謝恩,屈指代跪,自此叩指禮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不想流傳至今,竟成了一種禮節。 叩指禮 鳳凰三點頭 回旋斟水 壺嘴的方向 斟茶七分滿 雙手奉茶 寓意禮 活動二:品茶的禮儀 茶具一覽 紫砂茶具 白瓷茶具 玻璃茶具 活動三:認識不同的茶具 中國茶具造型各有不同,一起來認識不同茶具及其功能。 茶壺: 泡茶和斟茶用的帶嘴器皿 公道杯 用來裝盛茶湯,后作分茶之用 茶夾 主要用于燙洗杯具和將茶渣自茶壺中夾出 活動三:認識不同的茶具 中國茶具造型各有不同,一起來認識不同茶具及其功能。 茶則: 烹試茶時量取茶末入湯的量具 茶寵: 指茶人之寵物,茶水滋養的寵物或是飲茶品茗時把玩之物 茶盤: 用于放置茶具,承接泡茶過程中流出的茶水 活動三:認識不同的茶具 茶壺 蓋碗 主要用來泡茶 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 既可當茶壺用,又可當茶杯用 茶杯 用于飲茶 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組成 活動三:認識不同的茶具 學習用陶藝制作的藝術方式呈現茶具方法 ① 取泥及練泥,將泥土揉成圓球固定在旋轉盤上 ② 提泥(拉坯成型) 利用拉坯機旋轉的力量,配合雙手的動作,將轉盤上的泥團拉成各種形狀。 活動四:制作茶具---拉坯法 ③ 壓口 手指泥上方進行開口大小的收縮調整 ④ 裝壺嘴 先將壺嘴造型捏好后再組裝到茶杯處。 活動四:制作茶具---拉坯法 活動四:制作茶具---泥條盤筑法 展示與交流 欣賞陶藝茶具 課堂小結 本節課主要了解和感知中國茶文化的內涵及其傳統禮俗,學習陶藝制作茶具的方法,通過實踐制作出一款茶具,從而對中國茶文化禮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