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動物大家族》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蘇教版 單元(或主題)名稱 動物大家族單元主題 本單元以“動物大家族”為主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科學方法,探索動物世界的多樣性、相似性及它們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養其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課標要求 核心概念:生物多樣性:理解動物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動物分類:能夠根據動物的某些特征進行簡單分類,識別常見動物類別。動物器官與功能:了解動物通過不同的器官(如皮膚、四肢、翼、鰭、鰓等)感知和適應環境。學習內容: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的分類及其特征。魚類、鳥類、哺乳類動物的共同特征及其生活環境。列舉并描述我國的一些珍稀動物。學業要求:能夠根據動物的外部形態特征和內部結構對動物進行分類。能夠使用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等方式記錄觀察結果。能夠在科學探究中表現出興趣和好奇心,能夠基于事實調整自己的觀點。教材分析 本單元通過《給動物分類》《魚類》《鳥類》《哺乳類》四課,采用由總到分的設計思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動物分類,再分別深入探究魚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的共同特征。教材注重動手實踐和觀察描述,通過制作脊椎模型、觀察動物圖片和視頻等活動,加深學生對動物特征的理解。學情分析 學生在低年段已經學習了常見的動植物名稱及主要特征,形成了初步的生物學概念。進入中年段,學生開始關注動物類別的共同特征,具備了基本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本單元的學習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比較和分類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精神。單元目標 科學觀念:樹立動物多樣性的觀念,認識到每種動物都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解動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科學思維:培養觀察、比較、分類的科學思維方法。學會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如動物特征、習性及其與環境的關系。探究實踐:能夠設計并實施簡單的觀察實驗,記錄并分析數據。參與團隊合作,共同完成科學探究任務。態度責任:培養尊重生命、愛護自然的情感態度。增強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責任感。單元結構化活動 1. 活動一:給動物分類- 引導學生認識動物園中的動物,了解動物園的分類方式。 - 引導學生按照不同的標準(如活動區域、有無脊椎等)給動物分類。- 通過摸脊椎、做脊椎模型等活動,探究脊椎的特點和作用。2. 活動二:研究魚類觀察并描述魚類的外部形態特征及生活環境。 探究魚鰭、鰓等器官的作用,了解魚類如何感知和適應環境3.活動三:探索鳥類觀察并描述鳥類的共同特征,如羽毛、喙等。- 探究鳥類如何通過羽毛保持體溫和飛行。4. 活動四:認識哺乳類觀察并描述哺乳類動物的共同特征,如恒溫、胎生等。- 探究哺乳動物多樣的運動方式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1.知識掌握評價:通過課堂提問、學生活動手冊上的練習題等方式,檢查學生對動物分類、脊椎作用、各類動物共同特征等知識的掌握情況。2.科學探究能力評價:觀察學生在制作脊椎模型、觀察動物圖片和視頻等活動中的表現,評價其科學探究能力。檢查學生用科學詞匯、圖示符號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的能力。3.科學態度評價: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討論、實驗活動中的表現,評價其科學態度,包括好奇心、探究興趣、事實依據意識等。4.綜合評價:結合以上各項評價,給予學生綜合性的學習評價,鼓勵學生繼續保持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提高科學素養和保護動物的意識。第一課時《給動物分類》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科學探究能力: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科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動物世界的多樣性,學會基于特征對動物進行分類。2. 科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類思維,使他們能夠理解分類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夠識別并應用分類標準。3. 科學態度與責任感: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養尊重生命、愛護動物的科學態度和環保意識。4. 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傾聽他人意見,分享自己的發現,共同解決問題,提升團隊協作能力。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根據動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環境、食性等多維度進行分類的方法。教學難點:理解分類標準的多樣性和靈活性,能夠在不同情境下靈活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并進行有效分類。三、教學過程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一)情境導入 以一段生動的動物世界視頻作為開場,展示豐富多樣的動物種類,如森林中的猛獸、海洋中的魚類、草原上的羚羊等,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么多動物,我們該如何區分它們?有沒有辦法將它們歸類?”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通過直觀的視覺體驗,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對動物分類問題的思考,為后續學習鋪墊情感基礎和認知基礎。(二)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一:動物特征觀察活動步驟:分組發放動物圖片或實物模型,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記錄每種動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環境、食性等信息。探究活動二:制定分類標準,進行初步分類活動步驟:引導學生討論并確定一個或多個分類標準(如外形特征、生活環境、食性),然后依據這些標準對動物進行初步分類。探究活動三:交流分享,優化分類活動步驟:各組展示分類結果,交流分類依據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共同討論,優化分類方案。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記錄能力,為后續分類活動積累素材。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同時加深對分類標準的理解和應用。通過分享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促進知識的互補和深化,同時增強學生對分類方法多樣性的認識。(三)生活應用 引導學生思考動物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如動物園的布局設計、自然保護區的動物管理、食品安全中的動物源性產品識別等。 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同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知識總結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動物分類的意義、方法、標準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強調分類是科學研究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 通過系統總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提升學生對科學分類重要性的認識,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鼓勵學生繼續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四、作業設計(一)、填空題1、動物界根據體內是否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具有脊柱的動物,我們稱之為______動物;另一類則是不具有脊柱的動物,被稱為______動物。答案: 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2、在鳥類中,根據是否能飛翔,我們可以進一步將它們分為______鳥和______鳥。答案: 飛禽;走禽3、哺乳動物是脊椎動物中的一個重要類群,它們的主要特征是______喂養幼崽,并且大多數種類都覆蓋有______。答案: 乳汁;毛發(二)、判斷題1、所有的鳥都會飛,所以飛行能力是鳥類獨有的特征,用于區分鳥類和其他動物。答案:錯誤。2、魚類都是用鰓呼吸的,這是魚類區別于其他水生動物的主要特征。答案:錯誤。3、哺乳動物都是胎生的,這是哺乳動物最顯著的特征之一。答案:錯誤。4、根據生活環境的不同,動物可以分為水生動物、陸生動物和兩棲動物三大類。答案: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