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二節《二力平衡》分層作業基礎部分摩擦過的物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我們說物體帶了 。用 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自然界中只有 種電荷,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叫 電荷;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叫 電荷。同種電荷互相 ,異種電荷互相 。三個帶電的輕質小球出現如圖所示現象,若A球帶正電,則因為A球 (選填“失去”或者“得到”)電子,由圖可知,B球帶 電,C球帶 電。物體所帶的電荷有多有少,電荷的多少叫做 ,單位是 ,符號是 。一個電子所帶的電荷量是 C。工廠里經常使用的簡易靜電除塵技術,用一塊帶電的金屬板,把浮塵吸附在金屬板上,該靜電除塵技術的原理是 ;驗電器的工作原理是 。如圖所示,導線的內芯選用銅是因為銅是 體,導線的外皮選用橡膠或塑料,是因為它們是 體。 (選填“銅“橡膠”或“塑料”)內部有大量自由電荷。如圖所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張開一定的角度。兩片金屬箔張開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 (選填“產生了電荷”或“電荷發生了轉移”)使兩片金屬箔帶上了 電荷(選填“同種“或“異種”)。原子核由 和 組成。在原子中, 帶正電, 帶負電, 不帶電。通常情況下,原子對外 (選填“不顯”或“ 顯示”)電性。鞏固提升關于簡單電現象及相關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通過摩擦的方法可以產生電荷B.用一根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一輕質小球,發現兩者互相排斥,小球一定帶正電C.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所帶電荷量為1.6×10-19CD.用一根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一輕質小球,發現兩者互相吸引,小球一定帶正電關于摩擦起電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正電B.氣球摩擦后能吸引輕小物體,是由于摩擦可以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C.毛皮摩擦橡膠棒能帶電是由于不同原子核束縛核外電子的能力不同D.站在大地上用手掌著銅棒和絲綢摩擦,銅棒會帶正電如圖為部分物質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強弱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用絲綢摩擦玻璃棒,絲綢會失去電子B.用絲綢摩擦橡膠棒,橡膠棒帶正電C.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與用毛皮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是異種電荷D.用絲綢摩擦過的橡膠棒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是同種電荷在探究"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的實驗中,用絕緣細線懸掛兩個小球,靜止時的狀態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兩球可能帶異種電荷A.兩球一定帶同種電荷C.兩球可能一個帶電,一個不帶電D.兩球均只受兩個力下列關于導體和絕緣體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B.金屬能導電的原因是因為金屬里面有大量自由電子C.絕緣體也能導電D.絕緣體不能導電的原因是因為絕緣體內沒有電荷“祝融號”火星車(如圖所示)成功登陸火星,標志著我國探索火星的征程取得了重大進展。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種帶電粒子會對探測器的計算機系統產生影響,從而產生程序錯誤。下列粒子中,不會產生影響的是( )A.原子核 B.中子 C.質子 D.電子(實驗探究)學習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之后,小樂想知道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于是他如圖甲所示,做起了實驗。Q是一個帶正電的物體,把系在絲線上的帶正電的小球先后掛在A、B、C三處,比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帶電體的作用力的大小。(1)這個力的大小可以通過 顯示出來;(2)為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懸掛在絲線上的小球應選用 A小鋼球 B.泡沫小球(3)根據實驗現象,可得出結論: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與帶電體之間的 有關;(4)做完以上實驗,用另一個小球靠近帶正電的Q時,如圖乙所示,則另一個小球的帶電情況是 。A.帶負電B.不帶電C.二者都有可能(5)請你大膽猜想: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還可能與 有關。難點突破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驗電器A和B,A帶正電,B不帶電。現用金屬棒連接驗電器A和B,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荷從驗電器A流動到驗電器BB.電荷從驗電器B流動到驗電器AC.驗電器A得到正電荷D.驗電器B得到正電荷參考答案電(電荷)、摩擦兩、正、負、排斥、吸引失去、正、負電荷量、庫侖、C、1.6×10-19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同種電荷互相排斥導、絕緣、銅電荷發生了轉移、同種質子、中子、質子、電子、中子、不顯CCDADB(實驗探究)絲線與豎直方向夾角的大小B距離C小球所帶電荷的多少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4張PPT)15.1 兩種電荷人教版九年物理級第十五章第一節內容總覽01課標要求02學習目標03探究新知04課堂檢測05課堂總結06課后作業目錄2022新課標要求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對物理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發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學生應認識到物理學在日常生活和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03知識與技能識別并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兩種電荷;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了解驗電器的構造、原理和作用;了解原子的基本結構;并初步認識摩擦起電的實質;能區分導體和絕緣體,理解它們的基本性質及其在電路中的作用。01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以及摩擦起電的現象和原理;能在探究過程中,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實驗、收集和分析數據,以及得出結論,并能與同學交流討論。02學習目標1.認識和描述摩擦起電的現象,理解其基本原理;掌握正電荷和負電荷,并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2.理解驗電器的原理、構造和作用,學會使用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4.理解金屬中自由電子的存在以及電荷的移動;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和性質。3.了解電荷量及其單位;了解原子的結構,理解摩擦起電的實質。開門被“電”新知導入你是否遇到這樣的場景?尷尬的腈綸衣物怒發沖冠“收集”氣球你知道這些為什么會發生這些現象嗎?探索新知一兩種電荷變彎的水流被粘起的頭發吸引紙屑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1.帶電體的性質探索新知一兩種電荷玻璃棒與絲綢摩擦橡膠棒與毛皮摩擦能夠吸引輕小物體摩擦過的物體可以吸引輕小物體,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帶了電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2.摩擦起電探索新知一兩種電荷玻璃棒玻璃棒橡膠棒橡膠棒橡膠棒玻璃棒3.電荷間的相互作用電荷間有相互作用,相同電荷及不同電荷間相互作用不同。探索新知一兩種電荷4.兩種電荷及作用規律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叫正電荷毛皮摩擦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叫負電荷自然界中指存在兩種電荷,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電荷間的作用規律探索新知一兩種電荷5.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荷。單位:庫侖,符號C。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所帶的電荷量大約10-7C。一個電子所帶的電荷量為1.6×10-19C;1庫侖相當于6.24146×1018個電子所帶的電荷總量 。探索新知一兩種電荷6.驗電器1.構造:金屬球、金屬桿、絕緣墊、金屬箔。 2.原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3.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4.方法:將物體接觸金屬球,如果金屬箔張開,則物體帶電。 課堂檢測 一有A、B、C三個用絲線懸吊著的輕質小球,相互作用情況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A帶正電,則C一定帶正電B.若A帶負電,則C一定帶正電C.若B帶正電,則A一定帶正電,C一定帶負電D.A、B一定帶同種電荷,C則可能不帶電D課堂檢測 二學完了摩擦起電的內容后,綜合實踐課的物理小組在老師帶領下做了以下實驗:實驗室有根輕質塑料棒,老師把它放在支架上,塑料棒能在水平面自由轉動。老師先拿了一根用絲綢摩擦過的帶正電的玻璃棒靠近塑料棒,發現塑料棒被吸引,如圖甲;另一同學又拿了一支不帶電的筆靠近塑料棒,發現塑料棒也能被吸引,如圖乙。以下是幾個同學的分析,結合你的分析,你認為正確的是( )AA.塑料棒一定帶負電B.塑料棒可能帶電,也可能不帶電C.塑料棒一定帶正電D.塑料棒不帶電探索新知二原子及其結構金由金原子直接構成鐵汞鎂水由水分子構成氫原子氧原子水分子由氫原子、氧原子構成二氧化氮食鹽分子由原子組成探索新知二原子及其結構++++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電子帶負電做繞核運動。 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探索新知二原子及其結構原子1.原子是化學反應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兩種粒子構成的,電子在核外較大空間內做高速運動。3.原子核帶正電,對電子具有吸引的作用,但束縛能力有限。4.通常原子對外不顯電性是因為原子核與電子所帶電荷量相等,電性相反。探索新知二原子及其結構毛皮與橡膠棒都不顯電性橡膠棒原子核對電子束縛能力強,得到電子顯負電性。毛皮原子核對電子束縛能力弱,失去電子顯正電性。摩擦起電的實質摩擦起電不是創造電荷,而是電子的轉移。摩擦過后的兩個物體會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課堂檢測 三D如圖所示,關于氫原子的核式結構橫型示意圖正確的是( )將塑料繩撕成細絲狀,用毛皮分別摩擦塑料絲和PVC管后,將塑料絲放在PVC管上方。塑料絲就會像章魚一樣懸在空中,這就是神奇的靜電章魚實驗,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塑料絲帶電是因為與毛皮摩擦后創造了電荷B.塑料絲呈“章魚“狀的原因與驗電器工作原理相同C.塑料絲能懸在PVC管上方,是因為他們帶上了異種電荷D.用手去觸摸“章魚”后,“章魚”可以吸在PVC管上是因為他們帶上異種電荷課堂檢測 四B探索新知三導體和絕緣體金屬棒橡膠棒現象:B的金屬箔沒有張開。說明:橡膠棒內沒有電荷的移動。故驗電器B沒有帶電。現象:B的金屬箔張開,A的金屬箔張開的角度變小。說明:驗電器B帶電在金屬棒內,電荷發生了定向移動。探索新知三導體和絕緣體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金屬大地人體石墨橡膠陶瓷玻璃塑料食鹽水溶液探索新知三導體和絕緣體金屬導電靠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水溶液導電靠自由正負離子同時定向移動金屬導體內的自由電子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溶液中的正負離子正負離子的定向移動課堂檢測 五如圖:如果A帶正電,當金屬棒連接兩個驗電器時,電子怎樣移動?若A帶負電,則電子如何移動?答:如果A帶正電,當金屬棒連接兩個驗電器時,電子從B移動到A。如果A帶負電,當金屬棒連接兩個驗電器時,電子從A移動到B。1. 接觸帶電時,互相接觸的兩個物體最終帶上等量的同種電荷。2.電中和: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兩個物體接觸后,都不顯電性的現象叫電中和。探索新知三導體和絕緣體玻璃熔化導電干木棒受潮導電絕緣體和導體沒有絕對界限純水是絕緣的加了食鹽的水溶液是導體被電離的空氣導電課堂練習1.干燥的秋冬季節,人觸碰到金屬門把手有時會有”觸電”感覺。為了防止“觸電”,可手握如圖所示的“靜電消除器“去觸碰墻壁釋放靜電。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若皮膚與衣物摩擦時失去電子,皮膚會帶負電B.衣物帶電后,更不容易吸附灰塵C.觸電是因為人體產生了電荷D.金屬鑰匙、鋼尺也可以替代靜電消除器D課堂練習2.如圖所示,油罐車尾部總裝有一條拖在地上的鐵鏈,這主要是為了( )B.便于牽引車輛A.便于摩擦起電C.將產生的熱量向外傳遞D.將產生的靜電轉移到大地D課堂練習3.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如圖所示,發現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張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正電荷B.毛皮和橡膠棒摩擦后都帶負電荷C.毛皮和橡膠棒摩擦的過程中創造了電荷D.驗電器的兩片金屬箔張開是因為同種電荷相互排斥D課堂練習4.如圖所示的四種物品中,通常情況下屬于導體的是( )A.玻璃工藝品 B.陶瓷工藝品 C.銅碗 D.木質筆筒C課堂練習5.如圖甲所示,小麗在透明塑料板下放了一張愛心的圖案,用絲編裹任手指,照著圖案用力摩擦塑料板后均勻撒上木屑,豎起塑料板輕敲,板上就留下了一顆由木屑組成的愛心,如圖乙所示,這個過程模擬了靜電復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后的塑料板會帶電是摩擦創造了電荷B.摩擦后的塑料板會帶電的實質是分子的轉移C.摩擦后的塑料板和絲綢帶上了同種電荷D.木屑留在塑料板上是因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D課堂總結兩種電荷1.帶電體的性質2.正電荷與負電荷3.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4.電荷量驗電器1.驗電器的構造2.驗電器的原理3.驗電器的作用原子及其結構1.分子由原子構成2.原子的結構3.摩擦起電實質:電荷的轉移導體和絕緣體1.導體的定義及常見的導體2.絕緣體的定義及常見的絕緣體板書設計15.1兩種電荷一、兩種電荷1.帶電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2.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3.正電荷與負電荷(玻璃棒、橡膠棒)4.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5.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單位:庫侖二、驗電器1.原理:同種電荷互相排斥2.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絕緣墊3.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三、原子及其結構1.分子由原子組成2.原子由原子核與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電子帶負電,質子帶正電。3.摩擦起電的實質:電子的轉移四、導體和絕緣體1.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2.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3.導體和絕緣體沒有明顯的界限作業布置教材35頁“動手動腦學物理”1-4題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第一節《兩種電荷》教學設計課題 15.1 兩種電荷 單元 第十五章 學科 物理 年級 九年級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構成與邏輯結構《兩種電荷》這一節主要涵蓋了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驗電器、電荷量及其單位、原子及其結構、導體和絕緣體等內容。這些內容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旨在引導學生從摩擦起電這一基礎現象出發,逐步深入到電荷的本質和性質,再到電荷在物質世界中的表現和作用。從邏輯結構上看,教材首先通過摩擦起電現象引入電荷的概念,然后進一步闡述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這是理解后續內容的基礎。接著,教材介紹了驗電器和電荷量的概念,幫助學生定量理解電荷的性質。最后,通過介紹原子結構、導體和絕緣體等內容,引導學生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理解電荷在物質世界中的作用。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節教材的教學重點包括: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電荷量的概念及單位。這些內容不僅是理解后續電學知識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實驗能力的重要載體。教學難點則主要體現在對電荷本質和性質的理解上。由于電荷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學生可能難以直接從生活中獲得直觀的感知。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實驗和生動的例子,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電荷的感性認識,進而理解其本質和性質。三、教材特色與價值本節教材在編排上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同時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興趣。教材通過豐富的實驗活動和生動的插圖,使抽象的電學知識變得直觀易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此外,教材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驗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等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教學方法與策略建議針對本節教材的內容和特點,建議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和策略:1. 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摩擦起電現象和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加深對電荷概念和性質的理解。2. 啟發式教學: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電荷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 直觀教學: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等輔助教學手段,將抽象的電荷概念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幫助學生建立感性認識。2022新課標要求 1. 知識與技能要求: ① 學生應能識別并理解自然界中存在的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 ② 學生應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即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③ 學生應了解驗電器的構造、原理和作用,并能使用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④ 學生應了解原子的基本結構,包括原子核和電子的帶電情況,并初步認識摩擦起電的實質。 ⑤ 學生應能區分導體和絕緣體,理解它們的基本性質及其在電路中的作用。2. 過程與方法要求: ① 學生應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以及摩擦起電的現象和原理。 ② 學生應學會使用科學方法進行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培養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 ③ 學生應能在探究過程中,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實驗、收集和分析數據,以及得出結論,并能與同學交流討論。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求: ① 學生應培養對物理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發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② 學生應認識到物理學在日常生活和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③ 學生應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和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同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物理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1. 知識與技能: ① 認識和描述摩擦起電的現象,理解其基本原理。 ② 掌握電荷的種類,即正電荷和負電荷,并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 ③ 理解驗電器的原理、構造和作用,學會使用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④ 了解電荷量及其單位,對電荷的量化有基本認識。 ⑤ 初步了解原子結構,認識元電荷的概念,理解金屬中自由電子的存在以及電荷的移動。 ⑥ 了解導體和絕緣體的基本概念和性質。2. 過程與方法: ①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感受和體驗摩擦起電的過程,培養實驗觀察和操作能力。 ② 學會運用物理推理方法,從實驗現象中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的結論。 ③ 嘗試應用已學的科學知識去解釋和解決具體的問題,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認識到物理學在日常生活和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核心素養:1. 物理觀念: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建立起對摩擦起電、電荷種類、電荷間相互作用等物理現象和規律的基本認識,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2. 科學思維:培養觀察和分析生活中有關物理知識的實例與實驗現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3. 科學探究:通過實踐和探究,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培養他們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精神,同時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4. 科學態度與責任: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勇于發現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以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關注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的電現象,激發對電荷種類探究的興趣,并具備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學情分析 一、知識儲備與認知基礎在進入九年級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對物理學科有了初步的認識,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實驗技能。對于電荷這一概念,學生可能在之前的課程或生活中有所接觸,但對其具體性質和規律的理解可能還不夠深入。因此,在學習《兩種電荷》這一節時,學生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電荷的認識。二、學習興趣與動機學生對于物理學科的興趣和動機對于學習效果具有重要影響。對于《兩種電荷》這一節,學生可能會對其中的實驗現象和實際應用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摩擦起電、靜電現象等。這些實驗現象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實驗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三、學習難點與挑戰在學習《兩種電荷》這一節時,學生可能會面臨一些學習難點和挑戰。首先,電荷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可能難以直觀地理解其性質和規律。其次,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這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挑戰。此外,學生對于元電荷、電荷量等概念的理解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難點和挑戰。四、學習策略與方法針對《兩種電荷》這一節的學習,引導學生采用以下學習策略和方法:首先,通過實驗觀察和操作,讓學生直觀地感受電荷的存在和性質;其次,通過討論和交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動畫、視頻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最后,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探索電荷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重點 摩擦起電現象、兩種電荷及其作用規律、電荷量的概念及單位。難點 電荷的性質材料準備 玻璃棒、絲綢、橡膠棒、毛皮、驗電器、氣球、塑料尺、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PPT展示:視頻:閃電劃破夜空的壯麗畫面、穿毛衣時打火的現象、及孩子們在游樂場中體驗靜電球的奇妙時刻。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閃電會在云層中跳躍嗎?為什么在干燥的天氣里,頭發會豎起來?干燥的冬季,脫去毛衣時,會發出火花來?教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用塑料尺在自己的頭發上摩擦,然后靠近碎紙屑。提問:你看到什么現象?教師:電現象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種物理現象,它涉及到電荷、電流、電場、磁場、電能等多種概念和現象。靜電現象是指物體在摩擦、接觸等過程中產生的電荷積累現象,它會導致物體帶電并產生靜電效應。雷電現象則是大氣中電荷分布不均導致的放電現象,它伴隨著強烈的電流、光和熱效應,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都有重要影響。今天,我們就走進電的世界,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觀看視頻。思考問題。做實驗。回答:紙片被吸了起來。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靜電現象產生興趣。引導學生們深入思考,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講授新課 兩種電荷演示: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教師:請同學們將用絲綢摩擦過后的玻璃棒懸掛起來,再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玻璃棒,觀察到什么現象?教師:請同學們將用絲綢摩擦過后的玻璃棒懸掛起來,再用另一根絲綢摩擦過后的玻璃棒靠近,觀察到什么現象?教師:請同學們將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懸掛起來,再用另一根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靠近,觀察到什么現象?分析教師:從上面的實驗我們可以分析出,橡膠棒和玻璃棒所帶的電荷是不同的。并可以分析出相同的電荷互相排斥,不同的電荷互相吸引的結論。正負電荷提問:什么是正電荷?什么是負電荷?教師:正確,大量的實驗表明,摩擦不同的物體所帶的電荷,要么與玻璃棒所帶的相同,要么與橡膠棒所帶的電荷相同。所以,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電荷量教師:很顯然,一般情況下,不同的帶電體所帶的電荷多少是不一樣的。我們引入一個物理量來表示這種不同。請大家閱讀教材33頁內容。提問:什么是電荷量?電荷量的單位是什么?教師:庫侖是很大的一個物理量,1C的電荷量很大,一根摩擦過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量大約是10-7C。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教師:摩擦起電是一種可以使物體帶電的方法。通過感應帶電和接觸帶電也是使物體帶電的方式。感應帶電在生活中很常見,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學到。接觸帶電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見。就是指互相接觸的物體最終會帶上等量的同種電荷的現象。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驗電器,就是利用了接觸帶電的原理。驗電器驗電器的構造教師:請大家仔細觀察手中的驗電器,結合教材33頁插圖,說出驗電器的構造。驗電器的原理教師:當驗電器帶電時,金屬箔就會張開,想一想,驗電器的原理是什么?驗電器的作用提問:驗電器的作用是什么?原子及其結構原子的結構教師: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我們知道,常見的物質有的由分子組成、有的由原子直接組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那么,原子有沒有更精細的結構呢?請大家閱讀教材33頁內容。提問:原子是怎樣構成的?提問:電子帶什么電?提問:原子核帶什么電?提問:為什么通常情況下,物體對外不顯電性?講解:很正確。補充一點,原子核很小,有質子和中子組成,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的電是質子帶電。并且原子核集中了整個原子的大部分質量。因為不同物質的原子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不同,所以兩個物體摩擦以后,一個失去電子帶正電(顯出正電性),另一個得到電子而帶上等量的負電。所以,摩擦后的兩個物體會帶等量的異種電荷。摩擦起電的實質請大家閱讀教材34頁內容。提問:摩擦起電的實質是什么?導體和絕緣體演示:電荷的定向移動教師演示教材34頁的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提問:當用橡膠棒連接兩個驗電器時,兩個驗電器的金屬箔都沒有變化,說明什么問題?提問:當用金屬棒連接兩個驗電器時,看到什么現象?說明什么問題?提問:如果A帶的是正電荷,那么電子是怎樣移動的?提問:如果A帶的是負電呢?總結:帶電體互相接觸,最終會帶上等量的一種電荷;帶有等量異種電荷的物體接觸后,兩個物體都不帶電,這種現象叫電中和。導體、絕緣體的定義及常見的導體、絕緣體請大家閱讀教材35頁內容。然后回答問題。提問:什么是導體?常見的導體有哪些?提問:什么是絕緣體?常見的絕緣體有哪些?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關于導體和絕緣體,有以下幾點需要大家注意:純凈的水是不導電的,但是我們生活中所見到的水都不是純水,所以都導電。金屬導電是由于金屬中有大量的自由電子。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有些絕緣體在一些情況下可以變成絕緣體,比如玻璃融化后就可以導電。 操作。觀察現象。回答:玻璃棒與橡膠棒互相吸引。回答:兩個玻璃棒互相排斥。回答:兩個橡膠棒互相排斥。回答:把與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成為正電荷;與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叫負電荷。閱讀教材。聆聽講解。回答: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單位是庫侖(C)。聆聽講解。做筆記。回答: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回答:同種電荷互相排斥。回答:檢驗物體是否帶電。閱讀教材。回答:原子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構成的。回答:負電。回答:正電。回答:因為原子和所帶的正電荷與電子所帶的負電荷電量相等。閱讀教材并回答。電子的轉移。觀察實驗,分析問題。回答:橡膠棒不導電。回答:B的金屬箔張開,A的金屬箔張開的角度變小。說明B也帶了電,所以金屬棒導電。回答:從B到A。回答:電子從A移動的B。聽講,記筆記。閱讀教材。回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常見的導體有金屬、人體、大地、石墨、食鹽的水溶液等。回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常見的絕緣體有橡膠、塑料、玻璃、陶瓷等。聆聽講解。做筆記。 學生通過親手實驗,加深印象。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閱讀理解能力。接觸實物,培養觀察能力。培養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問題實質的能力。培養閱讀理解能力。課堂練習 PPT演示習題內容。請同學完成習題并指定學生向全班同學公布答案并講解。在學生講解過程中進行點評。總結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習題內容(略) 按照教師要求完成習題。回答問題。聆聽教師講解。做筆記。 鞏固新知。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小結 教師:在本節課中,我們了解了電荷的基本概念,探討了摩擦起電的現象。還學習了驗電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討論了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及區別。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會有所收獲,接下來請幾名同學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獲。對同學的發言進行點評和總結。帶領同學梳理知識點。 談收獲。聆聽教師點評。做筆記。 鞏固新知。培養歸納總結能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梳理知識點。板書 15.1 兩種電荷一、電荷:物體帶電的基本屬性二、兩種電荷1. 正電荷與負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2.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三、電荷量和單位1. 電荷量定義:物體帶電的多少2. 單位 國際單位:庫侖(C)四、帶電體的性質1. 吸引輕小物體2. 導體與絕緣體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如金屬、人體、大地等)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如塑料、橡膠、陶瓷等)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教學反思 首先,在引入新課時,我嘗試通過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作為切入點,如干燥的秋冬季節脫毛衣時的噼啪聲和小火花,以及用梳子梳頭后頭發豎起等實例,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現象迅速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這些實例,我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現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電荷的概念。在講解電荷的種類時,我采用了對比法,將正電荷與負電荷進行直觀對比,并通過實驗演示(如使用驗電器檢驗物體帶電情況)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我還強調了電荷的守恒定律,即電荷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這一原理的闡述,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電荷本質的認識,也為后續學習電流的形成打下了基礎。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部分學生在理解電荷的微觀本質時存在困難,他們難以將抽象的電荷概念與具體的物質結構聯系起來。針對這一問題,我計劃在后續教學中增加更多的直觀演示和類比說明,幫助學生構建更加清晰的概念框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第一節《兩種電荷》分層作業(含答案).doc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第一節《兩種電荷》教學設計.doc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第一節《兩種電荷》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