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一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19---1949)總議題: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議題一:憶往昔,路在何方?議題二:迎曙光,找到出路!議題三:站起來,揚眉吐氣!知識目標 核心素養目標1.了解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中華民族復興面臨的歷史任務、黨探索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2.理解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3.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重要意義; 4.解析中國革命兩個步驟及關系。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開始標志、領導力量、發展歷程、革命道路、取勝法寶、性質、勝利的標志及成果。(重點) 新中國成立的重大意義;(難點) 1.政治認同: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明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2.科學精神:理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弘揚科學精神。3.公共參與:通過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學習目標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1.近代中國社會的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近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3.探索復興之路的主要嘗試、嘗試結果、結論?4.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馬列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意義;2.五四運動的特點及其意義?3.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意義、三大法寶?4.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性質、特點(新在哪里)?5.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決定因素?如何區分?有何關系?6.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的意義?7.毛澤東思想的創立和意義?課前預習檢測P11-19憶往昔,路在何方?(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議題一思考:結合視頻,那時的中國正處于何種困境?又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困境的?01 回憶往昔——山河破碎近代中國屈辱史1840年,英國憑借堅船利炮,發動侵略中國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國門,近代中國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一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1840-1842年1856-1860年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900-1901年01 回憶往昔——山河破碎0102面對內憂外患,中國人民面臨怎樣的歷史任務?突破提升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相對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指形式上是有自己政府的獨立自主的國家,實際上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沉淪。(政治地位上看)半封建是相對于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不斷發展壯大,在社會發展形態上是歷史的進步。(經濟結構上看)內憂:封建制度落后,加之長期閉關鎖國,經濟、政治、文化都落后外患:西方列強入侵,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目的和動力前提和基礎01 回憶往昔——山河破碎歷史任務: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有哪些仁人志士代表哪些階級做了救亡圖存的嘗試和探索?1851-1864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1861-1891地主階級洋務派洋務運動1898.6.11資產階級立憲派戊戌變法(103天)1899-1900農民階級義和團運動1901-1911封建統治階級清末新政1912資產階級辛亥革命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01 回憶往昔——山河破碎思考: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有沒有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失敗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為什么沒有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01 回憶往昔——山河破碎因為這些嘗試①缺乏先進階級力量的領導和正確理論的指導;②沒有先進的革命政黨,③沒有充分發動人民群眾④沒有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總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帝國主義不允許走封建勢力不愿意走民族資產階級沒能力走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打壓民族資產階級。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是要把中國變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維護其在華特權,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原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01 回憶往昔——山河破碎思考: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中國該何去何從?迎曙光,找到出路!(新民主主義革命)議題二0302 闊步向前——曙光初現背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覺醒年代》片段李大釗與長辛店工人一起包餃子過年,其間他問工人:“大伙兒知道有一個人叫馬克思嗎?德國人,長個大胡子。”工人們紛紛搖頭。他接著說,“馬克思有個觀點,他認為工人階級是人類社會的領頭羊,只有我們工人階級領導的社會,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社會,工人才能過上好日子……現在有一群人正在尋找他的路上。”思考:中國先進分子從那個被稱作“大胡子”的馬克思身上看到了什么重要的觀點?由此引發了對中國命運產生深遠影響的什么革命?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指導思想 開始標志 領導力量(主心骨) 發展 歷程 革命道路 取勝 法寶 性質 特點 勝利的標志和成果馬克思列寧主義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奪取全國勝利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毛澤東思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領導權: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革命前途: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革命范疇: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特點:意義: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2.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①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②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③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1)地位:(2)特點:(3)意義: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主心骨):中國共產黨上海中共一大:1921.7.23-7.31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建黨日:7月1日1921年,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思想條件+階級條件(1)歷史意義:(2)成立條件:1924五四運動19191921中國共產黨成立國民黨一大1927南昌起義193719451949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日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間軸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10年)抗日戰爭(14年)解放戰爭(3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4個階段1931抗日戰爭爆發知識點二6.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張學良楊虎城蔣介石淮海戰役:民眾用手推車推出來的勝利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大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說話要和氣、買賣要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償、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家、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領導者基礎主體任務注意:新民主主義革命本質上來說屬于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 定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關系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1840年1919年1949年1956年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鴉片戰爭民主主義革命: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社會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革命):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必然趨勢必要準備先后順序相互銜接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比較 內容 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點 最主要: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主要是三民主義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革命前途 資產階級共和國 社會主義共和國群眾基礎 群眾發動不充分 充分發動群眾革命范疇 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相同點 社會性質 都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革命任務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質 都是民主革命,又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站起來,揚眉吐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議題三新中國成立有什么意義(背誦)歷史意義(辭舊):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社會意義(迎新):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世界意義(對外):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8.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49)9.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馬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中國革命具體實際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毛澤東思想結合毛澤東思想的歷史意義:(1)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3)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近代中國社會性質歷史任務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新民主主義革命指導思想開始標志領導力量發展歷程革命道路取勝法寶性質勝利標志勝利成果五四運動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農村包圍城市、武裝 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新中國成立毛澤東思想1.中國革命走中國道路,其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2.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任務3.五四運動后中國革命開始有了主心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提示:中國革命走中國道路,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決定的。提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面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是社會主義革命的主要任務。提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開始有了主心骨,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易混易錯:矯正易錯.區分易混4.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分別是土地革命和民主主義革命。5.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6.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條件。提示: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分別是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提示: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提示: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