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學期八年級上冊美術期末試卷學校: 姓名: 班級:一、填空題:(共36分,每空2分)6.意大利安德里亞·德·薩爾托壁畫《 》。7.素描的五大調子有 、 、 、 、 。5.對比又稱 ,美學上把反差很大的兩個 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雖然使人有鮮明 的感覺仍具有統一感的現象稱為 。9.灰面是物體受 的部分為灰面灰面因物體結構產生豐富 。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3.形式美是指按照一定的規律,將美術作品的材質、 、 , 線條等外在因素組合起來,使作品呈現出的美感。8.亮面是物體直接受 的部分為亮面。4. 的中國畫局部《韓熙載夜宴圖》。二、選擇題:(共12分,每空2分1.董希文油畫( )。A《開國大典》 B轉戰陜北 C楊靖宇2.( )凡·高油畫有《圣經》的靜物。A法國 B德國 C荷蘭3.李懷安( )《靜物》。A色彩 B素描 C線描4.( )懷素的書法局部《自敘貼》。A宋代 B元代 C唐代5.物體只接受光的部分為( )。A亮面 B反光 C暗面6.中國畫《松針荔枝》是( )的作品。A 潘天壽 B張擇端 C徐悲鴻三、判斷題:(共12分,每空2分)1.周思聰中國畫局部《人民和總理》。 ( )2.明代壁畫局部,莫高窟第322窟《說法圖》。 ( )3.對比他能使主題更加鮮明,視覺效果更加活躍。 ( )4.暗面是物直接受光的部分為亮面。 ( )5.20世紀德國珂勒惠支版畫《母親》。 ( )6.物體直接受光的部分為亮面。 ( )四、連線(共16分,每幅2分)《松針荔枝》 董希文《紅星照耀中國》 馬蒂斯《開國大典》 吳道子《韓熙載夜宴圖》 珂勒惠支《自敘貼》 沈加尉《自畫像》 懷素《八十七神仙卷》 潘天壽《母親》 顧閎中五、簡答題:(共24分)1.什么是素描?(5分)2.什么是反光?(4分)3.什么是速寫?(5分)4素描的五大調子是什么?(5分)5.什么是明暗交界線?(5分)答案一、填空題1.東側、陶俑、陶馬2.世界遺產名錄3.形狀、色彩4.顧閎中5.對照、視覺、強烈6.哈比圣母7. 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線、暗面、反光。8.光9.測光、變化二、選擇題1. A 2.C 3.B 4.C 5.A 6.A三、判斷題1. √ 2. × 3. √ 4. × 5. × 6. √四、連線題《松針荔枝》 潘天壽《紅星照耀中國》 沈加尉《開國大典》 董希文《韓熙載夜宴圖》 顧閎中《自敘貼》 懷素《自畫像》 馬蒂斯《八十七神仙卷》 吳道子《母親》 珂勒惠支五、簡答題:1.什么是素描?素描是一種繪畫方式,廣義上指使用單一色彩表現明度變化的繪畫,狹義上指用于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專業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2.什么是反光?物體暗面中受到周圍反射光線影響而稍亮的部分為反光。3.什么是速寫?速寫指一邊觀察對象一邊用簡練生動的線條將其主要特點迅速畫出來。4.素描的五大調子是什么?素描的五大調子有: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線、暗面、反光。5.什么是明暗交界線?物體轉折的部位,因光線只能直射,不能轉折形成的最暗部分。人美版八年級下冊美術期末試題一、單選題(選擇這正確確答案番號.每小題1分共15分)1、花邊設計采用的是( )A二方連續B四方連續2.花布設計采用的是( )。A 四方連續B 二方連續3、西方的寫實性繪畫采用的是( )A 焦點透視B散點透視4、中國畫采用的是( )。A 散點透視B焦點透視5“清明上河圖”采用的是( ),A散點透視B 焦點透視6 “清明上河圖”是( )A 中 國畫B 油畫7.羅中立的代表作品<文親>是( )A 油畫B 中國畫8.色彩的明度是指( )A色彩的明暗B色彩的純度9.色彩的“三要素”( )。A明度 、純度、冷暖度B 黑白灰10 、色彩的三原色( )。A 紅黃藍B青蘭紫11、包裝設計的基本構成( )。A文字 圖案 商標 色彩B 圖案12、中國畫使用的筆( )A 毛筆 B 鉛筆13、“文房四寶” 指的是( )。A 毛筆 宣紙 墨 硯 B 鉛筆 圓珠筆 信號筆 排筆14、中華民族的圖騰是( )。A 龍 B 熊貓15、服裝“旗袍”是( )。A 滿族傳統服裝 B 朝鮮族傳統服裝二、判斷題(正確涂A 錯誤涂B 每小題1分共10分)1、中國文人的“文房四寶" 是指宣紙,毛筆,墨,硯。A B2、中國書法理論“蠶頭燕尾”用于隸書體。A B3、中國書法理論,當毛筆與紙面垂直是中鋒用筆反之是側鋒用筆。A B4.中國畫理論,“石觀三面”即畫石要畫三面。A B5、書法“蘭亭序”作者是中國人。A B6、中國畫理論“墨分五彩”是指黑白灰.A B7、中國畫用墨講究“墨分五彩”即干,濕,濃,淡,焦。A B8、中國畫分類,工筆、寫意、線描等。A B9、工筆畫用生宣紙。A B10、齊白石的代表作品是《墨蝦》。A B參考答案單選1-5A A A A A6-10A A A A A A11-15A A A A A判斷題1-5 A A A A A6-10 B A A B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