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4.1 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1. 國民收入分配給哪三個對象?閱讀教材,思考下面問題:2. 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3. 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怎樣的?4. 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是什么?意義有哪些?5. 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形式有哪些?6. 按生產要素分配有何意義?7. 我國個人獲得收入的途徑有哪些?8. 勞動有何重要性?2021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一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P44)(1)內容: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決定因素: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生產關系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產品的分配關系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決定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決定生產力決定決定因素根本性因素(2)★性質: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在我國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3)基本內容和要求: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4)具體形式 (記筆記)①國家機關、公有制事業單位、公有制企業中的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②農村經濟中的承包集體土地獲得的收益。能否不勞不得分配結果主體(1)范圍:公有制經濟中尺度2、按勞分配(P45)平均分配“懶漢”束縛生產力普遍貧困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生產力發展否定不勞而獲共同勞動平等分配按需分配缺乏生產力基礎揭不開鍋普遍貧困20231117按需分配現階段,我國生產力水平沒有實現高度發達,勞動產品還沒有極大豐富,不具備按需分配的物質條件(5)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①必要性: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A.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B.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C.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趕人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平均主義這會嚴重挫傷勞動能力強的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不利于社會財富增加。謀生手段不能平均分配不能按需分配②重要性(意義):A.有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B.它是對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按性質按勞分配分配類型劃分(公)勞動要素資技管土數---按生產要素分配(非公)(公+非公)工資、獎金、津貼(1)生產要素的種類3、★按生產要素分配(P45)要素 表現 適用范圍勞動要素 非公有制企業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收入 非公有制經濟資本要素 儲蓄利息、股息和紅利、債券利息(錢生錢)、 私營企業主稅后利潤(直接投資) 不受所有制限制,既可以存在公有制經濟也可存在非公有制經濟土地要素 出租房屋獲得的租金和轉讓金,轉讓土地經營權的收入 技術要素 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的收入 管理要素 憑借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獲得的收入 知識要素 知識付費、稿酬所得等 數據要素 憑借掌握數據內容、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等獲得的收入。注意:按勞分配適用于公有制經濟,按勞動要素分配則適用于非公有制經濟(2)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影響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按要素分配會導致收入差距逐漸擴大,如不加以調節會出現社會不公平的問題。積極影響消極影響知識拓展易錯易混1.按勞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除了按勞分配,還存在按生產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會保障收入。2.憑土地所得:①因此農民承包土地獲得的經營收入屬于按勞分配。(勞動性收入)②農民流轉土地所得(出讓土地的使用權的收入)、以土地使用權入股所得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財產性收入)3.科技人員的收入不一定都是按技術取得的收入。①公有制經濟的科技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按勞分配②私營或外資的科技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按勞動要素分配③技術入股、自己研究、轉讓成果專利取得的收入---按技術要素分配按勞分配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做大蛋糕很重要,分好蛋糕更考驗中國的智慧。為了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國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屬于按勞分配的是 ①個體商戶李華經營小賣部獲得的盈利收入②民營企業員工小謝獲得的工資、獎金、津貼③建國村村民在村辦集體企業領取的工資④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職工老楊獲得的工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對點練習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王某是國有控股企業工程師,去年工資收入是52 000元,獎金18 000元,津貼2 000元;其妻開一家個體雜貨店,年收入15 000元,并且承包了集體土地種植蔬菜,收入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王某一家按勞分配收入、按要素分配收入分別是 A.70 000元、15 000元B.72 000元、20 000元C.72 000元、26 000元D.77 000元、21 000元對點練習D連一連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資本要素分配按技術要素分配按勞分配張某自己開公司,年收入100萬元王某流轉土地經營權,每月獲得收入2000元劉某在某大型國企,月工資6000元李博士轉讓技術專利,獲得專利費50萬元小趙在某私營企業當工人,月薪4000元按勞動要素分配(1)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決定)使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勞動性收入 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 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經營性收入 是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如開小店、擺小攤、家庭作坊、私營企業的純收入等。轉移性收入 是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助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2)主要途徑3、★按生產要素分配(P46)小呂的爸爸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每月有工資,年終還有獎金。小呂的媽媽是一家股份制企業的管理人員,除工資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紅。家庭投資理財由媽媽負責,銀行存款和國債都有收益。小呂的爸爸和媽媽周六和周日都休息,趁著雙休日來到小呂鄉下的姑姑家探望,姑姑和姑夫是農民,轉讓了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一心一意經營“農家樂”,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業余時間還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姑夫的爸爸退休在家,每月都有養老金,姑夫的媽媽是個殘疾人,每月政府都有發放殘疾人補貼。探究與分享(P46)勞動性收入(按勞分配)勞動性收入(勞動、管理要素)財產性收入(資本要素)財產性收入(資本要素)財產性收入(技術要素)轉移性收入經營性收入 (勞動要素)財產性收入(土地要素)轉移性收入探究:小呂爸爸媽媽、姑姑姑夫獲取收入的途徑有哪些 4、弘揚勞動精神(P47)(1)原因: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2)要求:①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②要鼓勵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202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具體措施)二地區收入分配差距大城鄉收入分配差距大行業收入分配差距大行業內部收入分配差距大思考:這些不合理的現狀,應該怎么改變?至2023年,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和階段性成果呢?議一議:1.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提供了哪些可借鑒的做法?2.總結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的措施。1.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提供了哪些可借鑒的做法?2.總結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的措施。材料分析做法:部署三個“一號工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擴中:①農民工在多方面享受與普通市民同等待遇、權利和機會;②完善技術工人按技術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③以立法的方式強化技高者多得的導向;提低:①建設“共富工坊”,吸納農民就業增收;②推出共富工坊保,解除其后顧之憂;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齊發力。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加大社會保障得調節力度;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對接教材初次分配再分配zrbj-007★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P47-P49)(1)根本措施:大力發展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加社會財富和居民收入(做大蛋糕)—補充(2)制度基礎: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補充(3)總要求:理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4)兩個基本同步:要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稅收企業經營純收入企業提留報酬國家企業個人財政收入個人收入財政支出個人所得稅慈善捐贈(第三次分配)經濟建設科教文衛行政國防社會保障償還債務上繳留給發給形成形成預算用于用于初次分配再分配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范圍 物質生產部門內部 全社會 全社會主體 主要是企業 國家、政府 社會力量手段 市場機制決定 政府宏觀調控(稅收、政策、法律) 道德、文化、習慣目的 提高效率,體現公平 更加體現公平 共同富裕舉例 企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收入(租金、股息、利息),企業向國家交的稅收(如增值稅和關稅) 稅收(如:個人所得稅、財產稅) 社會保障(如:最低生活保障) 轉移支付(如:補貼) 民間捐贈、慈善事業、自愿行動區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5)在初次分配方面:(主體:企業)①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堅持多勞多得,鼓勵勤勞致富,促進機會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③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以下屬于初次分配:人們的勞動收入(如工資、獎金、津貼);財產性收入(如存款利息、房屋租金、股票分紅);按生產要素分配獲得的收入(如個人經營收入)。(6)在再分配方面(主體:政府)要加大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規范財富積累機制,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7)第三次分配(主體:社會)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種。居民個人每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重要性: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重要性—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愿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慈善公益事業。(1)根本措施: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居民收入和社會財富。(2)制度保障: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3)總要求:理順關系,構建制度體系,健全收入分配制度。(4)兩個基本同步(5)初次分配:提高兩個比重;多勞多得;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6)再分配:要加大調節力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7)第三次分配:引導、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總結:如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1. 提高最低工資標準2. 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3. 建立企業職工正常工資增長機制4. 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 加大對農產品的補貼6. 鼓勵資本、技術等要素參與分配,增加收入7. 提高個稅起征點,調節個人收入分配8. 某公司捐給災區捐款捐物1300余萬初次分配再分配再分配再分配再分配初次分配初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判斷屬于哪一次分配?易錯判斷:1. 實行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均分配的社會地位。( )實行按勞分配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2. 居民的勞動性收入屬于按勞分配。( )不一定,如果是在非公有制經濟,則是按勞動要素分配。3. 經營“農家樂”的收入屬于經營性收入。( )4. 科研人員的收入屬于按要素分配。( )不一定,在國有企業中,科研人員的工資收入就是按勞分配所得。5. 數據要素參與分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縮小收入差距。( )數據要素參與分配,雖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但會擴大收入差距。6. 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屬于經營性收入。( )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屬于財產性收入。7. 承包土地種植經濟作物獲得的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 )承包土地種植經濟作物獲得的收入屬于勞動性收入。8. 初分配體現效率,再分配體現公平。( )初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體現效率與公平。××××××√×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我國的個人 收入分配為什么措施按生產要素分配居民收入的途徑按勞分配決定因素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原因地位、內容、形式內容意義根本舉措制度保證兩個同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內容本框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