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1.2《在社會中成長》教學設計課題 《在社會中成長》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道德與法 治 年級 八年級學習 目標 核心素養目標: 道德修養:明確個人離不開社會,在社會生活中養成親社會行為,做社會的好公民。樹立積 極的生活態度,有了解、關心、融入、服務、奉獻社會的意識和愿望。 責任意識:懂得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應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條件實現個人成長。 關心集體,關心社會,增強主人翁意識。重點 養成親社會行為難點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 結合課堂素材:“羊孩的故事” 思考:1.他之前為什么不會人類的語言 2.后來又為什么掌握了人類的基本生活技能 重點問題 1.為什么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2.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及表現 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4.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通過“羊孩”的故事 導入,吸引學生注意 力,思考問題,更好 地進入學習狀態。講授新課 第一目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探究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1.講解“社會化”的含義 2.多媒體展示圖片引出:社會化的表現及社會化的結果 3.學生舉例我們的“衣食住行為什么離不開社會” 筆記: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4.思考:如何看待“宅”現象 思考:宅男宅女是否脫離了社會 提示:這些“宅人:并未完全脫離社會。他們的衣食住行都 離不開社會的提供,并且他們還借助現代的科技手段(網絡)1與社會保持聯系。 筆記:為什么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 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②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 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③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 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第二目養成親社會行為 探究二: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及表現 5.多媒體展示4個圖片 思考:面對以上“看客”現象和冷漠心態,我們應該怎樣 做 學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師總結 筆記:親社會行為的含義及表現 (1)含義: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 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2)表現: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 探究三: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6.思考:張桂梅幫助貧困山區女孩上學是一種什么行為 提示: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 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 納與認可。 7.展示圖片: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 8.播放視頻:青年志愿者實踐活動 思考:觀看視頻,這些青年志愿者從志愿服務的實踐中有什 么收獲呢 提示: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 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筆記: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①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 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②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 學生觀看視頻,6月 18日凌晨重慶多地 下起大雨一位22歲 小伙冒雨打出近20 通電話通知車主挪 車,請你評價視頻中 小伙的行為 這一 行為有什么意義 學生分組,分享自己 的答案。 汶川地震“敬禮娃 娃”,準備報考北大 思考:養成親社會行 為有什么意義 司機深夜“狂飆”, 收費員卻霸氣放行 思考:收費員的做法 啟示我們如何養成 親社會行為 2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探究四: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9.展示圖片:“致敬最美環衛人”,看這群中學生志愿者的 暖心行動 提示: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 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筆記: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主動了解社 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 ②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 他人之所急。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 的過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提供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回饋社會,我們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關心社會的發展,關愛他人,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 價值。板書 1 . 2 在 社 會 中 成 長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在社會課堂中成長)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什么是親社會行為(是什么) 主社會中成長 養成親社會行為 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為什么) 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如何做)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