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第10課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課程標準 1.了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及各地民居的差異及其特征。 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學習目標 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 運用時空觀念認識中西方村落、集鎮和城市的形成過程。 從歷史解釋的角度理解古人類居住環境的差異性及其產生的原因和影響。 通過史料探究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民居,正確認識居住條件和環境與居民的關系。知識點一 村落的產生1.人類居住形式:經歷了 的演變。2.產生原因:農業出現后,人們筑屋定居。3.含義:具有相當數量和規模的 。4.概況(1)兩河流域:最早出現。(2)世界其他地區: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長江和遼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遺址。5.特點(1)具有相當數量和規模的聚居點。(2)建有住宅、倉廩、地窖和公共活動場所等。(3)靠近大河,依水而建。6.作用(1)為人們的 提供了條件和保障。(2)為人們進行集體活動提供了便利。【知識拓展】 中國傳統村落的特點(1)中國傳統村落往往依水而建。(2)以農業生產為主(故又稱農村)。(3)具有保守性,這是由中國傳統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性決定的。(4)具有家族聚集的特點。(5)承擔一定的社會管理和教化功能。知識點二 集鎮的出現1.興起原因:(1)社會生產力發展,農業和手工業分離,商人出現。(2)為了維護財產和人身安全,簡單設防。(3)地理位置重要和優越,便于商品交換的發展。(4)常住人口的增長。2.形成過程(1)手工業者開始集聚:原始社會末期,手工業與農業分離,手工業者開始在便于交換的地方集聚,形成了 。(2)商人出現:商人的出現使手工業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榮,逐漸成為一定地域內的經濟中心。(3)筑壘設防:商人和手工業者為了保護其財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 ,形成集鎮。3.發展演變(1)中國古代的鎮主要是為 而設的。(2)兩宋時期,工商業者經營及定居的集鎮發展起來。有些鎮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長,成為一級行政機構所在地。這種集鎮吸引越來越多的手工業者和商人,促進了市場的繁榮。(3)元朝:漕運和海運發達,運河沿岸興起很多工商業集鎮。(4)明清時期:集鎮進一步發展并出現 。如浙江崇德石門鎮榨油業發達,嘉善干家窯鎮“民多業陶”,江蘇吳江盛澤鎮絲織業興盛。知識點三 城市的產生一、城市的含義城市是一定區域內政治權力、軍事防御、經濟活動、宗教祭祀的中心場所。二、城市概況1.兩河流域: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生活的地區形成了城市。2.世界上主要的農業區域:都相繼產生了一批早期城市。3.中國古代的城市(1)布局:主要分為宮殿區、手工業區和商業區、居民區。(2)商朝:城市已初具規模,統治者的 位于城市的中心。(3)周朝: 形成制度,城邑選址、面積,以及城墻高度、城郭門數、道路寬狹、宮室種類、市場分布都有規定。周朝城邑大致分為三等,天子王城、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4.西方古代的城市(1)古希臘城市: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的功能。(2)古羅馬城市:城市的 ,成為后來西方城市建設的標準。(3)歐洲中古時期:出現了一些以手工業者和商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鎮。【知識提升】古代城市發展的規律1.城市功能: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其后城市的經濟功能逐漸超過政治功能。2.商業活動:政府對城市商業活動的限制逐漸放寬。3.數量和規模:明清時期規模巨大的商業城市增多,大批中小工商業市鎮興起。4.地區分布:城市的地區分布與經濟重心南移呈相應的變化,明清新興的工商業市鎮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區。知識點四 世界各地的民居一、世界各地民居的特點民居的建造不僅體現了居住地的 ,而且反映了當地的 與文化習俗。二、概況1.兩河流域的民居(1)自然環境:雨水稀少,沒有森林,缺乏木材。(2)建筑材料:黏土和蘆葦混合制成的 和木材。(3)布局和結構:幾戶人家的房屋墻壁貼著墻壁建在一起,建筑結構基本上都是由前庭、前室、主室構成的。2.古埃及的民居(1)建筑材料:大多數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樁搭建框架,用樹枝和混合麻纖維的黏土筑墻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 鋪成屋頂。(2)功能和結構:具有防曬保溫功能。庭院是家庭活動的場所,院落的周圍有柱廊。3.中國古代的民居(1)遠古: 構成中國民居最早的兩大類型。a.巢居:多營建于南方,后世發展為干欄式民居。b.穴居:大多營建于北方,后來逐漸升至地面,形成地上建筑。(2)先秦以來a.設計:遵循嚴格的 的禮儀制度。b.布局:講求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c.結構:木構抬梁結構。(3)明朝a.結構: 的民居建筑開始普及。b.民居類型:主要有北方的窯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樓等。4.古羅馬的民居(1)布局和結構:帶有列柱圍廊的中庭,中庭左右是小房間和凹室,與入口相對的是正屋。核心是 。(2)建筑材料:以木、石、磚為主要材料,后來 逐漸得到普及。(3)建筑特征:混凝土、拱券和希臘柱式相結合。(4)發展a.原因: 造成的住房緊缺。b.表現:3世紀時,古羅馬出現了集體住宅,專供百姓或外來人員租住;4世紀時,羅馬民居大部分是 。c.影響:對后世的建筑影響深遠。5.古代北美的民居(1)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過著游獵生活,住在 中。(2)亞馬孫雨林中的印第安人:處于刀耕火種階段,在一處從事耕作,兩三年后遷徙到別處;住在圓形的 中,屋內不分隔間,但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區域。【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