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第10課 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課程標準】1.了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及各地民居的差異及其特征。2.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知識梳理】一 村落的產生1.人類居住形式的演變:從穴居、巢居、半穴居到地面筑屋。2.村落的產生原因 農業出現,筑屋定居概況 村落最早出現在兩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區,如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長江和遼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遺址布局 村落建有住宅、倉廩、地窖和公共活動場所等影響 為人們的定居、繁衍和防衛提供了條件和保障,也為人們進行集體活動提供了便利二 集鎮的出現1.原因(1)社會生產力的發展。(2)社會分工及手工業發展的推動:在原始社會末期,手工業與農業分離,手工業者開始在便于交換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鎮的雛形。(3)商業發展的影響:商人的出現使手工業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榮,逐漸成為一定地域內的經濟中心。(4)防御需要:商人和手工業者為了保護其財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壘設防,形成集鎮。2.中國古代集鎮的興起與發展(1)中國古代的鎮主要是為軍事目的而設的。(2)兩宋時期,工商業者經營及定居的集鎮發展起來。有些鎮由于地理位置重要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長,成為一級行政機構所在地,吸引了大量手工業者和商人在此開辦作坊和商鋪,促進了市場的繁榮。(3)元朝漕運和海運發達,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工商業集鎮。(4)明清時期,集鎮進一步發展,并出現專業分工。三 城市的產生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一定區域內政治權力、軍事防御、經濟活動、宗教祭祀的中心場所。2.城市的產生發展與特征產生 約公元前3500-前3100年,兩河流域蘇美爾人地區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幾個較大的居民中心結成城市。世界上主要的農業區域,都相繼產生了一批早期城市中國 布局 中國古代的城市主要分為宮殿區、手工業區和商業區、居民區發展 商朝時,城市已初具規模,統治者的宮殿和宗廟位于城市的中心周朝,營建城市形成制度,城邑選址、面積,以及城墻高度、城郭門數、道路寬狹、宮室種類、市場分布都有規定 周朝城邑大致分為三等,天子王城、諸侯都邑、卿大夫的采邑,各有定制西方 古代希臘 羅馬,古希臘城市布局中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業的功能 古羅馬城市的道路系統和供水排水系統,成為后來西方城市建設的標準中古時期 出現了一些以手工業者和商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鎮四 世界各地的民居民居的建造不僅體現了居住地的自然環境,而且反映了當地的社會經濟水平與文化習俗。地區 環境與建筑材料 建筑結構與特色古代兩河流域 雨水稀少,沒有森林,缺乏木材,用黏土和蘆葦混合制成的磚塊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撐屋頂的棟梁 基本上每一戶建筑的結構都是相同的,由前庭、前室、主室構成古埃及 大多數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樁搭建框架,用樹枝和混合麻纖維的黏土筑墻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葉鋪成屋頂。這種房屋具有防曬保溫功能 有些房屋會留些小洞或柵欄似的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動的場所,院落的周圍有柱廊續表地區 環境與建筑材料 建筑結構與特色古代中國 遠古 人們在地勢低洼潮濕的地方用樹木營巢,在地勢高亢干燥的地方挖穴而居 巢居多營建于南方,后世發展為干欄式民居。穴居大多營建于北方,逐漸形成地上建筑先秦 以來 民居的設計遵循嚴格的等級觀念和長幼有序的禮儀制度 普遍采用的是木構抬梁結構 講求對稱,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明清時期 明朝時,磚木結構的民居建筑開始普及 現存的明清民居類型主要有北方的窯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樓等古希臘羅馬 希臘 — 帶有列柱圍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中庭左右是小房間和陳放家史、祖先塑像的凹室,與入口相對的是正屋羅馬 以木、石、磚為主要材料,后來混凝土逐漸得到普及 混凝土、拱券和希臘柱式相結合 3世紀,為了緩解人口劇增造成的住房緊缺,出現了由多層樓板疊加組合而成的集體住宅,專供百姓或外來人員租住。這種建筑形態,對后世影響深遠美洲 北美 大平原的印第安人過著游獵生活 住在圓錐形的帳篷中亞馬孫雨林 亞馬孫雨林中處于刀耕火種階段 在圓形的公共居所中,屋內不分隔間,但每個家庭有自己的區域【思維導圖】【課堂檢測】1.下列與世界上最早出現的村落表述相符的是( )A.源于商人和手工業者防御的需要B.穴居和巢居是其主要的居住方式C.為人類提供了較安全的生活環境D.與古希臘羅馬民居的特點相類似答案 C解析 A項是集鎮出現的原因,排除;村落形成時人們已經學會筑屋定居,排除B項;村落是有相當數量和規模的居民聚居點,為人類提供了比較穩定、安全的生活環境,C項正確;村落最早出現在兩河流域,兩河流域的民居特點與古希臘羅馬民居的特點不相似,排除D項。2.下列關于村落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村落最早出現在兩河流域 ②尼羅河流域存在原始村落遺址 ③村落是社會分工的必然結果 ④村落是有相當數量的居民聚集點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①②與史實相符,正確;村落是農業產生的結果,與社會分工無關,排除③;④是村落的概念,表述正確。故選B項。3.下列關于集鎮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工業革命推動英國貿易小鎮出現 ②集鎮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興起 ③集鎮的出現與社會分工密切相關 ④商人的出現與集鎮的出現相關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D解析 中古時期貿易型城鎮已經出現,①錯誤;集鎮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興起,②正確;在原始社會末期,手工業與農業分離,手工業者開始在便于交換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鎮的雛形,③正確;商人的出現使手工業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榮,逐漸成為一定地域內的經濟中心,商人和手工業者為了保護其財產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壘設防,形成集鎮,④正確。故選D項。4.都城往往是農業社會皇權與文化的集結處和輻射中心。而從下圖(西漢、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現出新的變化趨勢。實際上它反映了( )A.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 B.統治階級的重視C.吸收國外建都的經驗 D.重農抑商的政策答案 A解析 從坊市的界限再到曉市、夜市的出現,體現了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故A項正確。B、C、D三項材料未體現,排除。5.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城市的評述,正確的是( )A.商業發展導致先秦城市的興起B.市鎮的興起沖擊了農村自然經濟C.唐朝城市打破了市坊界限D.明清的商貿城市已經脫離政治中心答案 B解析 先秦城市的興起并非源于商業發展,A項錯誤;市鎮的興起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沖擊了農村自然經濟,故B項正確;C、D兩項均不符合史實,排除。6.中國古代商業及城市(集鎮)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下列現象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②集鎮出現專業分工 ③四川出現紙幣“交子” ④營建城市形成制度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 D.①②④③答案 C解析 ①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②發生在明清時期,③發生在北宋,④發生在周朝,正確的順序是④①③②。故選C項。7.《三輔黃圖》載:“長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東。凡四里為一市。”這里的“市”是指( )A.多個繁華的商業市鎮 B.自然形成的民間集市C.定時一聚的廟會夜市 D.政府管理的正規市場答案 D解析 明清時期出現專門的商業市鎮,故A項錯誤;民間集市指的是草市,與材料不符,故B項錯誤;夜市出現于宋朝,故C項錯誤;材料中的“市”受到了空間限制,這說明它受政府管理,故D項正確。8.有學者認為:“在建筑和城市規劃上,兩宋時期更為開放的城市設計導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現。而這相應地促進了本地市場和全國商業的發展。”這種“更為開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現在( )A.夜市的經營實現常態化B.“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C.商業活動不再受到監管D.“市”的管理適應新的經濟形勢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兩宋時期更為開放的城市設計導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現。而這相應地促進了本地市場和全國商業的發展”可知,是宋朝商業發展的表現,“更為開放”指的是商品經濟突破空間的限制,“全天候”指的是商品經濟突破時間的限制,故選B項。9.下列選項與如圖所示民居表述相符的是( )A.圖中民居位于尼羅河流域B.以木、石、磚為主要材料C.拱券和希臘柱式結構結合D.由多層樓板疊加組合而成答案 A解析 圖為古代埃及民居,A項正確。B、C、D三項屬于古羅馬建筑的特征,排除。10.《徽州古村落》中對某村落的布局這樣寫道:“整個村落以敬愛堂為中心布局設計,前后兩條溪流成弧形繞堂而過,流經家家戶戶門前,形成‘門外青山如屋里,東家流水入西鄰’的格局。”文中所體現的是( )A.宗法秩序倫理綱常 B.典型的拱形建筑特色C.傳統的四合院格局 D.磚石混合的建筑特點答案 A解析 材料中“以敬愛堂為中心布局設計”體現出宗法秩序、倫理綱常,A項正確。B、C、D三項材料沒有體現,均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