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課程標準】認識20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知識梳理】一 世界經濟的發展1.蘇聯經濟的發展(1)社會主義建設①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②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③1922年蘇聯成立,并繼續實施新經濟政策。④斯大林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2)結果:這使得蘇聯工業總產值于1937年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3)二戰后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①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發展進程中,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隨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②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2.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調整(1)經濟危機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終導致了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②影響:資本主義國家,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③結果: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扭轉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2)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調整①特點: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結合。②具體措施及結果: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3.現代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1)(二戰后)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提高了工業、農業、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門的生產效率。但是,這些變化并沒有解決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2)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并且波及范圍更大。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4.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2)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此后,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5.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這些國家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劃加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2)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3)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加上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6.21世紀以來的世界經濟21世紀以來,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同時,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面對挑戰,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二 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1.國際貿易體系形成與發展(1)背景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關稅保護本國貿易,國際貿易總量因此增速放緩,落后于生產的增長速度。世界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難。,(2)關貿總協定①成立:在美國主導下,23個國家于1947年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②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③作用: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了國際貿易發展。(3)世貿組織①成立: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②目的:各成員力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合理利用世界資源、保護環境,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中的份額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邊貿易體制。③影響:降低了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費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貿易形式的變化(1)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2)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電子商務興起后,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同時也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三 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1.國際金融體系的形成與發展(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同年,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成立,以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2)業務活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業務是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世界銀行主要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成立初期,貸款對象集中在西歐國家,后來重點轉向發展中國家。(3)新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為人們提供各種資金便利。2.金融風險失控的危害: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3.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1)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2)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3)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4)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4.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1)技術條件: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展。(2)表現①20世紀70年代末期,自動取款機開始投入使用。②20世紀末,信用卡公司實現了國際信用卡支付體系的聯網。③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人們利用電腦、手機等網絡終端,無須親自到金融網點,就能辦理轉賬匯款、投資理財、貸款兌換等業務。【思維導圖】【課堂檢測】1.“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計劃就是法令”。這說明斯大林時期經濟體制的特點是( )A.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 B.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C.擴大國營企業自主權 D.計劃和市場經濟結合答案 B解析 材料實際上強調了斯大林時期的計劃經濟體制,而且從材料“每一雙皮鞋或每一件內衣,都要由中央調配”來看,應該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任何企業都沒有自主權,也沒有市場,而且斯大林時期是完全的公有制,不可能有其他所有制形式存在,B項正確,排除A、C、D三項。2.世界貿易組織總干事魯杰羅指出,“阻止全球化無異于想阻止地球自轉”。下列事件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是( )①現代科技進步 ②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③兩極格局的結束 ④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故①錯誤;貿易保護主義不利于國際貿易,故②正確;兩極格局的結束有利于經濟全球化,故③錯誤;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給東南亞及東亞乃至整個世界造成了嚴重創傷,不利于經濟全球化的進程,④正確。故選D項。3.2008年9月,引發于美國華爾街的次貸危機演化和擴大為一場全球金融危機。面對危機,各國政府積極應對,中國政府更是這場危機中的主角。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中國開始與美國共同主宰世界經濟B.金融危機使中國迅速成為世界強國C.充分體現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D.中國化金融危機為改革開放的契機答案 C解析 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沒有與美國共同主宰世界經濟,排除A項;B項表述錯誤,排除;這場危機由美國華爾街的次貸危機引發,很快擴展到全球,充分體現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C項正確;1978年改革開放,排除D項。4.下表為《1970-1990年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規模的變化》,反映了發展中國家( )A.工業化之路仍然比較漫長B.農村人口數量呈下降趨勢C.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領先D.與發達國家差距不斷縮小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1970-1990年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規模增加不大,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不高,這說明工業化之路仍然比較漫長,故A項正確。由材料數據可推知農村人口數量上升,故B項錯誤;C、D兩項材料無法說明,故排除。5.1993年我國市場價格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由1991年的50.3%上升到93.8%,在農產品收購總額中由51.6%上升到87.5%,在工業生產資料銷售總額中由4%上升到81.1%。發生上述變化的關鍵因素是( )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效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擴大了企業自主權C.我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不斷深入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擴大開放力度答案 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正式確立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出現了市場價格在商品零售、農產品收購、工業生產資料銷售中所占比重都呈現大幅度提升現象,故選C項。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于1978年,排除A項;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于1984年,排除B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在2001年,排除D項。6.學者劉迎秋在2012年發表的《我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戰略思路》中寫道:“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我國年度國民經濟活動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主要得益于( )A.1978年改革開放的決策B.和平與發展的國際形勢C.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確立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答案 A解析 改革開放是我國現代史上的偉大變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從而推動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故A項正確。B項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在1956年就已經建立,排除;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不是主要的因素,故排除D項。7.下表為2015年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狀況比較表(金額單位:十億美元),據此可知( )A.美國貿易順差加速資本擴張B.中國貿易逆差阻礙經濟發展C.日本經濟發展增速明顯放緩D.全球服務市場機遇挑戰并存答案 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背景下美、中、日三國的服務貿易狀況,說明國與國之間的服務貿易往來更加緊密。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服務貿易的發展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對于各國來說,都是機遇與挑戰并存,故選D項。服務貿易只是一國對外貿易的組成部分,因此美國服務貿易存在順差不能得出導致資本擴張加速,中國存在服務貿易逆差也不能得出阻礙經濟發展的結論,排除A、B兩項;一國服務貿易發展狀況與經濟發展增速不存在必然聯系,排除C項。8.下圖是1944年美國建立的某一國際經濟體系,其主要作用表現在( )A.美元成為唯一國際流通貨幣B.加速了國際資本的自由流動C.確立了美元的世界霸權地位D.標志著世界貿易體系的形成答案 C解析 圖中所示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確立了美元的核心地位,故C項正確。美元是主要國際流通貨幣,但不是唯一,故A項錯誤;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該體系是金融體系,不是貿易體系,故D項錯誤。9.“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采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以上材料( )A.反映了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的目的B.揭示了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宗旨C.指出了關貿總協定簽訂的必要性D.說明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任務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采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可知,該組織具有調節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職能,應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故選D項。10.2017年6月16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宣布,銀行理事會批準新一輪3個意向成員加入,成員總數增至80個。此次批準的3個意向成員分別是湯加、阿根廷和馬達加斯加。亞投行的設立體現了( )A.國際經濟新秩序建立 B.中國國際影響力提高C.亞洲經濟的穩定發展 D.經濟多極化格局形成答案 B解析 國際經濟新秩序尚未建立,故A項錯誤;中國作為亞投行的發起國及重要成員,故其成立體現了中國國際影響力提高,故B項正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員不限于亞洲,故C項錯誤;亞投行不屬于多極化的一極,故D項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