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必2第三單元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復習案(教師)【課標要求】1、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2、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3、了解世界市場的形成,認識其對商業貿易的意義;4、認識20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知識梳理】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1)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起源 國家朝代 具體表現原始社會 條件:社會分工-產品剩余-私有制產生-交換發展 古代中國 國內貿易 商周 職業商人、官府貴族壟斷商業,工商食官春秋戰國 突破工商食官秦漢 統一“幣軌衡”.隋至宋 坊市分區制逐步瓦解元明清 農產品、手工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商幫興盛對外貿易 絲路貿易 漢至唐 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商人們將中國生產的絲綢等運往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再把歐洲和中亞等地的奇珍異寶輸往中國唐宋以后 路線:海上貿易興盛,商船從東南沿海各港口出發,近達南洋各地,遠達波斯灣、阿拉伯海和紅海沿岸地區 商品: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等 機構:市舶司朝貢貿易 明清 含義:通過朝貢和貢賜完成交易,往往厚往薄來倍償其價,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目的: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的需求 表現:朝廷對朝貢國家、路線、港口、船只數目、貢品種類均有嚴格的規定。清政府在廣州設置公行,統攬對外貿易事務。1757年,清政府將通商口岸限定在廣州一處,對外貿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古代世界 古埃及 商業歷史十分悠久,對外貿易控制在國家手中,國王經常派商隊到國外去從事貿易活動古希臘 形成若干個商貿中心 海外貿易活躍古羅馬 商貿繁榮,海外貿易航線四通八達拜占庭帝國 壟斷東方奢侈品貿易阿拉伯 亞歐非三洲中介貿易影響 促進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2)貨幣、信貸、商業契約朝代/時期 貨幣 信貸 商業契約古代中國 商朝 貝等天然物 出現契約西周 《周禮》中已經有了借貸糾紛的記載春秋 實物借貸形式比較普遍,出現了貨幣信貸漢朝 凡是涉及買賣等當事人之間幾乎都要訂立契約南北朝 當鋪興起唐朝 存貸款發展到匯兌,出現類似現代匯票的“飛錢” 當鋪取得合法地位,成為獨立金融機構 契約的應用更加廣泛宋朝 交子、會子等紙幣開始使用 逐漸取代不少匯兌業務 當鋪進行經營性放貸,發展出有息存款明朝 錢鋪等新式金融機構盛行起來清朝 資本性借貸顯著發展 出現本票性質的莊票 有些當鋪兼營銀票、錢票、會票發行及米谷典當古代世界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契約在古埃及廣泛使用公元前16-前11世紀 出現較為完備的借貸合約公元前11世紀 開始用銅塊和銀塊作為貨幣小亞細亞 公元前8-前7世紀 出現金屬鑄幣兩河流域 公元前2600年 已經使用契約 古巴比倫時期,訂立契約是普遍現象公元前22-前21世紀 出現經營借貸的商人,神廟、宮廷也從事放貸業務古希臘 公元前4世紀 貨幣流通范圍不斷擴大 專門從事貨幣兌換、保管和匯兌的貨幣經營行業開始興起,出現了匯票的雛形【知識梳理】第8課 世界市場與商業貿易(1)世界市場的形成時間 過程15-16世紀 初步形成 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始大規模殖民掠奪17-18世紀 荷、英、法等歐洲國家紛紛加入殖民地爭奪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通世界各地建立起商業聯系,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工業革命 市場拓展 工廠制:工業革命后,大機器工廠取代手工工場,資本主義國家的工廠產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廣闊的世界市場,工廠所需的原材料也需從世界各地獲取 交通條件:蒸汽機車和輪船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交通運輸條件,世界各地間的聯系更加便捷 殖民擴張擴大:資產階級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他們傾銷工業產品,掠奪原材料,把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第二次工業革命 最終形成 資本輸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除輸出商品和掠奪原材料外,還利用資本輸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國家的經濟命脈,榨取大量財富。 瓜分世界:為了搶占更多的原材料產地、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被迫加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2)近代商業貿易的變化背景 表現 史實新航路的開辟及歐洲人的殖民擴張,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貿易中心轉移 歐洲貿易中心的轉變 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維爾、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倫敦等城市先后成為國際貿易的中心新的亞洲貿易中心形成 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南亞、東南亞、東亞,建立殖民地或定居點,在東亞海域展開了激烈的商業競爭,形成新的亞洲貿易中心。新貿易航線、樞紐形成 葡萄牙殖民者經營從印度經澳門至日本的三角貿易。西班牙殖民者開辟了從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爾科的大帆船貿易航線。果阿、澳門、長崎、馬尼拉等地成為國際貿易的樞紐。商業經營方式變化 近代歐洲 商品交易所;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衛普開業。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糧食交易所,倫敦辦起了綜合交易所。銀行 :16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創立了銀行,1694年,英格蘭銀行創立,是最早全面發揮中央銀行各項職能的銀行。證券交易所:17世紀后,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成為國際證券交易的中心百貨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有限責任公司;1892年,德國出現有限責任公司。后來,這種企業組織形式相繼為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盧森堡和比利時等國所采用。新型股份制貿易公司:為了有效壟斷對外貿易(目的),英國和荷蘭分別成立東印度公司,荷蘭和法國分別成立西印度公司(成立),國家給予種種特權,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鑄幣、擁有武器、對外宣戰和締結條約(特權),這些公司在世界各地經營壟斷貿易,進行殖民掠奪,對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發揮了重要作用。(影響)近代中國 近代銀行:外國人創辦:1865年,英國在香港開辦匯豐銀行,并在上海設立分行,隨后又在中國許多城市設立分支行。 中國人自辦: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的中國通商銀行,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設立分行股份制企業:19世紀70年代,官督商辦與官商合辦的民用股份制企業出現。1872年開業的輪船招商局發行的股票和1876年開始籌辦的開平礦務局發行的股票證券機構:上海出現了最早專營股票的證券機構-上海平準股票公司百貨公司: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先施百貨公司,之后,廣州、上海等地也出現了大型百貨公司商品種類的豐富 新商品 煙草、咖啡、可可和茶葉等紛紛進入歐洲市場。來自東方的產品-香料更是大量涌入歐洲等地,由供貴族富豪享用的高級奢侈品變為了供普通人消費的大眾化商品奴隸貿易 新航路開辟后,非洲成為殖民者擄掠黑人奴隸的場所,奴隸也成為貿易商品。16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支配了早期的奴隸貿易鴉片貿易 18世紀后期,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操縱下,英國商人將鴉片從印度運到中國銷售。后來,美國等其他國家的商人也開始向中國販運鴉片。世界貿易格局變化 以英國為中心的世界貿易格局 17世紀,英國通過各種手段打擊荷蘭,并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漸控制了海上貿易 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多中心的世界貿易新格局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等新興工業國家興起,英國的貿易壟斷地位被打破,世界貿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知識梳理】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1)世界經濟的發展時間/國家 概況一戰前 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后 蘇聯 列寧時期 1918-1921年,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922年蘇聯成立,繼續實施新經濟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斯大林時期 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這使得蘇聯工業總產值于1937年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資本主義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雖然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 經濟危機:(1)根源: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2)影響: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扭轉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則走上法西斯道路,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后 資本主義國家 經濟成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提高了工業、農業、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門的生產效率。 存在的問題: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并沒有解決,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并且波及范圍更大。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國家 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發展進程中,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隨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1989年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中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這些國家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劃加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這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但此后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加上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之路仍然充滿挑戰。21世紀以來 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2)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 背景 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關稅保護本國貿易,國際貿易總量因此增速放緩,落后于生產的增長速度。制定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23個國家于1947年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 影響:促進了國際貿易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 成立:1995年,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 內容:各成員力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合理利用世界資源,保護環境,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邊貿易體制。 影響:關稅的下降和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直接降低了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費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服務貿易擴大,推動經濟發展,也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全球基礎電信協定》 成立:1997年,69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簽署 內容:電報、電話、移動數據服務等電信市場相互開放 影響:大大降低了人們的通信成本 中國入世 時間:2001年 意義: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國際貿易形式的變化 變化 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電子商務興起后,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影響 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同時也便利了人們的生活。(3)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布雷頓森林體系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 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核心是將美元與黃金掛鉤35美元可兌換1盎司黃金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使美元成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2.機構: 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宗旨: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文的平衡。增強會員國維持經濟繁榮的信心。 業務: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 1945年,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 宗旨:以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 業務: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初期,貸款對象集中在西歐國家,后來重點轉向發展中國家。這些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能源開發、農業、公用事業、文教衛生等 發展:資本流動全球化、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趨勢 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 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人們憑信用卡就能跨境消費 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 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 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