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維護秩序課 型 :新授課 總第 課 時 設計者: _使用時間:目標 確立 依據 課標分析 1 . 課 標 要 求 : 依據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我與國家和社會”中的“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 具體對應的核心素養目標是:“理解遵守社會規則和維護社會規則對于社會穩 定的重要性”。 2.課標分解: 道德修養:維護公共秩序,講社會公德,愛護公共財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個 文明的社會成員。 法治觀念:能夠具有基本的規則意識。 了解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理解社會秩序是社會正常運行和 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 了解社會規則的主要類型,理解社會規則是如何維系社會秩序的。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道德與法治教材第四學段對社會規則、道德、法律等問題的集中關注, 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和體驗到的問題入手,選擇社會 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講道德、做守法公民三個角度,采用對話的方式, 力圖在一定程度上由秩序、規則、道德與法律的認知,進一步理解規則的作用, 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做守法的公民。這一思路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繼走進社 會生活后,由學生融入社會過渡到遵守社會規則,承接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 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在 原道德與法治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八年級下冊第一單 元“堅持憲法至上”、第二單元“理解權利義務”、第四單元“崇尚法治精神” 中繼續深入展開,體現了道德與法治教材螺旋上升的課程體系。學情分析 小學階段,學生對規則的認識主要集中于如何遵守社會規則,如按時完成作業、 尊敬父母、排隊購物等。對為什么遵守規則、是不是所有規則都是反映人們的 意愿、規則能不能修改等問題,他們尚未形成完整認識。隨著學生抽象思維能 力的提高,如何幫助學生從規則的產生、規則的運行、規則的改進等角度深刻 認識規則,從而引導學生自覺踐行規則,成為這一時期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目標。 八年級學生情緒易變,做事容易沖動,同時,學生對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往往不拘小節,這樣極易產生不良行為,如果不及時糾正和解決,有可能走上 違法犯罪的道路。學習目標 1.了解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理解社會秩序是社會正常運行和人民安居 樂業的保障。2.了解社會規則的主要類型,理解社會規則是如何維系社會秩序的。3.理 解社會規則與自由的辯證統一關系;了解形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環境,需要自覺遵守規則, 堅定維護規則,積極改進規則。評估任務 體驗式學習:通過讓學生觀察分析“觀察圖片,交流感悟”的體驗式學習,讓學生感受到 社會秩序和社會規則的重要性;通過開展活動“運用你的經驗”,既調動了學生展示自我 的積極性,主動參與班級活動,同時也激發學生認識社會規則保護社會秩序的實現。 問題探究式學習: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如果沒有秩序,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等活動,體 驗合作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正確的秩序和規則意識。通過課上小組“情境分析”活動, 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同時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規則意識。教學過程 復備一、導入新課 8月15日,塔利班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超60國要求在阿的本國公民安全撤離, 另有大量阿民眾想要逃離阿富汗,仍處于美軍控制下的喀布爾機場作為重要的通道,混亂 持續多日,造成多人死亡。 問:阿富汗民眾為何要逃離 阿塔當下最緊要的任務是什么 師 :選擇逃亡的阿富汗民眾之中有些可能是親美的,他們害怕在前政府統治下被作為 恐怖組織的塔利班清算;也有一部分人是擔心塔利班對女性的不友好,比如不讓上學、遮 面、不能獨自出門等;也可能是擔心阿富汗局勢動蕩,危及到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所 以說,塔利班如果想要成功掌權阿富汗,當下最緊要的就是要明確規則,維護好秩序,給 民眾更多的信心。 二、探究新知 學習活動一:引導學生感受生活與秩序的關系,即感悟社會秩序的存在,以及社會秩序的 意義。 【問題導學】 主問題:什么是秩序 秩序有哪些類型 社會秩序的意義 【活動一】看圖說話 圖示一是國內某機場,圖示二就是我們剛看到的阿富汗喀布爾機場,對比兩幅圖,請你說 說什么是秩序 教材22頁的四幅圖,說說圖片體現了哪些方面的秩序。 【活動二】材料分析 新聞一:塔利班文化委員會成員巴爾基在半島電視臺的專訪中表示:塔利班進入喀布爾是 出于意料的,因為塔利班在進城前希望和喀布爾前政府組成聯合政府,但政府軍拋棄了他 們的據點,塔利班被迫入城維護秩序。 新聞二:路透社援引目擊者的話稱,阿富汗塔利班當地時間22日在混亂的喀布爾機場周 圍維持秩序,確保民眾在大門外有序排隊,不允許人群在機場周邊聚集。 思 考 :兩則新聞共同說明什么 塔利班為何要維護秩序 【活動三】新聞視頻:阿富汗人民的期盼 思 考 :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對阿富汗民眾意味著什么 預設答案:1.秩序的含義: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 2.社會秩序的意義:①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 ②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 【學生自學】 學生獨立思考,把想法記錄在導學單上。【組內互學】 (1)有序交流。組長主持,小組內暢所欲言,分享自己對于互聯網的認識。 (2)匯總意見。組長認真傾聽整理小組成員的答案。 (3)展學準備。組長做好組員的任務分工,做好展學準備。 【班內展學】 (1)聲音洪亮,語言流暢,表達清楚。 (2)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積極補充或質疑提問,并評價。 【反饋評價】 1.預設: 2.點評學生展學情況。 3.對重點知識進行慨括性講解,或對重點知識進行提升性小結,或對關鍵結論進行重 點強調。 學習活動二:引導學生感受“秩序—規則”的邏輯,了解什么是社會規則,以及規 則如何維護社會秩序。 【問題導學】 主問題:什么是社會規則 社會規則如何維護社會秩序 【活動四】追根問底 思考:無論路高速路還是城市道路,車輛能夠有序通行的關鍵是什么 和 諧 的 公 交 有 序 的 課 堂思考:這些場合的秩序又是如何實現的 【活動五】防疫中的中國之治(圖) 2020年至今,戴口罩成了中國人出行的標配。抗疫中的中國之治再次彰顯了中國力量。 思 考 :在抗擊疫情的斗爭中,中國老百姓為何做得更好 預設答案: 1.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 2.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 【學生自學】 學生獨立思考,把想法記錄在導學單上。 【組內互學】 (1)有序交流。組長主持,組內互學,暢所欲言。(2)匯總意見。組長認真傾聽整理答案。 (3)展學準備。組長做好組員的任務分工,做好展學準備。 【班內展學】 (1)聲音洪亮,語言流暢,表達清楚。 (2)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積極補充或質疑提問,并評價。 (3)展示小組分工明確。 【反饋評價】 1.點評學生展學情況。 2.對重點知識進行慨括性講解,或對重點知識進行提升性小結,或對關鍵結論進行重 點強調。 三、總結建構 社會秩序作為社會生活有序化的狀態,不僅保障了社會的正常運轉,也保障了人民安居樂 業,因此我們要維護秩序,而維護秩序要靠規則,因為規則明確了秩序的內容,保障了秩 序的實現。 四、課堂檢測 1.2017年1月27日至2月2日,全國社會治安秩序良好,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各重點 旅游城市和景區秩序井然,全國接報刑事類警情同比下降21.6%,火災起數同比下降 11.8%,未發生重特大火災、交通、踩踏等安全事故。這表明( ) A.我國治安好于其他國家 B.我國經濟保持健康的運行狀態 C.政府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D. 良好的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證 2.免費公園、免費博物館、免費自行車、免費公廁……武漢市免費公共服務項目增多, 更需要廣大市民規范自身行為,增強規則意識,做城市的主人。這意味著( ) A.調節人們行為的規則包括紀律、道德、法律等B.社會規則需要人們自覺遵守 C.人們無需遵守處在變化之中的規則 D.我們要與人為善,理解他人五、分層作業設計: 基礎過關能力提升六、板書設計: (課堂小結維護秩序靠規則社會秩序明確內容社會規則保障實現社會生活的一例如道德、紀種有序化律、法律等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why_)七:反思: 優點: 不足: 改進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