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巖石圈物質循環課程標準 運用示意圖,說明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學習目標 1.結合實物,識別、描述常見礦物和巖石,掌握三大類巖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巖石。(地理實踐力)2.運用示意圖,說明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過程。(綜合思維)知識點一 巖石圈的物質組成1.礦物(1)概念:是由地質作用形成的、一般為結晶態的天然化合物或單質。(2)特征: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和確定的晶體結構,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保持穩定,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元。(3)存在形式:絕大多數礦物以固態形式存在;石油、汞是常見的液態礦物;天然氣是常見的氣態礦物。2.巖石(1)概念: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的礦物集合體,是構成巖石圈的主要物質。(2)分類:按照成因,可分為巖漿巖(火成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類。類型 形成 特點 常見巖石 用途舉例巖漿巖 噴出巖 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形成 礦物結晶顆粒較細;有流紋或氣孔構造 玄武巖、流紋巖、安山巖 花崗巖是堅固、美觀的建筑和裝飾材料;含多種金屬礦,是工業生產的原料侵入巖 巖漿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 礦物結晶顆粒較粗;有明顯的晶體形態 花崗巖沉積巖 裸露在地表的各種巖石被破壞,破壞產物在原地或經搬運后沉積下來,經過成巖作用形成 具有層理構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巖、頁巖、砂巖、礫巖 石灰巖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鉀鹽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當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變質巖 已經生成的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壓力等條件下,礦物成分、結構等發生改變而形成 具有片理構造或表面具有條帶狀 大理巖、板巖、石英巖、片麻巖 大理巖是建筑材料礦物是人類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之一,是構成巖石的物質基礎。讀“礦物、礦產、巖石關聯圖”,完成1~2題。1.甲、乙、丙分別表示( )A.礦物、礦產、巖石 B.礦產、礦物、巖石C.巖石、礦產、礦物 D.礦產、巖石、礦物2.下列巖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礫巖、大理巖 B.頁巖、石灰巖C.砂巖、玄武巖 D.石英巖、花崗巖(2024·湖南長沙聯考)六角巖柱在地質學上稱作六邊形節理柱,是火山熔巖冷卻收縮時形成的。在冷卻過程中巖漿表面張力變小產生裂隙,裂隙向下傳遞形成。下圖1示意六角巖柱的形成過程,圖2為“六角巖柱景觀圖”。讀圖,完成3~4題。3.六角巖柱的巖石類型最可能屬于( )A.花崗巖 B.玄武巖C.石灰巖 D.大理巖4.相對于未噴出地表的巖漿巖,六角巖柱的形成過程和巖石特征是( )A.冷卻快,結晶體顆粒小B.冷卻快,結晶體顆粒大C.冷卻慢,結晶體顆粒小D.冷卻慢,結晶體顆粒大知識點二 巖石轉化與巖石圈物質循環1.巖石轉化組成巖石圈的巖石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不同類型的巖石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號碼 原物質 地質作用 生成物質① 巖漿 冷卻凝固作用 巖漿巖② 巖漿巖、變質巖和已生成的沉積巖 外力作用(崩解、分解、溶解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埋藏和成巖作用) 沉積巖③ 巖漿巖、沉積巖和已生成的變質巖 變質作用 變質巖④ 各類巖石 熔融作用 巖漿2.巖石圈物質循環(1)概念:從原始地殼形成至今,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歲月中,巖石圈和其下的軟流層之間存在著大規模的物質循環。(2)能量來源:放射能→熱能→機械能。(3)地理意義①是地球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為深遠的地質運動。②使巖石圈的物質處于不斷的循環轉化之中。1.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的判讀技巧巖漿 “三進一出”。巖漿是“巖石之本”,巖石圈物質循環源于巖漿,巖漿也是巖石圈物質循環中各類巖石的歸宿,三類巖石都可以轉化為巖漿巖漿巖 “一進三出”。巖漿巖可形成沉積巖和變質巖,也能轉化為巖漿,而只有巖漿能生成巖漿巖變質巖和沉積巖 “二進二出”。變質巖能轉化為巖漿和沉積巖,沉積巖和巖漿巖能轉化為變質巖;沉積巖能轉化為巖漿和變質巖,變質巖和巖漿巖能轉化為沉積巖2.判斷巖石形成的順序(1)巖漿巖:如果是侵入巖,則被侵入的巖石形成應早于侵入巖。如果是噴出巖,該噴出巖形成應晚于起點到終點之間的地層。(2)沉積巖:按照沉積規律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如果有化石,則含有低級生物化石的巖石老。(3)變質巖:變質巖應晚于相鄰的巖漿巖和沉積巖。某小組采集了如下圖所示的巖石標本,并進行了標注。A.花崗巖 B.板巖 C.片麻巖1.[綜合思維]A類巖石的成因是什么?2.[地理實踐力]當該小組展示他們的活動成果時,其他組的同學都說B巖石標注錯了,你能找出證據來嗎?3.[綜合思維]老師在看了該小組的巖石標本后說A巖石與C巖石還有“親戚”關系呢。A和C各屬于哪類巖石?它們有什么“親戚”關系?4.[綜合思維]補充完成常見的巖石圈物質循環變式圖,并寫出①②③④代表的地質作用。(2023·廣東廣州期末)下面兩圖分別示意花崗巖和巖石圈物質循環。據此完成1~3題。1.下列對花崗巖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巖漿快速冷卻 ②巖漿較慢冷卻?、墼诘乇硇纬伞、茉诘叵滦纬?br/>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在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中,能夠反映花崗巖形成過程的序號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在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中,甲代表的物質是( )A.巖漿 B.沉積巖C.巖漿巖 D.變質巖課時對點練 [分值:66分](選擇題1~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2023·甘肅張掖階段練習)下面左圖為某火山上的火山口強烈噴發,濃煙滾滾,伴隨有閃電的場景。如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圖中甲、乙、丙、丁表示巖石類型。讀圖,完成1~3題。1.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中,甲可能是( )A.玄武巖 B.大理巖 C.石灰巖 D.花崗巖2.丁類巖石的形成,最終要經過的地質作用是( )A.冷卻凝固 B.熔融作用C.變質作用 D.固結成巖3.該火山爆發形成的巖石,可能具有的性狀特點是( )A.有化石 B.有氣孔 C.有層理 D.較堅硬(2024·浙江溫州期中)下面甲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圖中③表示外力作用,乙圖為“某博物館陳列的巖石標本圖”。讀圖,完成4~6題。4.乙圖中的巖石對應甲圖中的( )A.E B.F C.H D.K5.甲圖中H屬于( )A.巖漿巖 B.沉積巖C.變質巖 D.巖漿6.甲圖中的①表示的地質作用是( )A.熔融作用 B.變質作用C.外力作用 D.冷卻凝固(2023·湖南永州月考)雨花石、昆石和太湖石并稱為“江蘇三大名石”。雨花石,出自江蘇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雨花臺礫石層;昆石,產于江蘇昆山而聞名,由地下深處的二氧化硅熱溶液侵入到斷層破碎帶內,冷卻后形成網絡狀白色石英;太湖石,主要是石灰巖,因盛產于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讀圖完成7~8題。7.昆石和太湖石分別屬于上圖中的哪一類巖石( )A.①和③ B.①和②C.③和① D.②和④8.根據江蘇三大名石的資料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從巖石分類看,雨花石屬于變質巖類B.三大名石都是巖漿活動的直接產物C.從巖石圈物質循環角度看,太湖石可以直接轉化為昆石D.從巖石圈物質循環角度看,昆石可以直接轉化成雨花石(2023·北京西城區期中)黃山位于皖南山區,是花崗巖斷塊山,巖體沿節理風化,山體陡峭(如圖1)。圖2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序號表示地質作用,甲、乙、丙、丁表示三大類巖石。讀圖,完成9~10題。9.構成黃山山體的巖石主要是圖2中的( )A.甲 B.乙C.丙 D.丁10.圖2中,參與塑造黃山地貌特征的主要地質過程有( )A.①② B.③⑤ C.①③ D.④⑥(選擇題11~17題,每小題4分,共28分)(2023·山東東營階段練習)青田石主要產于浙江青田縣,是由中酸性火山巖在漫長地質時期,經部分或全部脫硅、去雜質、物質成分重新組合等過程而形成,是中國篆刻印材主角,是我國傳統的“四大印章石之一”,青田石質地堅實細密,溫潤凝膩,色彩豐富,花紋奇特,易于篆刻。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11~13題。11.青田石屬于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12.關于圖中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類巖石具有明顯的氣孔構造B.乙類巖石代表性巖石是花崗巖C.丙類巖石中可能含有化石D.丁類巖石中可能埋藏石油13.青田石成為印材主角,關鍵是因為該石材( )A.分布廣,開采成本低B.形態豐富,價值高,升值快C.堅固耐用,能夠長久保存D.品質好,硬度適中,易于篆刻(2024·湖北襄陽期末)山東臨沂市蒙陰縣境內的岱崮地貌分布普遍,有上百座有名有號的崮。崮又稱“方山”或“桌狀山”,具有山頂平坦開闊,四周峭壁陡立、峭壁以下陡坡逐漸由陡到緩的形態特點。崮頂之下梯田層層,溝壑舒展。崮的巖石中普遍含有三葉蟲化石。下圖1為“岱崮地貌景觀圖”,圖2為“三大類巖石轉化示意圖”(圖中甲~己表示三大類巖石以及巖漿、沉積物)。據此完成14~15題。14.臨沂市蒙陰縣境內的巖石類型屬于圖2中的( )A.甲 B.丙 C.丁 D.戊15.岱崮地貌具有頂平身陡,峭壁以下陡坡逐漸由陡到緩的形態特點,其形成的地質作用對應圖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2023·江蘇蘇州期末)靈璧石產于安徽省靈璧縣,該地在震旦紀期間為一片淺海海濱,在海相沉積作用(海洋環境下,近海海洋動力過程產生的一系列沉積)下發育成各類巖石礦體。進入古生代發生了燕山構造運動,伴有火山噴發活動,原有巖石在高溫作用下形成現在的靈璧石。下面兩圖分別為“靈璧石圖”和“巖石圈物質循環圖”。據此完成16~17題。16.靈璧石按成因所屬巖石類型以及形成過程搭配正確的是( )A.甲—④ B.乙—③C.丙—③ D.丁—②17.形成靈璧石的地質作用過程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⑤④⑥ D.⑤⑥④18.(2023·甘肅武威月考)圖甲為“巖石圈物質循環圖”(序號為地質作用,字母為巖漿和三大類巖石)。讀圖,完成下列各題。(8分)(1)填寫圖中字母和數字序號代表的含義。A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5分)(2)圖乙中的“浮石”對應圖甲中字母________,圖丙中“翡翠玉石”[翡翠玉石是礦物在高溫、極高壓力條件下(巖漿強烈擠壓)重新結晶變質形成的。它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對應圖甲中字母________,圖丁中巖石對應圖甲中字母____________。(3分)參考答案:答案 1.A 2.B解析 第1題,礦物是天然化合物或單質,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元,有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基本存在形式,因此甲為礦物;一種或多種礦物組合形成巖石,因此丙為巖石;有用礦物富集達到開采價值就是礦產,因此乙為礦產。故選A。第2題,石灰巖、頁巖均為沉積巖,在其中有可能找到化石,B項正確;A項中大理巖為變質巖,C項中玄武巖為巖漿巖,D項中石英巖為變質巖,花崗巖為巖漿巖,均不存在化石。答案 3.B 4.A解析 第3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六角巖柱是火山噴發冷凝而成的巖漿巖。巖漿巖包括噴出型巖漿巖和侵入型巖漿巖,花崗巖是巖漿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侵入型巖漿巖;從圖中可以看出六角巖柱是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形成,最可能屬于噴出型巖漿巖,玄武巖屬于噴出型巖漿巖,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石灰巖屬于沉積巖,C選項錯誤。大理巖屬于變質巖,D選項錯誤。第4題,六角巖柱屬于噴出型巖漿巖,巖漿噴出地表后,壓力和溫度的驟降造成巖漿巖造巖礦物結晶不完好,所以冷卻結晶快,顆粒??;未噴出地表的侵入型巖漿巖,不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冷卻結晶慢,顆粒大,因此A選項正確,B、C、D選項錯誤。知識點二 巖石轉化與巖石圈物質循環1.答案 A類巖石是由巖漿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2.答案 板巖屬于變質巖,而B巖石里含有生物化石,應該是沉積巖。3.答案 A所示花崗巖屬于巖漿巖,C所示片麻巖屬于變質巖。片麻巖是花崗巖經變質作用,變質形成的。4.答案 ①冷卻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崩解、分解、溶解作用,搬運和沉積作用,埋藏及成巖作用)。③變質作用。④熔融作用。答案 1.D 2.C 3.B解析 第1題,根據所學知識,花崗巖是侵入巖的一種,侵入巖是巖漿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③錯誤,④正確。未噴出地表的巖漿巖,不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巖漿冷卻較慢,①錯誤,②正確。故選D。第2題,根據巖漿的判斷方法“有且只有一個箭頭指出去的為巖漿”可知,丙為巖漿;巖漿只能形成巖漿巖,乙為巖漿巖;巖漿巖經過外力作用形成沉積巖,甲為沉積巖。反映花崗巖(巖漿巖的一種)形成過程的序號應為指向巖漿巖的序號,即③,C正確。①為形成沉積巖的序號,A錯誤。②為形成巖漿的序號,B錯誤。④為形成變質巖的序號,D錯誤。故選C。第3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丙為巖漿,乙為巖漿巖,甲為沉積巖。故選B。課時對點練 [分值:66分]答案 1.A 2.D 3.B解析 第1題,據圖可知,甲由巖漿直接噴出地表形成,為噴出巖,因此可能為玄武巖,故選A。第2題,據所學知識可知,丁巖石由沉積物形成為沉積巖,形成沉積巖的最終的地質作用為固結成巖作用,D對。第3題,該火山噴發形成的巖石為噴出巖,在地表冷卻,多氣孔,質地軟,密度小,故選B。答案 4.D 5.A 6.A解析 第4題,甲圖中F來自地幔,應為巖漿;H由巖漿冷卻凝固而成,為巖漿巖;由圖中③表示外力作用可知,K為沉積巖,E為變質巖。乙圖的巖石中含有化石,應為沉積巖,對應甲圖中的K,D正確。第5題,由上題分析可知,甲圖中的H屬于巖漿巖,故選A。第6題,據圖可知,在①的作用下,變質巖(E)變為巖漿(F),因此①為熔融作用,A項正確。答案 7.C 8.D解析 第7題,讀圖可知,①②③都能轉化為④,④只能轉化為③,可知④為巖漿,③為巖漿巖,風化物經外力作用可以轉化為①,則①為沉積巖,那么②為變質巖。昆石為二氧化硅熱溶液侵入斷層后冷卻形成,為侵入型巖漿巖;太湖石為石灰巖,即為沉積巖。因此,昆石和太湖石分別屬于上圖中的③和①,C正確。第8題,雨花石分布在礫石層,故為沉積巖,A錯誤;雨花石和太湖石皆為沉積巖,由外力作用形成,B錯誤;昆石為巖漿巖,而巖漿巖只能由巖漿形成,其他巖石不能直接轉化為巖漿巖,C錯誤;昆石為巖漿巖,經過外力作用可直接形成沉積巖(雨花石),D正確。答案 9.A 10.C解析 第9題,由材料可知,構成黃山山體的巖石主要是花崗巖。圖2中沉積物經過固結成巖作用,形成沉積巖(丙),再經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丁),巖漿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侵入巖(甲),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形成噴出巖(乙)?;◢弾r屬于侵入巖,故選A。第10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地質作用中①②是冷卻凝固作用;③是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外力作用,④是固結成巖作用,⑤是變質作用,⑥是熔融作用,黃山是花崗巖斷塊山,花崗巖由巖漿侵入、冷凝形成,后經歷地殼抬升,受到外力作用影響,形成黃山地貌,因此參與塑造黃山地貌特征的主要地質過程有①③,故選C。答案 11.D 12.C 13.D解析 第11題,據材料可知青田石“是由中酸性火山巖在漫長地質時期,經部分或全部脫硅、去雜質、物質成分重新組合等過程而形成”,因此可推測其為火山巖變質而形成,屬于變質巖。由圖可知,丙為沉積物形成,故為沉積巖;甲、乙均由巖漿形成,甲位于地下,屬于侵入巖;乙出露地表,為噴出巖;丁為巖漿巖和沉積巖形成,為變質巖。青田石屬于圖中的丁,D正確。第12題,甲類巖石為侵入巖,結晶充分,A錯誤;乙類巖石為噴出巖,代表性巖石是玄武巖,B錯誤;丙類巖石為沉積巖,可能含有化石,C正確;丁為變質巖,石油主要埋藏于沉積巖層中,D錯誤。第13題,由材料可知,“青田石主要產于浙江青田縣”,分布并非廣泛,A錯誤;材料中“質地堅實細密,易于篆刻”,可知其硬度適中,便于對其進行雕刻和創造,D正確;“堅固”,可見不易對其進行雕刻和創造,C錯誤;材料中并未體現該石材形態豐富,價值高,升值快,B錯誤。故選D。答案 14.B 15.B解析 第14題,由材料“圖中甲~己表示三大類巖石以及巖漿、沉積物”結合圖可知,甲為噴出巖、乙為侵入巖、丙為沉積巖、丁為變質巖、戊為沉積物、己為巖漿;材料中“崮的巖石中普遍含有三葉蟲化石”,說明該區域的巖石類型主要為沉積巖。選B。第15題,圖中①是巖漿冷卻凝固作用,②是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外力作用,③是固結成巖作用,④是變質作用。岱崮地貌具有頂平身陡,峭壁以下陡坡逐漸由陡到緩的形態特點,是外力作用侵蝕的結果。選B。答案 16.A 17.D解析 第16題,從巖石圈物質循環圖中可知,乙是由沉積物形成的,故乙為沉積巖;丁是巖石圈各類巖石均可形成的,判斷為巖漿;丙由丁形成,判斷為巖漿巖;故綜合判斷甲為變質巖。材料中的靈璧石是沉積巖在高溫作用下形成的應為變質巖,故靈璧石對應的巖石類型為變質巖(甲);其形成過程是在海相沉積形成沉積巖后在高溫作用下形成的,④為變質作用,符合其形成的地質作用。故選A。第17題,根據巖石圈物質循環圖可判斷,①③為熔融作用,②為外力作用,④為變質作用,⑤為固結成巖作用,⑥為冷卻凝固作用。據材料可知靈璧石的前身是海相沉積作用形成的巖石,即為沉積物形成沉積巖的過程,從圖中來看,應為⑤;進入古生代發生了構造運動,并伴有火山噴發,對應冷卻凝固作用,應是⑥;而后沉積巖在高溫作用下形成靈璧石應屬變質作用,應是④。故其形成經過的地質作用過程由先到后為⑤⑥④,D選項正確。18.答案 (1)巖漿 變質巖 沉積巖 變質作用 熔融作用(2)E C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