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泰州市學校教學計劃表(一)九年級數學 制訂者 __ 制訂時間 2024-08-26學期教學總目標 圍繞學校創建“省民辦學校的一面旗幟”的總目標,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推行“生本教育” 課堂教學模式,繼續執行《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提高初三數學教學水平,全面提高初三數學教學質量,優化人文關懷,為我校再創輝煌奠定基礎. 1、通過教與學活動,能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培養,推理論證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2、培養具有幾何語言的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逐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良好的發散思維品質; 4、培養學生具有辨證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5、強化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數學的應用能力,堅持滲透各類數學思想的教學,多注意觀察,并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6、通過學習,滲透數學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教與學,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風; 7、直面中考,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8、認真貫徹“關注細節,生成智慧”的教學原則,真正落實“教師工作的重點在課堂,學校質量的源頭在課堂”; 9、注重課后輔優.教材、學生現狀分析 教材: 蘇科版九年級《數學》(上、下冊) ●一元二次方程、對稱圖形——圓、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等可能條件下的概率、二次函數、圖形的相似、銳角三角函數、統計和概率的簡單應用 ●探索創新熱點問題 學生現狀分析: 經過整合, 九年級現在共有10個教學班,學生計有378人. 通過兩年的努力,絕大多數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但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實際上仍未能合格,而這一部分學生會給數學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帶來一定的難度.全學期的總體設想、具體措施及學科活動 1、推行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強化數學教學管理、嚴格執行數學教學常規,繼續認真學習新基礎教育理論,繼續加強,“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的實踐研究,并以課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為切入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實施因材施教,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分層次教學內容,努力形成初三數學教學新特色; 3、加強集體備課活動,堅持每周一次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借助多元智能理論并最終達到多元智能的開發與培養; 4、每節課都設計預習作業、教學案及當堂5分鐘練習,每日45分鐘達標檢測,并切實做到教學內容課課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時刻對照達標要求,及時做好補標工作; 5、繼續開展每日首節聽課活動,強化課堂教學效果,力求設計最優化教學過程,力爭所有班級整體達標; 6、原則上初三數學教師每月到初一、初二聽兩節課; 7、每位初三數學教師認真撰寫一至二篇教學論文; 8、體現新特點,注重新理念,發展新趨勢,重過程,輕結論,培養探索性, 注重學科間滲透,增強綜合性,注重探究性培養創造性,掌握題型,訓練思維,梳理知識,查漏補缺; 9、積極研究學情,實施培優補缺工作,做到眼中有數.泰州市初中部教學計劃表(二)年級:九年級 科目:數 學 制訂人: 制訂時間:2024.8.26單元 課題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周次 課時第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 學生經歷探索求根公式的過程,培養學使生抽象思維能力。在探索和應用求根公式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特殊與一般的關系,滲透辯證唯物廣義觀點。 1. 使學生能根據量之間的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題。 2.通過探究實際問題來發現新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探索滿足方程的解的過程,發展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 認真審題,分析題中數量關系,適當設未知數,尋找等量關系,布列方程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閱讀理解 講練結合 引導啟發 一 5課時單元 課題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周次 課時第二章: 對稱圖形 圓 1、圓 2、圓的對稱性 3、確定圓的條件 4、圓周角 5、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6、正多邊形與圓 7、弧長及扇形的面積 8、圓錐的側面積 1.理解圓及其有關概念,了解弧、弦、圓心角的關系,探索并了解點與圓、直線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 2.探索圓的性質,了解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系、直徑所對圓周角的特征. 3.了解三角形的內心和外心. 4.了解切線的概念,探索切線與過切點的半徑之間的關系,能判定一條直線是否為圓的切線,會過圓上一點作圓的切線. 5.了解正多邊形的概念. 6.會計算弧長及扇形的面積,會計算圓錐的側面積和全面積. 1、注重展開圓的有關性質、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直線與圓相切的性質與判定的探索過程.充分展示“觀察、操作、猜想、探索、說理(有條理地表達)”的過程,使學生能在直觀的基礎上學習說理,體現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融合,促進學生形成科學地、能動地認識世界的良好品質. 2、圓的有關性質、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以及圓的有關計算,是本章的重點。 1、充分運用提供的情境和實踐活動材料,積極引導學生從事觀察、測量、折疊、平移、旋轉、推理證明等活動,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活動經驗,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和交流. 2、注意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反思其中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3、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生動形象地展示圖形. 4、通過對稱、平移、旋轉、說理等方式認識了許多圖形的性質,積累了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三、四、五。 19課時單元 課題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周次 課時第三章: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 1、平均數 2、中位數和眾數 3、用計算器求平均數 4、方差 5、用計算器求方差 1.從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活動,能用計算器處理較為復雜的統計數據. 2.探索如何表示一組數據的離散程度,會計算極差和方差,并會用它們表示數據的離散程度. 3.通過實例,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能用樣本的平均數、方差來估計總體的平均數和方差. 4.根據統計結果做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體會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比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進行交流. 5.能根據問題查找有關資料,獲得數據信息;對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數據發表自己的看法. 6.認識到統計在社會生活及科學領域中的應用,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方差概念的引入是本章難點和重點之一,應注意讓學生通過主動思考與探索,發現方差計算的合理性,體會方差的實際意義. 2、運用數據進行探索研究與決策;描述數據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對數據的認真科學的態度,是否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考慮問題的全面性等 3、會求一組數據的“三數”、“三差”,解釋計算結果的實際意義、作用和區別,并在解決具體問題時合理的應用. 1.本章的教學應以學生合作探究活動為主,讓學生的興趣在探究中產生;讓學生的學習在探究活動中進行.讓學生的思考在分析數據中形成,讓學生的理解在集體討論中加深. 2.呈現的數據信息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把統計的學習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使學生認識到統計在日常生活、社會及其他學科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有利于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發表對數據信息的理解、推理、評論和判斷. 六 5課時單元 課題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周次 課時第六章:圖形的相似 1、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 2、黃金分割 3、相似圖形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 5、相似三角形的性質 6、圖形的位似 7、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問題 1、了解比例的性質、線段的比、成比例線段;通過建筑、藝術上的實例了解黃金分割. 2、通過具體實例認識圖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邊形和相似比. 3、掌握基本事實: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4、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兩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證明. 5、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定理:相似三角形對應線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了解圖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將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 7、會利用圖形的相似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8、通過豐富的實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1、基本事實:兩條直線被一組平行線所截,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兩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證明. 3、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定理:相似三角形對應線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了解圖形的位似,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本章中的許多內容需要學生對圖形進行觀察、動手操作和直觀發現.教學時要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立足于課本的特點,將觀察、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推理,讓學生經歷探索并證明三角形相似的條件、相似三角形的性質的活動過程,體驗圖形相似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相似與全等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從圖形相似的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八、九、十 15課時期中復習考試 第二、三、六章 十、十一單元 課題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周次 課時第七章 銳角三角函數 1、正切 2、正弦和余弦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數 4、由銳角三角函數值求銳角 5、解直角三角形 6、銳角三角函數的簡單應用 7、實習作業 8、小結與復習 1.使學生了解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能夠正確地應用sin A,cos A,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銳角為∠A)中兩邊的比.熟記30°,45°,60°角的各個三角函數值,會計算含有這三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的式子,會由一個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說出這個角. 2.使學生會正確地使用計算器,由已知銳角求出它的三角函數值,由已知三角函數值求出它對應的銳角. 3.使學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邊、角之間的關系,會運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及銳角三角函數解直角三角形,并會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來解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包括一些能用直角三角形解的斜三角形問題),從而進一步把數和形結合起來. 1、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特殊銳角與其三角函數值之間的對應關系 2、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是本章的難點,正確了解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正確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邊、角之間的關系,加強應用,緊密聯系實際. 注意形數結合.形數結合是重要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本章內容又恰好是進行形數結合最理想的材料.在引入概念、推理論述、計算化簡、解決實際問題時,都應該畫圖幫助分析,通過圖形找出直角三角形中邊、角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直角三角形本質的理解. 十二、十三 10課時單元 課題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周次 課時第四章:等可能條件下的概率 1、等可能性 2、等可能條件下的概率(一) 3、等可能條件下的概率(二) 1、通過實例進一步豐富對概率的認識,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不斷發展隨機觀念,初步形成用隨機觀念觀察分析問題的意識 3、理解事件發生的頻率與概率之間的關系,體會概率與統計的聯系,感受統計推理的合理性 通過實例的研究分析,進一步豐富對概率的認識,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體會概率是描述數學現象的模型 1、重視隨機觀念的培養 2、古典概型的教學重點不要放在如何計算概率上 3、澄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錯誤認識 4、動手實驗 5、準確把握教學要求,不要拔高 十四 5課時第八章:統計和概率的簡單應用 1、中學生的視力情況調查 2、貨比三家 3、統計分析幫你做預測 4、抽簽方法合理嗎 5、統計幫你做估計 6、收取多少保險費才合理 1、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活動,了解數據分析的過程 2、體會樣本與總體的關系,知道怎樣用樣本的平均數、方差來估計總體的平均數與方差 3、根據統計結果做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體會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比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交流 4、能根據問題查找有關資料,獲得數據信息;對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數據發表自己的看法 5、了解統計在生活及科學領域中的應用 1、注重統計的全過程,加強統計與概率的聯系 2、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合理性,能用樣本的平均數、方差來估計總體的平均數與方差 3、樣本選取的合理性 1、在教學中,以學生合作探究活動為主,讓學生的興趣在了解探究任務中產生,讓學生的學習在合作探究活動中進行,讓學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實數據中形成,讓學生的理解在集體討論中加深 2、注意數據呈現的方式多樣性,加強前后知識的聯系,同時要注意呈現的數據信息必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系 3、在教學中,應要求學生舉例說明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4、通過實例與活動來理解有關的概念 5、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十五、十六 6課時單元 課題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周次 課時第五章: 二次函數 1、二次函數 2、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3、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 4、二次函數的應用 5、小結與思考 1、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體會二次函數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二次函數的意義,了解二次函數的有關概念. 3、會用描點法畫出二次函數的圖像,能通過圖像認識二次函數的性質. 4、會運用配方法確定二次函數的圖像的頂點、開口方向和對稱軸. 5、會利用二次函數的圖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6、會通過對現實情境的分析,確定二次函數的表達式,并能運用二次函數及其性質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本章的重點是二次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 2、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聯系和相互轉化,重視對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1、有關函數圖像的部分,進一步加強了代數與幾何的聯系.此外,從變量與函數概念的引入,函數的實例,一直到簡單的應用,又時時與物理、化學等學科交織在一起. 2、由一次方程(組)和不等式到一次函數,由二次方程(組)到二次函數,由解方程到待定系數法,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十六、十七、十八 14課時期終復習 九年級二至八章 十八、十九、二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