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地理 年級 高一 學期 秋季課題 水循環教科書 書 名: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教材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教學目標1. 繪制水循環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環節、過程、類型。 2. 運用資料,分析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加深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認識。 3. 運用資料,分析水循環與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培養對水資源的憂患意識,形成人地協調觀。 4. 運用水循環原理分析洪澇產生的原因,并為防治提出合理建議,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 水循環環節、過程和意義。2. 洪澇災害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教學難點: 1. 水循環的地理意義。2. 洪澇災害的防治措施。教學過程【導入】通過觀看農業文化遺產云南省哈尼梯田的景觀圖,引入森林、村寨、梯田、江河為一體的“四素同構”灌溉系統情境,導入《水循環》學習可以解開古老農業智慧中水源的秘密。 【教學重難點】 一、水的行星 問題1:三個水珠并不大,但地球卻被稱為“水的行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總結:這是因為地球約有71%的表面覆蓋著水,水以固液氣三態的形式廣泛分布于海洋、陸地和大氣之中,同時形成了各種水體,共同組成了水圈。 二、自然界的水循環 千年以前,古人就能把陸地水體和高空大氣的水文循環表述的如此清晰、完整,實在難能可貴;并以“圜道”二字加以概括和命名,和當代地理術語“水循環”不謀而合,引入水循環概念。 1、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環境中的移動,以及與之相伴的狀態變化。 水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通過吸收或釋放熱量,固、液、氣三態轉化,形成了永無休止的循環運動。由此可見,水循環的主要動力是太陽輻射能和地球重力。 2、如水循環示意圖所示,水循環根據發生空間范圍不同分為三種類型: (1)海陸間循環: (2)陸地內循環: (3)海上內循環: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用水循環的原理來解讀古老哈尼人的用水智慧吧。 問題2:請在圖中繪制出哈尼梯田區域水循環過程圖。(要求:標明水體的運動方向;標明水循環的各個環節。) 問題3:闡述水田參與的水循環過程 三、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問題4:為什么哈尼人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水,又能避免水過多引起的洪澇呢? 總結: 水循環意義:聯系四大圈層,促進水體不斷更新;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思考:根據全球水量平衡數據我們也可以驗證水量平衡現象在全球尺度內是同樣存在的,但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可以無限度使用水資源呢? 總結:在一定的空間與時間范圍內,水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人類用水過多,超過了水體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資源遭受污染,都會導致淡水資源的短缺,因此節約用水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問題5:分析當地雨季可以實施自然施肥的原因。 總結: 水循環意義:水循環是海陸間聯系的紐帶,陸地徑流源源不斷向海洋輸送泥沙、有機物和無機鹽類。 問題6:隨著人口的增加,當地水資源變得緊張。為節約用水,有人建議改水田為旱地,但遭到反對。請說明反對的理由。 總結: 水循環意義:水循環深入大氣系統內部,深刻地影響著全球氣候的變化。 同學們,哈尼人用水的智慧不僅蘊含著水循環的原理,更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過程中體現著水循環的地理意義,不僅是農業生產的一種形式,更是文化的展現和傳承。 洪澇災害的防治 【視頻播放】“杜蘇芮”臺風 思考:視頻中水循環的哪一環節出現了異常,進而引發了什么現象? 今年夏天襲擊我國的杜蘇芮臺風,攜帶大量水汽登陸,使水汽輸送環節異常增多,進而引發了強降水,地表徑流異常增多,局部地區產生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是一種氣象災害,發生頻率高,影響范圍大,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思考: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防治洪澇災害? 總結:同學們,臺風發生時,水循環平衡被打破,我們很難去干預臺風產生,但我們可以采用工程、非工程等措施干預其他環節減少損失和危害。哈尼人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人為改造水循環環節,同樣要尊重水循環的原理規律,維護水循環的平衡狀態。這說明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我們要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才能真正實現人地協調,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