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官員的選拔與管理第7課 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唯物史觀 運用唯物辯證史觀及有關理論,分析傳統選官制度與當代公務員制度、西方文官制度與中國公務員制度的差異,全面認識中國當前的國家公務員制度建立的背景和特征。時空觀念 認識近代以來中國的官員選拔與管理制度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 運用文獻資料,理解晚清科舉制度廢除的必然性,探究晚清選官制度改革的歷史意義。歷史解釋 通過史料分析,了解近代以來中國官員選拔、管理制度的嬗變歷程,明確官員選拔與管理的具體舉措。家國情懷 理解中國近代選官制度發展的漸進性、傳承性、創新性,關注中西方文明間的相互借鑒。1.重點:近代中國選官制度變革的原因、內容,認識社會變遷對選官制度的影響。2.難點:中國現代公務員制度的特點與意義。基礎認知一、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1.背景(1)隨著西學的傳播和洋務運動的開展,19世紀80年代后,科舉制度發生一系列改變。a.光緒二十四年( 1898年),清政府加設經濟特科,在康有為等人的建議下,廢八股,改試策論,以時務策命題。b.戊戌變法失敗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試悉照舊制。(2)1901年,清政府實行新政,通令各省書院一律改為大學堂,各府州縣學改為中小學堂,并多設蒙養學堂。(3)1905年,光緒帝決定自1906年起,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000多年的①______最終被廢除。2.選官制度改革(1)官制改革:裁減冗署冗官,改總理衙門為②______,陸續設農工商部,巡警部、學部等部門,瓦解了傳統的六部建制。(2)選官制度改革a.部分更新:規定凡學堂考試合格畢業者,均給予貢生、舉人 、進士等出身,對成績優秀者進行殿試后,“酌加擢用,優予官階”。b.學堂選官制度確立:1904年初,清政府頒布③__________,統一全國學制,學堂選官制度由此正式設立。c.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清政府制定了④____________,確立了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3.影響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后,學堂選官、留學畢業生選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員選拔的主要方式。二、民國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1.南京臨時政府——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1)內容a.官員選拔:以考試制度為主,也就是在“五權憲法”的框架之中,國家建立⑤_______,主管人才的選拔和任用。b.完善國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養、任用、監察等方面的運行機制。(2)評價a.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進一步奠定了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b.依據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而制定的系列法規草案和文官選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紙面上,但對日后民國文官制度的建設產生了重要影響。2.北洋政府——考試和⑥________(1)考試制度a.建立標志:1913年初,北洋政府頒布了《典試委員會編制法草案》《文官考試法草案》,這是文官考試制度建立的標志。b.內容:⑦____________規定,民國男子年滿21歲者,得應文官考試,亦即女子不得參加文官考試。c.運行:文官考試由政事堂銓敘局負責,文官高等考試和文官普通考試各舉行過兩屆,司法官考試、知事試驗留學畢業生甄拔考試等也舉行過數屆。(2)甄別a.內容:甄別主要是指對已經在文官職位上工作的人,通過檢驗畢業文憑、調查經歷、檢查工作成績、考查學識與工作經驗等決定其能否留任。b.評價:這是舊人事制度向現代文官制度轉變的一個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連續性與穩定性。3.南京國民政府(1)公務員制度建立的標志從1929年制定《公務員任用條例》,到1933年頒布《公務員任用法》,標志著公務員制度的建立。(2)建立基礎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公務員制度以北洋政府時期的文官制度為基礎,繼承吸收了中國傳統考試監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華。(3)主管機構公務員的選任由最高考試機關——考試院負責。(4)主要內容1929年,國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⑧《____________》,此后又頒布一系列法規。孫中山關于文官考試的思想主張,幾乎全部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確立。(5)評價《考試法》允許女子參加考試,具有更強的開放性和平等性。但實施過程中漏洞百出,任用私人現象始終無法禁絕。(6)甄別審查對一般在職人員,國民政府也效仿北洋政府,采用甄別審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資格。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干部制度和公務員制度1.新中國成立后(1)沿用:沿用民主革命時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級黨委組織部門統一管理的干部制度。(2)地位:干部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3)內容:包含國家干部人事管理體制、原則、機構,以及干部選拔、任用、考核、交流、培訓等內容。(4)發展: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級黨委組織部統一領導、統一管理下的分類管理的干部制度。2.改革開放以后(1)干部制度的改革:在干部選拔、任用、考核、獎懲離休、退休、培訓、工資、回避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2)干部制度的完善:在堅持貫徹⑨_________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則下,我國逐步實現了干部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現代化,特別是在干部管理體制上不斷加強法制建設,初步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干部管理制度。(3)公務員制度確立a.開始:1993年,公務員制度開始推行。隨后,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建立。b.正式形成: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⑩_____________,標志著國家公務員制度正式形成。至此,公務員考錄工作正式進入法制化軌道。(4)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改善:考試錄用的規模和范圍在不斷擴大,錄用過程的透明化、公開化和平等化也在逐漸完善。(5)影響:公務員政治、文化素質的不斷提升,為國家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增添了活力。基礎認知答案:①科舉制度②外務部③奏定學堂章程④考驗游學畢業生章程⑤考試院⑥甄別⑦文官考試法草案⑧考試法⑨中國共產黨⑩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深化探究探究一 晚清科舉制與教育制度材料 近數年來,各國盼我維新、勸我變法,每疑我拘牽舊習,譏我首鼠兩端,群懷不信之心,未改輕侮之意。轉瞬日俄合議一定,中國大局益危……科舉夙為外人詬病,學堂最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決然,舍其舊而新是謀,則風聲所樹,觀聽一傾,群且刮目相看,推誠相與。而中國士子之留學外洋者,亦知進身之路,歸重學堂一途,益將勵志潛修,不為邪說浮言所惑,顯收有用之才俊,隱戢不虞之詭謀,所關甚宏,收效甚鉅。且設立學堂者,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智為主,使人人獲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智能,上知效忠于國,下得自謀其生也。——袁世凱等《立停科舉推廣學校折》袁世凱等人在《立停科舉推廣學校折》中提出了什么主張?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提出該主張的背景及其目的。提示:主張:廢科舉,設學堂,興新學。背景:舊式教育和科舉制落后、閉塞,頗受詬病;西學傳播,近代新式學堂紛紛出現;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新政”開展,改革傳統官制成為時人共識。目的:推廣新式學校,培養新政人才;開通民智,普及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維護清王朝統治,換取列強信任和支持。探究二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公務員制度材料一:南京國民政府采用公務員制度。國民政府公布的《考試法》規定了考試的具體辦法和操作規程。考試分為普通考試、高等考試、特種考試。高等考試,甄拔各項薦任職公務員,分為三試,第一試科目為國文、本國史地、國民黨黨義;第二試為專業科目;第三試為面試和成績審查。國民政府先后頒布了《公務員任用條例》《公務員任用法》。1931年6月,國民政府公布了《公務員懲戒法》和《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組織法》,但是得不到嚴格執行。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注:1946年3月召開)不得不指出,“多年來官僚主義已構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責、假公濟私為尤甚”。——摘編自白鋼《中國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930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考試院,著手推行公務員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務員任用法》,標志近代公務員制度初步確定。但是國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務員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國民黨員進入政府;一些地方實力派也把公務員制度視為中央政府對地方進行人事滲透、瓦解其統治基礎的陰謀,堅決阻撓公務員法的制定和推行。總的來看,公務員制度在抗戰之前推行效果相對較好,而到了抗戰時期及至解放戰爭時期則步履維艱,流于形式,甚至是連形式都沒有。——摘編自楊學為《中國考試制度通史》、張創新《中國政治制度史》(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概括南京國民政府文官制度的特點。(2)根據一、二并結合所學,分析民國中后期(1937—1949年)公務員制度施行艱難,流于形式的原因。提示:(1)特點:文官制度發展到公務員制度;法律制度更加完備;考試內容和形式更加專業化和標準化;政黨官僚主義色彩濃厚;具有開放性和平等性。(2)原因:專制集權的政治文化傳統;工業化水平較低;公民文化和政治素養相對較低;國民政府實行一黨專政,官僚主義嚴重;中央政府與地方實力派之間矛盾尖銳;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相對較弱;國內政局長期動蕩(國家長期受內外戰爭的干擾)。探究三 中國公務員制度與西方文官制度的區別角度 西方文官制度 中國公務員制度法定范圍不同 多數國家公務員僅指中央一級,不包含地方政府公職人員 我國公務員不僅包含中央一級還包括地方各級選用標準不同 西方各國在文官的選用上注重通才或專才(基本把業務知識和工作能力作為用人的主要條件) 我國明確提出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這一標準貫穿公務員的考試、錄用、管理、晉升、獎懲等各個環節兩官分途 西方文官實行“兩官分途”,有“政務官”與“事務官”之分,政務官隨政黨選舉成敗而進退(政治化),事務官則保持穩定(職業化),相互之間不能轉任 不搞“兩官分途”,我國公務員沒有“政務官”與“事務官”的劃分,各級各類公務員根據需要可以相互轉任政治原則 堅持“政治中立”:不受黨派干預,不得參加黨派政治活動,在公務活動中不得帶有黨派的政治傾向性 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不搞“政治中立”,公務員必須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捍衛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服務對象 服務政府:西方國家的文官則是一個獨立的利益集團,它受雇于政府,是政府的雇員,一切服從政府需要,為政府利益服務 服務人民:做人民公仆,為人民辦事,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這是我國公務員最根本的行為準則1.據費正清在《劍橋中國晚清史》中統計:1906年至1912年,中國出現的新式學堂數量和入學學生人數均驟增近三倍。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因為( )A.民族危機加劇激發了民族意識B.選官制度變革切斷了傳統仕途C.民主革命浪潮推動了思想解放D.民族工業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答案】B2.清末《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學堂分為初等和高等小學堂、中學堂、高等學堂三級……高等學堂畢業生授予舉人功名,中學堂和高等小學堂畢業生授予生員功名。這表明當時中國( )A.學堂選官制度設立B.近代教育事業起步C.完全確立近代學制D.新舊教育體制并存【答案】A3.民國十年,孫中山發表演講指出:傳統西方憲法在政府機關采取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三權分立的制度仍有流弊,應該再加入考試權與監察權。這實質上反映了( )A.南京臨時政府力圖實行“五權憲法”B.考試權與監察權是五權的重心C.孫中山為實現民主政治繼續探索D.傳統文化與憲政思想并行不悖【答案】C4.“從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干部制度方面來說,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鄧小平這一講話的意義在于( )A.體現了共產黨人對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初步構想B.是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C.正式把依法治國方略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下來D.表明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答案】A5.習近平強調,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為此,要堅決落實( )A.黨管干部原則B.公務員制度建設C.民主選舉原則D.公平競爭原則【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