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花的學校>知識清單》一、作者簡介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 年—1941 年),印度詩人、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詩篇》《戈拉》《文明的危機》等。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3 歲即能創作長詩和頌歌體詩集。1878 年赴英國留學,1880 年回國專門從事文學活動。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的詩風對中國現代文學產生過重大影響,啟迪了郭沫若、徐志摩、謝婉瑩等一代文豪。二、字詞部分1. 生字(1)會認的字荒(huāng):上下結構,偏旁是“艸”。可組詞為“荒野、荒涼、荒無人煙”等。“荒”本意是指荒蕪,引申為年成不好、兇年、歉收等。在“花的學校”中,“荒野”一詞描繪出了花生長的廣闊而荒蕪的環境。笛(dí):上下結構,偏旁是“竹”。可組詞為“笛子、笛音、長笛”等。笛子是一種樂器,在文中“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東風比作人,吹著口笛,使東風更加生動形象。罰(fá):上下結構,偏旁是“罒”。可組詞為“懲罰、罰款、處罰”等。在課文中“如果他們想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的”,“罰”字體現了花孩子們在地下學校的規矩和約束。假(jiǎ、jià):多音字。讀 jiǎ 時,可組詞為“真假、假如、假設”等;讀 jià 時,可組詞為“放假、假期、假日”等。在“花的學校”中,“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這里的“假”讀 jià,意思是按照規定或經過批準暫時停止工作或學習的時間。(2)會寫的字落(luò):上下結構,偏旁是“艸”。可組詞為“落下、降落、落葉”等。“落”有多種含義,在文中“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這里的“落”可以理解為出現、顯現的意思。書寫時要注意“落”的結構,上面的“艸”要寫得扁一些,下面的“洛”要寫得端正。荒(huāng):已在會認字部分講解。書寫時注意“荒”中間的“亡”不要寫成“云”。笛(dí):已在會認字部分講解。書寫時注意“笛”是上下結構,不要寫成左右結構。舞(wǔ):上下結構,偏旁是“夕”。可組詞為“跳舞、舞蹈、舞姿”等。“舞”字形象地表現了花孩子們在綠草上歡快地跳動的樣子。書寫時要注意上面的“舛”不要寫錯,下面的“夕”不要寫得太寬。狂(kuáng):左右結構,偏旁是“犭”。可組詞為“狂風、瘋狂、狂歡”等。在文中“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狂”字突出了花孩子們的興奮和盡情釋放的狀態。書寫時注意“狂”右邊的“王”不要寫成“玉”。罰(fá):已在會認字部分講解。書寫時注意“罰”的下面是“讠”和“刂”,不要寫錯。假(jiǎ、jià):已在會認字部分講解。書寫時注意“假”是左中右結構,中間的“人”要寫得小一些。互(hù):獨體字。可組詞為“互相、相互、互助”等。在課文中“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互”字體現了樹枝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書寫時要注意筆畫的順序,先寫橫,再寫撇折,最后寫橫。所(suǒ):左右結構,偏旁是“戶”。可組詞為“所以、所有、場所”等。在文中“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所”字可以表示所屬關系。書寫時注意“所”的左邊是“戶”,不要寫成“尸”。夠(gòu):左右結構,偏旁是“夕”。可組詞為“能夠、足夠、夠多”等。在課文中“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夠”字表示有能力做到某事。書寫時注意“夠”的右邊是“多”,不要寫成“夕”。猜(cāi):左右結構,偏旁是“犭”。可組詞為“猜測、猜想、猜謎”等。在文中“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猜”字表現了作者的想象和推測。書寫時注意“猜”的左邊是“犭”,不要寫成“扌”。揚(yáng):左右結構,偏旁是“扌”。可組詞為“揚起、飛揚、表揚”等。在課文中“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揚”字表現了花孩子們對媽媽的渴望和向往。書寫時注意“揚”的右邊是“昜”,不要寫成“易”。臂(bì):上下結構,偏旁是“月”。可組詞為“手臂、臂膀、臂力”等。在文中“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臂”字指花孩子們的手臂,也象征著他們對媽媽的擁抱。書寫時注意“臂”上面的“辟”要寫得緊湊一些,下面的“月”要寫得窄一些。2. 詞語(1)生詞理解荒野:荒涼的野外。“荒”表示荒蕪、沒有人煙,“野”表示野外。在課文中,“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描繪出了一片廣闊而荒蕪的自然景象。口笛:口哨。一種小型的吹奏樂器,通常由竹子或塑料制成。在文中,“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運用擬人的手法,把東風比作人,吹著口笛,使東風更加生動形象。跳舞:通常伴隨音樂按照有節奏的步伐而移動,或者單獨一個人,或者帶一個舞伴,或者以集體形式。在課文中,“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形象地表現了花孩子們的歡快和活潑。狂歡:縱情歡樂。“狂”表示瘋狂、盡情,“歡”表示歡樂。在文中,花孩子們在綠草上跳舞、狂歡,表現出他們對自由的渴望和興奮的心情。功課:學生按照規定學習的知識、技能。在課文中,“他們關了門做功課”,把花孩子們比作在地下學校上學的學生,做功課體現了他們的學習生活。放假:在規定的日期停止工作或學習。在文中,“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形象地表現了花孩子們對雨水的期待和對自由的向往。互相: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動作或彼此聯系的人或物中的每一個。在課文中,“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體現了樹枝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狂風:猛烈的風。“狂”表示猛烈、強烈,“風”表示空氣的流動。在文中,“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描繪出了風雨交加的場景。急急忙忙:因為著急而行動加快,匆匆忙忙。在課文中,“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那樣急急忙忙嗎?”表現了花孩子們對媽媽的急切思念。自然: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在文中,“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表示作者很自然地能夠猜到花孩子們的行為。(2)近義詞轟響——轟鳴:“轟響”和“轟鳴”都表示發出巨大的聲響。在課文中,“雷云在天上轟響”,可以換成“雷云在天上轟鳴”,意思基本相同。濕潤——潮濕:“濕潤”和“潮濕”都表示含有一定的水分。在課文中,“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可以換成“潮濕的東風走過荒野”,但“濕潤”更強調適度的水分,而“潮濕”更強調水分過多。碰觸——碰撞:“碰觸”和“碰撞”都表示物體之間的接觸。在課文中,“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可以換成“樹枝在林中互相碰撞著”,但“碰觸”更強調輕輕地接觸,而“碰撞”更強調用力地接觸。急急忙忙——匆匆忙忙:“急急忙忙”和“匆匆忙忙”都表示行動匆忙。在課文中,“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那樣急急忙忙嗎?”可以換成“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那樣匆匆忙忙嗎?”但“急急忙忙”更強調著急的心情,而“匆匆忙忙”更強調行動的快速。(3)反義詞濕潤——干燥:“濕潤”表示含有一定的水分,“干燥”表示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在課文中,“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與“干燥的沙漠”形成對比。出來——進去:“出來”表示從里面到外面,“進去”表示從外面到里面。在課文中,“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與“花孩子們回到地下學校里去”形成對比。急急忙忙——慢慢悠悠:“急急忙忙”表示行動匆忙,“慢慢悠悠”表示行動緩慢。在課文中,“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那樣急急忙忙嗎?”與“花孩子們在綠草上慢慢悠悠地跳舞”形成對比。(4)詞語搭配(濕潤)的東風:“濕潤”形容東風帶有一定的水分,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簌簌)地響:“簌簌”是擬聲詞,形容物體發出的輕微的聲音。在課文中,“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形象地表現了綠葉在狂風中的動態。(揚起)雙臂:“揚起”表示向上舉起。在課文中,“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表現了花孩子們對媽媽的渴望和向往。(雷云)轟響:“雷云”是云層中帶有電荷的部分,當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放電現象,產生巨大的聲響,即“轟響”。三、句子賞析1. “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賞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東風比作人,“走過荒野”“吹著口笛”,賦予了東風人的動作和行為,使東風更加生動形象。同時,這句話也為下文花孩子們的出現做了鋪墊,營造了一種歡快、活潑的氛圍。2.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賞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樹枝、綠葉和雷云都比作人,“互相碰觸著”“簌簌地響”“拍著大手”,賦予了它們人的動作和行為,使自然景物更加生動形象。這句話也為花孩子們的出現營造了熱烈的氛圍,表現了風雨交加的場景。3.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賞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花比作人,“跑出來”“跳舞”“狂歡”,賦予了花人的動作和行為,使花更加生動形象。這句話也表現了花孩子們的活潑、快樂和對自由的渴望。4.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他們關了門做功課。如果他們想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的。”賞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花朵比作在地下學校上學的孩子,賦予了花朵人的行為和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同時,這句話也反映了現實中孩子們的學校生活,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5.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賞析:這句話形象地表現了花孩子們對自由的渴望。雨水滋潤了大地,也讓花孩子有了機會從地下學校跑出來,享受自由的時光。這句話也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6. “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賞析:這句話描寫了花孩子們在雨中綻放的美麗景象,色彩斑斕的花朵讓人眼前一亮。“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花比作人,穿上了美麗的衣裳,使花更加生動形象。“沖了出來”則表現了花孩子們的急切和興奮。7. “你可知道,媽媽,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那樣急急忙忙嗎?”賞析:這兩句話表達了作者對花孩子們的同情和理解,也表現了作者對母愛的贊美。花孩子們急急忙忙地要回到媽媽的身邊,就像現實中的孩子渴望回到媽媽的懷抱一樣。這句話也引發了讀者的思考,讓讀者感受到了花孩子們對家的向往和對媽媽的思念。四、課文理解1. 課文內容概括《花的學校》是泰戈爾寫作的一篇散文詩,以兒童的視角描繪了一群活潑、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過豐富的想象,把花當作孩子來寫,用孩子對媽媽的依戀來比喻花兒對大自然的依戀。2. 段落分析(1)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當雷云在天上轟響,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內容分析:這部分描寫了花孩子生長的環境,六月的陣雨帶來了濕潤的東風,為花孩子的出現做了鋪墊。“雷云在天上轟響”“陣雨落下”“東風走過荒野,吹著口笛”,這些描寫營造了一種風雨交加的氛圍,也為花孩子的狂歡埋下了伏筆。作用:引出下文花孩子們的出現,為全文奠定了歡快、活潑的基調。(2)第二部分(第 3—6 自然段):于是,一群一群的花從無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來,在綠草上跳舞、狂歡。媽媽,我真的覺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里上學。他們關了門做功課。如果他們想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的。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內容分析:這部分詳細描寫了花孩子的行為和活動。花孩子在綠草上跳舞、狂歡,表現出他們的活潑和快樂。作者把花朵比作在地下學校上學的孩子,賦予了花朵人的行為和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動有趣。“他們關了門做功課。如果他們想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的。”這句話通過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花孩子在學校里的生活,與現實中的孩子相似,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這句話形象地表現了花孩子對自由的渴望。雨水滋潤了大地,也讓花孩子有了機會從地下學校跑出來,享受自由的時光。“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描寫了風雨交加的場景,也為花孩子的出現營造了熱烈的氛圍。“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這句話描寫了花孩子在雨中綻放的美麗景象,色彩斑斕的花朵讓人眼前一亮。作用:通過對花孩子的具體描寫,展現了花孩子們的天真爛漫和對自由的向往,豐富了文章的內容。(3)第三部分(第 7—9 自然段):你可知道,媽媽,他們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你沒有看見他們怎樣地急著要到那兒去嗎?你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那樣急急忙忙嗎?我自然能夠猜得出他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他們也有他們的媽媽,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媽媽一樣。內容分析:這部分揭示了花孩子的歸宿和他們對媽媽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