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我們小點兒聲》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統編版教材分析 《第 13 課 我們小點兒聲》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的重要性,學會在不同場合控制自己的聲音,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社會公德意識。教材通過圖片、故事等形式,呈現了在學校、圖書館、電影院等場所需要小聲說話的場景。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在公共場合控制聲音的意識較為薄弱。他們可能在不經意間大聲喧嘩,影響他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需要通過具體的引導和教育來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了解在不同場合需要保持安靜的原因,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討論、實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認識到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的重要性,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 2.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做到小聲說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學法 1. 直觀演示法:通過圖片、視頻等直觀教具,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在不同場合保持安靜的重要性。2. 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在公共場合的經歷和感受,激發學生的思考和交流。3. 實踐法:讓學生在實際場景中練習小聲說話,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分鐘)1. 教師播放一段嘈雜的聲音和一段安靜的聲音,讓學生對比感受。2.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哪種聲音呢?為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3. 教師總結:“大家都喜歡安靜的聲音,因為它讓人感覺很舒服。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場合需要我們小點兒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 13 課 我們小點兒聲》。”設計意圖:通過聲音對比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初步感受安靜的重要性。二、講授新課(20 分鐘)1. 認識不同場合需要小點兒聲(1)教師展示一組圖片,分別是學校教室、圖書館、電影院等場所,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這些地方為什么需要小點兒聲。(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這些場合大聲喧嘩會帶來哪些不良影響。(3)教師總結:在學校教室,同學們需要安靜地學習,大聲喧嘩會影響他人學習;在圖書館,大家都在看書,如果聲音太大,會打擾別人閱讀;在電影院,觀眾們在欣賞電影,大聲說話會破壞觀影氛圍。2. 如何做到小點兒聲(1)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一說在不同場合應該如何做到小點兒聲。(2)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進行總結。例如,在學校要輕聲走路、輕聲說話;在圖書館要保持安靜,不打鬧;在電影院要遵守觀影秩序,不大聲討論劇情。(3)教師通過示范和講解,讓學生學習一些控制聲音的方法,如降低音量、輕聲細語、用手勢表達等。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小組討論和教師示范,讓學生認識到不同場合需要小點兒聲的原因,并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聲音。三、鞏固練習(10 分鐘)1. 情境模擬游戲教師創設一些生活場景,如學校課間、圖書館閱讀時間、電影院觀影等,讓學生在模擬場景中練習小聲說話和控制聲音。2. 聲音分貝測試教師使用聲音分貝測試儀,讓學生分別在安靜和嘈雜的環境中說話,觀察聲音分貝的變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不同聲音的大小。設計意圖:通過情境模擬游戲和聲音分貝測試,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控制聲音的能力。四、課堂總結(5 分鐘)1. 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讓學生舉手回答。2.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第 13 課 我們小點兒聲》。我們知道了在不同場合需要小點兒聲,這樣可以尊重他人、營造良好的環境。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時刻記住小點兒聲,做一個文明有禮的好孩子。”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和總結,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加深對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的認識。五、布置作業(課后完成)1. 回家后,和家人一起討論在家庭中哪些場合需要小點兒聲,并制定家庭 “小聲說話公約”。2. 在今后的一周內,觀察自己在學校、公共場所等地方是否做到了小點兒聲,并記錄下來。板書設計 第 13 課 我們小點兒聲一、不同場合二、控制聲音方法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對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和活動,表現出了較高的學習熱情。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情境模擬游戲中,部分學生可能還不能完全做到小聲說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引導和練習。此外,在作業布置方面,可以更加多樣化,如讓學生制作宣傳海報,呼吁大家小點兒聲等,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