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0 吃飯有講究》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統編版教材分析 《10 吃飯有講究》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的內容。本課圍繞吃飯這一日常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吃飯的禮儀和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教材通過圖片、故事等形式,呈現了飯前洗手、文明用餐、不挑食等方面的內容。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對吃飯有一定的認知,但在吃飯禮儀和健康飲食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引導。他們可能存在飯前不洗手、挑食等不良習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通過故事和活動來學習。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知道飯前要洗手,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了解文明用餐的禮儀;認識到不挑食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討論、實踐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良好飲食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珍惜食物、尊重他人的意識。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飯前洗手的方法和文明用餐的禮儀,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良好的飲食習慣。教學法 直觀演示法:通過示范洗手方法、展示文明用餐的圖片等,讓學生直觀地學習。 故事講述法:講述與吃飯有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吃飯習慣和感受。 實踐操作法:讓學生實際操作洗手、擺放餐具等,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 分鐘)1. 教師播放一段關于美食的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2.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吃什么食物呢?” 引導學生回答。3. 教師總結:“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食物,但是吃飯可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味哦,還有很多講究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0 吃飯有講究》。”設計意圖:通過美食視頻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出課題。二、講授新課(20 分鐘)1. 飯前要洗手(1)教師展示一組圖片,分別是臟手和干凈手觸摸食物的后果。(2)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為什么要飯前洗手呢?” 讓學生舉手回答。(3)教師講解飯前洗手的重要性,并示范正確的洗手方法。(4)學生跟著教師一起練習洗手方法。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和講解,讓學生認識到飯前洗手的重要性,并學會正確的洗手方法。2. 文明用餐(1)教師展示一些文明用餐和不文明用餐的圖片,如安靜吃飯、大聲喧嘩、挑食等。(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一說哪些行為是文明用餐的表現,哪些行為是不文明的。(3)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進行總結。(4)教師講解文明用餐的禮儀,如不挑食、不浪費食物、尊重他人等。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展示和小組討論,讓學生了解文明用餐的禮儀,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3. 不挑食(1)教師講述一個關于挑食的故事,如《小兔子不挑食》。(2)教師提問:“故事中的小兔子為什么會生病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讓學生舉手回答。(3)教師講解不挑食的重要性,以及各種食物對身體的好處。(4)教師組織學生進行 “食物分類” 游戲,將各種食物圖片分為蔬菜、水果、肉類、谷物等類別,讓學生了解食物的多樣性。設計意圖:通過故事講述和游戲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不挑食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健康飲食觀念。三、鞏固練習(10 分鐘)1.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 “洗手比賽”,看誰的洗手方法最正確、最迅速。2. 教師讓學生模擬文明用餐的場景,如擺放餐具、安靜吃飯等。3. 教師出示一些食物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食物應該多吃,哪些食物應該少吃。設計意圖:通過比賽和模擬活動,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四、課堂總結(5 分鐘)1. 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讓學生舉手回答。2.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10 吃飯有講究》。我們知道了飯前要洗手,學會了正確的洗手方法;了解了文明用餐的禮儀;認識到了不挑食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快樂地成長。”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和總結,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加深對吃飯有講究的認識。五、布置作業(課后完成)1. 回家后,向家人宣傳飯前洗手和文明用餐的知識。2. 記錄自己一周的飲食情況,看看自己有沒有挑食的現象。板書設計 10 吃飯有講究一、飯前洗手二、文明用餐三、不挑食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了吃飯的講究。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表現出了較高的學習興趣。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講解文明用餐禮儀時,部分學生可能理解不夠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強化。此外,在作業布置方面,可以更加多樣化,如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制定家庭用餐規則等,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