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 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統編版《網絡改變世界》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 : 認同網絡規則, 理解網絡對社會經濟、 政治、 文化及科技發展的推動作用, 增強對國家發展的關注。 道德修養 : 養成網絡素養, 遵守網絡公德, 形成文明上網、 合理用網的意識, 做網絡空間中的文明公民。 法治觀念 : 認識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 了解網絡法律法規, 對網絡陷阱具有分辨能力, 培養正確的網絡觀, 做到合理合法用網。 健全人格 : 理解網絡的價值與作用, 善用網絡帶來的正向價值, 提高辨別網絡信息的能力, 形成對網絡健康的生活態度。 責任意識 : 辨析媒體中的不良信息, 對自己、 他人和社會負責, 有序參與網絡生活, 遵守網絡秩序, 承擔網絡主人翁的責任。 教學重點 網絡發展給社會和人們帶來的積極作用。 教學難點 識別網絡陷阱, 避免網絡危害。 教學過程導入 文旅花式攬客:2024年開年以來,各地“文旅秀"成為全網最熱的話題。各地文旅部門加班加點,在網絡官方賬號上“瘋狂輸出"創意視頻,向廣大網友推介當地大好河山、人文景點、特色美食等,視頻更新頻率之高、花樣之多前所未有,大有一較高低之勢。 觀看材料并思考:各地區的文旅部門為什么要在互聯網上花式攬客 學生: 教師:文旅部門為了發展地方經濟,不遺余力積極利用網絡的強大助推作用。 授新課 觀看視頻:花式攬客 討論并回答:你經常借助互聯網做哪些事情 觀看了這則視頻,對于互聯網,你有哪些感受 學生:①查閱學習資料、購買商品、訂購火車票等等②互聯網改變了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國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改變,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拉動了經濟增長,意義深遠...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3月22日,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較2022年12月新增網民2480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由5G和千兆光網組成的“雙千兆”網絡,全面帶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等各個領域創新發展,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忠國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思考:網絡是如何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的? 學生: 教師:①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 ②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 ③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 思考:互聯網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學生: 教師: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聯網大大促進了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ヂ摼W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推動了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業態,提升了經濟發展水平。) “我向總理說句話”:中國政府網開辦這個欄目以來,網民的意見和建議《政府工作報告》有吸收,部委有回應,有的還送到了總理案頭。實名留言達到了200萬+,年齡最大的留言用戶是105歲,年齡最小的是7歲..... 思考:互聯網對我國政治社會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學生: 教師: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 一向冷清的書刊銷售在網紅的助力下近期大熱。比如:董宇輝在直播間與首次來到中國的古爾納暢聊文學和鄉愁超五十萬讀者觀看了這場直播,當晚累計售出11萬本圖書! 互聯網已經發展到萬物互聯階段。物聯網的應用十分廣泛,如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交通(如共享單車、車聯網、停車位APP)、智慧農業(如智能大棚)、智能工廠等。 杭州市城市數據大腦正在積極實踐,如可以將道路監控、紅綠燈等設施每天產生的海量數據統籌協同,計算出實時的交通優化方案。試驗結果顯示,通行速度提升了11%。 思考:互聯網對我國文化科技社會發展有哪些重要意義 學生: 教師: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 討論并回答:結合上述現象,你覺得網絡到底是好還是壞 還有其他例子嗎 學生:網絡是把雙刃劍。 今年1月,華北電力大學研究生院發布通知,明確該校將引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檢測服務系統”,對所有申請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行檢測,抵制人工智能代寫論文的行為。4月,湖北大學、福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高校相繼發布通知,稱將在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審核過程中試行加入對文章使用生成式AI風險情況的檢測。其中,湖北大學明確,如發現該論文檢測結果為“AI代寫高風險”,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修改。福州大學強調,檢測結果將作為成績評定和優秀畢業論文評選的參考依據。 思考:針對利用網絡寫論文的行為,你怎么看? 學生: 教師:在網絡時代,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 思考:上述漫畫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哪些現象,你怎么看 學生: 教師: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杭州市某局辦公室一級調研員李某某違規將1份秘密級文件交給借調人員朱某某,用以文稿起草中參考。朱某某違規用手機拍攝其中2頁,并存儲在手機中。同年底,朱某某將文件圖片發至單位微信工作群,供其他同事參閱,造成泄密。案件發生后,朱某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李某某受到通報批評并取消當年評優資格處理。 思考:你或你的家人遇到過個人信息泄露的事情嗎?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 學生: 教師: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1.(2023·蘭州)“五一”假期,蘭蘭游覽中山橋時了解到,許多外地游客是在網上看到“蘭州美景美食”才慕名而來,“互聯網+旅游”讓金城眾多景點成為“網紅打卡地”,今年“五一”小長假蘭州市累計接待游客464萬人次,旅游收入超28億元。以上材料表明,網絡( ) A.豐富民主方式,拓寬民主渠道 B.阻礙人際交往,打破時空限制 C.促進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D.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精致蘭州 2.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聚焦5G、人工智能、下一代互聯網、數據與算法等網絡技術新趨勢、新熱點,充分回應各方對數據治理、網絡法治等問題的關注。加強互聯網建設有利于( ) ①豐富日常生活 ②促進人際交往 ③推動社會進步 ④取代現實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利用電腦、攝像頭等就能實現省級醫院專家與偏遠地區患者遠程連線,患者不出遠門就能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近年來,這種“遠程醫療平臺”已經開始在全國推廣。該平臺的推廣( ) ①有效緩解了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狀況 ②可以減少偏遠地區患者長途奔波求醫看病之苦 ③能保證所有人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 ④體現了互聯網超越時空的獨特優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武威)2022年12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規定:電信網絡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電信網絡技術手段,通過遠程、非接觸等方式,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面對電信網絡詐騙,我們應該( ) ①保護隱私,不要輕易泄露個人信息 ②提高警惕,不要隨便點擊不明鏈接 ③加強防范,不要使用任何網絡軟件 ④仔細辨別,不要輕易相信陌生電話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