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二單元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專政(第四課)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五課)(國體)(政體)制度保證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一單元)根本保證決定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第四課 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4.1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教學重點1.我國的國體是什么?國體地位如何?2.我國國家政權的特點?3.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教學難點1.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2.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37-40的內容,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并圈畫好。一、我國的國體1.國家性質的含義2.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及意義3.我國國家政權的特點二、全過程人民民主1.民主的含義2.我國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原因3.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第一目:我國的國體011.我國的國體(國家性質)是什么?2.我國國體的地位如何?3. 我國國家政權的特點?一、我國的國體(一)國體的含義國體即國家性質,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國體概念回答的是國家政權究竟是掌握在哪個階級手里,什么人行使國家權力的問題。按照性質不同,從古至今有: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剝削階級統治的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國家的性質(國體)是由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的,國家的根本屬性是階級性,不存在全民民主和超越階級的民主一、我國的國體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二)我國的國體(國家性質)領導階級(國家性質的首要標志)國體(國家性質)階級基礎重要性(意義):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它明確規定了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莊嚴宣示了我國國家政權的人民性質。一、我國的國體概念區分1人民 公民性質 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 相對于敵人而言 公民是一個法律概念凡擁有一國國籍的人,都是一國公民對象 不包括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和敵對勢力 包括人民和敵人范圍 群體概念(一般常跟權力搭配) 個體概念(一般常跟權利搭配)注意 公民不等于人民,公民=人民+敵人“全民民主”、“公民民主”表述錯誤 是國家制度;最高統治者獨自掌握國家權力,實行專斷獨裁統治,統治階級內部地位不平等。民主專制專政是國家制度;指在統治階級范圍內,按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是一種國家治理手段;依靠暴力進行的統治,適用于被統治階級。概念區分2一、我國的國體一、我國的國體①我國國家政權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特點: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地位:是領導階級,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領導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廣大農民與工人階級有著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聯系,是工人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的作用: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階級基礎)工農聯盟(三)我國國家政權的特點:其實就是由“黨”來領導一、我國的國體②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已經結成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群眾基礎)愛國統一戰線(三)我國國家政權的特點:團結哪些力量?即:人民群眾愛國統一戰線的內容和指導方針知識總結:全面認識我國的國體領導階級意義憲法規定本質群眾基礎階級基礎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做主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莊嚴宣示了我國國家政權的人民屬性。工農聯盟愛國統一戰線工人階級課堂練習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從歷史起源看,不同階級之間沖突的解決呼喚國家的產生,并由此讓國家歸屬于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從職能上看,國家“在一切場合在本質上都是鎮壓被壓迫被剝削階級的機器”。這表明( )A.國家是統治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工具 B.階級和國家同步產生C.建立國家的目的在于維護人民利益 D.國家的根本職能在于社會管理職能A第二目:全過程人民民主021.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形成過程?2.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3.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金豆銀豆脫口秀:全過程人民民主1.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二、全過程人民民主(一)民主的重要性2.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延安時期的豆選金豆豆,銀豆豆痘痘不能讓隨便投選好人、辦好事投在好人碗里頭社會主義民主的形成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由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少數人統治和壓迫多數人的局面,使億萬人民真正成為了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全過程人民民主“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民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把“發展全過程民主”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納入“十個明確”之中。(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形成總: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的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二、全過程人民民主(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難點+考點)最廣泛的民主最真實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二、全過程人民民主(1)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三).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民主權利廣泛民主主體廣泛③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14億多人民共同持續參與、56個民族共同平等享有,不同地域、不同領域、不同層級、不同群體均實現全面覆蓋的民主體系表現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②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注意:①人民并不直接管理國家事務和經濟、文化事業,可以直接管理社會事務;②人民并不直接行使國家權力;③權利、地位、職能是法定的,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二、全過程人民民主(2)全過程人民民主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2.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①一方面,我國已經形成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已經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能夠確保人民有序政治參與。②另一方面,人民的意愿和呼聲,經過民主決策程序順利成為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進而通過政權體系順利轉化為實現人民意愿的具體實踐,能夠確保人民真正當家作主。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黨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黨中央提出編纂民法典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形成國家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起草社會公眾通過多種方式建言獻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召開座談會、政協會議討論2021年1月1日起全國實施人民當家做主有法律、物質、制度的保障含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內部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開展廣泛協商,努力形成共識的重要民主形式;地位: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協商渠道: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具體實踐:民主協商意義:保障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廣泛持續參與的民主權利;選舉民主協商民主制度載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體實踐:民主選舉我國人民通過直接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選出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社會主義民主的兩種形式名詞點擊P40專家點評二、政府工作報告意見征求,靠誰?2.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最管用①要求: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②表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既發揚民主,又正確集中,能夠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緊密融合在一起,實現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標基礎上的團結一致,使黨、國家和人民成為目標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體。二、全過程人民民主2.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點——最管用①要求: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②表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既發揚民主,又正確集中,能夠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緊密融合在一起,實現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標基礎上的團結一致,使黨、國家和人民成為目標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體。能夠有效杜絕西方國家常見的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開“空頭支票”問題,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導致內耗嚴重、效率低下的弊端。最 廣 泛表現: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分辨方法:強調的是說到做到、合理高效。如“制度體系”“效率提高”,材料中出現這些關鍵詞時,主要是指“最管用”。表現:民主權利廣泛;民主主體廣泛。分辨方法:強調的是要讓全體人民都能參與,權利廣泛,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 “監督權” “工人” “農民” “知識分子” “干部”“ 解放軍指戰員”等,材料中出現這些關鍵詞時,主要是指“最廣泛”;制度和實踐:完整的制度程序完整的參與實踐分辨方法:強調的是能真正體現人民的意愿,如材料中含有:“制度保障”“政治保證” “法律保障” “民主選舉”“民主協商”這些關鍵詞時,主要是指“最真實”;最 真 實最 管 用區分: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我國的國體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體的含義我國國家政權的特點最廣泛的民主最真實的民主最管用的民主課堂小結國體的地位我國的國體民主的重要性形成特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