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小小科學家》教學設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小小科學家》是蘇教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進科學》的第一課。本單元是科學啟蒙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科學這門學科,感受科學的有趣和神奇,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小小科學家》這篇課文以兒童的視角,通過描述科學家的工作和一些有趣的科學現象,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的工作特點,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教材內容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后續的科學學習奠定了基礎。二、核心素養目標(一)科學觀念初步了解科學家的工作,知道科學研究要從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始。認識到科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二)科學思維能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簡單的思考和描述。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對科學問題的探索興趣。(三)探究實踐學會用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等感覺器官觀察周圍的事物。能夠模仿科學家的工作,嘗試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并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四)態度責任對科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初步樹立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三、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了解科學家的工作特點,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學會用多種感覺器官觀察事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興趣。(二)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模仿科學家的工作,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嘗試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四、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喜歡觀察、喜歡探索,但由于年齡較小,缺乏系統的觀察方法和探究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需要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和活動來引導學生學習。經過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但對于科學這門學科還比較陌生。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五、教學建議創設情境: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小實驗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直觀教學:利用圖片、視頻、實物等直觀教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家的工作和科學現象。活動探究: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實驗、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鼓勵表達: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六、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相關的圖片、視頻、實物、實驗器材(如放大鏡、杯子、水、鹽、糖等)、課件。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時間分配導入(5 分鐘) 1. 播放一段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視頻,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2.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視頻中的人是誰嗎?他們在做什么? 通過播放科學家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 小小科學家。 5 分鐘認識科學家的工作(8 分鐘) 1. 展示一些著名科學家的圖片,如愛迪生、居里夫人等,簡單介紹他們的主要成就和貢獻。2. 組織學生討論:科學家的工作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科學家是怎樣工作的?3. 教師總結:科學家的工作就是觀察、思考、實驗和創造。他們通過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問題,然后進行思考和研究,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后創造出對人類有用的東西。科學家的工作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讓學生了解一些著名科學家的事跡,認識到科學家的工作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初步了解科學家的工作方法。 8 分鐘模仿科學家的觀察(12 分鐘) 1. 教師引導:科學家在工作中首先要進行仔細的觀察。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有趣的東西,讓我們一起來像科學家一樣觀察吧!2. 教師出示一個蘋果,引導學生用眼睛觀察蘋果的顏色、形狀、大小等外觀特征。3.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蘋果,感受蘋果的表面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是硬的還是軟的。4. 讓學生用鼻子聞一聞蘋果的氣味。5. 讓學生用舌頭嘗一嘗蘋果的味道(提醒學生注意衛生)。6. 組織學生交流觀察結果,教師進行總結和評價。 通過讓學生親自觀察蘋果,學會用多種感覺器官觀察事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科學觀察的樂趣,初步感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12 分鐘探索科學的奧秘(12 分鐘) 1. 教師提出問題:如果把蘋果切成兩半,會發生什么變化呢?2. 讓學生進行猜測,并把自己的猜測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上。3.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實驗驗證:給每個小組發放一個蘋果和一把小刀,讓學生小心地將蘋果切成兩半,觀察蘋果的內部結構,并與自己的猜測進行比較。4. 組織學生交流實驗結果,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5. 教師進一步提問:除了蘋果,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東西可以通過觀察和實驗發現它們的奧秘呢? 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猜測和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12 分鐘總結拓展(3 分鐘) 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像一個小小科學家嗎?2.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更多的科學奧秘,并和同學們分享。 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 3 分鐘八、板書設計小小科學家科學家的工作:觀察、思考、實驗、創造觀察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聞、用舌頭嘗九、教學反思《小小科學家》是一年級科學課的開篇之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希望能夠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讓他們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為今后的科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設情境、組織活動、引導探究等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從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認真觀察、思考和探究。在認識科學家的工作環節,學生們通過觀看視頻和圖片,對科學家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在模仿科學家的觀察和探索科學的奧秘環節,學生們學會了用多種感覺器官觀察事物,并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猜測,進行簡單的實驗驗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培養。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課堂紀律的管理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個別小組的學生過于興奮,沒有按照要求進行觀察和實驗,影響了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其次,在教學時間的把控上還不夠精準,導致最后的總結拓展環節略顯倉促,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交流和分享。針對以上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進。一是加強課堂常規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課堂紀律意識。在小組活動前,明確活動規則和要求,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確保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二是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握教學節奏,做到詳略得當。對于重點內容要進行充分的講解和探究,對于非重點內容可以適當簡化,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總結和拓展。此外,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我也將進一步優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增加一些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如科學小故事、科學游戲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將科學知識與語文、數學、美術等學科有機結合起來,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科學啟蒙教育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科學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科學的世界里快樂成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