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級上冊《學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人教版(2024)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細胞》第二章《認識細胞》是初中生物學的重要內容,而第一節《學習使用顯微鏡》則是開啟細胞微觀世界的關鍵鑰匙。本節課主要介紹了顯微鏡的構造、功能以及使用方法。顯微鏡是生物學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觀察工具,熟練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是學習后續細胞結構和功能等知識的基礎。通過學習本節課,學生將初步了解微觀世界的奧秘,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為今后的生物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核心素養目標(一)生命觀念通過了解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理解顯微鏡的發明和使用對生命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體會科學技術與生命科學的相互關系。(二)科學思維在學習顯微鏡構造和使用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通過對顯微鏡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三)科學探究通過練習使用顯微鏡,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如正確使用儀器、觀察、記錄實驗現象等。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四)社會責任通過了解顯微鏡在醫學、生物學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將來的科學研究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三、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顯微鏡的構造和功能。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二)教學難點理解顯微鏡成像的原理。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能快速找到物像。四、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剛剛步入初中,對生物學這門學科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已經對顯微鏡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顯微鏡的構造、功能和使用方法還缺乏系統的了解。此外,七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對于顯微鏡成像原理等較為抽象的知識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多媒體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同時要注重實驗操作的指導,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五、教學建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建議教師采用直觀教學法,如利用顯微鏡實物、模型、圖片、視頻等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顯微鏡的構造和成像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和實踐操作,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針對學生在顯微鏡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確保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使用顯微鏡。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參與生物學實驗和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六、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顯微鏡、顯微鏡模型、多媒體課件、寫有 “上” 字的玻片、永久裝片、擦鏡紙、紗布等。學生準備:預習本節課內容,收集有關顯微鏡的資料。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分配導入新課 展示圖片: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提問:我們如何才能觀察到細胞呢? 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引出課題:學習使用顯微鏡。 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展示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觀察細胞方法的思考,從而自然地導入新課。 3 分鐘顯微鏡的構造 1. 介紹顯微鏡的發明和發展歷程。2. 結合顯微鏡實物和模型,講解顯微鏡的各部分構造及功能,重點講解目鏡、物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轉換器、遮光器、反光鏡等。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顯微鏡的發明和發展歷程。手持顯微鏡實物和模型,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詳細介紹顯微鏡的各部分構造及功能。 認真傾聽教師講解,觀察顯微鏡實物和模型,認識顯微鏡的各部分構造及名稱。 讓學生了解顯微鏡的發明和發展歷程,感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生命科學研究的推動作用。通過實物和模型的展示,幫助學生更直觀地認識顯微鏡的構造,加深記憶。 10 分鐘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 取鏡和安放強調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將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約 7 厘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2. 對光(1)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 2 厘米左右距離)。(2)用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只眼注視目鏡內,另一只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3. 觀察(1)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正面朝上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玻片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2)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3)一只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 整理和存放實驗完畢,將顯微鏡的外表擦拭干凈。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請用擦鏡紙。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并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后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教師進行示范操作,邊操作邊講解注意事項,強調操作要點。在對光環節,引導學生注意光線的調節,讓學生觀察不同光線條件下視野的變化。在觀察環節,教師在講臺上放置一個寫有 “上” 字的玻片標本,讓學生按照步驟進行觀察,指導學生如何找到物像,并提醒學生注意物鏡下降時不要碰到玻片標本。 學生認真觀看教師的示范操作,傾聽教師講解注意事項,模仿教師的動作進行操作練習。學生兩人一組,相互協作,進行對光和觀察操作,練習尋找物像,并嘗試將物像調至清晰。 通過教師的示范操作和詳細講解,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親自操作練習,能夠更好地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操作過程中,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糾正,確保學生能夠正確操作。 20 分鐘顯微鏡成像原理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顯微鏡成像的光路圖,講解顯微鏡成像的原理。2. 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示意圖,解釋物像的倒像特點,即上下顛倒、左右相反。 結合光路圖和示意圖,詳細講解顯微鏡成像的原理和物像的特點。舉例說明物像的倒像特點,如將 “上” 字玻片標本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什么樣的。 認真觀看多媒體課件和黑板上的示意圖,傾聽教師講解,理解顯微鏡成像的原理和物像的倒像特點。 通過多媒體課件和示意圖的展示,將抽象的顯微鏡成像原理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舉例說明物像的倒像特點,加深學生的印象,為學生后續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物像奠定基礎。 8 分鐘鞏固練習 1. 出示一些關于顯微鏡構造和使用方法的選擇題、填空題和簡答題,讓學生進行練習。2.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展示練習題,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巡視學生的答題情況,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認真思考,獨立完成練習題。 通過鞏固練習,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糾正和強化,加深學生對顯微鏡構造和使用方法的理解和記憶。 8 分鐘課堂小結 1.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顯微鏡的構造、使用方法和成像原理。2. 提問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知識點,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總結。 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回答教師的提問,分享自己的收獲和體會。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脈絡,強化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讓學生分享收獲和體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感受,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5 分鐘八、板書設計《學習使用顯微鏡》(一)、顯微鏡的構造目鏡物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轉換器遮光器反光鏡(二)、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整理和存放(三)、顯微鏡成像原理上下顛倒、左右相反九、教學反思《學習使用顯微鏡》是七年級生物學上冊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能夠初步掌握顯微鏡的構造、功能和使用方法,為后續的生物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和實踐操作,通過直觀教學法和多媒體資源的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識。同時,我也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掌握得較好,但在理解顯微鏡成像原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知識點,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光路圖、在黑板上畫出簡單的示意圖、舉例說明等,但部分學生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嘗試采用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來講解顯微鏡成像原理,如制作動畫視頻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外,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我發現部分學生的操作不夠規范,如對光時沒有調節好光圈和反光鏡的角度、觀察時物鏡下降過快等。針對這些問題,我在教學中加強了對學生實驗操作的指導和監督,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但仍有個別學生需要進一步加強練習。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注重實驗教學,增加學生的實驗操作機會,加強對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總體而言,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較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完善。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反思,我將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的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