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讓它們立起來》教學設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讓它們立起來》是青島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走進科學課》中的一課。本單元作為小學科學課程的起始單元,旨在引領學生走進科學世界,初步感知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本課以生活中常見的物體能否立起來為主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實踐操作,探究物體立起來的方法和條件。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后續科學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二、核心素養目標(一)科學觀念認識到物體有不同的形狀和結構,有些物體可以立起來,有些物體不容易立起來。了解物體立起來與物體的重心、支撐面等因素有關。(二)科學思維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不同物體立起來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多種讓物體立起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三)探究實踐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嘗試讓各種物體立起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制定簡單的探究計劃,并按照計劃進行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四)態度責任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勇于嘗試的科學態度。讓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之情。三、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探究讓不同物體立起來的方法。理解物體立起來與重心、支撐面的關系。(二)教學難點幫助學生認識物體的重心,并理解重心與物體立起來的關系。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總結出讓物體立起來的一般規律。四、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物體的站立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于物體為什么能立起來以及如何讓物體立起來的方法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好動、好玩,喜歡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取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五、教學建議教學方法要多樣化,結合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特征和立起來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加強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共同探究、交流和分享,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選擇學生熟悉的物體進行探究,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六、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各種形狀的物體(如鉛筆、橡皮、塑料片、積木、易拉罐、乒乓球等)、相關的教學課件、實驗記錄單、獎勵小貼紙。學生準備:每人準備一些自己喜歡的小物體(如文具、玩具等)。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時間分配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 教師展示一張圖片,圖片上有一個倒在桌子上的鉛筆和一個立在桌子上的鉛筆,提問:“同學們,看這張圖片,你們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2. 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提問:“那你們知道為什么這支鉛筆能立起來,而那支鉛筆卻倒在桌子上嗎?” 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 讓它們立起來。 3 分鐘 通過展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物體的不同狀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導入新課。活動一:觀察物體,發現問題 1. 教師給每個小組發放一些不同形狀的物體,如鉛筆、橡皮、塑料片、積木、易拉罐、乒乓球等。2. 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然后嘗試將它們立在桌子上,看看哪些物體容易立起來,哪些物體不容易立起來。3. 教師巡視各小組,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并適時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哪些物體容易立起來?哪些物體不容易立起來?為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物體能否立起來與物體的形狀之間的關系。 8 分鐘 讓學生親自觀察和操作各種物體,初步感知物體立起來的難易程度與物體形狀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活動二:探究讓物體立起來的方法 1. 教師引導學生針對不容易立起來的物體,思考如何讓它們立起來。例如:對于橡皮,可以將它平放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指輕輕按壓一端,使它傾斜,就可以立起來了;對于塑料片,可以將它對折或卷成筒狀,增加它的穩定性,從而讓它立起來。2. 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活動,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讓不容易立起來的物體立起來。在探究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斷創新,并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不要將物體弄掉到地上。3. 教師巡視各小組,觀察學生的探究過程,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對于學生的一些獨特的方法和想法,教師要給予肯定和表揚,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創新。 12 分鐘 通過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讓物體立起來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學會交流與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活動三:討論交流,總結規律 1. 探究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各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分享自己小組讓物體立起來的方法和經驗。2.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這些方法能夠讓物體立起來?物體立起來與哪些因素有關?3. 通過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學生逐漸認識到物體立起來與物體的重心和支撐面有關。重心越低、支撐面越大,物體就越容易立起來。例如,將鉛筆削尖一端朝下立起來比將鉛筆平放立起來更容易,是因為削尖一端朝下時,鉛筆的重心更低;將塑料片卷成筒狀立起來比將塑料片平放在桌子上立起來更容易,是因為卷成筒狀后,塑料片的支撐面變大了。 10 分鐘 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對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物體立起來的科學原理,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活動四:拓展應用,解決問題 1. 教師提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例如:“怎樣讓一個雞蛋立起來?”“如何讓一本書立在斜坡上?”2.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和實踐,嘗試運用所學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巡視各小組,觀察學生的解決問題的過程,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3.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解決方案,并解釋其中的科學原理。教師對學生的解決方案進行評價和總結,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新,同時強調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10 分鐘 通過拓展應用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課堂總結 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包括物體立起來與哪些因素有關,以及探究讓物體立起來的方法和過程。2. 提問學生在本節課中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3. 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肯定學生在本節課中的積極參與和認真思考,同時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繼續保持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5 分鐘 通過課堂總結,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和體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反思能力。八、板書設計《讓它們立起來》物體立起來的因素:重心支撐面讓物體立起來的方法:改變物體形狀尋找合適的支撐點九、教學反思《讓它們立起來》這節課是一年級科學課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讓學生探究物體立起來的方法和條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實踐和交流等活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成功之處: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物體入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導入新課時,通過展示鉛筆立起來和倒下去的圖片,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學習情境中。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小物體進行實驗,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教學方法多樣化,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了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和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體驗。在探究讓物體立起來的方法時,我先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鼓勵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時,我巡視各小組,觀察學生的實驗操作情況和思維過程,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在學生匯報交流時,我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完善,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不足之處:在時間把控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探究活動環節,由于學生的興趣較高,探究過程比較投入,導致時間有些緊張,后面的拓展應用環節沒有充分展開,學生的討論和實踐時間不夠充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把握好教學節奏,確保每個教學環節都能順利完成。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動手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在探究活動中,有些學生能夠很快地找到讓物體立起來的方法,而有些學生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幫助。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科學學習中獲得成長和進步。在教學評價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教師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了肯定和鼓勵。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改進措施:加強時間管理,在教學設計時更加精細地安排每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在探究活動前,明確告訴學生活動的時間限制,讓學生有時間意識,提高探究活動的效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分層教學目標和任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發展。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指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完善教學評價體系,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在評價內容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刻認識到在科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改進。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科學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