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感知與判斷——美術鑒賞的過程與方法1 鑒賞美術作品的一般過程是什么?2 鑒賞方法還有哪些?鑒賞:它是運用感知、經(jīng)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xiàn)象進行觀察、體驗、聯(lián)想、鑒別與評價,獲得審美經(jīng)驗,提高藝術品位的認知活動。鑒賞美術一般鑒賞的過程是什么?美術鑒賞一般過程——“四步法”鑒賞 畫了什么? 陳述作品中看到的東西。 (包括畫面的內容、色彩、材質、尺寸、肌理等 ) 描述怎么畫的? 探討作品的形式構成特征。 (包括形狀間的相互關系、色調處理、空間營造等) 分析為什么畫? 合理闡述作品的意義和作者想表達的思想。 (結合作品的時代、文化背景,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心得等) 解釋有什么價值或意義? 在一定范圍內比較,判斷作品優(yōu)劣。 (可參考公認的標準或依據(jù),結合你個人的理解與感悟) 評價《清明上河圖》 北宋 張擇端 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 長卷《清明上河圖》 北宋 張擇端 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 長卷首段中段后段人物牲畜貨船酒樓建筑第二步“分析”形狀間的相互關系色調處理空間營造構圖原理筆墨技法、設色技巧、空間布局筆墨技法“界畫”筆墨技法厚重的城墻 蒼老的樹干 透明的流水 屋頂席棚和輕煙薄霧商店的招牌 歡門 枝葉設色技巧散點透視空間布局城內 汴河 郊野空間布局亭臺樓閣 虹橋焦點透視空間布局《雅典學院》 拉斐爾 壁畫散點透視 焦點透視空間布局對比賞析第三步“解釋”體驗 聯(lián)想 想象意義 思想 內涵《清明上河圖》 北宋 張擇端 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 長卷稅吏和貨主的爭吵慵懶的士卒城門防務松弛,沒有兵卒把守望火亭無人看守軍中飲酒成風盛世還是危機?第四步“評價”比較 判斷理解 感悟《清明上河圖》 北宋 張擇端 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 長卷如何評價《清明上河圖》呢?寫實性藝術價值敘事性藝術價值戲劇性藝術價值“中華第一長卷”歷史文化價值趙太丞家的算盤商業(yè)活動建筑歷史學角度建筑學角度經(jīng)濟學角度《清明上河圖》 北宋 張擇端 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 絹本設色 長卷美術鑒賞“四步法”描述 、分析、解釋、評價1、綜合式鑒賞2、形式鑒賞3、社會學式鑒賞鑒賞方法還有哪些 中國傳統(tǒng)書畫“品評”“品評”即品味和評論“四品”,即逸品、神品、妙品、能品綜合式鑒賞《太白行吟圖》南宋 梁楷 81.1cm×30.5cm 中國畫(軸) 紙本水墨 墨色——形態(tài)——神韻——風度墨線——飄逸——神情——肖似畫面——狹長——布白——聯(lián)想“逸品”濃淡干濕細致概括《太白行吟圖》南宋 梁楷 81.1cm×30.5cm 中國畫(軸) 紙本水墨 墨色——形態(tài)——神韻——風度墨線——飄逸——神情——肖似畫面——狹長——布白——聯(lián)想“逸品”計白當黑1.語言元素:點、線、面、色2.語言手段: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3.語言規(guī)則:變化與統(tǒng)一、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jié)奏與韻律形式鑒賞《雄視》潘天壽347.3cm×143cm中國畫(軸)紙本設色《雄視》潘天壽347.3cm×143cm中國畫(軸)紙本設色禿鷹與倒三角的山石開張的松針山石的長線條與鷹的墨塊韻律與節(jié)奏對比與平衡當時社會的產(chǎn)物歷史和時代的角度透過作品探討主題思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社會學鑒賞《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法國《自行車輪子》 127cm×32cm×64cm杜尚(法國) 1919年你覺得這是一件藝術作品嗎?《自行車輪子》 127cm×32cm×64cm杜尚(法國) 1919年杜尚《自行車輪子》的出現(xiàn)改變了西方當代藝術的進程,其偉大之處在于其作為一個概念性命題所產(chǎn)生的顛覆性意義。“綜合式鑒賞”“形式鑒賞”“社會學式鑒賞”1 鑒賞美術作品的一般過程是什么?2 鑒賞方法還有哪些?“四步法”鑒賞:描述、分析、解釋、評價作品名稱 綜合式鑒賞 形式鑒賞 社會學鑒賞《簪花仕女圖》《吹笛少年》《簪花仕女圖》(局部)中國畫 絹本設色 周昉 唐(傳) 《吹笛少年》 油畫 馬奈(法國) 1866年 課后練習感知與判斷——美術鑒賞的過程與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