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樂 年級 高一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色彩斑斕的印象派-德彪西教科書 書 名:普通高中教科書音樂必修 音樂鑒賞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通過視聽鑒賞,感受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了解印象主義音樂和作曲家德彪西。 2.藝術表現:在聆聽、演唱、辨別、實踐活動中,熟悉德彪西的音樂作品《大?!返谝粯氛潞I?從黎明到中午,探究印象主義音樂在形式要素上的特點,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3.文化理解:通過《大?!返谝粯氛潞I?從黎明到中午的賞析,以及對印象主義繪畫的了解,探索印象主義繪畫與印象主義音樂之間的關系。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賞析德彪西的《大?!返谝粯氛潞I?從黎明到中午,感受、體驗印象主義音樂風格。教學難點: 1.感受、理解印象主義音樂中音樂表現要素的不同特點。教學過程【活動一】課程導入 欣賞繪畫作品《日出印象》: 師:今天,我們的音樂旅程從欣賞一幅畫開始。 在這幅作品中,色彩和線條,哪個更為突出 (色彩) 師:作品中,色彩和線條有什么特點 線條:線條不分明不清晰,輪廓模糊、構圖方式用筆比較細碎 色彩:有具體、鮮明的顏色嗎 它打破了傳統“固有色”的觀念,認為色彩是由光的變化決定的,采取在陽光下直接作畫的方法,主張捕捉自然界的瞬間印象。 師生合作:了解印象主義繪畫以及印象主義音樂的產生 幽靜朦朧、飄忽不定的意境。這就是印象主義時期繪畫作品的特點。19世紀末,受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征主義繪畫的影響,出現了一種音樂流派——印象主義音樂。 【設計意圖】結合繪畫與音樂姐妹藝術,師生合作,營造出印象主義朦朧的意境。既為后面音樂欣賞做好鋪墊,又介紹了印象主義音樂的起源。 【活動二】《大?!分∠蟪躞w驗 (一)簡介作曲家德彪西及其作品 德彪西是19世紀法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也是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他的印象主義音樂風格掀起了20世紀現代音樂的新篇章。交響素描《大?!肥堑卤胛鲃撟鞯囊徊恳魳樊嬀?,由三幅交響素描組成。三首素描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生動地描繪了充滿陽光的海面上變化無常的景象,描繪了海的氣氛和海的性格。它們既像是一部由三個樂章組成的交響曲,又好像是一首龐大的交響詩。本課欣賞的是《大海》的第一樂章中的片段。 (二)分段聆聽 A:①首先欣賞作品的引子部分,感受引子部分的音區、速度的變化,表現出什么樣的大海 低音區,音量很弱 表現黎明前的大海。 ②感受特殊的寫作方式-持續音的作用。持續音持續音連續不斷的出現使作品的背景音響變得模糊了,這正與印象主義繪畫的風格相契合。同時這種音型的使用,也起到了調和其他聲部層次的作用,使音響變得更為統一。 B:第一段 ①第一主題:模唱主題旋律,結合鋼琴示范,哼唱主題片段,同在這一主題旋律中,出現了2356四個音階,并結合對比德彪西的鋼琴作品《亞麻色頭發的少女》主題音樂,了解作品中五聲調式的運用。 亞麻色頭發的少女中出現了1356四個音,綜合以上兩個譜例,在德彪西的音樂中常用到12356這樣的五聲音階,這五個音在我們中國稱作宮商角徵羽,是極具東方色彩的五聲調式,雖然創作大海的德彪西是外國作曲家,但是他非常喜歡具有東方色彩的五聲調式,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出現大量的五聲音階。五聲音階的運用,目的是為了烘托音樂的氛圍,更好的增強音樂的色彩性。 ②第二主題: 師:在這一段音樂中,樂隊突出了哪一個樂器組的音色 兩個主題是如何進行配合演奏的? 師:德彪西為了追求管弦樂獨特的印象色彩還打破了古典主義以來以弦樂為基礎的配器方式,突出木管音色。比如在樂曲的第一部分,在弦樂的襯托下,木管樂器與豎琴、圓號交替演奏,極好的描繪了海浪翻滾,浪花飛濺的效果。 ③配器的運用介紹 在印象主義音樂中,作曲家為了追求豐富的音色,打破了以弦樂為主的配器方式,突出木管的音色。 ④感知判斷:挑選描繪印象派的詞語。象征 飄渺 音畫 意象 C:尾聲: 師:為什么尾聲部分音樂會帶給我們燦爛輝煌的感覺 從力度和速度的變化來說。 ⑤小結印象主義音樂特點 旋律:旋律短小,輪廓模糊,不易歌唱 節奏:使用動力感不強的復節奏、復節拍,頻繁的連線,給人以連綿感 和聲:新穎的和聲,注重色彩效果,營造朦朧的意境。 調式:未脫離大小調體系,但大量采用五聲音階 配器:突出木管音色,注重打擊樂和色彩性樂器的使用 【設計意圖】通過三次不同形式的分段聆聽,從管弦樂的配器、調式入手分析作品,為完整聆聽打好基礎。在完整聆聽時,希望學生更投入、更深入作品,教師采用學生小組討論、分組表現的形式,既增強了學生合作創編的意識,又豐富了音樂課堂。 【活動三】德彪西之“印象”評論 (一)對比學習不同時期流派的音樂特點 印象主義音樂有自己的表現手法,所追求藝術的目的、藝術效果與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都不同,印象主義音樂突破了傳統交響音樂的寫作順序,與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形成鮮明對比。 音樂流派音樂風格古典主義音樂嚴謹 規整浪漫主義音樂 注重情感的表現印象主義音樂追求瞬間的主觀印象 表現朦朧的意境德彪西作為印象主義音樂的創始人,他用自己的美學思想和音樂追求發展并創造出獨特的音樂語言,也為多調性和無調性音樂、序列音樂等一系列20世紀音樂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二)總結 師:今天我們聆聽了德彪西《大海》的第一樂章片段,縱觀西方音樂史的發展,印象主義音樂盛行時間并不長,他是浪漫主義音樂向現代派音樂過度的橋梁之一,是音樂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與德彪西同時期的音樂家也都在對音樂進行探索和突破,但是真正形成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的只有德彪西。 【設計意圖】在積累了大量的印象主義音樂聽覺感受,分析、總結了印象主義音樂特點、風格后,再對比不同時期音樂特點,讓學生更加清晰的知道德彪西音樂的個性化更加凸顯,而為印象派音樂點題。 【活動四】教學反思 (一)本課的成功之處: 1.從教學目標來說,本課較為流暢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也較好地達成。教學環節基本按照預先的設計步步落實,將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熱情層層推進,取得了預想的效果。 2.從教學設計來說,因為印象主義音樂較抽象,需要感官與心智的共同參與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故設計欣賞通過直觀感知印象主義繪畫的特點引入抽象的印象主義音樂,從不同的方式來聆聽、感受。通過對比德彪西的作品感受五聲調式的運用。 3.從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來說,本課將信息技術自然融合于教學,且運用得當、恰到好處。本課的教學PPT制作構思奇妙,畫面等充分與主題結合,為深入教學做了視覺等各感官的有效鋪墊,為學生更好地進入音樂所營造的美感創設了環境基礎,配合本課的音樂,充分給人以一種藝術的美感。 (二)本課的不足之處: 1.時間的安排需調整:本課的容量較大,教師的引導、各環節的進行都要更加高效。 2.在作品欣賞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效果也有待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