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音樂 年級 高一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傳統風格的解體》教科書 書 名:《高中音樂鑒賞》必修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教學目標1.通過為繪畫作品選擇合適的音樂片段,將傳統音樂與無調性音樂進行對比,從而了解無調性音樂、十二音音樂的定義以及形成此音樂的背景原因。 2.通過譜例、動畫、音響將十二音音樂直觀化、可視化,以便同學們更好地掌握十二音音樂四種基本形式(原型、逆行、倒影、逆行倒影)的創作技法。 3.引導學生進行實踐練習,深度探索十二音音列,從而引發學生對表現主義音樂審美關注。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以“解”字為中心線索,通過“解悟、解鎖、解析、解密、解意”,分析“十二音音列” 2.比較把握表現主義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 1.運用“十二音”技法,創作一段旋律 2.運用編曲軟件,制作一段旋律設計理念《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統籌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要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系,強化學科的知識整合。”而音樂課程的設計更應該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關注“完整的人”的概念,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 (一)在“大概念”視域下,注重跨學科的融合性教學。本微課以音樂學科為依托,融合了美術、歷史、數學多門學科知識,結合學生已有的音樂知識結構,讓同學們從多維的角度理解“十二音音樂”。 (二)實現“深度學習”教學,注重螺旋式的綜合性教學。本微課從解鎖到解意,以循循善誘的方式,由淺入深,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提高對十二音音樂的深層理解與領悟。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注重多樣性的拓展性教學。本微課利用對譜例、編曲軟件,及動畫的運用,將音符可視化,鍵盤清晰化,幫助培養學生自主創編能力及對十二音音樂的運用。教學過程環節一:學科匯融.解悟“十二音” 結合美術學科中的審美感知素養,為繪畫作品選擇合適的配樂。 通過將詞分類,辨別調性音樂與無調性音樂的區別 結合歷史學科中的時空觀念素養,了解表現主義音樂產生的原因。 環節二:新知初識.解鎖“十二音” 1.介紹十二音定義及基本原則 2.勛伯格簡介: a.他首創了“十二音體系”的無調性音樂 b.他和他的學生貝爾格、威伯恩被合稱為“新維也納樂派”,即“表現主義”音樂流派。 3.十二音技法四種排列: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 a.基本音列 平等對待八度中的12個音 b.第一種形式——原型 創作方法 基本原則 c.第二種形式——逆行 最后一個音為起始音,用逆行方向排列直至起音 d.第三種形式——倒影 什么是倒影 計算音之間的距離 倒影手法的實踐練習 e.第四種形式——逆行倒影的創作方法 4.結合數學中的xy軸,理解四種音列的排列 環節三:拓寬視野.解析“十二音” 十二音序列創作出的無調性音樂,產生了很多內容、形式十分獨特的音樂,欣賞由中國作曲家金復載用此技法,為動畫片《老鼠嫁女》所配的音樂 環節四:學以致用.解密“十二音” 1.引導學生實踐練習:創編旋律 原型截取,加上自己喜愛的節奏,使其變為一段旋律 寫出3種變形,同時以連線的方式找到答案。 2.利用編曲軟件cubase聆聽效果 a.默認音色 b.改變不同的音色 c.增加強弱對比 環節五:鞏固練習.解意“十二音” 習題練習,總結回顧知識 課后作業,深度體驗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