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 正確認識自我第 1 課 時 認 識 自 己教學目標學習主題 內容要求 核心素養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 客觀認識和對待自己,形成正確的自我認同,提 高自我管理能力 健全人格教學重點掌握正確認識自己的方法。教學難點理解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課件展示漫畫。思考:漫畫給我們什么啟示 教師:漫畫啟示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如何認識自己 正確認識自己有什么意義 這節 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自己”。課件展示:(1)課程目標、教學重難點。(2)自主學習內容。二、講授新課1. 活動一:課件展示資料。( 一)閱讀教材P9 “生活觀察”自畫像:每人拿一張白紙,用文字或圖畫等形式描繪自己,然后折起來,收集在一起。 猜一猜:每人從中抽出一張折疊的自畫像,猜一猜這是誰的自畫像并說明理由。談談你對這位同學的印象和看法,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學生自由回答。(二)展示圖片及文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臘人把“能認識自己”看作是人類的最高智慧。教師總結:以上活動說明正確認識自己,準確把握自己的稟賦和特性,有助于我們增強 自信,促進自我發展,促進與他人的交往,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更好地認識和 改造外部世界。2. 活動二:討論以下問題。(1)你是從哪些方面認識自己的 (2)你是怎么得出這些認識的 學生自由回答。答案提示:通過對自我的全面分析來認識自己。教師總結:我們可以從生理狀況來認識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體能、性別等;可 以從心理特征來認識自己,如性格、氣質、能力等;可以從自己在家庭或班級中的角色等社 會關系來認識自己。3. 活動三:閱讀教材P10“探究與分享”。在不同人的眼里,我有所不同。數學老師說我是個思維敏捷的學生,語文老師認為我學 習很用功;有同學說我性格內向,也有同學說我性格外向;在鄰居眼里我勤快又禮貌,在家 人眼里我卻有點小懶惰,還有些小脾氣;爸爸說我已經長大,媽媽卻說我還小。在這么多的 評價里,我無法確定哪個才是真正的“我”。(1)不同的人對“我”的評價各不相同,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 答案提示:每個人對“我”的評價角度不一樣,從而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有助于我們 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2)你覺得“我”該如何對待這些評價 答案提示:理性對待,不盲從,不忽視。教師歸納: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他人的評價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有助 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我們要客觀冷靜地對待他人的評價,既不盲從也不輕視。拓展:(正確對待他人評價的方法)①用心聆聽;②注重溝通;③勇于面對;④理性應對。 4.活動四:閱讀拓展 在生活實踐中認識自己。我們可以通過參與各種日常活動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比如,嘗試新的愛好 或挑戰新的任務,能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否有天賦或潛力,以及自己對不同事物的熱情程 度。在與他人的互動中,觀察自己的行為和反應。注意自己是如何與他人溝通、合作與相處 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比如是否開朗、內向、果斷、猶豫不決等。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的應對方式也能反映出自身的堅韌程度、情緒管理能力和解決 問題的能力。生活中的各種選擇也是認識自己的契機。思考自己在面臨不同選擇時的傾向,能明晰自 己的價值觀和優先級。記錄自己的生活經歷、感受和思考,定期回顧,也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的成長 軌跡和變化。通過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反思和總結,我們能夠逐漸勾勒出一個清晰、全面的自 我畫像,從而更好地發展和完善自己。教師歸納:在生活實踐中認識自己。學習、勞動、人際交往等生活實踐,能夠讓我們更 加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斷證明自己、檢視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更加準確,自我形象也 更加清晰。5.活動五:拓展空間。(自己知道秘密區別人不知道未知區別人知道公開區盲目區)自己不知道(1)通過填寫這張圖,你有什么發現 (2)這張圖對你有什么啟示 請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完成作業。教師歸納:認識自己是一個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視野的開闊,我們對 自己的認識逐步深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三、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途徑、方法,懂得了如何正確對 待他人的評價。讓我們運用這些知識和方法,正確認識自己,深入了解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吧!四、板書設計(增強自信,促進自我發展促進與他人的交往,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更好地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生理狀況心理特征社會關系意義他人的評價做法生活實踐意義是一個過程正確認識自己的意義對自我的全面分析認識自己途徑)五、教后反思第2課時做更好的自己教學目標學習主題 內容要求 核心素養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 客觀認識和對待自己,形成正確的自我認同,提 高自我管理能力 健全人格教學重點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教學難點接納與欣賞自己。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參與游戲,引入課題。“飛花令”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廣為人知的游戲,我們這一節課開始,也來玩一個 “飛花令”的游戲。請大家輪流說出帶有“我”字的詩詞或者歌詞。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知道的帶有“我”字的詩詞或者歌詞。教師:通過大家的回答,老師看到了同學們的博學多才,也感受到了音樂、詩詞給我們 帶來的精神享受。不論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還是“我欲乘風歸去”的灑脫,無不 體現了人們對于自我的思考和探索。少年時期的我們,是如此地關注自我,我們在自我覺醒 的歷程中,如何做到既能清醒地認識自我,又能悅納自我,發展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就 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討的話題。課件展示:(1)課程目標、教學重難點。(2)自主學習內容。二、講授新課1. 活動一:閱讀教材P12“生活觀察”。進入初中以后,小蓉總是會不自覺地拿自己和別人進行比較。有時候,她為自己感到驕 傲:學習勤奮,做事認真,考慮周到,關心別人,在音樂方面有些天賦……但有時候,她又 羨慕別人:別人能把平淡無奇的事情講得津津有味;別人能輕松解決棘手的問題;別人談論 的很多話題她都沒關注過,她甚至覺得自己與同學相比有些“孤陋寡聞”……有時候,她會 學著別人的樣子說話、做事,但這又讓她覺得很累。(1)你怎么看待小蓉的“累” (2)如果你是小蓉,你會怎么做 學生各抒己見。答案提示:(1)小蓉覺得很累是因為她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沒有全面地接納與欣賞自己, 沒有看到自己的獨特性,而是盲目模仿他人。(2)積極地接納自我,接納自己的不足。學會 欣賞自己。2.活動二:課件展示— “自薦 之星”。結合自身特點,你會填寫自己是哪方面的“明星”呢 學生自主完成回答。教師總結: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驕傲自大,而是欣賞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欣賞自 己認真做事的態度、善于合作的品質、堅持不懈的精神等,激勵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奮 勇前進。3 . 活動三:課件展示“閃亮”快車。規則:給同學們一分鐘的時間思考,快速在頭腦中搜索自己曾經很在意的一個缺點或者 不足,然后找出接納的理由,并用一句話進行概括。教師:一分鐘后,老師要和大家一起開啟“閃亮”列車,我就是火車頭,我指到誰,誰 就要快速、大聲地說出這句話。其他同學要認真聽,看誰的理由給你的印象最深刻。同時如 果他的回答真的精彩,也一定不要吝嗇我們的掌聲。教師:進行完這個活動,大家有什么感受 你有什么啟發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歸納:接納自己需要接納自己的全部,既接納優點又接納不足,既接納現在又接納 過去,既接納自己滿意的部分也接納自己不滿意的部分。教師:我們也要善于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并及時主動改正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的 不足。我們還要善于向他人學習、向書本學習、向社會學習,利用一切機會豐富和發展自己。4. 活動四:課件展示——改正缺點的方法。小組交流:你有哪些改正缺點的方法 答案提示:具體描述自己的缺點,如“不能按時起床,導致經常上課遲到”;從小的缺 點、對你來說最容易改正的缺點開始著手;等等。教師總結: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動改正缺點。改正缺點需要決心、信心、勇氣和毅力 ,改正缺點的過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過程。5.活動五:游戲——幸福拍拍手。學生全體參與,交流次數并談體會。教師歸納:通過學習,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自己喜愛的領域;通過參與多方面的 活動,了解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通過與他人合作,不斷提升自己 的能力,從而做到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6.活動六:課件展示材料。“順其自然”代表寧波的一名愛心人士,從1999年至今,“順其自然”在每年11月下 旬或12月初都會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捐款數額從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每年數額都 有增加。“順其自然”捐款有相同的特點:每次都用不存在的虛擬地址;每次都會把匯款憑 證寄給市慈善總會;署名總是在“順其自然”幾個字里擇字組合。教師:上述材料啟示我們應該怎樣做更好的自己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歸納:做更好的自己,是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中實現的。教師總結:做更好的自己的做法:①學會欣賞自己;②學會接納自己;③不斷完善自己;④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⑤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中實現。三、課堂小結欣賞與接納自己,我們才能自知、才能進步;不斷完善自己,才能少走彎路;發掘自己 的潛能,才能為自己帶來幸福,為他人、為社會帶來福祉。做不了偉人,就做實在的自己, 平凡而不自卑。做更好的自己,不僅是初中階段的成長要求,而且是值得我們一生去探索的 人生課題。四、板書設計(不斷發掘自己的潛能為他人、為社會服務) (通過參與多方面的活動,了解國家和社會的需要,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通過與他人合作,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依據:自身特點和社會需要學會欣賞自己學會接納自己發揮優點和長處不斷完善自己向他人、書本、社會學通過學習、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自己喜愛的領域改正缺點,彌補不足接納自己的全部做更好的自己做法)五 、教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