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最新版大單元設計案例概念1 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能夠完成各項生命活動作者:黃惠榮一、單元(或主題)教學設計說明:本單元對應《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學習主題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需要幫助學生形成重要概念1.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和1.2“生物體的各部分在結構上相互聯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在這一單元中,學生能夠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尺度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初步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部分與整體相統一等觀念,逐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本單元涉及到的概念多,相對于剛剛升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而言顯得雖有趣但難懂,比如: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對于學生而言就很抽象,故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創設情景以及實驗操作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居于上述原因,進行本單元教學設計時,需反復研讀新課標,以它為一個指導思想,把教學設計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一個基點,尋求與細胞結構和功能有關的生活現象,如糖拌西紅柿滲出汁液、煮莧菜時湯汁變紅等;設計符合學生的實踐活動,比如為學生提供多種生物材料,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使學生初步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方法,形成對細胞結構的感性認識。這一系列的運用實物、圖片、影像資料等教學資源教學的方法,能直觀展現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引導學生形成生物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認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多種途徑,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二、單元(或主題)學習目標與重點、難點:(一)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大概念 重要概念 次位概念概念1 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能夠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1.2 生物體的各部分在結構上相互聯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1 一些生物由單細胞構成,一些生物由多細胞組成 1.1.2 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 1.1.3 植物細胞具有不同于動物細胞的結構,如葉綠體和細胞壁 1.1.4 細胞不同結構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 1.1.5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1.2.1 細胞能通過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 1.2.2 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和個體,高等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和個體 1.2.3 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本單元屬于學習主題一“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內容。通過本主題的學習,學生認識到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形成生物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認識。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本單元從身邊感性材料出發,幫助學生形成次位概念:1.1.1 一些生物由單細胞構成,一些生物由多細胞組成1.1.2 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1.1.3 植物細胞具有不同于動物細胞的結構,如葉綠體和細胞壁1.1.4 細胞不同結構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1.1.5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1.2.1 細胞能通過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1.2.2 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和個體,高等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和個體 1.2.3 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再通過問題導向,和任務驅動學生探索細胞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最后在幫助學生形成前次位概念的基礎上,設計各種相應活動,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逐步完成對知識的探索,同時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在比較、歸納中發展科學思維;在實驗中提升探究實踐能力;在學習中的各種顯微材料,無時不彰顯著科學家嚴謹求實,勇于質疑和探索的科學態度,影響著學生,在無形中形成了樹立了正確的態度責任。(二)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設計單元學習目標與重點難點如下∶單元學習目標:1.正確、規范地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提升探究實踐能力。2.能夠針對觀察結果中可能出現的成像不佳等情況,從材料制備、儀器設備、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發展科學思維。3.識別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并說出其異同點,說明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4.運用示意圖或模型等方式,展示和說明細胞各結構的功能及相互關系,發展科學思維。5.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單細胞生物的運動或趨性,形成科學思維和探究實踐的核心素養。6.描述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過程;識別人體和植物體的主要組織;說明細胞通過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組織構成不同的器官,發展科學思維。7.識別給定生物材料所屬的結構層次,并闡明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有機整體。重點、難點重點:1.正確、規范地制作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提升探究實踐能力。2.能夠針對觀察結果中可能出現的成像不佳等情況,從材料制備、儀器設備、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發展科學思維。3.識別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并說出其異同點,說明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4.運用示意圖或模型等方式,展示和說明細胞各結構的功能及其關系,發展科學思維。5.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單細胞生物的運動或趨性。6.描述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過程;識別人體和植物體的主要組織;說明細胞通過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組織構成不同的器官,發展科學思維。7.識別給定生物材料所屬的結構層次,并闡明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有機整體。難點:1.能夠針對觀察結果中可能出現的成像不佳等情況,從材料制備、儀器設備、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2.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單細胞生物的運動或趨性。3.描述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過程;識別人體和植物體的主要組織;說明細胞通過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組織構成不同的器官。三、單元(或主題)整體教學思路(教學結構圖):本單元的第1課時主要認識顯微鏡的結構,規范使用顯微鏡,形成規范操作顯微鏡的意識,體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或生物的成就感。第2課時主要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臨時裝片,識別動物細胞的結構并說出其功能,說明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能夠針對觀察結果中可能出現的成像不佳等情況,從材料制備、儀器設備、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發展科學思維。第3課時通過制作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識別植物細胞的結構并說出其功能,說明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比較說出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發展科學思維。第4課時通過運用示意圖或模型等方式,展示和說明細胞各結構的功能及其關系,發展科學思維;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簡單的實驗,探究單細胞生物的運動或趨性,形成探究實踐的核心素養。第5課時通過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和結果,運用模擬實驗研究細胞保持較小體積的原因,提高記錄和分析數據的能力,體會數學模型應用于生物學研究的價值,發展科學思維。第6課時通過描述細胞分化的基本過程和結果,識別人體基本組織;在觀察人體基本組織及觀察雞翅的活動中,提升解剖和觀察能力,體會解剖觀察在生物學研究中的意義,養成規范操作實驗器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第7課時通過識別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比較動植物體主要組織的結構特點和功能,識別給定生物材料所屬的結構層次,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尺度認識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闡明生物體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有機整體,初步形成部分與整體相統一的生命觀念。課時安排:本單元安排7個課時。四、單元教學評思路設計為了實現1.1.1、1.1.2、1.1.3、1.1.4、1.1.5、1.2.1、1.2.2、1.2.3的學習目標,將圍繞以下核心問題展開,這幾個核心問題將通過7個教學任務來解決。同時,在學習評價中,將以課堂表現、成果展示、評價量規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學習及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如下: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課時 練習使用顯微鏡 教學設計課題名稱 1.1.1一些生物由單細胞構成,一些生物由多細胞組成(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練習使用顯微鏡) 單位 XX中學 執教者 XXX解讀課標 在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本節課是課程內容一《生物的結構層次》中的大概念1《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能夠完成各項生命活動》里的重要概念《1.1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當中的次位概念《1.1.1一些生物由單細胞構成,一些生物由多細胞組成》,課程標準提出,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學習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使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生物和探究實驗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識別顯微鏡的結構及功能,并探討使用顯微鏡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原因及解決的辦法。解讀學生 1.七年級學生感性認識比較多,以學生身邊的一滴水作為素材進行情境設計; 2.因某些小學自然課部分學生接觸過顯微鏡,但對顯微鏡的規范使用還不掌握,由此可以通過多實踐來突破; 3.顯微鏡的使用中會出現各種問題,通過問題導向,引導學生在使用顯微鏡觀察字母“e”或“上”字裝片時需要注意觀察的要點;以及觀察一滴水中的生物時的觀察點,爭取能在實踐中解決問題。解讀教材 教材分析 本課時選自北師大最新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學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第2章《細胞》第1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本節主要介紹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知識,要了解細胞這樣小的結構,必須借助一定的工具,因此顯微鏡的使用也是本節學習的重點內容。本節內容的設計是讓學生在熟悉顯微鏡并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基礎上認識不同類型的細胞,發現不同類型的細胞形態結構的共同特點和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了解細胞的功能。本節內容無論從基礎知識上還是從實驗技能訓練方面都是初中生物學基礎。教科書將實驗內容與有關生物學基礎知識交替安排,力圖將實驗操作與基礎知識學習有機結合,這樣可以將初中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與實驗操作結合,引起學生發現問題、主動學習的興趣,此外可以幫助學生認識顯微鏡在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教學目標 1.識別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歸納調光結構、具放大作用的鏡頭等,發展思維能力; 2.規范使用顯微鏡觀察,形成探究實踐核心素養。 3.形成規范操作顯微鏡的意識,體會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或生物的成就感。教學重點 1.識別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歸納調光結構、具放大作用的鏡頭等,發展思維能力; 2.規范使用顯微鏡觀察,形成探究實踐核心素養。教學難點 1.規范使用顯微鏡觀察,形成探究實踐核心素養。 2.分析使用顯微鏡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爭取在實踐中解決,發展思維能力。解讀方法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直觀教學法、實驗法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實踐操作法、觀察法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八桂教學通平臺、希沃白板5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問題導入 【展示多種多樣的細胞的電鏡圖片或光學顯微鏡圖片】 師1:請同學們看屏幕中上圖片中的細胞,有些是光學顯微鏡下看的,有些是電鏡掃描看到的,都是放大了倍數的,小的放大幾十倍,大的上百倍,甚至放大到上萬倍的,由這些圖片,同學們想到了什么? 師2:是的,兩位同學說得很正確,從圖片中可以知道生物有單細胞和多細胞,細胞個體很小,一般在微米級別(1m=1 000 000μm),需要用顯微鏡來觀察細胞。這節課我們就先來練習使用顯微鏡。 生1:看到這些圖片,我想這些細胞都是非常小的,用肉眼無法直接觀察到,必須要用光學顯微鏡或電鏡這些儀器才能觀察到細胞 。 生2:我知道了有些生物只有一個細胞,而有些生物有很多細胞。 以顯微鏡掃描的圖片來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引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任務驅動 解決問題 【學習任務一】識別顯微鏡的構造及功能 師:同學們,這節課是一節實驗課,有些同學小學時接觸過,但是大部分同學還是第一次接觸顯微鏡,對顯微鏡還比較陌生,要使用就得先識別結構和其功能。請同學們自主閱讀教材P31小資料,識別單目顯微鏡的結構,并參考教材P28的圖2-2,來了解顯微鏡各部件的功能。 學生自主閱讀,識別顯微鏡的結構及各部件的用途。(獨學) 2.對照實物,說出顯微鏡的結構。(對學) 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發揮學習自主性。通過對學,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任務驅動 解決問題 【學習任務二】正確使用顯微鏡——探索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電光源顯微鏡使用的異同點 師:自主學習和對學時間到,現在抽查,隨機點一位同學給同學們來講解顯微鏡的結構和對應的功能。其他同學傾聽并適當作記錄,稍后進行點評。 一學生進行講解,其他同學傾聽,并進行點評,老師肯定與完善。 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檢測,實現“教-學-評的一致”。師:同學們對顯微鏡的結構和功能,已經有一定的了解了,下面請同學們先觀看使用顯微鏡的視頻,思考以下問題,隨機接龍式回答:①操作顯微鏡的步驟有哪些?②視頻中如何調光?③視頻中如何調焦觀察尋找物像?如何調焦看得更清楚? 生1: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有以下同點:安裝鏡頭-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觀察-收放。 生2:用反光鏡調光,弱光時用凹面鏡,強光時用平面鏡。 生3:反轉粗準焦螺旋上升鏡筒,順轉粗準焦螺旋,下降鏡筒,尋找物像,微調細準焦螺旋能看得更清楚。 通過設計具體問題,讓學生有目的觀看視頻,養成邊觀看邊記錄的習慣。任務驅動 解決問題 【學習任務三】正確使用顯微鏡—規范使用單目顯微鏡 師:以上同學講得非常好,觀察這個步驟,重要的是調焦,反復進行調節,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請同學返回看這個鏡頭? 生:每當下降鏡筒時,眼睛側看物鏡。 培養學生嚴謹、認真、規范使用顯微鏡的科學態度師:是的,避免物鏡壓破玻片標本。同學們請閱讀教材P29-P30的練習使用雙目電光源顯微鏡內容和P31的小資料“單目顯微鏡”,我們目前使用的是單目顯微鏡,請同學們先比較一下這兩種顯微鏡的使用有什么不同點? 生:單目顯微鏡的使用就是剛才視頻中看到的,跟雙目電光源顯微鏡不同的是,單目顯微鏡對光需要用反光鏡把外界光反射到鏡筒。還有另一點不同的是;調焦時,單目顯微鏡是通過下降鏡筒,而雙目電光源顯微鏡是通過升降載物臺,不過都是轉動粗準焦螺旋來實現的。 實物跟視頻結合,借助教材,探索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電光源顯微鏡的區別和在使用上的注意事項,發展科學思維師:接下來就是實操時間,請同學們用單目顯微鏡觀察實驗桌上的字母“e”或都“上”字的標本,并討論教材P30的三個問題。現在開始。 學生聽,看問題,操作,討論,回答 使用顯微鏡實操,提升探究實踐能力師:剛才老師巡堂,發現好多同學已經看到了物像,也進行了問題討論。下來我們隨機接龍式的回答問題,哪個小組的代表先說? 生1:我們小組觀察的是“上”字,看到的是倒過來的“上”,因為我們物鏡和目鏡用的都是10X,故物像放大了100倍。 生2:剛才我們有意識的把物像移到左上方,進行實踐操作,發現把玻片標本往左上方移動時,物像就可以移到視野中央了,也就是偏哪移哪,也說明了標本跟物像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 生3:我們小組在探索第三個問題時,把一點頭發絲放到標本上,結果在移動標本時,頭發絲跟著動,轉動目鏡時,頭發絲不動,我們又轉動了物鏡,頭發絲也沒有跟著動,所以我們小組同學認為,可以通過分別轉動目鏡、物鏡和標本,污點跟著哪個動,就在哪個上面,若不動再轉動另一個。 合作探究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發展科學思維。師1:非常棒,請大家把這些探索結果記錄在教材的討論問題上,并思考:顯微鏡的機械部分和鏡頭臟了是不是都能用軟布擦拭? 師2:對,你們看,這個就是專門的擦鏡紙。 生:不能,機械部分臟了可以用軟布擦拭,但鏡頭臟了只能用專門的擦鏡紙擦。 養成愛護顯微鏡的習慣。任務驅動 解決問題 【學習任務四】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水中的生物 師1:同學們看,這是什么?(舉一杯水放到實驗臺上) 師2:對,這是池塘水,你們想不想用顯微鏡來親自看看水里面的生物? 生1:不就是水嘛。 生2:想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師:同學們的桌上的小燒杯中也有池塘水,大家先看我演示:用滴管吸取一滴水,滴到載玻片上,然后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一邊接觸水滴,再緩緩地放下,把臨時制作的裝片底部的水擦干,再放到顯微鏡上觀察。觀察完后,用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洗干凈。現在請同學們分小組觀察水滴,討論教材P31的兩個問題,并進行接龍式回答。 學生制作水滴臨時裝片,用顯微鏡觀察水滴 生1:我覺得可以根據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推算微生物的實際大小。但不知道怎么操作。 生2:我們小組有些觀察到三種,有些觀察到兩種, 有些只觀察到一種,有些觀察到四種,它們的大小,形態不一樣。 觀察身邊的一滴水,鞏固了顯微鏡的操作方法,形成了探究實踐的核心素養。師:關于同學們回答的這兩個問題,大家講得都沒有錯,我們先來看第1題,顯微鏡是一種重要的科學工具,用于觀察和研究微生物等微小物體。通過顯微鏡觀察微生物時,可以利用一些特定的測量工具,如鏡臺測微尺和目鏡測微尺,來校正和計算微生物的實際大小。而第二問,很普通的一滴水在顯微鏡下呈現的卻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生物世界,看,能喝生水嗎? 生:不能亂喝生水,指不定就把這些生物給喝進去肚子了。(哈哈哈) 通過親眼看到了一滴水中的多樣生物,養成愛衛生的習慣。課堂總結 老師和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共同總結 落實教學目標,在探究實踐中發展科學思維。練習鞏固 展示【數字教材】的內嵌資源完成教材中的練習; 使用【數字課件】的習題庫添加練習。 做練習 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拓展延伸 鼓勵學生課后查閱顯微鏡的發展史,讓學生對顯微鏡產生更多的熟悉感,更主動的去練習規范使用顯微鏡。 1.課后可以查閱關于顯微鏡發展史資。 2.小組長組織組員,培養使用顯微鏡小助手,保證每次實驗都有小助手。 讓學生學會搜集資料,培養小組手,培養合作能力。學習評價 項目細則分值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綜合評價 【學習任務一】識別顯微鏡的構造及功能能說出顯微鏡的構造10 能說出顯微鏡的各結構的功能20【學習任務二】正確使用顯微鏡——探索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電光源顯微鏡使用的異同點能說出單目和雙目顯微鏡使用時的不同點 20 【學習任務三】正確使用顯微鏡——規范使用單目顯微鏡能規范使用顯微鏡20會解決實際問題 會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2.會判斷污點所處的位置;3.會通過焦距判斷比較所使用物鏡倍數的高低; 4.知道鏡身和倍數的關系;5.會轉換使用高倍物鏡) 20【學習任務四】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一滴水中的生物能觀察到水中的一些生物10總分100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練習使用顯微鏡 一.顯微鏡的結構及其功能 顯微鏡使用的方法步驟 取鏡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教學效果 1.體現學生主體:教學過程不僅有個人體驗,還有小組合作,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培養生物學核心素養,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以任務驅動,由問題引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3.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利用數字教材的配套資源,如視頻、圖片、練臺上傳功能添加教學素材,發揮信息資源的功能,有助于學生直觀學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2.1.1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設計.docx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 第2單元生物體的結構 大單元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