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 六年級上冊 《浩瀚宇宙》單元 2 太陽系 教學設計單元 《浩瀚宇宙》 課題 3.2 太陽系 課時 1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學習內容及要求 9.5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9.5.5 比較太陽、地球、月球的相對大小,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描述太陽系作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度責任(科學態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 科學思維:在教師指導下,在對太陽系八大行星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的基礎上,能動手制作太陽系模型,并描述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探究實踐:保持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敢于質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 態度責任: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表現出對現象發生原因的因果興趣,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在對太陽系八大行星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的基礎上,能動手制作太陽系模型,并描述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教學 準備 教師:1.愛牛課件 2.月球、地球和太陽的模型等。學生:太陽模型、八大行星的貼圖、紙帶、透明膠、剪刀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預設2分鐘) 古人觀星時,發現有五顆獨特的星星,它們的位置相對于其他星星每天都在移動,看起來就像在星群中漫游,古希臘人就將它們命名為行星。 提問:行星有什么特點?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是怎樣的? 提出問題,讓學生有目的地探究科學任務。二、事實證據(預設 5鐘) 閱讀課本資料和自己準備的行星資料 恒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能自己發光、發熱的天體。行星自身不發光,環繞恒星運動。 太陽是一顆恒星,地球是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 地球環繞著太陽運動,我們把環繞恒星運動的天體叫作行星。 1.太陽和地球有什么不同? ①太陽的體積大,約為地球的130萬倍。 ②太陽能發光,地球不能發光。 ③太陽是恒星,地球是行星,地球繞著太陽轉。 2.天空星球的相對位置基本保持恒定不變,被稱為恒星。恒星可以自身發光。太陽也是一顆恒星,為什么在星空中的位置不斷變化? 由于地球圍繞太陽運轉,所以看上去太陽在星空中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 3.地球是一顆行星。除了地球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行星?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向外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八顆行星是怎么被發現的? 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觀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發現它們的位置每天都在移動,看起來就像在星群中漫游,古希臘人就將它們命名為行星(“漫游者”)。1781年,英國人威廉·赫歇爾通過巨型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1846年,法國人勒威耶和英國人亞當斯在研究天王星軌道運行的反常現象時,各自通過獨立計算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 通過閱讀資料、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整理有效信息的能力。三、了解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預設5分鐘) 收集有關太陽系和行星的信息,將有價值的信息記錄下來,組內交流分享。 一、太陽和太陽系 人們把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顆行星(以及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叫作太陽系。 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所以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他天體都繞太陽公轉。 二、行星與八大行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恒星運動的天體。一般來說行星具有定質量,并且質量要足夠大且近似于圓球狀。 (1)水星:體積最小的行星 水星的表面和月球表面極為相似。其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水星的大氣極為稀薄,晝夜溫差很大,白天表面溫度可達427度以上, 黑夜最低溫度可降到零下173度左右。 (2)金星 金星,又叫啟明星,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最亮的一顆,比地球略小。金星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氣,表面的溫度最高可達447℃。 (3)地球:有生命的星球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包層,這就是地球大氣層。地球像一只陀螺,沿著自轉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著。 (4)火星 具有火一樣的紅色光輝,比地球小的多,但要比地球冷的多。火星上有大氣,但二氧化碳就占了95%,但沒有液態水,至今還沒有發現生命跡象。 (5)木星 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顆,是太陽系中衛星數目較多的一顆行星(16顆衛星) ,也是太陽系中僅次于金星的第二大亮星,大紅斑是它重要的標志。 (6)土星 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環繞著其赤道的巨大光環,看上去就像戴著一頂漂亮的大草帽。 (7)天王星 天王星呈現藍綠色,體積很大,是地球的65倍,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陽系位居第三,和土星一樣,也有美麗的光環。 (8)海王星 表面有熒熒的淡藍色光,呈扁球形 ,大氣中主要含有氫。離太陽太遠 ,表面溫度很低,通常在零下200攝氏度以下。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海王星有8顆衛星。 三、太陽系八顆行星數據表 提示:“與太陽平均距離”是指該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因為每一顆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軌道都是橢圓形的,有時離太陽近,有時離太陽遠,所以是“平均距離”。 “赤道直徑”是指該行星體積大小。 像地球繞地軸轉動叫自轉,繞太陽轉動叫公轉。“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反映了星球運動的快慢。四、處理信息(預設15分鐘) 小組討論交流,如何處理收集到的信息,可按表格的形式進行梳理相應的數據。 1、閱讀數據,按要求給八大行星排序。 (1)距離太陽由近及遠排序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按體積由大到小排序 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2、為了使我們制作的模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我們該如何處理收集到的這些信息呢 (1)千米轉化成厘米,進率為100000. (2)再把表格中的數據縮小到合適大小。如,4880千米縮小微4.88厘米,縮小了100000000.比例尺確定為1:100000000.即,模型中直徑1厘米代表實際1億厘米。 (3)根據1:100000000,轉化其他行星赤道直徑。 3.根據1:100000000,行星赤道直徑數據轉換后發現,有些數據仍然很大,怎么辦? 可以借助地圖上的比例尺進行處理 把比例尺再擴大10倍,即1:1000000000,小數點再向左移動一位。 發現: 水星:彈子球大小 金星:網球大小 地球:棒球大小 火星:高爾夫球大小 木星:沙灘球大小 土星:瑜伽球大小 天王星:籃球大小 海王星:足球大小 4.按照此種辦法,把“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縮小成適當大小。五、設計制作(預設10分鐘) 制作太陽系模型 1.活動任務 根據處理后的信息,制作一個太陽與八顆行星的模型,向同伴描述太陽和八顆行星的相對大小,以及它們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2.材料準備 不同顏色橡皮泥、直尺、氣球 3.制作過程 (1)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按照不同星球直徑大小做橡皮泥球,貼上標簽。 (2)將大氣球充氣至直徑為1.09米。 (3)從班上選出9名同學,一名同學手持大氣球代表太陽,站在操場的一端,其他同學根據每人所拿的行星模型按照正確的順序站立。 (4)利用制作好的太陽系模型,向同伴介紹太陽系的基本信息,以及八顆行星在太陽系中的相對位置。 4.通過建模你對太陽系有何體會或發現? 運用自己整理的比例尺數據信息,進行動手制作模型,培養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預設2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而且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同時,我們能按一定比例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陽系的模型,意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并可以逐漸被人們認識的。 播放視頻拓展六、練一練七、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學生整理材實驗材料的好習慣。八、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