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象版 五年級上冊 《小小機械師》單元 2.杠桿 教學設計單元 《小小機械師》 課題 2.杠桿 課時 1核心 概念 4.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恒 12.技術、工程與社會學習內容及要求 4.1能的形式、轉移和轉化 5-6年級:②知道簡單機械(杠桿、滑輪、輪軸、斜面)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2.2技術與工程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5-6年級:③知道技術對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響,舉例說明應用適當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或工作效率,應用所學科學原理設計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對客觀事物的總體認識) 科學思維(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式) 探究實踐(科學探究能力 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態(tài)度責任(科學態(tài)度 社會責任)科學觀念 知道杠桿是常見的簡單機械,了解杠桿的類型,以及各種杠桿因結構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能根據現實的需要設計簡單器具、生產物品或完成任務。 科學思維 提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閱讀資料,收集信息,提出關于杠桿作用的問題與假設,通過實驗搜集證據,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推理等思維方法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通過演繹推理分析生活中的杠桿工具。 探究實踐 在進行多人合作杠桿尺平衡實驗時,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的觀點。 態(tài)度責任 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動力,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影響著社會發(fā)展。教學 重點 本課必須掌握的東西,如:科學原理需要掌握的,動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杠桿是常見的簡單機械,了解杠桿的類型,以及各種杠桿因結構不同而具有的不同作用。教學 難點 學生難以掌握的東西,如:難理解什么?難操作什么?能根據現實的需要設計簡單器具、生產物品或完成任務,提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 準備 教師:1.愛牛課件優(yōu)化 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杠桿尺、鉤碼、記錄單。教學過程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學活動 設計思路 教學備注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引入活動:巧玩蹺蹺板。引導學生解決真實情景中發(fā)生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玩蹺蹺板時用到了“杠桿”這種簡單機械工具。 提出問題:怎樣借助杠桿,用較小的動力撬起更重的物體呢? 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聚焦問題,作出假設(預設10分鐘) 學生小組討論,結合經驗和對杠桿的認識,提出關于杠桿省力方面的假設,而后全班匯報交流。 在學生說出個人猜想時要求其說明理由,鍛煉學生有理有據說明想法的能力和實證意識。三、實驗探究,搜集證據。(預設20分鐘) 制定實驗計劃,進行杠桿尺平衡實驗。 1.通過實驗收集數據。 教師介紹杠桿尺平衡實驗裝置的結構和操作方法。 學生分小組實驗并記錄。 2.分析數據,發(fā)現規(guī)律,得出結論。 全班討論并交流匯報。 小結:使用杠桿工作時,如果支點到動力點的距離大于支點到阻力點的距離,所用的動力大小會小于阻力, 也就是省力;反之,不省力。四、表達交流,拓展延伸。(預設5分鐘) 遷移應用: 1.找一找生活中的杠桿類的工具。學生交流并匯報。 2.解決蹺蹺板難題。 學完了杠桿的知識,對我們找到解決辦法有什么幫助嗎 全班交流匯報。五、練一練 一、我會選 1.杠桿工作時,是圍繞( )轉動的。 A.支點 B.動力點 C.阻力點 2.杠桿是否省力是由( )決定的。 A.杠桿的形狀 B.重物的輕重 C.支點、動力點、阻力點的位置 3.下列杠桿中,最費力的是( )。 4.動力點距離支點遠,阻力點距支點近,這種杠桿是( )。 A.省力杠桿 B.費力杠桿 C.既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二、我會判 1.杠桿的運用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蹺蹺板和滑梯都用到了杠桿。 ( ) 2.只要使用杠桿就可以省力。( ) 3.杠桿都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繞著支點轉動。( ) 4.所有的剪刀都屬于省力杠桿。( ) 參考答案: 一、1.A 2.C 3.B 4.A 二、1.× 2.× 3.√ 4.×六、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 培養(yǎng)學生使用材料的好習慣。七、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